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新鲜虾血细胞为阴性对照,α-羰基氰化氯苯腙处理的虾血细胞为阳性对照,建立以JC-1为荧光标记的测定虾类血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流式细胞术方法.将凡纳滨对虾离体血细胞经不同浓度Cd2+ (10-9~10-3 mol/L)处理6h后,应用该方法测定血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显示10-4 mol/L和10-3 mol/L Cd2+导致血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表明该浓度的Cd2+会破坏虾血细胞线粒体的功能.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应用JC-1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适用于虾类血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3.
流式细胞术比较研究三种对虾血细胞的分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墨吉对虾(Penaeus merguiensis)、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三种对虾的血细胞类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其血细胞的前向角散射光(FSC)和侧向角散射光(SSC)特征的不同将血细胞分群,FSC和SSC二维图分析表明三种对虾的血细胞都可分为三个亚群: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同时还对各种类型血细胞所占比例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各个亚群血细胞所占组成比例在三种对虾之间具有相似性。其比例均为:小颗粒细胞最多,约为45%~49%;透明细胞次之,约为26%~28%;大颗粒细胞最少,约为10%~12%。  相似文献   

4.
流式细胞术与显微观察对罗氏沼虾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显微观察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血细胞的分类分群和各类细胞组成比例进行研究,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应用显微观察,根据细胞颗粒的有无和大小以及细胞染色情况,可把罗氏沼虾血细胞分为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根据其血细胞的前向角散射光(FSC)和侧向角散射光(SSC)特性的不同,也将血细胞分为3个亚群: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检测各种细胞所占的比例,2种方法测得比例均为: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透明细胞;2方法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相关性极显著(P〈0.01)。利用流式细胞术可更快捷、准确,减少人为误差,显微观察可对细胞内部结构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并可进行细胞实际大小和细胞密度的测定。2种方法互补不足,可更快速、准确、全面地进行细胞基础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血细胞的分类、活性和免疫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血细胞可分为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三个亚群,组成比例分别为(26.25±5.29)%、(51.44±7.02)%和(11.20±1.82)%;螯虾血细胞的平均总凋亡率约为3.12%;血细胞对荧光大肠杆菌的吞噬活力显著(P<0.05)高于荧光微球,吞噬率分别为17.04%和14.57%;血细胞在自然生理状态下含有一定量的活性氧,其在两类颗粒细胞的含量显著(P<0.05)高于透明细胞,在大颗粒细胞中最高。结果表明,FCM能较好地应用于虾类的血细胞分类和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6.
镉对凡纳滨对虾离体血细胞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进行离体镉离子应激,Cd2+浓度为10-3-10-9M,在应激6h后取样,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细胞的活性和活性氧(ROS)含量。结果显示,当Cd2+浓度为10-5M时,血细胞的ROS含量显著升高;当Cd2+浓度为10-3和10-4M时,血细胞的死亡率和ROS含量均显著上升。这些结果表明Cd2+的细胞毒性作用与其浓度相关,Cd2+浓度达到10-5M时即可诱导血细胞ROS的产生,但当Cd2+浓度达到10-4M及以上时,被诱导产生的ROS对细胞造成氧化伤害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7.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喹乙醇诱导的鲤肝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含200 mg.kg-1喹乙醇的饲料连续饲喂鲤鱼(Cyprinus carpioLinnaeus),分别于饲喂后的第7天、14天、20天、25天和第30天各剖杀4尾鱼,取肝组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凋亡程度。结果显示,在肝细胞DNA直方图中,于G1峰之前出现一AP峰,且AP峰峰值随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肝细胞在不同时期的凋亡率与染毒时间呈正相关。在经喹乙醇染毒第7天,鲤肝细胞的凋亡率平均值为2.05%,而对照组为1.70%,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14天,可见轻微的AP峰;在第20天,凋亡率达到9.49%,凋亡峰已较明显;在第25天时的AP峰比第14天时峰值明显升高;在染毒第30天时,凋亡率达17.44%,AP峰明显可见,其肝细胞凋亡率与第7天、第14天和第25天时差异显著。在整个过程中,对照组的正常G1峰前几乎看不出有AP峰存在。在实验组内,不同染毒时间,实验各组的肝细胞凋亡率差异显著,对照组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流式细胞术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细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快速测定的技术.它以大量的单个细胞为检测单位,研究结果客观准确,它还具有快速、灵敏和同时检测多个参数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鱼肠道弧菌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鱼肠道弧菌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结合流式细胞术,根据荧光信号强弱比例确定检测鱼肠道弧菌时所需单克隆抗体的最优反应量为200μL,最佳反应时间为45min。在最优反应条件下,抗鱼肠道弧菌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鱼肠道弧菌,阳性荧光信号比例达12.9%;对不同密度的鱼肠道弧菌进行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在5%以内,说明流式细胞术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人工感染健康牙鲆试验表明,流式细胞术检测法能快速从发病鱼的鳃、肝、脾、肾、腹水等部位检测出病原菌,而对照组为阴性;本试验建立的鱼肠道弧菌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技术为鱼肠道弧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精确地对甲壳动物血细胞进行快速分类和功能分析,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为例,依据其血细胞内具有颗粒结构的特征,与常规显微观察对比,探讨了一种基于图像流式细胞仪的血细胞自动化分类新方法,并测量了体质量为(10±3) g的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对直径1μm微球的吞噬情况。结果显示,两种方法都可将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分为4个类群。显微镜观察分类基于胞内可见颗粒,但由于缺乏精细的量化标准,批次样品的人工辨识结果波动较大;而图像流式方法以胞内全部颗粒结构为对象,利用高精度检测模块测量,结果更准确、客观,而且通量高、重复性好。测量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无颗粒、小颗粒、中颗粒及大颗粒细胞占比分别为40.62%±2.65%、36.68%±6.84%、7.80%±1.16%和16.51%±5.60%,依据测量的颗粒特征区分的4个类群界限清晰,缺乏过渡样点,提示各类细胞之间可能没有相互转化。进一步的活体微球吞噬实验证实,中华绒螯蟹的4类血细胞都具有吞噬功能,并以无颗粒细胞为主要吞噬类群;吞噬微球的细胞比例在注射后6 h内呈钟型曲线变化,4 h可达峰值(5.69%±0.44%),表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能高效清除血淋巴中的异物。研究表明,图像流式细胞仪适合于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分类分析和功能研究,本研究结果为同类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将有助于更全面了解甲壳动物血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别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三倍体回交杂种的流式细胞仪测试方法和结果。取正常二倍体鲤鲫杂交鱼的体细胞液进样所得直方图为标准,通过对36尾鲤鲫杂交回交种和其雌核发育子代的细胞核DNA相对含量的测定,观察到杂种F1雌性回交子代中产生的三倍体和非整倍三倍体(2-3倍体之间)现象,测试结果以直方图表示。  相似文献   

12.
流式细胞摄像系统(FlowCAM)用于藻类形态特征识别与快速定量检测是目前先进和可行的方法之一。通过FlowCAM对3种培养藻类(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细胞密度和粒径大小进行检测,并与显微镜人工观察结果进行差异性统计对比。结果表明,FlowCAM为藻类分类鉴定提供了良好的图像及数据,可进行种类鉴定的藻类直径不应小于5μm。定量检测藻类样品的密度不应小于3×105个/L,即FlowCAM适合于藻类密度较高水体、特别是有水华发生水体的藻类鉴定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利用虾头废弃物资源,本研究以山东4种常见虾——克氏原鳌虾(Procambarus clarkia)、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及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mamei)鲜虾头为原料,测定了不同来源虾头的蛋白质、氨基酸、磷脂、虾青...  相似文献   

14.
Current shrimp quality evaluation is a subjective sum of visual, smell and tex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nual determination of count and uniformity ratio of a sample batch. The automation of this process is desirable for a more rapidly and objectively repeatable evaluation. As a first step towards this goal, the count and uniformity ratio of whole, headless, peeled-tail-on, and peeled-tail-off tiger and white shrimp were evaluated by a machine vision procedure. The experimental weight and view area were correlated by three different equations (linear, power, and forced-power curves) to find the best correlation. The pixel intesities as it relates to lightness-darkness values were also correlated to see if different forms and specie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by this method. Data, equations and statistics for the correlation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