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影响金花茶组织培养芽增殖生长的几种因素,在Q(MS+50mg/L Na2SO4)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分别以添加不同种类生长调节剂及浓度配比,不同浓度水解酪蛋白,不同褐化抑制物核黄素、抗坏血酸、活性炭,以及不同培养温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金花茶组培芽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Q+6-BA3.0mg/L+NAA1.0mg/L,平均增殖系数为10.5,增殖系数最高可达13,水解酪蛋白(CH)浓度为300mg/L对不定芽的萌发和生长最有利,抗坏血酸10mg/L对金花茶芽增殖过程中褐化的遏制能力最好,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21~25℃。  相似文献   

2.
塔拉种子组培芽器官诱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塔拉种子萌发的嫩芽为对象,研究其丛芽发生、生长的技术。结果表明,塔拉嫩芽培养理想的基本培养基是改良MS(MS+Ca(NO3)2100 mg/L);继代芽在改良MS+6-BA2.0 mg/L+NAA0.5 mg/L+20 000mg/L蔗糖培养基,室温(25±1)℃,4 000~6 000 lx自然散射光照条件下,培养28天增殖系数达4.3,叶色翠绿,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3.
几种因子对邓恩桉组培中不定芽培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来源的外植体,组培中采用不同的光源及光照强度、培养基加入抗氧化剂等为试验因子,研究它们对邓恩桉组培中不定芽培养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邓恩桉伐桩及干基环剥萌芽条作外植体,其组培中初始不定芽的萌动率比用树冠新梢为外植体的高54 %~48 %.在邓恩桉组培中以采用自然光照而适宜其不定芽的继代培养.每次于800~1 000 lux弱光照下7~10天后再于2 500~3 000 lux强光照下培养,不定芽生长良好.培养基中加入浓度为10~15 mg/L的抗坏血酸Vc和15~20 mg/L核黄素VB2,有利于减缓或抑制其不定芽的褐化.不同的邓恩桉优树间,其组培中不定芽的增殖生长有一定的差异,培养25天时5株邓恩桉优树GLD1、GLD2、GLD3、GLD4和GLD6不定芽的增殖系数为2.8~3.4.  相似文献   

4.
澳洲茶树组培继代增殖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最佳的澳洲茶树组培继代增殖培养方式,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BA、NAA、剪切方式3因素3水平对澳洲茶树组培继代增殖倍数及有效芽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芽长度1.0cm以上剪碎+BA 1.0mg/L+NAA 0.1mg/L的组合可获得较多的有效芽,适宜一边进行继代增殖培养,一边生产生根苗,继代转接的周期为20d;单芽长度1.0cm以上剪碎+BA 1.5mg/L+NAA 0.1mg/L的组合可用于单纯的继代芽扩繁,转接周期同样为20d,增殖倍数为4.56。  相似文献   

5.
广西良种杉木组培育苗快繁技术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良种杉木优良无性系—柳327幼林萌芽条为外植体,通过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培养基激素组合、培养室光照强度和温度等杉木快繁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继代丛芽转接时,丛芽中高≥1.3cm的单芽全部切除,接种于改良1/2 MS+6-BA 0.7mg/L+KT 0.3mg/L+IBA 0.1mg/L培养基内,培养35d,芽增殖系数达5.2,有效芽38株/瓶(500m L三角瓶);将高≥1.3cm的组培单芽扦插于改良1/2 MS+KH2PO4100 mg/L+IAA3mg/L+IBA 2mg/L+ABT60.8mg/L培养基内,然后置于温度20~25℃,光照2 500~6 000Lx的培养环境条件下,培养45d,平均生根率达98.3%,根系数量为5.6条/株。经过优化的杉木组培育苗体系达到了产业化生产的需求,为广西良种杉木的快速繁育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以组织培养的樟脑型樟树继代芽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生根培养基、培养环境条件及移栽基质配比对组培单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组培单芽生根培养基为M2(MS+ Ca(NO3)2·4H2O 300 mg/L)+ IBA 3.0mg/L+ IAA 2.0 mg/L+ ABT6 1.0 mg/L,生根率86.8%.较佳培养环境条件为温度25~ 28℃,光照强度2000~4000 lx.以33%椰糠+67%红心土的基质配比进行移栽效果最好,苗木生长健壮,成活率达85.0%.  相似文献   

7.
山苍子芽器官组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山苍子成年树1年生茎段芽为外植体,进行了组培快繁技术实验。结果表明,筛选适宜芽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以改良MS〔MS+Ca(NO3)2380 mg.L-1+H3BO38.2 mg.L-1〕为佳,增殖培养基以改良MS+BA1.5 mg.L-1+IBA0.2 mg.L-1+VC10 mg.L-1+蔗糖10 000 mg.L-1为佳。在2 000~4 000 lux自然散射光照条件下,山苍子的GLLC-4号、GLLC-3号、GLLC-1号芽继代培养28天,增殖系数分别为5.6、3.1、4.8。  相似文献   

8.
芳樟醇型樟树组培快繁优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醇含量5%以上、樟脑含量低于0.05%的芳樟组培技术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按5~8株/丛芽的剪切方式,每瓶接种5丛于MS2+6-BA 4 mg/L+IAA 1 mg/L培养基内,在温度(25±3)℃,自然散射光强3 000~5 000lx条件下,培养25天,有效芽平均39株/瓶.单芽在MS2+IAA 1.5 mg/L+IBA 1 mg/L培养基内,生根率迭93.6%,每株苗长根2~4条.小苗移栽于椰糠为主的轻型基质内,成活率达95.6%.  相似文献   

9.
在培养基为MS+IAA1.0mg/L+蔗糖30g/L+琼脂5.5g/L,pH 5.8~6.0;培养条件为25~27℃/12h,给光(2000lx)、19~20℃/12h,不给光,采用瓶内单芽茎段增殖路线,可以有效地控制香石竹、满天星在组培快繁中极易出现的玻璃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蓝花楹组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蓝花楹实生苗茎尖作为外植体的组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其组培中的启动培养基宜为MS 6-BA1.0 mg/L NAA0.2 mg/L;增殖培养基宜为MS 6-BA2.0 mg/L NAA0.4 mg/L或MS 6-BA2.0 mg/L NAA0.5 mg/L;生根培养基宜为1/2 MS NAA0.5 mg/L.其试管苗适宜的移栽基质为营养土 蛭石(比例1:1),移栽成活率为55.10 %.有利于其试管苗增殖的光照条件为3 000 lx.继代次数对其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均有影响,而适宜转向生根培养的继代数最少为9代.  相似文献   

11.
巨尾桉优株芽器官的组培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巨尾桉优株萌芽条茎段芽器官为外植体的组培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芽器官不同采集季节接种污染率的排序为,冬<秋<夏<春,萌动率的排序为,冬<夏<秋<春季.控制其外植体褐变最有效的措施是在初始培养基内添加8 mg/LVC+15 mg/L VB2,接种前期暗培养10天.增殖培养基中添加6-BA0.4 mg/L+NAA mg/L的激素组合, 接芽18颗/瓶,培养20天,其芽的增殖系数达3.5,且芽体健壮.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巨尾桉优株的组培苗产业化育苗中,宜选择继代周期20天,高约1.0 cm的单芽苗株进行生根培养,而最适用的激素组合是在其生根培养基中添加ABT6 2.0 mg/L+IBI 1.0 mg/L,生根率达96 %以上.  相似文献   

12.
高山杜鹃叶片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山杜鹃叶片再生植株无菌培养物建立、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4个技术环节,最终建立高山杜鹃组培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适宜的叶片诱导不定芽再生的培养基为WPM+TDZ0.2mg/L+NAA0.4mg/L;继代增殖培养基为WPM+KT2mg/L+NAA0.2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5g/L+糖20g/L+活性碳0.5%。  相似文献   

13.
在全自然光条件下,研究了光照、温度、激素种类及浓度对美洲南蛇藤组培苗分化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170~15 000lx、温度15~35℃及6-BA浓度0.1~1.0mg/L均可使美洲南蛇藤组培苗分化增殖。继代培养应选用健壮组培苗,在光照强度500~5 500lx的条件下,苗木生长健壮;温度25℃时,最有利于瓶苗生长;组培苗分化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 6-BA 0.5mg/L(单位下同) IBA0.1。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花叶良姜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培养技术,结果表明:花叶良姜(Alpinia zerumbet cv.Variegata)组培最佳配方为MS+6-BA5.0mg/L+NAA2.0mg/L+椰子水60ml/L,芽继代培养30d,增殖系数达7.5,增殖芽健壮,发育形成的叶片有光泽,黄绿斑纹明显。  相似文献   

15.
大叶栎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4年生大叶栎优树环割萌芽条的嫩茎为外植体,用0.1%HgCl2消毒6 min,无菌活体得率40%;在BMT基本培养基上添加6-BA 0.3 mg/L和IBA 0.25 mg/L,芽继代培养25天,增殖系数3.9,且生长健壮;单芽在1/2 BMT+IBA 1.0 mg/L培养基上进行生根诱导培养,生根率80%,形成完整的组培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邓恩桉组培中芽增殖率低及继代中褐化现象严重的问题,以邓恩桉9年生优良母株新萌发枝条为外植体所建立的无菌苗为对象,研究了腋芽分化产生丛生芽过程所需的最适激素条件及继代过程中褐化现象的消除方法。结果表明:以改良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附加TDZ0.5~1.0mg/L有助于邓恩桉初代丛生芽的诱导;培养基中含TDZ 0.5mg/L、NAA0.3mg/L时,芽继代增殖倍数可达6.2倍。芽丛继代中褐化现象减轻的最适条件为:材料继代接种后先在黑暗下培养4~6d,然后移入光下培养25d,同时继代培养基添加硫辛酸35mg/L,芽增殖系数可达10.2,褐化率降为3.7%。生根培养基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ABT生根粉0.75mg/L+IBA0.25mg/L的组合生根率最高,达91.5%。  相似文献   

17.
楸树试管丛生芽继代增殖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楸树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诱导的腋芽丛生芽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试管丛生芽继代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继代增殖培养以MS+IBA 0.5 mg/L+BA 4.0 mg/L+PVP(100 mg/L)添加食糖30 g/L、琼脂0 g/L、pH为5.8的培养基为宜.食糖、葡萄糖和蔗糖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没有明显区别.当培养基中不添加琼脂时,可以显著促进丛生芽增殖,而且有利于降低成长.  相似文献   

18.
采用油茶上胚轴、下胚轴和子叶作外植体进行油茶组织离体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发生和不定芽分化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0.2%的HgCl2消毒处理油茶种胚外植体10 min效果较好;油茶上胚轴、下胚轴和子叶组织在MS+2,4-D2mg/L+KT0.5 mg/L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95.0%、66.7%和30.0%;在MS+6- BA2.5 mg/L+ KT0.1 mg/L+ NAA0.5 mg/L培养基上,不定芽诱导率分别是66.7%、33.3%和11.1%;以MS+6- BA 2 mg/L+ NAA 0.2 mg/L继代培养,上胚轴、下胚轴和子叶所形成愈伤组织芽增殖系数40天时为5.8、5.6和5.3.  相似文献   

19.
以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 Turcz.)半木质化枝条为外植体开展组培快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最佳采集时间为3月;采用0.1%HgCl_2进行消毒,幼嫩材料消毒时间为5~6min,半木质化材料消毒时间宜为7min;外植体诱芽前期最佳激素浓度为6-BA 15.0mg/L,以4.0mg/L 6-BA为诱导阶段后期最佳激素浓度,增殖系数4.15;6-BA4.0mg/L+NAA0.1mg/L继代培养,瓶苗长势旺盛,愈伤较小,增殖系数4.18;基本培养基为改良WPM培养基(增加20%大量元素+20%微量元素+2g/L琼脂)可以改善瓶苗在继代过程中叶色发黄、水肿等情况;ABT0.6mg/L+NAA0.2mg/L+IBA0.2~0.6mg/L进行生根培养,生根效果最佳,腐殖土和园土进行组培苗的炼苗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良种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grandis)无性系"DH3226"组培继代培养基中的4个因子NO~+_3∶NH~-_4比值、6-BA、KT和NAA浓度变化对组培继代苗生长的影响。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对继代增殖系数影响的主次顺序为6-BANO~-_3∶NH~+_4NAAKT,较好的因素水平搭配为NO~-_3∶NH~+_41.8、NAA0.1 mg/L、KT 0.1 mg/L、6-BA 0.4 mg/L;(2)对继代增殖芽高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KT6-BANO~-_3∶NH~+_4NAA,较好的因素水平搭配为NO~-_3∶NH~+_41.8、NAA0.1 mg/L、KT 0 mg/L、6-BA 0.3 mg/L;(3)对继代增殖有效芽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NO~-_3∶NH~+_4、KT、6-BA、NAA,较好的因素水平搭配为NO~-_3∶NH~+_4 2.6、NAA0.15 mg/L、KT 0 mg/L、6-BA 0.2 mg/L。试验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优化"DH3226"组培继代培养基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