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利用多种稳定同位素对我国牛肉进行产地溯源研究,探究稳定同位素在牛肉溯源研究中的可行性。分别从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采集牛肉样品,测得其粗蛋白中δ13C、δ15N、δ2H、δ18O值,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地的δ13C、δ15N、δ2H、δ18O值都有显著的差异,利用δ13C、δ15N、δ2H、δ18O值可对牛肉产地来源进行追溯,并且可利用δ13C值推断各地牛饲料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建立有效的农产品产地溯源体系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有效保护地区优质特色产品的有力措施.本文扼要阐述了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农产品原产地溯源领域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展望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农产品溯源中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未来农产品溯源方面研究以及优特农产品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3.
稳定同位素碳、氮、氧在牛肉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我国牛肉产地溯源的可行性,采集不同地区的牛肉及饮水样品,分别测定脱脂牛肉中13C和15N的δ值,牛粗脂肪中18O及饮水中18O的δ值.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来源脱脂牛肉中碳、氮同位素组成有显著差异,粗脂肪中的18O的δ值也有显著差异,并且与各地饮水中的18O的δ值高度相关,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可以区分不同产地来源的牛肉,同时利用牛肉中13C的δ值可推断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领域的食品真实性鉴定和产地溯源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稳定同位素技术成为食品真实性鉴定和产地溯源方面强有力的分析手段,并具有可追溯性、绿色、无放射性、易操作等特点.在植物源性食品安全领域,通过稳定同位素技术获取的同位素指纹主要集中于C、N、H、O、S同位素.作为轻同位素,C、N、H、O...  相似文献   

5.
稳定同位素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林产品的产地溯源和掺假鉴别。利用碳、氢、氧、氮同位素技术,结合线性判别-主成分分析,能够较好地追溯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橄榄Canarium album油等林产品的产地;采用单一的同位素比例质谱,或者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能够鉴别果汁饮料、保健品、香精香料的掺假;利用氮同位素能认证有机产品。基于国内外学者在林产品溯源、鉴别、有机产品认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总结了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林产品产地溯源和掺假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推动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更广泛应用,及完善中国林产品的检测技术并构建产品溯源体系。  相似文献   

6.
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准确度很高,根据元素稳定同位素在产品中比例的不同,可以实现农产品溯源、辨别农产品真伪、判断污染物来源、成矿年代追溯等目的。本文分别从植物产品和动物产品2个方面介绍了轻同位素及矿物元素(以锶为例)在农产品溯源中的研究进展,重点围绕碳、氮、氢、氧和锶稳定同位素在产地溯源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稳定同位素溯源将会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地质、生态、法医、考古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准确度很高,根据元素稳定同位素在产品中比例的不同,可以实现农产品溯源、辨别农产品真伪、判断污染物来源、成矿年代追溯等目的。本文分别从植物产品和动物产品两方面,介绍了轻同位素及矿物元素(以锶为例)在农产品溯源中的研究进展,重点围绕碳、氮、氢、氧和锶稳定同位素在产地溯源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稳定同位素溯源将会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地质、生态、法医、考古等更多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碳、氮同位素在牛肉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稳定性同位素对中国牛肉产地溯源的可行性,了解牛不同组织中δ13C和δ15N指标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了来自吉林、贵州、宁夏、河北4个地域牛肉、牛尾毛、饲料中的δ13C和δ15N值,比较了不同地域牛组织中稳定性碳、氮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分析了各组织中同位素组成的相关关系,并结合牛的喂养方式,研究了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地域牛组织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有极显著差异,排序依次为吉林>贵州>宁夏>河北。吉林、宁夏两地样品与贵州、河北两地样品之间的δ15N值有极显著差异,且后者高于前者。不同地域喂养牛的主饲料成分有其明显的地域特征。脱脂牛肉粉、粗脂肪、牛尾毛中碳、氮同位素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结论】牛组织中δ13C值可预测其膳食中C4植物所占的比例,δ15N值可区分牧区与农区喂养的牛;δ13C指标对牛肉产地来源的正确判别率高于δ15N指标,两项指标相互补充可显著提高产地来源的正确判别率;脱脂牛肉粉、粗脂肪、牛尾毛中δ13C、δ15N值均可作为牛肉产地溯源的指标,它们对牛肉产地来源的判别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9.
稳定性氢同位素在羊肉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稳定性氢同位素在羊肉产地来源鉴别中的作用,为羊肉产地同位素溯源指标体系的确定和构建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比率质谱仪(IRMS)测定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和呼伦贝尔市3个牧区,重庆市和山东省菏泽市2个农区脱脂羊肉中的δ2H值,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稳定性氢同位素组成的地域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合C、N同位素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进一步了解氢同位素在羊肉产地来源判别中的作用。【结果】不同地域来源羊肉中的δ2H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其δ2H值主要与当地饮水中的δ2H值高度相关。判别分析结果表明,δ2H值可使δ13C、δ15N指标对羊肉产地的正确判别率由80.8% 提高到88.9%。【结论】稳定性氢同位素能够提供可靠的地域信息,可作为追溯和鉴定羊肉产地来源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若羌灰枣及其产地环境锶含量与同位素的组成特征进行测定,明确运用锶同位素溯源若羌灰枣产地的可行性。【方法】采集若羌县和36团灰枣、枣园土壤和灌溉水,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热电离质谱仪(TIMS),分别测定锶含量及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若羌县铁干里克乡灰枣具有较高锶含量(5.11 mg/kg)和较低的锶同位素比值(0.711 329),而若羌县瓦石峡乡灰枣具有较低的锶含量及较高的锶同位素比值,其锶含量变化范围在3.14~4.26 mg/kg,均值为3.78 mg/kg;锶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范围在0.712 643~0.713 084,平均值为0.712 897。与中国生物标准锶含量的2.5 mg/kg相比,若羌灰枣锶含量(4.67 mg/kg)较高,而河南新郑灰枣锶含量(2.00 mg/kg)相对较低。【结论】根据灰枣的锶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特征,可区分若羌灰枣和新郑灰枣,运用锶同位素可作为若羌灰枣产地溯源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羊组织中碳、氮同位素组成及地域来源分析#br#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羊组织中C、N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在地域间的变化规律,为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进行羊肉产地溯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比率质谱仪(IRMS)测定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和呼伦贝尔市3个牧区,重庆市和山东省菏泽市2个农区羊肉、羊颈毛及饲料样品中的δ13C和δ15N值,比较不同地域羊组织中稳定性碳、氮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分析羊组织同位素组成的相关关系,结合羊的饲喂方式和地域环境,探讨C、N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地域羊组织的δ13C、δ15N值有显著性差异,其δ13C值与牧草δ13C值高度相关,主要受牧草种类的影响;δ15N值与饲料和地域环境有关。脱脂羊肉、粗脂肪及羊颈毛的δ13C、δ15N值均呈极显著性相关。【结论】稳定性C、N同位素可以作为追溯羊肉产地及其饲喂体系的参考指标。脱脂羊肉、羊颈毛、粗脂肪均可用于羊肉产地溯源研究。  相似文献   

12.
牛尾毛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牛尾毛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随饲料改变的变化规律,确证牛尾毛一旦长成,其中的稳定性碳同位素不再与其它部分的进行交换,每段毛发记录的同位素信息可反映毛发生长时的饲料信息。【方法】设计控制饲料配比的牛模型试验,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不同段位牛尾毛中的δ13C值,分析不同段位牛尾毛的δ13C值随饲料改变的变化趋势,以及牛尾毛中的δ13C值与饲料、牛个体的关系。【结果】随着牛生育过程中饲料成分的改变,不同段位牛尾毛中碳同位素组成有极显著差异,而且饲料对牛尾毛中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远大于个体对其的影响;分段取得的牛尾毛δ13C值与其饲料δ13C值、C4植物饲料比例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不分段的牛尾毛δ13C值与饲料碳同位素组成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牛尾毛一旦长成,其中的稳定性碳同位素不再与其它部分进行交换,每段毛发的同位素信息可反映牛在毛发生长时的饲料信息,牛尾毛可以看作是记录牛饲料改变信息的档案库。  相似文献   

13.
氧化羊骨油对羊肉味调味基料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添加适度氧化的羊骨油对热反应型羊肉味调味基料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为高品质羊肉味调味基料风味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评价以过氧化值、酸价和茴香胺值表征的氧化羊骨油对调味基料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Pen3型电子鼻对不添加羊骨油、添加未氧化羊骨油和添加适度氧化羊骨油的3个热反应体系进行研究,以电子鼻主成分分析中的区分指数作为检测指标,确定3个热反应体系的区分度;应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基料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评价各挥发性风味物质对调味基料总体风味的贡献,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确定添加氧化羊骨油后羊肉味调味基料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电子鼻结果显示,未添加羊骨油与添加未氧化羊骨油的调味基料间区别指数为0.589,未添加羊骨油与添加氧化羊骨油的调味基料间区分指数为0.917,添加未氧化羊骨油与添加氧化羊骨油的调味基料间区分指数为0.787。气质联用结果显示,不添加羊骨油、添加未氧化羊骨油和添加适度氧化羊骨油的3组调味基料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分别为42种、63种和61种,主要为醛类、烃类;在添加未氧化羊骨油组和添加氧化羊骨油组中,含硫、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对调味料风味改善贡献较小的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显著降低,同时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添加羊骨油尤其是氧化羊骨油可使热反应体系生成更多的醛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确定3组调味基料中关键挥发性物质(ROAV≥1)有11种:辛醛、壬醛、癸醛、反,反-2,4-癸二烯醛、桃醛、庚醛、反-2-壬烯醛、十二醛、1-辛烯-3-醇、庚醇、反,反-2,4-壬二烯醛,这些关键挥发性物质主要以脂肪香气为主,并包含甜香、青香、焦香和柑橘等香气;通过聚类分析将11种关键风味物质分为三类,第一类物质在添加氧化羊骨油后ROAV值变化较小;第二类包括反,反-2,4-癸二烯醛、反-2-壬烯醛,在添加氧化羊骨油后ROAV值显著增加;第三类为癸醛,在添加氧化羊骨油后ROAV值显著降低,而第二类与第三类物质在未添加羊骨油组和添加未氧化羊骨油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添加氧化羊骨油,可以显著影响羊肉味调味基料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增强热反应型羊肉味调味基料的风味,反,反-2,4-癸二烯醛与反-2-壬烯醛是改善调味基料最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4.
小麦制粉产品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小麦制粉产品稳定同位素指纹相对于全粒粉是否存在分馏效应,这些产品能否用于小麦的产地溯源,以及利用稳定同位素是否能实现对小麦制粉产品来源地的鉴别还不清楚。系统分析全麦粉及各制粉产品中碳、氮同位素在地域间、基因型间的差异,揭示小麦制粉产品碳、氮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及相关性,为小麦及其制品产地溯源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2014年将3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邯6172、衡5229和周麦16),种植于河北石家庄赵县、陕西杨凌区和河南省新乡辉县。每个地域3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0 m~2,试验田按照当地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管理。2015年收获期于3个地域共采集27份小麦样品,小麦籽粒粉碎制得全麦粉;同时将小麦籽粒加工制粉,得到面粉、次粉和麸皮。利用元素分析-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A-IRMS)测定全麦粉及制粉产品(麸皮、次粉和面粉)中的稳定碳、氮同位素。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及Duncan多重比较分析解析碳、氮同位素在不同地域、不同基因型以及不同制粉产品间的差异,结合皮尔逊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解析不同种类样品碳、氮同位素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地域来源全麦粉及制粉产品中碳、氮同位素均有显著差异(P0.05),碳同位素在地域间变化趋势为杨凌辉县赵县,氮同位素在地域间变化趋势为辉县赵县杨凌;全麦粉、麸皮和面粉中碳同位素及各类产品中氮同位素在基因型间均无显著差异,次粉中碳同位素在邯6172和衡5229之间有显著差异;碳同位素在全麦粉和不同制粉产品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面粉对13C略显富集,次粉和麸皮相对贫化13C,而氮同位素在四类产品间无显著差异;全麦粉和各制粉产品碳、氮同位素相互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结论】碳同位素在小麦不同制粉产品间有显著差异,氮同位素在小麦不同制粉产品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制粉产品与小麦全麦粉中碳、氮同位素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全麦粉及制粉产品中碳、氮同位素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可用于小麦及其制粉产品的产地溯源。  相似文献   

15.
通过边来×藏羊、夏洛来×藏羊、边来×细杂三个杂交组合试验组和藏羊、茨杂、细杂三个对照组的系统试验研究,表明边区来斯特为生产肥羔的理想父本,边来×藏羊为高寒牧区生产肥羔的最佳杂交组合;边藏F_1不仅在草原纯放牧条件下增重快,达到当年肥育当年屠宰的效果,而且是适应性好、体格大、生长快的优质易地肥育羊源;边细杂后代同样具有生长优势;茨杂羔可以用于肥羔生产;夏藏杂交组合不适于高寒牧区生产肥羔。依靠经济杂交手段可使羊肉生产效益提高40~70%。目前条件下,农区宜于以易地肥育为中心,适当引进肉用品种父本杂交生产肥羔。  相似文献   

16.
甘南牧区具有羊肉生产的基本条件,以藏羊为母本,边区来斯特为父本进行经济杂交,其F_1繁活率接近藏羊,断奶活重、日增重高于对照组(P<0.01),6月龄可获得14.7千克羔羊胴体,生产性能提高16%,每只羔羊增加收入27.75元,提高47.41%,节省饲草250~300千克。因此,在本试验范围内,边来×藏羊是肥羔生产的最佳杂交组合。最适配种时间为11月上中旬,屠宰期以6月龄断奶期最好。“人工隐睾”和“畜大壮”增肉剂在试验期内比对照组增加活重6.77%和6.27%(P<0.01)。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民消费能力、健康意识的提高和膳食习惯、环保意识的改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畜产品无污染、无残留,与国际食品标准接轨已势在必行。试验选择中草药制剂在北京地区进行肉羊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草药制剂饲喂肉羊时肉羊日增重提高6%~9%,饲料转化率提高5%~10%,羊肉达到无公害标准,并且能够普遍将饲料转化率提高5%~8%。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肉羊产业是民勤县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对其肉羊存栏量进行预测,为民勤县寻求肉羊产业快速持续发展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ARIMA模型进行预测。[结果] 民勤县未来短时期内肉羊存栏量呈较快的增长趋势。[结论] 加大草畜产业扶持力度,科学引导,合理布局,发挥本地优势;积极推广牧草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和牧草高产栽培技术,提高饲草料的利用效率,从而解决饲草料短缺问题;并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技入户、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畜牧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指导,促进肉羊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