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西松突圆蚧天敌瓢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收集与震落法,对广西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主要疫区玉林市的松突圆蚧天敌瓢虫种类进行了调查,发现松突圆蚧天敌瓢虫3种:四川寡节瓢虫(Telsimia sichuanensis Pang et Mao)、台毛艳瓢虫(Pharoscymnus taoi Sasaji)和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其中四川寡节瓢虫是首次在松突圆蚧上收集并被证实为松突圆蚧的天敌。描述了四川寡节瓢虫和台毛艳瓢虫的形态特征,并给出了形态鉴别特征的照片。  相似文献   

2.
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是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重要天敌,其出现期与松突圆蚧的发生期一致,对松突圆蚧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本研究应用Holling圆盘式Ⅱ型计算其日极限捕食量,成虫的极限捕食量达到60.94头/日;红点唇瓢虫成虫对隐藏于叶鞘内松突圆蚧的捕食率达到42.20%。经测算,中等受害的马尾松幼林中每株有红点唇瓢虫6头,就可控制松突圆蚧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松突圆蚧天敌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hagi 自1982年发现传入与港澳毗邻的广东沿海县、市,到1987年底止,已蔓延扩散到20个县市,650万亩,其中120多万亩松林濒于枯死。该蚧寄生个体小,隐蔽性强,多寄生于松针叶鞘内,形成叶鞘和介壳双层保护,给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探索松突圆蚧生物防治方法,保护和利用有效天敌,以控制该蚧的发生和蔓延,1985—1987年,我们在广东惠东、深圳、珠海、中山等地,对松突圆蚧天敌做了调查,并对一些优势种进行了观察研究,同时在日本琉球大学东清二教授协助下,对来自日本冲绳县的以琉球松为寄主的松突圆蚧寄生性天敌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4.
松突圆蚧危害与马尾松胸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马尾松胸围和松突圆蚧种群数量、枯梢率等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胸围马尾松之间的松突圆蚧种群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胸围马尾松之间受松突圆蚧为害后的枯梢率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个体对营养和空间的竞争能力并不体现为对松突圆蚧的耐害或抵抗能力,该林分存在胸围越大的个体受松突圆蚧为害(枯梢)越重的趋势;对不同胸围马尾松之间松突圆蚧种群数量和枯梢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马尾松胸围与松突圆蚧种群数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枯梢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其线性回归式为y=3 7821x-30 0479(y为枯梢率,x为胸围);松突圆蚧种群在树冠上、中、下层之间的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我国利用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寄生蜂已经20多年,但除了占比例很少的试验点外,均未达到控制松突圆蚧成灾、扩散、蔓延、恢复林木长势的目的.为了系统的了解松突圆蚧寄生蜂的应用情况,本文对本土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全面的认识本土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属蚜小蜂,是日本松突圆蚧上的优势种天敌.有关资料表明[1],在松突圆蚧原发生地日本冲绳,由于花角蚜小蜂的寄生控制,松突圆蚧对松树危害并不严重.因此,1986年我国从日本首次引入了花角蚜小蜂,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应用试验.本文综述了自1999年以来的寄生蜂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的研究,以便更系统了解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省福清市2003—2016年马尾松松突圆蚧调查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改造措施(皆伐、择伐、带状疏伐套种阔叶树、块状皆伐营造混交林、建立隔离带、幼林修枝间伐等)对松突圆蚧治理影响显著,发生面积、发生率、发生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生态区位松突圆蚧发生率、危害程度因不同林分性质差异明显,根据不同生态区位疫情危害程度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采取重度重点优先、由外延向内部逐步推进的治理方法成效显著;花角蚜小蜂天敌防治和生物仿生制剂的施用对福清市松突圆蚧的生物防治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措施对指导福清市松突圆蚧的监测预警与发生防治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土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突圆蚧是严重为害马尾松的外来有害生物,文章介绍了应用本土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技术,包括本土寄生蜂的主要种类、种源调查与保护、放蜂方法和放蜂量、放蜂林分选择、效果检查等。  相似文献   

9.
连续3年对广东省西江林业局直属9个林场的马尾松林分设立标准地进行松突圆蚧的虫情调查,同时调查胸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被调查标准地所在的高要、德庆、云城、新兴、云安、郁南等区县均为松突圆蚧发生区;各标准地因受害时间及危害程度不同,造成虫口密度有极显著差异;不同龄组的马尾松均受到松突圆蚧的危害,同一时期,林龄越大,虫口密度越大;除通门林场外,其他各标准地由于受到松突圆蚧的危害,森林资源增长缓慢。建议将西江林业局受松突圆蚧危害的马尾松林纳入广东省林分改造工程建设范畴,间伐或皆伐后套种或全面更新阔叶树种,从根本上遏制松突圆蚧的虫情升级和蔓延。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松突圆蚧(Hem 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的发生历史、危害及防治现状。从生物防治上分别介绍了松突圆蚧寄生蜂花角蚜小蜂(引进种)的生活习性、对松突圆蚧的控制效能、近年来广东花角蚜小蜂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等研究进展,以及应用本地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的进展情况,并从林间生态位的角度介绍了松突圆蚧及其3种寄生蜂的相互关系。最后讨论了应用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松突圆蚧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pitysophilaTakagi)是松类的重要检疫性害虫。文中以福建某试验地松林为研究点,对松突圆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4~7月份是虫口密度最大、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松突圆蚧有完整的生活周期即有有性世代,每雌平均产卵量为93粒,林间自然雌雄性比为2 05∶1。1a发生4代,世代重叠。  相似文献   

12.
广东松突圆蚧发生类型区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突圆蚧是一种危害松林的外来有害生物.为寻求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分析了广东松突圆蚧发生类型区,分别介绍了松突圆蚧低虫口分布区、不稳定区、严重危害区3种发生类型区的分析情况,同时提出发挥本地寄生天敌对松突圆蚧的防控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利用花角蚜小蜂的有效途径等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将广西大学林学院提供的菌株喷施于被松突圆蚧侵染的松树树冠上,结果表明:5种生防菌对松突圆蚧的致死率均远远高于松突圆蚧的自然死亡率,防治效果显著。第1次试验进行后的第125天和第2次试验进行后的第85天再次对松突圆蚧的死亡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菌液对松突圆蚧的防治作用可以持续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4.
友恩蚜小蜂是松突圆蚧的重要优势寄生蜂,已广泛应用于松突圆蚧的生物防治.经2008年观察发现:在广东省惠东县大岭镇文布种蜂地,友恩蚜小蜂一年出现两个数量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3~6月,第二个小高峰出现在10 ~ 11月.在罗定市苹塘镇林间,友恩蚜小蜂一年发生11代,世代重叠.  相似文献   

15.
松突圆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外来林业害虫,寄居于松属植物,吸食汁液,最后导致寄主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从松突圆蚧生物生态学特性、监测预报方法、防治技术和抗虫树种的筛选及抗性机理4个方面综述了当前松突圆蚧主要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松突圆蚧空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昆虫的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属性之一,也是昆虫生态学的内容。探明昆虫的空间分布型,可以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种群分布的信息,揭示种群的空间结构及分布形式,为确定抽样技术、取样数量和分析提供依据,对生态学理论和生产上都有重要意义。为探索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分布特点,我们于1987~1988年,对广东省惠  相似文献   

17.
我国松突圆蚧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一种危险性检疫害虫,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传入我国大陆之后,对松树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引起了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应用基础和控制技术研究。文章对其分布扩散、生物学特性、种群动态、危害情况及防治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