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9年1月入侵我国以来,已在我国多个省份暴发,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威胁。为了解草地贪夜蛾在浙江杭州地区的田间分布及发生规律,采用田间诱捕法,在杭州不同玉米种植区设置性诱监测点,2019—2021年连续3年对草地贪夜蛾成虫进行监测,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生物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经分子鉴定杭州地区草地贪夜蛾是玉米型和水稻型杂交种,其取食偏好玉米叶片。连续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下半年杭州地区草地贪夜蛾发生最为严重,单个诱捕器每7 d最多可诱集到388头;2020年和2021年草地贪夜蛾的发生逐年下降,单个诱捕器每7 d最多分别可诱集到174头和29头。  相似文献   

2.
在2019和2020年调查了菏泽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和为害情况。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明确了菏泽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物种。利用灯诱和性诱监测成虫、田间调查监测幼虫,连续2年的数据表明,草地贪夜蛾在8月中旬左右迁飞至菏泽地区,选择低于大喇叭口期的玉米上产卵为害;成虫监测方面,性诱效果显著高于灯诱。上述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成功入侵山东菏泽地区,虽然害虫种群密度和发生为害面积小,但有扩张的趋势,后续应在山东菏泽地区继续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3.
金化亮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0):175-177
[目的]筛选最佳有效的性信息素诱芯,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信息素不同剂量浓度、不同载体类型、不同诱捕器结构以及不同诱芯来源种类等几个方面全面测试比较了草地贪夜蛾的诱捕效果.[结果]信息素诱芯剂量浓度在1.0 mg时,诱蛾数量最多;橡皮头载体和毛细管载体引诱效果好,与棉芯载体效果差异显著;与其他几种诱捕器相比,船型诱捕器引诱效果最好,差异显著;4种不同信息素诱芯来源比较,以福建和北京某单位研制的诱芯效果最好,其中福建诱芯的总诱蛾、日均诱蛾量以及最高单次诱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诱芯,且杂虫比例最低.[结论]草地贪夜蛾诱捕效果受性信息素不同剂量浓度、载体种类、诱捕器类型和不同诱芯来源多个方面的综合影响,福建生产的诱芯可应用于闽南地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4.
性引诱剂在草地贪夜蛾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应用性引诱剂进行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在福建漳州长泰地区不同种类诱芯和诱捕器田间筛选试验,以及草地贪夜蛾周年发生动态监测,研究性诱剂在草地贪夜蛾监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3种不同性引诱剂诱芯比较,以诱芯A短期引诱效果最好,诱芯C的持效期更长。同种诱芯,船型诱捕器引诱效果最好,差异显著;草地贪夜蛾在长泰周年发生,全年总共出现6个高峰,5—11月是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主要时期,发生高峰在9月下旬—10月中下旬。[结论]性引诱剂可应用于草地贪夜蛾周年发生动态监测,且峰值明显。  相似文献   

5.
2019年大理州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广、危害程度重,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第一大虫害。笔者根据草地贪夜蛾成虫趋光性、趋化性等生物学特征,设置性信息素和虫情测报灯监测点,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在大理州发生情况。结果发现,成虫诱蛾量性信息素明显大于虫情测报灯;全年有2个明显的诱蛾高峰;1500 m以下低海拔热区诱蛾量大;低温霜冻致诱蛾量骤降;诱蛾量性信息素诱捕器距地面2.5m的明显高于诱捕器距地面1 m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发生和越冬情况,以及越冬幼虫对不同温度环境的适应性,为贵州省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贵州省黔西南州年均温较高的望谟县、兴仁市、兴义市、安龙县、册亨县和贞丰县为目标调查点,采用灯诱、性诱、田间调查等方法于2019年冬季和2020年春季调查草地贪夜蛾的越冬寄主及越冬虫态,统计虫源数量和百株虫量。将冬季采自望谟县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以玉米叶分别饲养于室内、室外和人工气候箱,观察草地贪夜蛾冬季幼虫在3种环境条件下的存活率和化蛹率。【结果】性诱捕器和高空测报灯分别于2020年1月13日和2020年3月18日首次在望谟县诱集到成虫,之后在兴义市、兴仁市和安龙县也有发现,虫情测报灯未诱集到草地贪夜蛾。田间调查2019年冬季仅在望谟县桑郎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虫龄以3~6龄为主,寄主为散落的再生玉米苗,首次调查百株虫量为34.67头,未发现成虫和卵;2020年春季最早仍在望谟县桑郎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虫龄以1~3龄为主,寄主为栽种玉米苗,百株虫量最高为28.00头,且在该地土壤中发现草地贪夜蛾蛹1头,2020年晚春在兴仁市马马崖镇九盘村亦发现1龄幼虫,百株虫量最高达30.00头。草地贪夜蛾越冬幼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饲养第1~2周后的存活率均表现为室内 > 室外 > 气候箱,第3周后的化蛹率则是室内饲养的最高,室外最低。【结论】草地贪夜蛾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能终年繁殖,但冬季虫源基数较少,不足以成为本地春季草地贪夜蛾暴发的主要虫源。草地贪夜蛾越冬幼虫更适应偏冷的环境,对突变的温暖环境和较低温度环境均不适应。  相似文献   

7.
梁勇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5):148-150
为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规律,经田间诱捕试验,评价4个生产厂家的草地贪夜蛾诱芯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4种诱芯持效期均可达40 d,在该时间段内的总诱捕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以10 d为单位的不同时间段的诱捕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1号和3号诱芯速效性好,4号诱芯在1~20 d内诱捕性能稳定,2号诱芯在21~30 d的第3个时间段田间诱虫性能达到高峰。结果表明,4种诱芯均适合在福建地区玉米生育期内对草地贪夜蛾进行虫情监测。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秋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治方法,于2019年开展秋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目前南谯区使用的性诱与灯诱技术均不能有效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动态变化.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颗粒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在推荐剂量上限1.5倍7d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能有效地控制秋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草地贪夜蛾入侵深圳对玉米植株造成为害情况,为深圳及广东入侵害虫预报预警及防控奠定基础。[方法]在深圳市坪山区、龙岗区、光明区、宝安区和大鹏新区玉米种植地,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株,记录玉米生育期、调查面积、玉米受害株数、卵块或幼虫数量、幼虫龄期、玉米受害部位,统计草地贪夜蛾虫口密度和玉米受害株率。[结果]坪山区、光明区、宝安区和大鹏新区玉米种植地已发现草地贪夜蛾,在该虫发生区域中,玉米平均受害株率为23.2%、平均百株虫量为32.0头/百株;草地贪夜蛾可为害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且为害玉米的部位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幼虫从苗期玉米心叶开始为害,雄穗抽出后为害雄穗,雌穗抽丝后又为害雌穗。[结论]草地贪夜蛾已入侵深圳并取食为害玉米植株,应采取应急措施进行防控并加强对该虫在全市发生的动态监测,避免该虫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0.
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成虫的发生规律,为筛选适合宁波地区的性诱剂装置提供参考。对玉米大田草地贪夜蛾进行诱捕试验,对北京中捷四方、宁波纽康和河南科云3个不同厂家的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装置的诱集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利用性诱剂对宁波地区的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河南科云的性诱剂总体诱集效果较好,在11月22日为27.6头;中捷四方的效果次之,在10月25日为17.8头;纽康效果较差,在11月15日和11月22日诱集数量均为0。中捷四方对南面草地贪夜蛾的诱集效果最好,达103头;纽康对东面诱集效果最好,为17头;河南科云对东面、北面和南面的诱集效果均较好,诱集数量分别112头、108头和94头。综合看,将诱捕器放置于玉米田四周较中间对草地贪夜蛾的诱集效果好。宁波地区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高峰期为9月初和10月初。建议使用河南科云的性诱剂在8月初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开始上升时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成虫在温州地区的田间发生动态,筛选对草地贪夜蛾诱捕效果较好的性诱剂,本研究对5种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诱芯在浙江省温州地区玉米田进行田间理化诱控试验,探讨草地贪夜蛾性诱剂的田间诱集效果。结果显示,纽康(NK)、百乐宝(BLB)、中捷四方(SF)对草地贪夜蛾的诱捕量高于宁录(NL)和新安中绿(ZL)。在对草地贪夜蛾的诱捕专一性方面,NK、NL、BLB要优于SF和ZL。结果表明,NK和BLB更适合温州地区草地贪夜蛾的虫情监测与理化诱控。本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的田间测报和理化诱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新入侵我国的重要农业害虫,确定不同温度对其繁殖行为的影响,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指导。在人工气候箱内设置5个温度梯度(19℃、22℃、25℃、28℃、31℃),将2日龄的草地贪夜蛾成虫按雌、雄1:1进行配对,并在暗期(20:00-06:00)详细记录求偶、交配、产卵等生殖行为发生时间及雌、雄虫死亡时间,利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分析不同温度处理对草地贪夜蛾求偶行为、交配行为和产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的求偶行为、交配行为和产卵行为与温度呈抛物线关系,其求偶率、交配率和产卵率在25℃均达到最大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草地贪夜蛾成虫的寿命在逐渐减短。表明上述温度范围内25℃为草地贪夜蛾的最佳繁育温度,温度与草地贪夜蛾寿命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入侵海南的重大农业迁飞性害虫,严重威胁海南的粮食和南繁种业安全,为摸清其在海南的发生危害规律,在海南海口、儋州和三亚开展了草地贪夜蛾高空诱虫灯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8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监测期间(儋州监测起始时间为2019年10月1日),海口草地贪夜蛾诱虫数量峰期在2020年3—10月...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技术,检测不同厂家、不同诱捕器、不同诱芯、不同高度对草地贪夜蛾的诱捕效果,特在兴平市夏播玉米田开展监测试验。结果得出,3种不同来源诱芯的诱捕效果:百乐宝诱芯(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优于中捷四方诱芯(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优于纽康诱芯(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设置高度的诱捕效果比较,桶形诱捕器>孔型诱捕器>漏斗型诱捕器。研究表明,百乐宝桶形诱捕器效果最好,可作为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防治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开发用于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性别鉴定的分子标记引物。方法 依据草地贪夜蛾雌、雄虫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binding protein, PBP)基因片段序列的差异设计特异性性别鉴定引物;利用引物对经过形态学鉴定的草地贪夜蛾雌、雄样本进行PCR验证。结果 2对引物分别对对应的雌、雄虫样本均扩增出450 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结论 开发的分子标记引物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各个时期的草地贪夜蛾进行性别鉴定,为研究草地贪夜蛾雌、雄个体差异提供一种有效工具。为制定基于性别鉴定的草地贪夜蛾的有效治理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广西玉米主要种植区的种群动态及发生为害规律,为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和其他玉米主产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在广西崇左市、南宁市和河池市选择7个固定调查监测点,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在玉米生长期每隔7 d调查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及对玉米植株的为害特征,计算植株受害率和百株虫量;在7个调查监测点各放置2组桶型诱捕器和诱芯,每隔7 d调查记录1次诱虫情况,统计成虫数量。【结果】各调查点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量春秋季各有1次高峰,春秋季百株虫量最高值分别为35.00头和64.67头,秋季虫量明显高于春季。幼虫发生动态呈区域性差异,崇左市扶绥县、南宁市江南区和武鸣区幼虫发生期较短且集中,3个点春季百株虫量和峰值均较高。玉米各生育期均受幼虫为害,苗期以低龄幼虫为主,开花期和成熟期以5~6龄幼虫为主,其他生育期可见各龄期幼虫,世代重叠明显。各调查点春季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总体上呈抛物线增加趋势,春季每诱虫桶最高虫量为25.33头;秋季虫量呈波浪状,约21 d出现一次峰值,每诱虫桶最高虫量为34.67头;秋季成虫数量总体上高于春季。【结论】草地贪夜蛾在广西全年均可发生,年发生代数在7代及以上,秋季虫量明显高于春季,发生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加重。幼虫发生期和虫量存在区域差异,幼虫可为害各生育期玉米。草地贪夜蛾严重为害玉米生长,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根据区域气候和玉米长势,强化低龄幼虫和成虫高峰期的防控力度,以降低草地贪夜蛾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对二点委夜蛾使用性诱捕器和虫情测报灯监测效果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使用测报灯的诱虫量明显大于性诱捕器的诱虫量,使用虫情测报灯进行二点委夜蛾监测方便简单,能准确反映二点委夜蛾的发生情况,可用于二点委夜蛾的监测及防治。性诱捕器诱捕虫量偏少,可在预测预报中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施甸县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危害状况,通过安装监测诱捕工具、田间系统调查2种方式,调查草地贪夜蛾对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生育期玉米作物的危害。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对不同海波高度、不同生育期的玉米危害有差异性;监测工具以性诱剂诱测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草地贪夜蛾性诱剂纳米诱芯,并开展田间诱捕试验,筛选出最佳且有效的诱芯,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和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共溶剂法,以两亲脂质分子(DSPE-mPEG5000)为载体制备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胶体粒子,以0.22μm聚醚砜膜为缓释材料制备纳米诱芯,采用田间生物测定方法比较不同缓释载体材料和不同质量诱芯的诱蛾效果。【结果】性信息素Z9-14:OAc、Z7-12:OAc和Z11-16:OAc质量比为90:0.5:9.5时诱蛾效果最佳;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胶体粒子呈球形,尺寸在40 nm左右,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以0.22μm聚醚砜膜缓释载体的纳米诱芯诱蛾量最多,为6.07头/d;缓释载体为PVC毛细管的诱芯诱蛾量次之,天然橡胶塞的诱蛾量最少。纳米诱芯质量为2.0 mg时的诱蛾效果最佳,诱蛾量显著高于除1.5 mg外的诱芯质量(P<0.05)。【结论】纳米载体DSPE-mPEG5000可有效减缓性信息素分解和氧化变质的速度,延长挥发时间。0.22μm聚醚砜膜载体对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胶体粒子有明显的吸附作用,纳米性诱剂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良好的室内引诱作用和田间诱捕效果,可进一步开发并应用于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性信息素诱捕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实际田间控害效果,为性信息素诱捕应用于实际生产及制定有效的草地贪夜蛾综合治理技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生长期和田间管理条件一致、占地面积均约1.40 ha的2块玉米田,分别作为性信息素诱捕试验处理区和对照处理区。试验处理区内均匀设置21个诱捕器,于试验处理后3个不同时段内,定期调查试验处理区的草地贪夜蛾雄成虫诱捕数量及试验处理区和对照处理区的草地贪夜蛾产卵卵块数量、卵粒数、不同龄期的幼虫虫口数量,统计玉米新叶(雌穗)为害株率和为害指数等,综合评价玉米生产上性信息素诱捕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控害效果。【结果】在性信息素诱捕处理后的3个不同调查时段内(2020年7月15日-2020年7月24日、2020年7月25日-2020年8月2日、2020年8月3日-2020年8月11日,下同),每个诱捕器可分别平均诱捕到260.48±21.17、34.95±3.64和7.76±1.45头草地贪夜蛾雄成虫。与对照处理区相比,性信息素诱捕处理可减少草地贪夜蛾产卵,同时幼虫虫口数量也显著降低(P<0.05),3个调查时段内相对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2.86%、88.24%和73.08%;在3个调查时段内,试验处理区均未发现4龄及4龄以上高龄幼虫,而对照处理区则可发现较多4龄及4龄以上高龄幼虫。试验处理区内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玉米植株的为害株率和为害指数明显降低,3个调查时段内试验处理区的为害指数校正防效分别为37.13%、89.78%和59.50%。【结论】性信息素诱捕具有较好的田间控害效果,可用于构成草地贪夜蛾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提高防控效果,有效减轻草地贪夜蛾的田间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