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平均产值计算法和劳均负担耕地面积计算法测算出目前广西农业劳动力的剩余量为300多万人,并分析了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刘军(大连水产学院经济管理系,大连116023)AgriculturalproductivityandLaborTransformation¥LiuJun(DepartmentofEoonomyandManagemen...  相似文献   

3.
国外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雷锡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有1亿多农村劳动力转入乡镇企业和进入城镇,但目前全国仍有农业富余劳动力1亿人左右,大体相当于美、日、德、英、法、意、加、俄、韩、泰等国家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力的总和。因此,为...  相似文献   

4.
王洪义 《北京农业》2011,(3):195-196
了解劳动力转移后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为农业机械化如何应对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后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根据实际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辩证、推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要壮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最根本的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2002年,我区农村人均耕地3.2(666.7米^2),南疆地区平均2.5(666.7米^2)。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造成土地承载压力大,农业比较效益低下,不仅使我区农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阻碍了现代化农业进程。只有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才能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及就业培训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的主要类型和内涵,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意义和特点,提出了我国应构建农业劳动力激励、培训就业服务中介激励、企事业单位激励等激励机制,并构建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培训投入与效益协调的监督机制,构建相应的信息和就业服务机制,以更好的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7.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农业机械装备弥补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农业生产中的有效农业劳动力空缺,并为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供应。同时指出,为保证社会稳定,需要使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与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协调。  相似文献   

8.
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即经济发展的总水平,农业生产力水平,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产业、地区之间的经济势差,人口基数、人口增长速度及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要求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向非农化转移。通过对我国20多年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实证考察,可以发现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绩效尚显较低。因此,为了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再配置效率,我国应该在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素质化以及发展城市服务业等四个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0.
城乡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与地高度的紧张关系是三农问题背后的两个主要的矛盾。农村剩余劳动的解决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两大矛盾。文章通过对江西现存农村劳动力素质以及农村劳动人口转移的趋势和对农村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分析江西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对农业现代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民和县联合乡上宣村现有8个农业合作社、175户、1070人、320个劳动力,其中男劳力152人,女劳力198人;耕地2440亩,人均占有2.37亩:集雨窖320眼.海拔2000-2400米,年均气温7.1℃,年均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年总辐射量125-185千卡/平方厘米,气温日较差13.1℃左右,无霜期184天,年降水量300毫米,年蒸发量1682毫米.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困难和误区,指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民的分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明发展的历史表明,工业化过程是从农业向第二、三产业大量转移劳动力开始的,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又是以农民分化为发端的。联产承包家庭经营体制的形成和发展、非农业与城镇的发展、城市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中国农民分化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民的分化,需要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而农业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加剧了农民的进一步分化。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基本手段,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尤为重要。人是生产力中的核心要素,也是最活跃的要素,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继存 《山东农业》2003,(11):16-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出现了就业不充分和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尤其在广大农村,伴随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的迅速推广应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日臻完善,农业生产水平、劳动效率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少,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亟待解决。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总量已达47962万人,约占我国劳动力总量的70%。在农村劳动力中专门从事农林牧…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其它产业的流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运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经济的提升以及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也日渐显著。城镇化的趋势催生了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这一现象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对我国的城市发展以及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有一定的益处,但是也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影响宁夏农业劳动力转移经济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宁夏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经济因素方面所呈现的特点,研究发现,宁夏的经济增长没有对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产生巨大"拉力";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不发达,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劳动生产率仍需大幅提高;工业化落后于城镇化;惠农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此,解决宁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应在加速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同步进行,实施积极的农业政策等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根据统计数据,2005—2013年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逐年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经统计软件分析得出,近年来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但是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大量转移是我国近40年以来所面临的三农现状,也是未来30年间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这种由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尤其是青壮年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将给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的影响。研究将通过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阐述,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量、农业产品结构以及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决策的影响分析,探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冲击的大小,以及这种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利弊,为相关部门制定协调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和稳定农业生产的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