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真菌传小麦病毒病研究中几个问题的研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自然侵染小麦的病毒病,初步报道计有30余种,其中系经土壤中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传播的病毒病,自1923年(1919年发现)由Mckinny首次报道小麦(土传)花叶病[wheat (soilbor-ne) mosaic-WSBM]以来,先后又由铸方等和Slykhuis分别于1940(发现)~1961和1964年报道了小麦黄花叶病(wheat yellow mosaic-WYM)和小麦梭条花叶病(Wheat spindle streak mosaic-WSSM),尔后在美国、印度、法国和德国相继又报道WSSM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小麦黄花叶病病原的部分序列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北省真菌传小麦黄花叶病病毒分离物中抽提病毒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合成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cDNA。对所获得的cDNA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真菌传小麦黄花叶病病毒分离物与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等病毒CP基因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均低于70%,而与报道的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超过97%。表明湖北省真菌传小麦黄花叶病病原应为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  相似文献   

3.
我国真菌传大小麦病毒病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90~1995年调查我国大、小麦各生态区,共计20个省、市、区,116个县、市的大麦黄花叶病、小麦黄花叶病(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和小麦土传花叶病的分布区域。结果表明,3种真菌传病毒病其分布仅限于冬麦区。大麦黄花叶病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钱塘江流域和东部沿海。小麦黄花叶病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大渡河、青衣江,黄河中、下游及其支流渭河流域、淮河流域。小麦土传花叶病仅局部冬麦区发生,与小麦黄花叶病混合并发。3种病害的分布范围为北纬28~37°50′东经102~122°40′之间。  相似文献   

4.
小麦对黄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及典型品种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针对来自江苏、河南、四川、湖北、日本和美国的37个小麦品种,在进行小麦抗黄花叶病的抗病性鉴定、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检测(RT-PCR和ELISA),证实小麦品种扬辐9311对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表现免疫。将该品种与表现高感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和回交,通过对其后代抗感分离的调查与分析,确定了小麦品种扬辐9311对黄花叶病的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并为寻找小麦抗黄花叶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材料。同时,本文对小麦抗黄花叶病表现的影响因素及宁麦9号的抗病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小麦引进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对110个小麦引进品种在自然病圃区进行了对小麦黄花叶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抗性有显著差异 ,抗性较好的品种有55个 ,其中有34个品种生育期接近于扬麦158,且田间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黄花叶病于1927年在日本首次报道~([1]),其病原包括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 mosaic virus,CWMV)。我国各省麦区在1980年以后陆续报道了其发生与危害,对小麦生长发育构成严重影响。WYMV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大  相似文献   

7.
小麦黄花叶病是严重为害小麦的病毒病害,近年来该病迅速蔓延,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平舆县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笔者根据近年来平舆县小麦黄花叶病发生特点,通过生产调查、田间试验和数据分析,从气候、品种、病原、栽培管理等多方面分析了该病害重发原因,并提出了适合当地的综合控制对策,为有效控制小麦黄花叶病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四川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黄色花叶病,是近十多年来在四川雅安地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病株叶片表现出短细条褪绿或变黄的花叶和桔黄色至枯黄色边缘不整齐的斑驳和条纹,心叶紧裹或扭曲,严重的在未抽穗前死亡。抽穗的穗短小,籽粒不饱满。病田约减产10-70%。根据几年的试验,证实这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病害,汁液磨接可引起发病。在田间,它主要由土壤传播,病根也有较强的传病能力,采自病株的种子及田间的昆虫不传病。它为害小麦属的一些植物,黑麦和大麦的个别品种发生过病株,普通小麦的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的差异,有一些是免疫的。三年的观察,田间小麦发病期的大气日均温不超过17℃,盛发期的最高气温不超过13.7℃。小麦的播种期与发病关系密切,早播的(10月)发病严重,稍迟的(11月)发病减轻,迟播的(12月及以后)基本不发病。根据试验结果,它可能是土传小麦花叶病的一个新株系,暂称为四川黄色株系。在病区大面积使用抗病丰产和耐迟播的小麦品种“繁6”,适当推迟播种期,增施肥料等综合防治措施,已收到了防病增产的良好效果,控制了此病的为害。为了防止病区扩大,严格控制病土及带土苗木外传也是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山东沿海地区小麦花叶病发病严重,大面积地威胁小麦生产。作者曾对病叶做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并初步鉴定该病之病原为土传小麦花叶病毒(SBWMV)。本文报道了进一步从生物学、病毒的形态、理化性质、血清学以及分子杂交等方面鉴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江苏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处中国的南北交界处,小麦上病毒病种类较多。先后发现的有小麦丛矮病(病原为北方禾谷花叶病毒,Northern cereal mosaic virus,NCMV)、小麦梭条花叶病(病原为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kllow mosaic virus, WYMV)、小麦黄矮病(病原为大麦黄矮病毒,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小麦“绿矮”病 (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其中小麦梭条花叶病曾大面积流行。2005年春天以来,江苏小麦上又发生了多种病毒病,除了以上4种,还出现了2种新的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资源对小麦梭条斑花叶病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系)对小麦蓝矮病的抗病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荣 《植物病理学报》1998,28(2):122-122
 小麦类菌原体蓝矮病(Wheat Mycoplasma Like-organism Blue Dwarf,WMBD)是西北及北方麦区冬小麦上的一个重要病害。曾先后报道为小麦红矮、小麦兰矮病毒病等。  相似文献   

13.
小麦黄矮病是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北方麦区多次流行的重要蚜传病毒病。小麦受黄矮病感染后的典型症状是,由叶尖向下变黄,变色部分占全叶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病叶增厚,挺举,背面光润,黄色鲜明。这样的症状特点,在以往的田间调查与室内接种试验中,一直未见有异常变化。1981年10月,用采自本院农场田间自然感染的黄化病株(小麦品种:阿魁雷)作毒源,用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饲毒,接种感染郑引1号小麦,从分离繁殖黄矮病毒源的过程中,观察到一种不同于黄矮病的症状:由植株下部叶片开始,渐次向上  相似文献   

14.
小麦丛矮病(NCMV)寄主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小麦丛矮病的寄主范围,用带毒灰稻虱(Laodelphax striatella Fallen)接种,然后用无毒灰稻虱若虫回接,同时结合血清学反向炭凝法检测,共计测定29属70种禾谷类作物和杂草。结果有16属53种禾本科植物是本病毒的寄主,其中42种是我们新证实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15.
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植抗虫品种是防治麦红吸浆虫的经济有效措施,研究小麦品种抗虫性是抗虫育种的重要基础。在50、60年代,国内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但随着吸浆虫为害的逐步控制,此项研究也随之中断。近几年,吸浆虫的发生为害又有回升。为此,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麦田蚜茧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昌麦田蚜茧蜂共有5种,以燕麦蚜茧峰、烟蚜茧蜂为优势种;重寄生蜂有三种,以黄足分盾细蜂为优势种。蚜茧蜂4月中、下旬进入麦田,5月中旬种群数量达到高峰:蚜茧蜂种群数量主要受寄主—蚜虫密度和4~5月的雨量,相对湿度的影响。麦田蚜茧蜂对麦蚜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寄生率最高可达40%以上。解决好重寄生和跟随现象的问题,可提高好苗蜂对麦蚜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三十九个小麦品种(系)抗小麦叶锈菌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39个小麦品种(系)与17个抗小麦叶锈菌近等基因系对21个叶锈菌培养物的反应。确定了9个品种可能含有的抗小麦叶锈菌的Lr基因。这些基因分别是Lr1,Lr3,Lr10,Lr14a,Lr14b,Lr16,Lr17,Lr18,Lr21和Lr26。  相似文献   

19.
小麦兰矮病病原物——类菌原体的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陕西、甘肃历史上严重发生的小麦兰矮病经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在受侵叶切片韧皮部筛管细胞、叶肉薄壁细胞及叶绿体中可见大量典型类菌原体病原物。根据症状特征和类菌原体病原物,初步定名为小麦类菌原体兰矮病(Wheat Mycoplasma Like-Organism Blue Dwarf-WMBD)。  相似文献   

20.
关中麦区小麦赤霉病流行分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20余的的气候资料和病情数据,以逐步判别分析法将关中麦区各县(市)划分为三大气候区。长安、户县等13县(市)为有利病气候区,岐山、凤翔等5县(市)为过渡区,蒲城,富平等8县为不利发病气候区。气候条件对发的有利性在关中盆地自西向东渐次降低。在气候分区的基础上,地下水位与发病率的回归关系,进一步以乡镇为单位划分小麦赤霉病流行区。结果表明,203个乡镇为赤霉病严重区,111个为中度区,143个为轻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