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规模化猪场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效价动态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猪猪瘟母源抗体的存在,可使仔猪在一定时间内被动地得到保护,但又给免疫接种带来影响。试验采用IHA法对哺乳母猪及其所产未进行猪瘟疫苗超前免疫的初生仔猪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6头母猪在整个哺乳期的抗体效价均达标,并且处于较高水平,被检仔猪在出生后15~20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值,随后保持相对稳定,20日龄后开始逐渐回落,至35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低于保护临界值。鉴于此,该养猪场在不进行猪瘟超前免疫的情况下,猪瘟疫苗首免日期应安排在30~35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2.
1.仔猪①猪瘟。采用超前免疫法,出生仔猪吃奶前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头,2小时后再吃奶;35日龄二免,4头份/头(建议使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苗)。②肺炎支原体。1周龄  相似文献   

3.
仔猪猪瘟疫苗乳前免疫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对猪瘟的防治实践中,对猪瘟超前免疫后四窝抗体水平的变化以及保护效果存在争议。通过本厂的应用观察:以品种、日龄相同,胎次相近的杜长大四窝三元仔猪为检测对象,每窝随机抽取五头进行超前免疫实验,分别在20日龄,30日龄,40日龄,60日龄,静脉采血,利用IDEXX公司的猪瘟检测试剂盒进行猪瘟阻断率检测,结果表明进行猪瘟超前免疫后再在50日龄加强一次猪瘟疫苗免疫能很好的保护仔猪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PEDV的新型亚单位疫苗,提高PEDV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原性,选取免疫增强剂CVC1302、CVC1303与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的可溶性表达PEDV S蛋白核心表位COE的重组蛋白(p QZCOE-LTB)混合乳化制成疫苗,免疫4周龄的ICR小鼠,首免14 d后加免1次,随后采集首免14(加强免疫前),21,28,55 d的小鼠血清,分别用琼扩试验的方法定性检测血清IgG抗体以及用ELISA试剂盒定量检测小鼠血清IgG抗体滴度动态变化,肠组织sIgA抗体滴度。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与CVC1303配合使用免疫小鼠能产生显著高于灭活苗(CV777)阳性对照组的IgG和sIgA抗体水平,说明CVC1303免疫增强剂能有效增强该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提高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鸡霍乱严重威胁着养鸡业的发展,但是迄今尚未有有效菌苗用于生产.我们从本省病死鸡心血中分离出了28株多杀性巴氏杆菌,经毒力及免疫原性测定从中筛选出毒力强、免疫原性好的Sy—8421作为制苗菌株.该菌株具有典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菌体形态,培养特性及生化特性.2个菌可致死2公斤左右的健康家兔;3—5个菌可致死6个月龄的健康敏感鸡.该菌株在改良马丁肉汤培养后,用0.3%的甲醛灭能,以7号白油为佐剂,油、水相按一定比例制成油包水乳剂苗.该菌苗安全性好,以2倍免疫剂量接种2月龄健康鸡观察一周无任何不良反应.在实验室内用256只鸡分9批次作效力实验,其保护率为82.4%,免疫期达6个月以上.免疫后14天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该苗在0—4℃保存3.5个月仍不丧失其免疫效力,保存5个月仍保持其良好的物理性状.对3万余只鸡作中间试验获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败血型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常伴随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小出血点、脾脏出血性梗死等症状。目前,猪瘟除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少数国家不再流行外,在我国仍然是养猪业的一大威胁。国际兽疫局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1955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该疫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优良的免疫原性。接种后1周可产  相似文献   

7.
生猪重大疫病"三苗两点注射"免疫方法,是指将国家要求强制免疫的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两种疫苗同时用猪瘟疫苗稀释液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稀释液按1∶1∶1的比例稀释后一次性注射到猪一侧颈部肌肉内,另一侧颈部同步注射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的免疫方法。1.操作要点一是稀释疫苗。疫苗稀释前应恢复到  相似文献   

8.
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对猪瘟病毒(CSFV)建立更加有效的临床检测方法.用纯化的猪瘟兔化弱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O骨髓瘤细胞融合.经ELISA方法筛选和3次亚克隆,最终获得了5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C7,C9,G9,G10和4E8,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McAb)为IgG1(G9,4E8)和IgG2a(C7.C9,G10)亚类.经鉴定,5株单抗细胞培养上清效价为1:1 600~1:3200,腹水效价为1:51200~1:102400.交叉试验及特异性抗原阻断试验表明,所制备的McAb与其他抗原无交叉反应性,均完全针对猪瘟病毒(CSFV)抗原决定簇,具有高度特异性.稳定性试验表明,制备的杂交瘤细胞株经连续传代25代和经3次冻存复苏后,仍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抗CSFV McAb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研究CSFV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兔病毒性出血症即兔瘟,是兔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败血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是养兔场(户)毁灭性的疾病。对于此病,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好家兔的兔瘟免疫,防患于未然。一、兔瘟免疫种类1.预防免疫。即把特定的疫苗接种到家兔体内,使  相似文献   

10.
评估不同代次IBV M41株种毒是否可以作为生产用种子。将M41株种毒用SPF胚连传8代,从中选出第3、第5、第7代,测定其EID50。并用此3代M41株鸡胚尿囊液制毒的油乳苗免疫易感鸡,以HI试验检测其抗体水平。3种疫苗免疫鸡均保护9/10以上,对照鸡全发病;对免疫后与免疫前HI抗体水平的比较表明,免疫后抗体平均滴度提高3倍以上。不同代次的M41毒株的免疫原性仍然保持良好,可以正常用来制造疫苗和建立种子批。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坦布苏病毒囊膜蛋白(E蛋白)的免疫原性,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高效表达坦布苏病毒囊膜蛋白(E蛋白)并对其诱导小鼠免疫应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免疫组小鼠血清中抗体效价均可达1∶51 200以上;同时,E蛋白可显著诱导血清中细胞因子IL-2、TNF-α和IFN-γ的表达,免疫组小鼠血清中IL-2、TNF-α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FN-γ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E蛋白还可极显著刺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上述结果表明,E蛋白免疫后,小鼠机体可产生显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攻毒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攻毒后,经荧光定量RT-PCR检测,E蛋白免疫组小鼠脑、肝脏、脾脏、卵巢、肾脏中坦布苏病毒载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免疫E蛋白可有效抑制坦布苏病毒在小鼠各个组织中的增殖。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的坦布苏病毒E蛋白可作为坦布苏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坦布苏病毒病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时间段细胞MHC分子表达的变化情况,从分子水平上说明E2基因与NHC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克隆了中国猪瘟病毒强毒石门毒株E2基因,构建了pcDNA3.0真核表达质粒P-E2基因。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双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E2基因插入位置、方向和读码框架的正确性。构建成功的真核表达质粒P-E2,用脂质体转染方法瞬时转染进行体外细胞表达,转染后24,48 h后用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E2基因质粒在PK-15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用His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发现E2基因得到表达,并定位于细胞浆,同时Western-blot检测后发现重组质粒P-E2转染后也在PK-15细胞中得到了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猪瘟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关系,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3.
张灿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11-16
为了研究荷斯坦奶牛白介素6(IL-6)基因作为佐剂对VP1蛋白免疫效果的影响,分别克隆IL-6基因和VP1基因,连接到载体pGEX-6p-1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6P-1/BoIL-6、pGEX-6P-1/VP1、pGEX- 6P-1/BoIL-6/VP1。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RS21中高效表达,动物试验检测IL-6作为分子佐剂对豚鼠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在原核系统中正确表达,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的融合蛋白三次免疫豚鼠后,检测发现IL-6/VP1组能够诱导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与疫苗组及VP1+FCS组免疫效果相当。本实验证实IL-6作为分子佐剂能够提高VP1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4.
CSFV,SIV,PCV2,PRV和PRRSV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参照GenBank中的猪瘟病毒(CSFV)、猪流感病毒(SI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病毒(PRRSV)基因序列,设计了5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CSFVE2、SIV、PCV2ORF2、PRVgB、PRRSVN基因的目的片段。通过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CSFV、SIV、PCV2、PRV和PRRSV的多重PCR(mPCR)诊断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该mPCR对5种病毒的最低核酸检测量为10pg。而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猪细小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多重PCR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临床样品的多重PCR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够对SIV、CSFV、PCV2、PRV、PRRSV单个或混合感染的临床样品进行快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猪瘟病毒DNA疫苗的构建及动物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猪瘟病毒(CSFV) C株E2囊膜蛋白全长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4.0的CMV启动子下游,采用磷酸钙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入293T细胞,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293T细胞瞬时表达了E2囊膜蛋白。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肌肉注射BALB/c小鼠,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证明成功诱导小鼠产生了抗E2蛋白的抗体,为下一步利用DNA疫苗免疫小鼠研制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猪瘟病毒河南野毒株E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慧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13-16
【研究目的】旨在了解猪瘟病毒流行毒株的变异情况,为防制猪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猪瘟石门株E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引物,应用RT-PCR技术对河南省一猪场采集的疑是猪瘟病料的猪瘟野毒E2基因进行扩增,将扩增的E2基因克隆于pGEM-T Easy载体,对其进行了序列测定及氨基酸序列推导,同时将其与HCLV株、C株、Alfort株和Brecsia株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并构建了CSFV的遗传发生树。【结果】通过PCR扩增得到与预期大小相等的产物,克隆测序验证是E2基因;所扩增的流行野毒与HCLV株、C株、Shimen株、Alfort株和Brecsia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0%,96.5%,93.5%,94.4%和89.9%;氨基酸同源性分别97.8%,94.0%,92.6%,92.0% 和91.0%;所绘制的遗传发生树显示所测得流行野毒与C株、HCLV株关系较近。【结论】所测的流行株与与我国使用的C株疫苗毒核苷酸同源性很高,说明现行的猪瘟疫苗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找出河南省猪瘟的流行病学规律,研究猪瘟强毒株感染情况,查实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情况。[方法] 使用ELISA方法和革兰氏染色方法对301份病猪的样本进行猪瘟强毒抗原及细菌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了猪瘟在河南省猪群的感染、流行范围情况及同细菌病的混合感染情况;对猪瘟阳性猪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对采取措施后没有效果的猪场进行了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的检测,确定混合感染情况。[结果] 猪瘟在河南省流行广泛;猪瘟病毒的平均检出率为26.25%;细菌感染占猪瘟病毒总阳性样本的25.31%;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与猪瘟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综合性防治措施实施后对大部分猪厂效果明显;但对混合感染的猪群效果不好;[结论] 猪瘟与细菌、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混合感染是造成猪瘟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是净化猪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应用组织学方法比较观察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弱毒细胞疫苗与灭活疫苗生殖道黏膜免疫的效果。试验选用5月龄长白×大约克夏二元杂交母猪18头。PRRSV弱毒细胞疫苗和灭活疫苗通过生殖道黏膜免疫接种。结果表明PRRSV弱毒细胞疫苗生殖道黏膜接种组母猪的子宫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较灭活疫苗生殖道黏膜免疫接种组和对照组母猪显著减少(P<0.01);而且子宫黏膜上皮变矮变薄,变得有些不规则。灭活疫苗生殖道黏膜接种组母猪子宫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与对照组母猪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显示PRRSV弱毒细胞疫苗经生殖道黏膜免疫接种则对生殖道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产生抑制作用。说明PRRSV弱毒细胞疫苗和灭活疫苗经生殖道黏膜免疫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E2蛋白是猪瘟病毒(CSFV)表面主效抗原蛋白,具有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功能。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E2基因种子特异表达载体导入甜玉米自交系1132,转化获得128株转基因系,经过叶片PPT抗性筛选,有22个转基因株系对PPT表现抗性,RT-PCR分析显示有7个转基因株系正确表达,原核表达检测结果显示,E2基因表达产物正确。  相似文献   

20.
猪瘟病毒C株重组标记疫苗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构建的猪瘟病毒C株感染性克隆作为骨架,利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将GP5基因引入猪瘟病毒感染性cDNA中,体外转录得到RNA,转染SK6细胞后,检测了传代细胞中重组猪瘟病毒包含GP5区段的一段重组序列。结果表明,GP5基因稳定地插入在重组病毒基因组中,改造后的重组病毒可望作为C株活病毒标记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