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春林  沈璇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7):131-132,142
农民工工伤事故频发,工伤保险作为与其密切相关的权利,其制度目前仍存在政府管理疏漏而缺失监督机制、企业逃避责任而缺乏强制措施以及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而缺少维权意识等问题。通过提出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完善对企业的监管、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等对策来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张建成  晁金典  黄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359-8360
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出发,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缺失的原因,并从分层分类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和创造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是我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其流动性强、非传统型就业者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社会保障基本缺失。作者在阐述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的意义和分析农民工社会保障不健全的表现与原因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晁金典  刘桂英  张淑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503-1504,1508
当前,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相对滞后、保障程度相对较低、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体制和司法方面的原因.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应坚持"分层分类、低标准、广覆盖、可接转、可持续"的原则,创建切实可行的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形式.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我国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高发人群,其最基本、最必要的工伤保险项目应得以优先确立.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针对当前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基金设计不完善、缺乏预防机制等问题,应参考各地实践和国际经验,健全法律法规,合理设计基金,逐步发展预防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万辟番  王莹 《农业考古》2007,(6):274-276
为城镇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原本应该享受与城镇职工平等的医疗保障权益,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多数农民工被无情地排斥在了医疗保障机制的大门之外。这种现象不仅与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相背离,同时也彰显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和医疗卫生资源在分配上的显失公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应当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医疗制度改革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农民工医疗保障机制的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近年来,中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很难实现向市民的转变,融入到城市中去。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十分缓慢。文章在分析农民工非市民化的艰难处境基础上,剖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8.
张伟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72-3074
制度设置障碍是农民工市民化最主要的深层次制约因素.因此,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应创新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工会管理机制,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张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61-6262
分析了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现状,介绍了构建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路径,指出构建针对农民工的新型社会,保险制度是解决农民工保险问题的现实选择,并提出了构建农民工保险制度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邓保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729-11731
介绍了制度环境的内涵与外延,分析了农民工民间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即:宏观制度环境、微观制度环境及制度执行环境。  相似文献   

11.
农民流动的制度惰距特征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流动是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对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用十分巨大。但农民工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影响了农民流动的彻底性,也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最突出的表现是,农民的流动呈现出制度惰距的特征,因此必须要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引导农民合理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12.
马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502-1502,1506
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对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制度不健全,他们的社会保障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的边缘.提出通过土地所有权拆分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从而把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将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邓楠  王丽静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2):142-143
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中,是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应充分考虑到农民工自身的特点和各地的实际情况,要科学纳入而不应盲目扩容;同时还应着力研究进城定居农民工享受城市住房政策和农村宅基地政策的衔接,统筹城乡资源。  相似文献   

14.
刘雁南  赵文  逯汉宁 《农学学报》2020,10(2):96-100
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研究背景,以农业农村部直属公益类事业单位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从工资制度、工资水平以及工资调整机制的内涵入手,梳理其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调整机制的概念。从历史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分析以往各个不同时期的工资分配情况、工资制度特点,明确提出完善农业公益类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意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家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当前,在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背景下,需配套完善符合三农发展的公益性要求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正常增长机制,激发农业公益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建设与外部劳动力市场平衡比较机制、基本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绩效工资动态调整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思维作为反映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内在要求的思维范式,具有自身的基本的特点即系统思维是开放性思维、整体性思维、复杂性思维和协调有序发展性思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科学的系统思维范式为指导,使我国的和谐社会体现出开放性、人民主体性、整体协调发展性、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及其发展的有序调控性等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蓉 《古今农业》2010,(4):79-83
清末至民国,中国农业改良与推广之中,出现了"公司+农户"、"表证农家"、"特约农户"的模式,它既继承了传统时代政府张榜宣传和农民自发交流的推广模式,同时又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即:政府和现代社会组织开始直接介入农民的具体生产过程,并开始培育新的乡村领袖来分担农业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体系的独特功能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目前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应当通过完善立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多渠道解决社会保障资金,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营运效率,创新社会保障方法,推动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萨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7):127-128
针对我国农民工失业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提出了政府应作为市场经济的调控者和广大人民生活的造福者,采取加强教育培训、鼓励创业、建立信息桥等措施,以促进农民工就业,使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影响农民工收入增长的主观因素探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实践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注人民群众中弱势群体农民工的利益,改变“企业利润增,大家工资升,农民工收入不涨”的状况,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成千上万普通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形成创收能力,是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影响农民工收入增长的其自身主观因素进行探思,以求尽快走出长期以来农民工收入偏低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