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北方棉区,大田棉花黄萎病造成的产量主体损失是由重病株以上级别病株所致。形成重病株以上级别病株的根源,主要是苗期黄萎病菌的侵染。无论是在中肥田或高肥田,第一次发病高峰期形成的发病株率和发病程度远高于第二次发病高峰期,即第一次发病高峰期形成的重病株以上级别病株是构成棉花产量损失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以中棉所4l号和中棉所49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盐胁迫下棉花幼苗激素水平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6%Na Cl胁迫条件下,棉花幼苗叶片中ABA含量增加,CTK、GA和IAA含量减少,在0.05 mmol·L~(-1)SA浸种+0.2 mmol·L~(-1)叶面喷施复合处理下,中棉所41号和中棉所49号幼苗中ABA含量分别降低了59.14%和76.71%,CTK、GA、IAA含量分别提高了55.39%、21.05%、22.39%和17.08%、12.5%、18.20%,说明SA处理可有效缓解盐胁迫的伤害;(2)ABA/IAA+GA、CTK/IAA和ABA/CTK值在0.6%Na Cl胁迫处理下分别为增高、降低和增高,0.05 mmol·L~(-1)SA浸种+0.2 mmol·L~(-1)叶面喷施复合处理下,中棉所41号和中棉所49号幼苗中ABA/IAA+GA和ABA/CTK值分别降低了63.40%、74.03%和71.66%、79.99%,CTK/IAA值分别增加了28.41%和21.18%,说明SA可使幼苗体内激素恢复动态平衡,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3)0.6%Na Cl胁迫处理下棉花幼苗的株高、根鲜重、茎鲜重和叶鲜重都表现为降低,在不同浓度外源SA浸种和喷施处理下都有所恢复,幼苗根表现最为明显,用0.05 mmol·L~(-1)SA浸种+0.2 mmol·L~(-1)叶面喷施处理0.6%Na Cl胁迫下,两品种棉花幼苗单株鲜重分别增加了24.20%和22.39%。SA能通过调控棉花幼苗激素含量从而提高棉花幼苗的耐盐性,其中以0.05 mmol·L~(-1)SA浸种+0.2 mmol·L~(-1)叶面喷施对缓解棉花幼苗盐胁迫的伤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棉花黄萎病株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聚集度指标(包括:C、CA、I、I8、M/X和L/1+X)测定,以及Iwao'sM-X线性回归、Taylor's幂的法则和格局纹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株空间格局随着病株密度的提高逐步从聚集型向均匀型演变发展。其空间格局的基本成份是疏松的病株个体群,个体群所占面积约为5株棉花,平均约含2.4个病株个体,且个体群内的病株个体呈随机格局。经方差和u检验,结果表明单对角线五点式、双对角线五点式、棋盘式和平行跳跃式等4种取样方法均适用于棉花黄萎病的田间调查,且尤以双对角线五点式为佳。用双对角线五点式取样法调查的最适抽样数:一般病情普查可少至5个样方(每样方系5株棉花),科研调查为30个样方。  相似文献   

4.
钟慧敏 《植物检疫》1992,6(5):396-400
棉花黄萎病在苏联分布广,为害大,近半个世纪来一直是威胁棉花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因此,苏联广大植病工作者和育种家们对它进行了广泛而且深入的研究,取得很大的成绩,尤其在防治研究的新探索中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将苏联在棉花黄萎病方面以往的研究成果,近10年来的防治研究进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简要综述如下:1 以往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对防治棉黄萎病根本措施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庆基 《植物保护》1994,20(3):40-41
对防治棉黄萎病根本措施的几点看法李庆基(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100094)1982年农业部根据国务院颁发“关于做好棉花枯、黄萎病检疫和防治工作的通知”后全国第二次普查,当时发病棉田为2223万亩(1973年第一次普查为550万亩)。占调查面积的31.2...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发生严重 ,重病田病株率高达 95 %以上。目前生产上缺少抗病品种 ,防治方法不健全 ,田间防治效果不理想 ,生产上急需新的防治措施。随着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 ,诱导抗病性研究日益被人们重视。本研究从诱导抗病性原理出发 ,旨在探索能够有效激发、诱导棉花抗黄萎病的因子 ,并取得一些结果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 棉种为中棉 1 6 ;棉花黄萎病菌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由本室分离鉴定。1 .2 激发子的制备 将棉花黄萎病菌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 ,5℃下恒温振荡培养两周后 ,滤纸过滤 ,滤…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地膜覆盖对棉花枯、黄萎病田间发病的影响,进行了地膜覆盖和露地直播田间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多雨、气候适宜发病年份,地膜覆盖栽培棉田的枯、黄萎病发病程度明显重于露地直播田。提出了老棉区实行露地直播以控制、减轻棉枯、黄萎病发生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萎病是由土传病原真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最严重的棉花病害之一,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着重阐述棉花黄萎病的病害流行学,以及病害如何影响棉花的物候、产量和品质。同时提出一个作物综合管理系统(ICMS)设想模型。Frisbie和我对“  相似文献   

9.
10.
张兴华  李捷 《江西植保》2008,31(1):38-40
江西棉黄萎病1996年传入,至目前发生的均为非落叶型弱致病菌系,其发生规律及危害趋势与枯萎病基本相同,损失率一般在10%-30%。防治上宜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及其他防治措施应急。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及ISSR指纹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来自我国12个省84个县(市)的棉花黄萎病菌,在PDA培养基上存在5种不同的培养类型,其中,产生微菌核较多的B型菌株为优势类群,占72.9%。长江流域的菌株培养性状变异最大,新疆棉区的变异最小。致病力测定结果和ISSR指纹图谱均将167个单孢菌株划分为强、弱、中3个致病力类型,供试菌株的ISSR指纹图谱与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中等致病力类型菌株在我国占主导地位;强致病力类型的菌株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弱致病力类型菌株主要分布在新疆和江苏。  相似文献   

12.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测定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测定及评价是抗病育种及病害综合防治的基础。本文以我国三大棉区的167个黄萎菌菌株为对象,研究致病力测定及评价中不同批次之间病情指数的校准及致病力类型划分标准等关键技术环节。结果表明,以中等致病力类型菌株Vd076为校正菌株,以感病性稳定的冀棉11为校正鉴别寄主,以校正菌株在校正鉴别寄主上病情指数达到50.0±5.0时的调查结果进行各菌株的致病力评价,可获得较好的校正效果,使不同批次试验数据具有可比性;依据聚类分析结果,制定了致病力类型划分标准,强、中、弱3种致病力类型的平均校正病指分别为﹥40.0、20.1~40.0和20.0;通过对不同鉴别寄主组合的分析,推荐陆地棉中棉所41号、豫棉21、鲁棉研28、中棉所35号、中棉所8号、冀棉11作为鉴别寄主。该研究为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变异等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型的AFLP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选用41个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代表菌系,在温室条件下,对4个棉花品种鄂荆1号(感)、中棉所12(耐)、文-5(抗)和唐棉2号(抗)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可将供试菌系分为落叶型与非落叶型2类。选取8对AFLP引物PCR扩增的结果中,统计带型稳定、清晰且有多态性的条带,共169条作系统聚类分析,将上述菌系分为2大类,第一类为非落叶型菌系,包括10个非落叶型菌系和1个过渡菌系;第二类为30个落叶型菌系。根据聚类分析建立树状图,发现菌系与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依据菌系致病力强弱分类则相关关系不大。选用25对EcoRⅠ和MseⅠ引物组合,对供试的41个V.dahliae进行AFLP扩增,筛选到2对引物E64(GACTGCGTACCAATTCGAC)、M53(GATGAGTCCTGAGTAACCG)和E49(GACTGCGTACCAATTCCAG)、M65(GAT-GAGTCCTGAGTAAGAG),能分别扩增出433bp和110bp2条仅为V.dahliae非落叶型菌系独有的特异片段,可将落叶型与非落叶型菌系分开,这2条特异片段被命名为EM433和EM110。  相似文献   

14.
Nitrate-nonutilizing (nit) mutant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among 34 isolates of Verticillium dahliae from cotton, potato, olive, eggplant, chrysanthemum and tomato from 12 sites in Israel. Based on the formation of complementary heterokaryons, 33 isolates were assigned to two 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groups (VCGs): one VCG contained 15 isolates from cotton, eggplant, chrysanthemum and olive; and the other VCG contained 18 isolates from potato, olive and cotton. The status of an additional isolate from tomato, which was compatible with both VCGs, remained unclear. In a limited pathogenicity test with 10 isolates, two (from tomato and eggplant) were pathogenic on tomato, eggplant and cotton; most isolates from cotton were pathogenic on cotton and eggplant only; and one from cotton was non-pathogenic. Fewer isolates were pathogenic on tomato than on cotton or eggplant. The diversity of 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found in our V. dahliae collection is comparable to that found in studies of American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5.
陆地棉对黄萎病抗性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陆地棉标准系TM-1和常抗棉2个陆地棉品种杂交并自交,获得109个F2单株及F2:3家系为作图群体,以SSR、RAPD和SRAP 3种分子标记进行抗黄萎病性状的分子标记筛选。结果从1611对(条)引物中仅筛选到70对(条)多态性引物,获得75个多态性位点并进行标记间的连锁性分析。75个标记构建了一个包括15个连锁群,全长535 cM的陆地棉品种间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15 cM,有27个标记不能进入任何连锁群。连锁群的标记数最少2个,最多6个;长度从1.0 cM到92.7 cM不等。对其F2:3家系的成株期抗黄萎病性状即平均病情指数的分布进行分析,显示其呈正态分布,进一步说明陆地棉对黄萎病的抗性为数量遗传;单标记分析及复合区间作图,检测出与抗黄萎病性相关的3个QTL,分别位于第3、5、6连锁群上,贡献率分别为14.15%、3.45%和18.78%。另外,对该群体生长过程中黄萎病不同发病高峰期的病情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新疆棉花落叶型黄萎病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莉  段维军  李国英  宋蓓 《植物检疫》2004,18(5):266-268
用一对棉花落叶型黄萎病菌的特异性引物D1和D2进行PCR扩增,对于落叶型黄萎病菌,该对引物可特异性地扩增产生一段550bp的产物,而非落叶型黄萎病菌则不能被扩增.供试的35个新疆黄萎菌系中,有3个菌系扩增出550bp大小的落叶型黄萎病菌特异性片段,表明目前新疆已存在落叶型黄萎病菌,用此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检疫和鉴定落叶型黄萎病菌.  相似文献   

17.
土壤中棉花黄萎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Verticillium wilt,caused by Verticillium dahliae,is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 of cotton.In this work,the previously developed defoliating(D) and nondefoliating(ND) V.dahliae-specific primers were adopted for detection of pathotypes of V.dahliae in soil by using nested PC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ection assay was efficient when used in infested soil and was an useful technique for rapid and accurate assessment of soil contamination by V.dahliae.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培法收集韭菜、大葱、野薄荷、藿香和薰衣草的根系分泌物,研究其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表现为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而在同一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根系分泌物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盆栽试验表明,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萌发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微菌核对韭菜根系分泌物最为敏感。5种植物中,韭菜根系分泌物的抑制作用最强,野薄荷次之,藿香最弱。  相似文献   

19.
25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为供试菌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5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25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中,花椒、黄柏和木香的抑菌作用最好,抑制率分别为59.30%、48.29%和45.54%。同时,这3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抑菌活性均显著高于石油醚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在室内毒力测定中,花椒、黄柏和木香的乙醇提取物对供试菌株的EC_(50)分别为3.74,13.98和17.02 mg/mL。  相似文献   

20.
棉花抗黄萎病品种选育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棉花抗病育种中,通过病圃或重病地选择抗病单株是常规的选育方法,但其在抗黄萎病育种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提高抗黄萎病育种效率,促进育种进程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19982002年我们在北京人工病圃,对不同抗病杂交组合和选育方法的选育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双亲本均为抗(耐)品种的杂交后代群体中,以9月中旬是抗病还是感病并没有多少关联,对黄萎病抗性的选育应选群体抗病性强的株系或组合,以其丰产性为主要选育目标;只有抗与抗(或高耐)的组合中才能选出黄萎病抗性更高的株系;在抗(耐)品种中,后期无论是抗或感的单株其后代的抗病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