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由于棉花市场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植棉效益大幅度降低,棉农的植棉积极性被挫伤。2005年滨州市棉花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3.3万余公顷,降幅在20%以上。植棉效益尤其是与棉粮的对比效益、棉花生产的定位、发展方向以及所要采取的对策等已成为各级领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棉农极为关注的问题。2004年12月份,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植棉效益抽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1调查的基本情况1.1纯作棉田效益调查。纯作棉田效益调查了6个县区,13个乡镇,39个村,370户,棉农4581人,2004年植棉面积为304公顷,平均每公顷产子棉2818.5 kg,每公顷售…  相似文献   

2.
随着棉花生产的发展 ,棉花的种植方式不断推陈出新 ,近年本地引进简化植棉技术 ,经过 3年的试验示范认为 :该技术简化了田间作务工序 ,实现了高产优质 ,创新发展了植棉技术 ,使大田棉花增产 1 5 %~ 2 0 %。多点示范田单株结铃 60~ 80个 ,最多的单株成桃 2 34个 ,每公顷产子棉 60 0 0 kg以上 ;改变了棉花个体与群体生长环境 ,解决了棉花生产中的一播全苗、蕾铃大量脱落和高产田田间荫蔽、下部烂铃的问题 ;其播种方法简单 ,不整枝 ,省工5 0 %左右。1搞好备耕。简化栽培必须从备耕开始 ,抓好每一个生产环节 ,合理轮作倒茬 ,施足底肥 ,深耕冬…  相似文献   

3.
棉花膜下软管滴灌技术节水、省地,可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是棉花生产中继高密度植棉技术后又一次新的技术革命.该技术2002年引入博州地区,2003年推广666.7 hm2, 2006年发展到7280 hm2.2005年膜下滴灌棉田每公顷产皮棉2100~2250 kg,与浇灌棉田相比每公顷增产子棉750~1200 kg, 节本增效1500~3750元. 目前膜下滴灌技术在生产中与之配套的技术措施还不够完善, 存在一些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棉花增产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1 洮南市棉花生产发展情况 吉林省洮南市种植棉花已有十几年历史,1993年洮南市在3个乡、6个村,10个农户引进试种,试种面积1.7 hm2.通过选用早熟品种和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试种取得成功.平均公顷产子棉1650 kg,每公顷毛收入9375元,效益是种植玉米的2.8倍.1995年棉花种植遍及洮南市的21个乡镇,1997年发展到1000 hm2.1998年面积达3300多hm2.1998年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光照不足以及棉价大幅度回落,棉花的单产水平、商品等级和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严重挫伤了植棉农户的积极性.到2000年,洮南仅种植133.3 hm2.2001年以后,由于棉花价格陆续攀升,棉花种植又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种植面积逐步增加.到2004年,洮南市棉花面积恢复到644 hm2,其中,植棉1 hm2以上的大户就有20多户.而且,棉花的种植技术日臻成熟,到2012年全市植棉面积达到3400 hm2,子棉公顷产量达到3000 kg.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提高棉花质量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棉花生产情况陕西省植棉历史悠久 ,棉花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2 0世纪 5 0~ 70年代植棉面积 2 6.7万公顷左右 ,每公顷产量 30 0~ 375 kg,总产 1 0万吨左右 ,进入 80年代初期 ,进行了水地向旱地、西部向东部、低产向高产地区“三个集中”的第一次调整 ,到 80年代末 ,棉花面积调减到 8万公顷左右 ,单产75 0 kg左右。进入 90年代 ,又进行了棉田向最佳生态适宜区的第二次调整 ,棉田面积下降到 6.7万公顷以下。到 2 0 0 0年 ,全省棉田只有 3万公顷 ,单产上升到 90 0 kg。进入新世纪以来 ,适宜棉区棉田面积随着市场的变化虽有起伏 ,但基本…  相似文献   

6.
江苏农垦针对机械化水平较高、人均种植棉花面积大的状况,经过十多年来对棉花的轻型栽培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机械化、化学化为主,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为特点的棉花高产高效轻型栽培技术体系,春茬直播田的直接用工每公顷已从传统的450个左右降为200~250个,皮棉单产由研究初期的每公顷750kg左右提高到1350kg以上水平,劳动生产率由每工日生产皮棉2kg左右提高到6~7kg左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棉花效益低下,棉花生产持续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深入了解2012年棉花生产情况及2013年植棉意向,我们在冀南具有代表性的棉花产区永年县、临西县等进行了进村入户走访调查.调查共涉及2个县的10个乡镇20个行政村的200个植棉户,其中临西县2个乡镇4个行政村40个农户,永年县8个乡镇16个行政村160个农户. 1 2012年棉花生产情况 200户2012年共植棉40.8 hm2,平均每公顷收子棉3552.0 kg(折合皮棉1314.2kg·hm-2).2012年新棉上市以来,开秤价格为每千克子棉8.0元,随后降至每千克7.4元.按平均收购价格每千克7.7元计算,每公顷产值27350.4元,扣除成本8325.0元(不含用工),纯收入为每公顷19025.4元.  相似文献   

8.
何春福 《中国棉花》2009,36(5):41-41
湖南桃源县有传统的植棉习惯,棉花是全县的大宗经济作物。近几年年均植棉1万公顷左右,每公顷皮棉产量在1650kg以上。作者以提高植棉效益为出发点提出了建议,并指出:发展棉花生产靠鼓足农民的种棉信心,种好棉花靠调动农民的种棉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南阳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三面环山,气候独特,常年植棉17万公顷,是河南省产棉大区,区内棉花多分布于砂姜黑土地,土质瘠薄,历史低产.近年来,我们针对南阳的特点,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增产技术,使全市棉花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平均单产由80年代的每公顷657kg提高到目前的1050kg,其中大面积"一优双高"开发示范区平均单产达到1500kg以上.总结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实现棉花优质高产目标,须将以下技术组装配套,综合实施.  相似文献   

10.
哈密是新疆东部地区主要产棉区之一。近年来狠抓棉花生产关键技术措施,植棉水平提高,棉花产量稳中有升。2005年哈密植棉8666hm2,每公顷产子棉4450kg。2006年植棉面积扩大为1.07万hm2,每公顷产子棉5325kg。由于产量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棉农人均纯收入近2500元。实践证明,只有落实关键栽培技术,才能确保棉花稳产高产。1整地1.1秋翻施肥。根据气候特点,在上冻之前进行深秋翻,深度30cm。深翻前每公顷施有机肥15t、掺入磷肥105kg、钾肥60kg、氮肥60kg。1.2整地。3月初,用机力整地。选用平地器加磨进行平整,消除地表裂缝,破坏土壤毛细管以减少土…  相似文献   

11.
王光耀 《中国棉花》2010,37(5):30-30
河南邓州市是个植棉大市,辉煌时期年植棉面积超过4万hm2,全市平均皮棉单产超过每公顷1125kg。但由于种种原因,植棉面积一度下降到不足1万公顷,单产也一路下滑到每公顷不足750kg。近年来市场看好,政府又把棉花视为支柱产业,加上杂交棉大面积推广种植,从而使植棉面积和单产都明显回升,种植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适宜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大田膜下滴灌技术自推广以来,种植密度不断提高,已从原来每公顷18.0万株提高到24.0万株,棉花产量也由原来的每公顷1500kg提高到1800kg。因膜下滴灌棉花是可控栽培,使棉花发挥群体优势,棉花密度究竟达到多少才能够达到高产目的,发挥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整体综合效益,2004—2005年在农八师炮台试验站进行了试验,基本确定了膜下滴灌棉花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1试验方法试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21团的炮台土壤改良试验站进行,土质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地下水位深3.0m左右,0~60cm土壤容重平均为1.49g·cm-3,田间持水量为25.0%,土壤含盐量…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鲁西北植棉区棉花每公顷子棉产量一直在3000~3750 kg之间.2007年棉花前期长势普遍好于往年,预计每公顷子棉在4500 kg以上,而实际产量平均3000~4500 kg.通过大量调查,找出了棉花产量低而不稳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杨平华  沈杰  余宗遥 《中国棉花》2001,28(11):45-46
潜江市熊口农场辖 6个分场 ,人口 1 .3万 ,耕地 2 4 66.7hm2 ,属国营小型农场。 1 0多年来 ,该场坚持以棉为主 ,科技兴棉、兴场富民的方针 ,采取“五统一”的措施 ,切实推广普及科技植棉新技术 ,连续1 5年棉花单产 (亩产 )超双百 ,成为远近闻名的棉花生产先进 ,在全省农垦系统独占鳌头。该场 1 997年植棉 1 0 0 0 hm2 ,公顷产 1 75 5 kg;大灾的 1 998年 ,植棉 1 2 0 0 hm2 ,公顷产 1 45 5 kg,较全市的平均单产提高 5 6.5 % ;1 999年植棉 1 2 0 0 hm2 ,公顷产 1 5 4 5 kg,单产较上年提高 6.2 % ;2 0 0 0年植棉 1 2 0 0 hm2 ,公顷产 1 666.9kg…  相似文献   

15.
开封市地处豫东黄潮土区 ,土壤贫瘠 ,棉花常年 ( 1 995~ 1 999年 )平均单产 1 0 74kg· hm-2 。为了增加棉花科技含量 ,提高棉花单产和植棉经济效益 ,我们于 1 997年开始 ,将棉花高产栽培的有关技术和研究成果筛选组合 ,配套应用 ,在市属 5个植棉县开展大面积“一优双高”综合开发试验示范。当年落实面积 3 82 0公顷 ,单产 1 2 97.5kg;1 999年72 0 0公顷 ,单产 1 50 9kg,比常年增产 40 .5% ,比当年大田平均增产 3 2 .4% ,同时还出现了单产2 2 2 7.5kg的高产典型。实践证明 ,以下几项技术配套组装、综合应用是棉花大面积高产、优质、高效的…  相似文献   

16.
马骏  姜生林  魏天福 《中国棉花》2004,31(11):28-29
近几年来,敦煌棉花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4万公顷以上.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面积推广的"矮、密、早"宽膜植棉技术,棉花产量由1989年的每公顷1267.5 kg增加到 1999年的1575 kg,然后一直徘徊在1500kg,不仅落后于新疆棉,也落后于自然条件较差的金塔地区.为此我们经过四年的试验示范,从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着手,开展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应于敦煌地区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2003年在全市示范推广450hm2,平均单产皮棉2284.5kg.  相似文献   

17.
江苏农垦针对机械化水平较高、人均种植棉花面积大的状况 ,经过十多年来对棉花的轻型栽培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形成了机械化、化学化为主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为特点的棉花高产高效轻型栽培技术体系 ,春茬直播田的直接用工每公顷已从传统的450个左右降为 2 0 0~ 2 50个 ,皮棉单产由研究初期的每公顷 750 kg左右提高到 1 350 kg以上水平 ,劳动生产率由每工日生产皮棉 2 kg左右提高到 6~7kg左右。1配套技术内容1 .1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以机械投入减少活劳动投入。以机械投入代替手工作业是棉花轻型栽培技术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耕、耙、整地…  相似文献   

18.
南阳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 ,三面环山 ,气候独特 ,常年植棉 1 7万公顷 ,是河南省产棉大区 ,区内棉花多分布于砂姜黑土地 ,土质瘠薄 ,历史低产。近年来 ,我们针对南阳的特点 ,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增产技术 ,使全市棉花生产水平稳步提高 ,平均单产由 80年代的每公顷 657kg提高到目前的1 0 50 kg,其中大面积“一优双高”开发示范区平均单产达到 1 50 0 kg以上。总结多年来的生产实践 ,实现棉花优质高产目标 ,须将以下技术组装配套 ,综合实施。1 选择合理的配置模式和种植密度1 .1  4- 2式。 1 80 cm为一个播带 ,预留棉行1 2 0 cm,4行小麦占地 60 c…  相似文献   

19.
山东德州地区是全国、全省的主要棉产区之一 ,棉花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 1 999年该市植棉5.6万公顷 ,平均公顷产皮棉 1 1 40 kg,总产 6.4万吨 ,单产创 1 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实现棉花总收入 6.4亿元 ,仅此一项 ,每个棉农人均实现棉花收入 60 0元 ,全市农民人均棉花收入 1 36元。根据棉花市场趋于好转的新形势 ,德州市提出了 2 0 0 0年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继续调减粮田 ,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使棉花生产有一个恢复增长的调整目标 ,要求在棉花生产工作中实现“三个转移”,即由过去调减棉田面积转移到适当扩大棉田面积 ,提高单产 ,增加…  相似文献   

20.
棉花芦管育苗移栽技术在生产上应用不仅能大大减轻植棉的劳动强度 ,还能节省棉苗移栽的用工 1 .5~ 2个 ,但由于其生育期较迟 ,影响了棉花单产的提高 ,为完善芦管育苗栽培技术 ,提高棉花的产量 ,我们试图通过适当提前育苗 ,提早棉花生育进程 ,使芦管育苗棉花单产有较大的突破。1 材料和方法试验在海门市常乐镇盐行桥村 8组农户张礼阳责任田进行 ,棉花的前茬为蚕豆。 2 0 0 0年 4月 2 8日在蚕豆空幅中开行深施肥料 ,每公顷用包膜肥750 kg,碳铵 375kg,并用盖膜机将地膜紧贴地面盖好。试验设 5个播期 ,即 4月 5日、1 0日、1 5日、2 0日和 2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