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两优培九再生利用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示范实践表明,两优培九在赣西北双季稻改制田和光照充足的一季稻区可蓄留再生稻。据试验,两优培九两季(头季加再生季)单产比协优63增产0.93t/hm^2,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头季稻比协优63增产1.08t/hm^2,差异极显著;再生季比协优63减产0.15t/hm^2,差异不显著。两优培九的倒2、倒3节再生芽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两个节位的再生稻产量占总产量的94.2%以上。在栽培技术上要着力抓好“三早、三严、三过硬”。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高效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播种期、密度、施肥方法等辅助试验,初步摸索出杂交稻以直播、适当稀植、一次性施肥为核心内容的高效栽培技术。不同栽培技术对比试验表明,高效栽培比SRI产量高0.9t/hm^2,增产10.14%,成本相当,利润高1078.5元/hm^2;比双季稻常规栽培产量低1.78t/hm^2,低15.40%,但节省成本4965元/hm^2,利润高3541.5元/hm^2、投资效率高效栽培为104.3%,比SRI高21.9个百分点,比双季稻高8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冷浸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288在冷浸田进行杂交中稻——再生三稻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旱地育秧、2.5叶左右移栽、每蔸插2粒谷苗、移栽密度23.31万穴/hm^2、宽行窄株、起垄栽培、湿润管理、重施有机肥作底肥、适留高桩30~50cm、加强催芽肥和壮苗肥的施用等技术,两季产量可达14.44t/hm^2,其中再生稻产量可达5.71t/hm^2。  相似文献   

4.
2008年攸县超级杂交晚稻示范区面积711hm^2,采用超级杂交稻“三定”栽培技术,经分类测产验收,示范品种产量丰源优299达到9.32t/hm^2,天优998达到9.06t/hm^2。示范区平均产量比前3年晚稻平均增加1.39t/hm^2,增幅17.7%,比当年非示范区增加0.90t/hm^2,增幅10.7%,比全县晚稻平均单产增加1.03t/hm^2,增幅12.5%。按每100kg稻谷188元收购价计算,增加纯收入1936.4元/hm^2。在整个晚稻生长期间病虫害化学防治3次,比非示范区减少1次,农药成本减少255元/hm^2,增收节本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段育苗秧苗素质好,带蘖率100%,物候期提前,提早成熟2~3d,产量平均为10509.6kg/hm^2.比对照高3729.7kg/hm^2。并简要阐述了两段育苗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及技术要点,同时初步分析了增产原因。5a来依安县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推广达到10万hm^2,平均产量达165.4kg/667m^2,比对照田148.5kg/667m^2增产11.38%。实践证明,45cm双条密植栽培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在广西灵川县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两优1号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2007年在广西灵川示范种植30hm^2,平均产量达9.04t/hm^2,表现株叶型好,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米质优。介绍了该组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高存启 《中国稻米》2008,14(1):52-54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是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本研究是从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实际出发,利用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对绥粳4号做了叶龄诊断技术施肥法和常规施肥法的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叶龄诊断法比常规施肥法增产14%;在栽培密度为3.33丛/m^2时,叶龄诊断法产量最高,达到9714.9kg/hm^2。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2014,(4):33-35
用Y两优2号在孝感市作再生稻栽培,头季稻实收产量9.64 t/hm2,再生稻实收产量4.15 t/hm2,2季实收总产量13.79t/hm2,比示范区周边的一季粳稻产量增加5.69 t/hm2,产值增加14 800.5元/hm2,纯收入增加6 663.0元/hm2。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产量表现,2007年在长沙、桂东和南县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超级杂交稻地上部植株氮素吸收量的基因型差异显著.其中准两优527最高,3地点平均为155.3kg/hm^2,两优293最低,3地点平均为129.6kg/hm^2;(2)不同超级杂交稻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汕优63和常规稻品种胜泰1号,10个品种3地点平均产量为9.22t/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2.1%;(3)超级杂交稻氮素需要量均低于对照品种汕优63和常规稻品种胜泰1号,不同基因型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10个品种3地点平均为14,53~17.21kg/100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