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曲病是水稻穗期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品质。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缓慢,严重制约了杀菌剂室内生测试验的观察和高效筛选。本研究以稻曲病菌培养基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组合和优化固体培养体系的氮源、碳源、凝固剂以及阳离子浓度,以期构建适合稻曲病菌生长的室内培养体系。结果发现:在5种常见的商品化培养基中,稻曲病菌的生长速率仅为0.7~2.3 mm/d;而在18种配制培养基中,有77%的培养基对稻曲病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长促进效应,其中蛋白胨蔗糖结冷胶 (PSGG) 培养基的促进效果最显著 (P < 0.05),生长速率达3.4 mm/d,且其对不同地理分布的稻曲病菌菌株均有生长促进效应。此外,在以结冷胶作为凝固剂的培养基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2%的硫酸镁 (Mg2+),可有效提高培养基的凝固程度,且对菌丝体的生长速率无影响。在适合稻曲病菌生长的PSGG培养基中,蛋白胨和蔗糖是合适的氮源和碳源组合,结冷胶是合适的凝固剂。此研究结果可提高室内培养稻曲病菌的生长速率,为进一步理解稻曲病菌在离体条件下的生长机制及提高室内杀菌剂生测试验的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甘蓝软腐病离体接种后发病效率的影响,建立了一套甘蓝软腐病抗性的快速鉴定方法。结果发现,用浓度为6.4×10~8 cfu/mL的软腐病液体培养基悬浮液,采用针刺法接种苗龄为5~7叶期植株的离体叶片,接种后空气湿度为90%以上是最有利于软腐病发病的方法。利用该方法鉴定27份栽培甘蓝,发现高抗材料3份,抗病材料8份,耐病材料8份,感病材料8份。  相似文献   

4.
用离体巴梨枝条测定梨火疫病菌的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乐  石秀丽 《植物检疫》1993,7(2):104-105
梨火疫病Erwinia amylovora是蔷薇科仁果类果树上一个毁灭性的细菌病害,主要危害花、叶和嫩梢,同时也发生在果实、枝条和树干上。病原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多达140多种植物。此病可通过果实、接穗、苗木、风雨、昆虫甚至远距离  相似文献   

5.
水稻白叶枯病菌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物膜形成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不同培养和测试条件(塑料和玻璃表面、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测定了不同地区来源的Xoo野生型菌株、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生物膜形成。结果表明,在聚苯乙烯表面生长、用M210培养基在23 ℃下静止培养24 h是Xoo生物膜形成比较适宜的条件;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不同;鞭毛相关基因fleQxoo、fliExoo和rbfCxoo以及H2O2降解调控基因oxyRxoo的缺失突变均影响生物膜形成。  相似文献   

6.
两种益微菌对枯萎病菌抑制能力的离体和活体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平板测定与生测法相结合,针对棉花枯萎病菌,将益微菌AB304-2、AB272与病原菌导入植物体中,测定益微菌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在平板培养基中,对枯萎病菌具有较强抑菌能力,被抑制枯萎病菌的分生孢子数减少;在植物体中,两种益微菌对棉花枯萎病菌具有较强抗扩展能力;在盆钵试验中,两种益微菌的初步防效为91.49%和88.61%。  相似文献   

7.
苦瓜枯萎病病残体上病菌的存活力及其传病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土表、田边草丛和室内纸盒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的苦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omordicae Sun & Huang),次年均有传病作用;在稻田水中和稻田泥下5~10 cm处的病菌,3 个月内失去传病力;菜土地下5~10 cm处的病菌,经6~12个月也相继失去传病力,菜地土表和田边草丛中的则需12~18个月失去存活力。木霉可加速病残体上病菌的死亡。  相似文献   

8.
金小蜂Dibrachys cavus Walker已被广泛应用于棉花仓库内对棉红铃虫进行生物防治。但目前繁蜂主要利用棉红铃虫幼虫、蓑蛾幼虫、刺蛾幼虫等天然寄主。如能大量进行人工培育,改变采集天然寄主繁殖的方法,对开展生物防治当有实践意义。为此,我们试验用离体培养方法代替用自然寄主繁蜂,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离体筛选的抗白叶枯病的粳稻105R、粳稻3037R后代植株功能叶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未筛选的粳稻105S、粳稻3037S相比,筛选后代植株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而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明显高于未经筛选的对照(感病)品种。由此说明离体筛选抗病品系的抗病机制与一般抗性品种类似。  相似文献   

10.
 对离体筛选的抗白叶枯病的粳稻105R、粳稻3037R后代植株功能叶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未筛选的粳稻105S、粳稻3037S相比,筛选后代植株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而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明显高于未经筛选的对照(感病)品种。由此说明离体筛选抗病品系的抗病机制与一般抗性品种类似。  相似文献   

11.
火龙果溃疡病菌病的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火龙果溃疡病菌病(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咪鲜胺、苯甲·丙环唑、克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好,EC50值分别为0.1557mg/L、0.3020mg/L、0.5205mg/L、0.8660mg/L、2.1786mg/L和2.7372mg/L。离体接种试验测定结果显示,甲基硫菌灵2.50μg/m L、吡唑醚菌酯1.00μg/m L、咪鲜胺0.25μg/m L、苯醚甲环唑0.25μg/m L、苯甲·丙环唑0.25μg/m L和克菌·戊唑醇0.25μg/m L的离体接种防治效果好,分别达到96.84%、95.06%、93.47%、91.00%、86.56%和83.10%。本研究结果为火龙果溃疡病田间药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麦蛾茧蜂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含昆虫血淋巴、鸡蛋黄和牛奶的培养液用帕拉玢膜加工成小囊状“人工幼虫”,将寄生在大蜡螟幼虫体表接近孵化的麦蛾茧蜂卵,移到“人工幼虫”上培养。麦蛾茧蜂完成从卵到成虫离体发育,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分别为72%、48%和24%。  相似文献   

13.
麦蛾茧蜂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4.
<正>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inn)又称石刁柏,百合科天门冬属,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蔬菜之王"。由于其营养价值高,并能润肺、镇咳、祛痰,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药理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1]。近年来,随着芦笋市场与栽培面积的扩大,病害的发生也逐年加重,尤其茎枯病的严重发生已影响芦笋的产量与质量,轻者生长发育不良,降低产量与品质,重者病株提前枯死,全田毁灭,严重影响芦笋生产与出口创汇[2]。目前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报导用人工饲料离体培养 玉米螟赤眼蜂从卵到成虫。饲料组成为柞蚕蛹血淋巴或柞蚕蛹整体匀浆液、蛋黄和牛奶。用此饲料作卵浆制成的人工卵,按1粒卵接6头蜂的比例接蜂,寄生率达90%以上。每一被寄生后出蜂的卵可得成蜂34—37头,其中雌性90%、展翅率95%,出蜂卵率56—63%。文中还讨论了赤眼蜂在人工卵内数最少不能化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乙稀利对离体棉铃的催熟试验史桂清,梁先康,王成平,程树森,陆坤寿(山西平遥县农牧局,031100)1993年平遥县7~8月阴雨低温寡照,早霜来临早于历年10天,致使大部分棉铃不能正常成熟吐絮,田间大面积应用乙烯利喷洒,也因当时气温低光照少等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大豆斑疹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glycines,Xag)具有强烈的胞外蛋白酶活性,然而编码其羧基蛋白酶前体(xanthomonappepsin precursor,Xpp)的xpp基因是否参与Xag的蛋白酶活性与致病性,并不清楚。为了阐明Xpp的作用,通过同源重组技术获得了Xagxpp基因缺失突变体(NΔxpp),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突变体在寄主大豆上的生长能力和致病力相对于野生型均显著降低;功能互补恢复NΔxpp的植物表型至野生型水平。蛋白酶实验表明,NΔxpp胞外蛋白酶活性相对于野生型并无变化;而且xpp基因异源表达也不具有蛋白酶活性。qRT-PCR结果显示,DSF(diffusible signal factor)信号通路及Clp(Crp-like protein)显著负调控xpp基因的转录表达;与大豆汁液互作时xpp基因受诱导表达,并受HrpX和HrpG正调控。这些结果说明:xpp基因不参与Xag的蛋白酶活性,但其是病原菌在寄主大豆上具有致病力所需的。  相似文献   

18.
温度和病原接种浓度对番茄青枯病菌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国豪 《植物检疫》2005,19(3):143-144
本试验以不同浓度的Pseudomovas solanacearum悬浮液接种番茄品种湘引79-1号(抗)和粤农2号(感),置于不同温度的光照培养箱内,观察发病情况.当菌液浓度为3×108CFU/mL、3×106CFU/mL在温度25℃以上时9天或更短时间就表现青枯病症状,发病的最低温度是22℃,但潜育期较长,需20天,温度30℃与25℃的病情指数没有显著差别,但30℃潜育期短,只需5天.25℃潜育期稍长,则要9天.病情的发展随着菌液浓度的增高而严重,3×108CFU/mL浓度的病情指数最高达90%,3×102CFU/mL浓度的病情指数最低为40%.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硫酸链霉素对番茄斑疹病病菌的毒力及对病害的防效,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其毒力,并对温室内番茄植株进行人工接菌后喷施药剂,测定其防效。结果表明,硫酸链霉素对番茄斑疹病病菌的毒力(EC_50)为0.060 8μg/m L;温室防治试验中,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500~6 000倍液处理对发病植株的病指防效为95.24%~77.78%,除最低用量6 000倍液处理外,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 250倍液处理。从沈阳地区保护地发病番茄上采集的供试斑疹病病菌对硫酸链霉素高度敏感,未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20.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一种重要农业害虫,对麦类、玉米、谷子、高梁、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为害十分严重。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Mythimnn separata nucleopolyhedrovirus,MsNPV)是粘虫的一类重要病原微生物,对防治粘虫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昆虫细胞系的建立,为昆虫病毒培养开辟了新的途径。随着对MsNPV高敏感性的粘虫胚胎细胞系NEAUMs-980312的建立,为MsNPV离体培养提供了可能。本论文就粘虫活体增殖和细胞系离体培养增殖的MsNPV对粘虫幼虫的毒力进行了比较测定。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