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 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本文梳理了近20年浙江省粮食生产演化趋势,分析了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系统分析了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并从耕地质量、政策扶持、科技创新、技术推广等方面提出保障浙江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都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在我国尤为明显。采用1990-2006年统计年鉴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16 a间的粮食生产的变动特点,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量化了各个因子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密切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定性、定量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总体态势、区域态势、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平抑波动的有关建议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消费的现状和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居民粮食消费经历了不得温饱、基本温饱、总体小康以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4个阶段.本文在对现阶段我国粮食在不同用途、品种结构和城乡消费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粮食消费的趋势进行了研究.中长期内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渐趋多元化;粮食消费需求总量呈刚性增长趋势;口粮、种子用粮稳中趋减,饲料粮、工业用粮快速增长;稻谷、小麦消费需求呈下降趋势,玉米、大豆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最后从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农业科技推广、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农业补贴制度实施、生物能源开发及海外农业资源利用等6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跨入世贸组织的大门,这意味着中国将按国际规则逐步开放国内粮食市场,国内粮食生产面临世界粮食市场的冲击与挑战,在WTO游戏规则下,分析目前粮食生产现状,提出采取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建立有效的粮食储备系统,促进粮食企业改革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等措施来引导我国粮食生产的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生产的增长形态,中长期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粮食生产趋势受激励因素、制约因素,波动因素的共,同作用,呈现上升与波动相交织的形态。近年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至2000年,5000亿kg的目标可望实现,还提出了为实现粮食目标而应采取的各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粮食生产发展趋势及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粮食生产发展趋势和特点世界粮食总产近年一直处于下跌趋势。全球1998—1999年度谷物总产为19郾01亿t,1999—2000年度降至18郾88亿t,2000—2001年度降至18郾53亿t,2001—2002年度进一步降至18郾48亿t,详见表1。2001年全世界至少有40个国家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这些国家是:苏丹、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坦桑尼亚、乍得、尼日尔、塞拉立昂、利比利亚、几内亚、刚果、布隆迪、莫桑比克、马拉维、津巴布韦、赞比亚、安哥拉、朝鲜、蒙古、巴基斯坦、印度、老挝、柬埔寨、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约…  相似文献   

8.
9.
我国粮食生产科技作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惠农政策拉动。中国粮食连续4年持续增长。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化、工业化和自然资源短缺等瓶颈制约,粮食安全仍然存在非常大的隐患。结合国情,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才能保证中国粮食增产。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为:农业机械技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优良品种将是遗传育种的重要工作;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将有大发展;资源节约型技术将是农业技术研发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目前浙江省粮食生产补贴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剖析了粮食补贴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粮食补贴政策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结构演变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黑龙江省粮食总体生产状况的基础上,以玉米、稻谷、小麦和大豆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从产量结构、种植面积结构和单产水平变化三个视角,揭示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结构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特征。这一特征表现为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经历了从以四种主要粮食作物为主,向以玉米和稻谷两种粮食作物为主的过渡,比较效益是玉米和稻谷在粮食生产中优势地位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但这种生产结构不利于粮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未来应考虑通过建立新的耕作技术体系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粮食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探析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回顾了粮食安全内涵的动态演进和我国粮食生产状况的阶段性变化,分析了粮食生产变化的内在原因,明确了目前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所面临的主要限制因素是自然资源紧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提出了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冉宏伟 《农业展望》2013,9(9):44-45,56
中国人多地少,保证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最关心的问题,为了寻求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对策,通过对农业资源的调查和分析,评述了中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及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潜在的粮食危机,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我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体系结构现状,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的功能和实质,我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的功能是保护和促进粮食产业发展,保障粮食供给及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粮农利益,保持本国粮食贸易优势地位;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的实质是对粮食生产者合理收益的补偿,对粮食生产正外部性的补偿,调节粮食供求平衡的社会付出。探讨了我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一是坚持完善协同配合的粮食生产直接补贴体系;二是调整粮食生产直补办法;三是建立粮食生产补贴长效制度机制;四是提高对粮食生产补贴制度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孙顺强  耿辉霞  李亚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745-3746,3753
结合社会调查,从粮食生产补贴对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压力、粮食直接补贴的分级负担可能带来的后果、直接补贴对刺激粮食生产的有效性及对其他农产品生产的影响5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的后效应。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态势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对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黄淮海流域和东北三省各粮食主产区耕地面积、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总产和粮食单产1980-2003年间变化态势及粮食生产的相关因素相关性等方面研究,揭示了各区域20多年来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变化规律,最后结合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提出了发展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生猪生产50多年发展情况和粮食生产情况进行比较,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前生猪生产的波动曲线和粮食生产的波动曲线极其相似,说明生猪生产与粮食产量有极大的正相关性;20世纪80年代以后,生猪生产的波动曲线和粮食生产的波动曲线发生偏差,具体是生猪生产的增长速度快于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说明前期粮食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后期粮食是基础,其它原因如政府职能的转变、科技进步的贡献、市场机制的引入等对生猪生产的影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抓住饲料粮生产的同时,要做好其它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2000-2012年福建省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总结福建省粮食生产的主要特点,应用计量经济方法,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对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福建粮食生产特点总结如下:耕地数量减少,人地关系恶化;生产规模偏小、从业人员老化;综合产能下降、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等。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粮食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与粮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农村劳动力、成灾面积与粮食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在劳动力方面存在隐蔽性失业;(2)目前福建省粮食生产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最后,从提高粮食生产经营者素质、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农业技术应用创新等3个方面,提出了增强福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种粮大户与粮食生产合作社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抓好粮食生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我国粮食生产存在耕地面积减少且质量下降、经营主体素质低、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低等问题。大力扶持种粮大户与粮食生产合作社是解决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提高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以调动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同时实施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及时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可以增加粮食单产、加快种粮科学技术推广,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0.
粮食生产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分析了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黄淮海流域和东北三省三大粮食主产区1979—2003年间不同作物在不同区域的单产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总结了五大粮食作物不同区域的优势表现。最后提出发挥中国粮食主产区比较优势,提高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