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带叶色标记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带300Gy^60Co-γ射线直接辐照杂交水稻保持系龙特甫B干种子,获得了若干叶色突变体,同时选择部分叶我突变体作轮回亲本与不育系统特甫龙特A杂交并回交,获BC1群体。对M4叶色突变体和BC1群体作了初步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2.
用300戈瑞钴60γ射线直接辐照杂交水稻保持系龙特甫B干种子,获得了若干叶色突变体,同时选择部分叶色突变体作轮回亲本与不育系龙特甫A杂交并回交,获得BC1群体。本试验夺M4叶色突变体和BC1群体作了初步分析鉴定,遗传研究揭示,叶色标记突变均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
东北红豆杉种子层积过程中内源生长素和脱落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东北红豆杉种子在层积过程中内源IAA和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种子含有大量ABA,特别是种皮中含量更高.当种子吸水后,种皮中ABA会向胚中扩散,使种子不能萌发.东北红豆杉种子中IAA含量较低,并且在层积过程中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谷子黄化幼苗中胚轴伸长生长的调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冀谷11号及矮秆突变体矮宁黄、CH84113黄化幼苗中胚轴伸长生长的研究发现,0.1μmol/L左右的赤纱和脱落酸可显著促进谷子中胚轴的伸长,其中GA3的效应高于GA1的ABA和GA之间有叠加效应,矮秆突变体对GA和ABA的反应尤为敏感;S-33067和高浓度的GA、ABA抑制中胚轴的伸长,S-3307预处理使的效应延缓,并且使ABA不再表现出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5.
黄皮种子的保湿贮藏及胚轴的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典型的顽拗性黄皮(Clausenalansium)为材料,研究了其种子保湿贮藏及胚轴的超低温保存,结果表明:部分脱水的生理成熟期种子,每100g种子混入4~6g百菌清贮于15℃,超过800d后仍保持较高的发芽率及种子活力,经梯度蔗糖,梯度蔗糖加脱落酸(Abscisicacid,ABA)及110g/L蔗糖(SuccroseSuc蔗糖)+20μmol/LABA预培养的生理成熟期胚轴,脱水8~10h后  相似文献   

6.
利用链霉素在普通小麦品系BAU92和BAU3338中分别诱导出雄性不育突变,遗传分析表明其不育性分别暧隐性和显性细胞核基因控制。BAU92雄性不育突变性雄性器败育彻底,遗传稳定;BAU3338雄性不育突变体雄性器官败育不彻底,自交有较低结实率。  相似文献   

7.
山楂种子休眠,萌发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研究了山楂种子各部位中GA3,IAA,ABA含量在不同采收期,室温干藏和层积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提早于8月25日采收的种子IAA高于,ABA低于9月10日采收的种子。  相似文献   

8.
试验得知辽宁山楂种子层积后熟期长的主要原因是坚硬的种壳不开裂所致。层积过程中吸氧量、过氧化氢酶活性、GA3/ABA、IAA/ABA、ZR/ABA比值与层积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ABA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在层积过程中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eIF5B-1基因在拟南芥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作用。以拟南芥翻译起始因子的T-DNA插入突变体eif5b-1为材料。测定突变体eif5b-1种子的萌发速率,同时利用多聚核糖体谱和qRT-PCR的研究方法,对拟南芥野生型(WT)和eif5b-1突变体的萌发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eif5b-1突变体种子的萌发率下降;2)eif5b-1突变体种子萌发过程中多聚核糖体的形成受到影响;3)eif5b-1突变体中ABI1、ABI3、ABI4、ABI5及DOG1基因的转录受到影响;4)eif5b-1突变体选择性地影响ABI4和DOG1基因的翻译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浓度的氯化胆碱溶液浸种明显提高了水稻根、芽中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的含量,而对脱落酸(ABA)含量影响甚微;加速了种子内部的物质转化,使种子中的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从而促进了种子萌发,加速了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1.
宋健  林维珍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41-45,48
种子的耐干性与膜脂的组成和脂肪酸含量有一定关系,与质膜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关系可能更为密切。分别选用代表淀粉类、蛋白质类和油料类种子的玉米(Zea maysL.)、榆树(Ulmus pumilaL.)和草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L.)种子为试材,运用薄层层析法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了3种类型种子膜类脂的组成,通过分析不同品种间生物膜类脂的组成差异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进而揭示不同类型种子耐干性的关系。结果表明:3类种子中榆树种子的极性脂组成最丰富且含量最多,玉米种子次之,草红花种子最少,说明膜类脂在蛋白质类种子生物膜中起的作用大于油料类和淀粉类种子;不同类型种子膜类脂的组成明显不同,脂肪酸含量变化显著,表明不同的膜类脂组分在保持膜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膜正常的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油料种子草红花具有特殊的耐干机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的聚类植物种质资源耐贮藏和培育免晒植物新品种,研究植物种子脱水耐性的获得、基因表达、调控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意义。笔者归纳了植物种子脱水耐性的形成假说、生理基础、脱水耐性差异等,重点分析了种子脱水耐性在全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方面的分子机理研究,指出运用全基因组学方法系统定位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品种脱水耐性的遗传多样性和相关基因,挖掘种子脱水敏感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3.
以番茄品种太空1号为材料,研究了种子萌发及干燥耐受能力获得时间阶段及其与蛋白质表达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于授粉后29 d才具有完全的萌发能力,种子干燥耐受能力获得的时间也为授粉后29 d左右;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对比,发现萌发和干燥耐受能力获得前后番茄种子的蛋白表达有明显差异,说明番茄种子萌发和干燥耐受能力的获得与蛋白质的特异表达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LN2处理板栗种子和离体胚保存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板栗种子超低温保存前后种子发芽率和脱水耐性,以及其离体胚的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分析,来研究板栗种子的超低温保存技术,结果表明:含水量水平是影响板栗种子发芽率以及超低温保存效果的重要因素,超低温保存时板栗种子和离体胚应进行适度脱水,超低温保存宜采用20%~25%含水量范围;采取适当脱水方式和含水量水平,能够较好地保持板栗种子的发芽率。适当的超低温保存因素的组合有利于板栗种子活力的维持、离体胚脯氨酸的诱导和减少丙二醛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不同成熟度的红三叶种子和种皮呈现不同颜色。由于红三叶开花期较长,收获时同一种批中种子的成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为明确红三叶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的关系,以红三叶同一种子批中的黄色、黄褐色、褐色以及混色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常温发芽试验、低温发芽试验、干旱发芽试验,检测其萌发指标、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和紫外吸光值(OD值),综合评价不同成熟度种子的活力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红三叶种子的萌发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黄色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平均发芽天数最少。同时黄色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和OD值最小,且显著小于其他颜色种子,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也表明,红三叶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和OD值与种子活力密切相关。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4种颜色的红三叶种子活力进行综合评价,活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黄色、褐色、混色、黄褐色种子,试验结果可为红三叶种子的清选加工和适期收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大叶茶品种“勐海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var. assamicacv. Menghai Dayecha)种子为材料,研究了脱水速率对种子的脱水敏感性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快速脱水采用活化硅胶进行脱水处理,慢速脱水采用饱和氯化钠溶液进行脱水。结果表明:“勐海大叶茶”种子对脱水敏感,种子含水量高于44%时,慢速脱水条件下,种子的脱水耐性高于快速脱水;种子含水量低于38%时,快速脱水条件下,种子脱水耐性高于慢速脱水。脱水过程中种子细胞膜系统受到了伤害,相对电导率和TBARs含量均呈上升趋势,SOD的活性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CAT呈下降的趋势;慢速脱水过程中,GR和DHAR活性被激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脱水伤害  相似文献   

17.
何礼军  孙连连  杨园园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70-4870,4948
文章指出结实桂花雌蕊的4胚珠中只1个能双受精并发育成种子;形态成熟的桂花种子还需后熟发育才能发芽,赤霉素和层积有利于桂花种子后熟;桂花种子的发芽抑制物、包埋胚的胚乳、低于脱水耐性的临界含水量是桂花种子发芽的障碍;层积催芽使桂花种子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朝萌发的方向发展。最后提出桂花种子诱变育种研究和桂花种子生产研究将是桂花种子研究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驼绒藜种子发芽、出苗及成株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驼绒藜种子发芽、出苗、扎根及成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驼绒藜在自然条件下其结籽率较低;种子具有后熟特性,在室内外温度条件下贮藏1年半后完全失去发芽力,在干燥、低温条件下贮藏3年后仍有较高的发芽率;其种子发芽的温度范围较广,土壤湿度在15%以上时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正常发芽出苗;自然散落的种子出苗后土壤孔隙度在51%,土壤湿度在15%以上的地块上幼苗扎根成株都很好;出苗后在幼苗密度大的地块其成活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种子活力与萌发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种子活力形成于种子发育的脱水阶段,与以往理解不同,近来研究表明种子脱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失水过程,脱水与萌发存在一些相同的基因表达和代谢特征。萌发始于吸水膨胀,种子代谢恢复,胚根突破胚乳和种皮等外围包被组织完成萌发。种子萌发的质量关键在于储藏的mRNA的质量,另外,蛋白质稳定性和DNA完整性影响萌发的表型。激素作为一种信号小分子物质,浓度极小甚至是趋于零时对种子萌发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ABA/GAs的阈值范围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其中,ABA几乎作用于种子萌发的全部过程,GA的作用并不像ABA那样广泛,主要在胚根突出时发生作用,且ABA和GA彼此抑制对方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基因,它们均可调控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除ABA和GA外,近来发现AUX参与调控种子的休眠与萌发,其对胚根突出的调控比对子叶开展更加精细,AUX信号与ABA信号存在交叉,AUX通过其响应蛋白ARF10/16间接调控ABA信号通路中ABI3的稳定性来调控拟南芥种子休眠与萌发。与光照条件下相比,在土壤中萌发的幼苗将形成一个特异性的组织“顶钩”,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幼苗“顶土”时保护顶端分生组织,“顶钩”形成与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有关。为了提高种子活力,引发技术被运用于生产,引发的关键在于控制种子“萌而未发”,在“回干窗口”内及时脱水,引发过程中种子储藏的mRNAs和蛋白已经执行功能,回干后这种分子机制被“牢记”,再吸胀的种子可以迅速整齐的萌发。除毒害分子外,ROS还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调控种子休眠释放、胚乳松弛和贮藏物动员,且其与激素分子ABA和GA等存在交互作用,ROS还参与蛋白的翻译和翻译后修饰调控种子萌发吸水和贮藏物动员。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甲硫氨酸代谢是代谢核心,其代谢产物广泛参与调控种子萌发的一些生理生化反应,如:DNA的合成,蛋白质的稳定性,染色体结构的形成和重塑,生物素的合成等,另外还与激素分子ABA、GA、ETH和CTK及活性氧活性(氮)存在交互作用。近来还发现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决定种子的寿命,它可能是种子活力的一个新的分子标记。本文将围绕上述内容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热点,种子“提早”收获的感官依据,高活力种子田间出苗差异的分子机制,生长素在胚根突出时的重要作用,甲硫氨酸代谢,种子活力检测方法的选择等内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The light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soil materials was measured in a Beckman spectrophotometer. The relative energy transmission was greatest at the red end of the spectrum. A seed sensitive to red light will have the capacity to germinate at nearly the maximum depth of penetration by visible light, where the risk of early desiccation is diminish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