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马尾松林重要害虫。林间应用超轻型飞机大面积喷洒溴氰菊酯超低容量喷雾、白僵菌纯孢子油剂、菌药混合液超低容量喷雾以及喷洒白僵菌菌粉,其防治效果分别为96.5%、85.7%、95.6%、86.5%。上述的防治措施可作为单独的措施或综合防控中的配套措施使用,同时应用飞机防治解决了树高、林密、水源缺乏、劳力工资昂贵等条件给防治工作带来的困难,是一种适应林区林业生产整体水平而又快速、高效、经济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2.
朱步朱 《昆虫天敌》2007,29(2):64-68
林间应用轻型飞机大面积超低容量喷洒阿维菌素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幼虫,其防治效果为95%以上。结果表明:阿维菌素能有效地控制马尾松毛虫的大发生,可作为单独的措施或综合防治中的配套措施使用,同时应用飞机防治解决了树高林密、水源缺乏、劳力昂贵等条件给防治工作带来的困难,是一条适应林业生产高效、经济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是我区森林最大的食叶害虫,每年发生3~4代,发生面积广,造成的损害大。以“八五”为例,“八五”期间我区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为66.66万hm2,占同期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72万hm2的92.59%。随着全区造林绿化达标,纯松林面积大量增加,预计“九五”期间我区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将比“八五”更大,危害更为严重。目前我区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方法主要是以施放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粉为主的生物防治。其中应用飞机喷撒白僵菌粉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以下简称飞防)是桂南地区最主要的防治手段。我…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松树的主要害虫,据1981年统计,南方十五省区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达3388多万亩,严重影响了松木生产和松脂的产量与质量。近年来对松毛虫的防治除积极开展地面机械和航空化学防治外,还进行了航空施用菌剂和释放寄生蜂等生物防治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的地区基本控制了松毛虫的危害,如河南固始、湖南浏阳、广西高峰林场等保持了连续9年没有成灾的效果。目前,飞机施用白僵菌剂防治松毛虫在两广地区,尤其在飞机播种的林区,已普遍应用,并成为重要的防治措施。现根据数年来在中南地区航空施菌的试验与应用结果,对飞机喷菌的一些技术问题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5.
李柳松 《江西植保》2004,27(1):23-25
在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中,使用白僵菌防治是现阶段松毛虫生物防治中的一种主要手段。本文结合临川区多年米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效果进行分析,试图从中了解和寻找本地区使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较好的方法措施,以便尽可能提高防治效果,把松毛虫长期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超低容量喷雾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具有工效高、省药、防治效果好、费用低、不用水(或只用少量水)等优点.目前,防治森林病虫常用运—5型双翼单发活塞式轻型多用途飞机或A_1超轻型飞机超低容量喷洒臭氰菊酯防治松毛虫,都取得成功.广西农田的超低容量喷雾技术的使用则常见于水稻、果树等大田作物害虫的防治.常使用的机子有北京市植保机械厂生产的WFB—18AC型,西北林业机械厂生产的3MF—4型.这些国产地面超低量喷雾机,换上弥雾喷头或喷粉装置,也可进行弥雾喷粉,实现了一机多用,所以地域适应性较广,也正因为一机多用,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常出现混乱,把高容量、低容量和超低容量视为一体,甚至把剧毒农药用于超低量喷雾中而忽略了超低量喷雾的局限性、使用条件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林间用静电喷雾48%噻虫啉水悬浮剂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48%噻虫啉水悬浮剂相同浓度,用静电喷雾显著高于非静电喷雾杀灭效果。试验筛选出静电喷雾48%噻虫啉水悬浮剂4000~6000倍药液浓度防治3龄幼虫马尾松毛虫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沈鸿标  林玲玲 《江西植保》2003,26(4):166-167
使用绿得宝(100亿活芽孢/g Bacillusthuring lensis,500ug/g Abamectin)防治松毛虫,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绿得宝对松毛虫有特效。采用浓度2ml/L常规容量喷雾、浓度20ml/L及40ml/L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效果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9.
球孢白僵菌不同剂型对马尾松毛虫控制效果的灰色评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间使用球孢白僵菌不同剂型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越冬代幼虫,放菌后分别调查20天后虫口、第一代羽化率、僵蛹率、天敌寄生率及虫口密度。经灰关联分析,综合评判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混合粉剂、油剂及高孢粉处理区与不处理的对照区的灰关联度分别为0.7995、0.4898、0.2794及0.2004,不同剂型处理均比对照效果好;白僵菌孢子加工成相应的剂型,比未加工成制剂的高孢粉处理效果好;混合粉剂比油剂处理效果好。不同剂型处理对天敌昆虫寄生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使用无公害的植物源杀虫剂——烟碱防治马尾松毛虫,可解决山区应用喷雾法用水困难和保障虫源地高虫口应急防治需求,并降低了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11.
前言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松树的主要害虫,对林业生产危害很大,一般使用飞机防治,虽效果好,但难免对天敌有所影响,为探索飞机喷洒生物农药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技术、效果及经济效益等问题,1984年中国民航局把飞机喷洒青虫菌六号液剂(Bacillus Thurinoiensis Var galleriae)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试验研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两年来,由民航广州管理局专业航空处,湖北省林业厅营林处,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民航湖北省局,广州市林业局等部门共同合作,在湖北、广  相似文献   

12.
1976年以前,马尾松毛虫在广东仁化县从未猖獗为害。从1976年开始,城口等公社的个别大队出现零星严重为害,但面积不大,一般只有20~30亩。1977~1978年曾采用烟剂、白僵菌粉加六六六粉对第一、二代幼虫进行防治,但因虫龄较大,气候(高温、干旱)不适,防治效果不佳,虫口密度仍然很高,被其严重为害的面积达800亩左右。1979年马尾松毛虫蔓延至全县,被严重为害的面积达247000亩,约占全县松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严重影响松林生长和松香的产量。1980年4月中旬采用白僵菌对越冬后的6龄马尾松毛虫进行了全面的防治,在247000多亩受害的松林上取得了90%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胡斌 《植物医生》2016,(1):74-75
经多年林地调查和室外饲养观察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在酉阳县一年发生3代,世代交替,虫态重叠,以低龄幼虫越冬。防治上以生物防治为主,利用白僵菌开展带菌越冬防治或越冬后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4.
用酯酶同工酶技术检测球孢白僵菌株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40个不同来源的球孢白僵菌分离株的酯酶同工酶图谱进行了测定,根据图谱对林间放菌前和放菌后发生的白僵菌菌株类型进行分析,进而评价了冬前放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效果。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图谱可以用来鉴别白僵菌菌株的株型。根据图谱将所试菌株归为10个类型。菌株类型与其采集地点、寄主具有相关性。采自同一试验区不同小生境的18个分离株属于同一酯酶型。冬前所放菌株在次年春季4月底前未能检出,导致春季马尾松毛虫种群白僵病的仍是当地菌源。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毛虫是广西松树的主要害虫。本文通过总结三十多年来的防治实践,结合当前区情,提出我区防治松毛虫中开展综合治理的必然性、理论基础及其途径。 从目前防治松毛虫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看到,我区自从1971年推广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工作以来,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有些地方盲目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使松毛虫产生了抗药性,引起了虫口回升和林内次要害虫猖獗等“农药恶性循环”,虫害始终未能解决。 第二部分提出综合防治理论和指导思想,确定它是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的防治策略,采  相似文献   

16.
谭荫初 《植物医生》2003,16(2):33-34
松毛虫是危害马尾松的大害虫。马尾松被害后 ,轻者影响松林生长 ,严重时把整个森林的针叶全部吃光 ,形似火烧。特别是夏季新抽的针叶如再次遭害 ,部分松树就会枯死。采用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 (即Bt)防治松毛虫 ,不仅杀伤力强 ,效果好 ,而且对人畜无毒害 ,不污染环境 ,不伤害天敌和成本低。白僵菌是一种真菌病原微生物。防治松毛虫的机理是 :当它侵入虫体后 ,在虫体上萌发大量分生孢子来吸取虫的养分 ,繁殖大量菌丝和分泌有害物质破坏虫体各个组织器官 ,使松毛虫僵化死亡。僵死的虫尸又长出大量粉状分生孢子 ,随风扩散 ,继续感染健康害虫 ,…  相似文献   

17.
松毛虫是为害松林的主要害虫,长期以来难以防治。利用卵寄生蜂防治松毛虫是生物防治的一条好途径。 江苏省松毛虫生物防治协作组,组织了科研、教学、生产等十二个单位的科技人员,开展了以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赤松毛虫的大面积示范。总计动用柞蚕茧近万公斤,培育松毛虫赤眼蜂约18亿头以上,防治示范面积七千余亩。大部分放蜂林区都起到了控制松毛虫为害的显著效果,所有放蜂区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林间松毛虫卵的寄生率。在放蜂林区,由于停用了飞机治虫,更新了部分成年纯松林为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逐年减轻。近十多年来未用药防治。在若干年后松干蚧虫与松材线虫的发病率都明显低于飞防区,至今林相清秀,长势喜人,充分体现了生物防治的长久的效应,生态条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为生物防治的前景作出了良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18.
松毛虫CPV、B.t.林间防治第一代马尾松毛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松毛虫CPV和B.t.进行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试验表阴:药后18d两种生物药剂的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B.t.达86.98%,CPV与B.t.的混合使用防效达85.04%。  相似文献   

19.
球孢白僵菌脂肪酸、酯酶、脂肪酶及其与毒力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12株球孢白僵菌脂肪酸、酯酶和脂肪酶的产生水平及菌株对马尾松毛虫毒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酯酶产生水平(E)、脂肪酶产生水平(L)及豆蔻酸百分含量(X)等与白僵菌菌株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LT50)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相关方程分别为:LT50=2.0931/(lgE-5.1165)+0.4091;LT50=-6.68L^2+31.9886L;LT50=13.5192-8.7042X。  相似文献   

20.
飞机喷洒青虫菌6号液剂,大面积防治松毛虫的试验表明,常量喷雾用菌剂1125—1500克/公顷和低量喷雾1500—2250克/公顷,2—3天后防效可达90%以上,而且具有明显的后效。但防治区低量喷雾的防治效率比常量快.青虫菌剂对林间天敌昆虫、鸟类、蜜蜂等均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