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成县茶树冻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恒旭  施巨盛  吴昌旺 《茶叶》2007,33(1):41-42
2005年3月11~13日,文成县受到五十年一遇的强冷空气影响,气温骤降到-2至-4℃,并下起了20毫米的大雪,使文成县茶叶造成严重冻害,损失惨重。特早生、早生品种和低山低海拔地区茶树由于萌动较早,受冻程度最为严重,本地群体种及高海拔地区冻害发生较轻。我们对平和、金土羊、周山、公阳、巨屿、百丈际、周壤、龙川等乡镇的重点茶场、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受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茶树冻害程度的因素,为今后茶叶生产和冻害预防提供经验。1茶树冻害发生情况文成县近年来茶叶产业发展速度势头较好,全县茶园面积共计1280公顷,受冻面积1138公顷,占88…  相似文献   

2.
张怀清  李虎 《中国茶叶》2008,30(12):23-24
宁强县位于川、甘、陕3省交界处,是陕西省的老茶区。去冬今春的罕见大雪冻害使宁强茶叶产业受到重创,宁强县及时对茶园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茶树护理复壮措施,取得明显效果,使茶园损失降到了最低。  相似文献   

3.
日照茶区严重干旱和冻害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茶区是我国的次适宜茶区,由于气候干燥,土层较薄,降雨偏少,冬季寒冷,茶树冻害一直是制约茶叶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日照市是山东省种茶最适宜的地区,也是我国"南茶北引"最成功的地区,现已发展成为山东省茶叶主产区和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今年日照市因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茶树遭受了种茶45年来第9次、也是继2007年冬至2008年春冻害后第3次严重的冻害。为全面调查了解在大旱之年茶树冻害情况,2月14日至2月25日,日照市农业局会同各区县业务部门对今年全市茶树冻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4.
以竹醋液为基液,配制了不同茶树抗寒剂,并进行了茶树生理抗寒指标的研究。在对3个茶树品种(乌牛早、安吉白茶和龙井43)喷施6种不同配方的抗寒剂后,经模拟田间自然降温,测定处理前后茶树中与抗寒能力相关的理化物质。结果显示,3个茶树品种间各处理的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与茶树冻害情况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测定室内茶树生理生化指标和田间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配方B2能显著提高茶树的抗寒性,并可稳定冷害胁迫下的茶叶产量。结果表明,竹醋基液抗寒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茶树的抗寒能力,有效降低茶树的冻害,从而保证茶叶生产免受冻害损失。  相似文献   

5.
茶树防冻工作过去是注意的不够。54年冬和55年春茶树遭受了数十年未有的寒流侵袭,茶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冻害,致使55年的茶叶减产。这才开始引起注意,事实证明,做好多、春季茶树的防冻工作,才能保证茶树安全过多和第二年茶叶的增产。我县茶园分散,山高坡陡,耕作管理水平又  相似文献   

6.
山东茶树冻害预防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山东属我国江北茶区,是茶树生长的次适宜区。因季风气候明显,冬季气温较低,持续低温时间较长,全年降雨量少于南方茶区,且四季降雨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冬季干旱,茶树易遭受冻害。"冻害年年有;三年一小冻,五年一大冻"成为影响山东茶叶生产的不利因素。多年来,在研究分析茶树冻害成因的基础上,探索积累了预防冻害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冻害情况及气候因素1.主要冻害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茶树冻害一直是影响山东茶树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据统计,自1966年开始引种至今,山东茶树经历了10次大的冻害;小的冻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且随着气候的反常,最近几年发生频率增大,冻害程度增强。今年的茶树冻害就极为严重,冻害面积达80%以上,冻害程度严重者为3级,造成减产60%以上。围绕茶树冻害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一直是山东茶叶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问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茶树发生冻害是茶树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结果。造成山东  相似文献   

8.
<正>山东属我国江北茶区,是茶树生长的次适宜区。因季风气候明显,冬季气温较低,持续低温时间较长,全年降雨量少于南方茶区,且四季降雨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冬季干旱,茶树易遭受冻害。"冻害年年有,三年一小冻,五年一大冻"成为影响山东茶叶生产的不利因素。多年来,在研究分析茶树冻害成因的基础上,探索积累了预防冻害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主要冻害情况及气候因素1.主要冻害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低温冻害,尤其是早春期间的低温冻害,将严重影响茶树正常的生长发育,从而使春茶的产量和品质受影响,严重影响茶叶的经济效益。因此,利用栽培调控技术提高茶树对低温的抗性对于茶叶生产至关重要。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栽培团队研究发现,外源褪黑素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低温胁迫下茶树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叶绿素含量,有效缓解低温导致的茶树叶片脂质过氧化以及活性氧和超氧阴离子的累积。通过进一步的生  相似文献   

10.
陈永兴 《福建茶叶》2011,33(5):21-22
茶树为亚热带植物,抗寒、抗冻能力不强,极易遭受寒、冻害。由于茶园多分布于海拔600~900m以上的山区,每年茶树都有不同程度的冻害现象,轻则造成当年的茶叶减产,品质下降,还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后若干年茶树生长和产量,重则引起茶树死亡。所以,加强防冻害显得非常重要。一般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茶园晚霜冻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婧  徐平  毛祖法  王岳飞 《茶叶》2014,40(4):212-215
茶园晚霜冻害造成茶树芽叶焦灼甚至枝梢枯死亡,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本文对晚霜冻害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就防御晚霜冻害发生的措施以及灾后补救等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有效降低晚霜冻害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茶树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是一种喜温暖气候条件的植物。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气候出现的几率越来越高,低温已经成为影响茶叶生产、茶树生长和地域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之一。轻者减产,重者茶树死亡,尤其是"倒春寒"对茶叶生产的影响,每年给茶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低温冻害已成为我国茶叶生产的主要限制气候因子之一。本文综述了茶树对低温冻害响应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应对技术及未来的研究重点,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45年山东茶树冻害气候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山东自1966年成功引种茶树以来,茶叶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现有茶园面积2万hm2。近年来,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茶叶已成为山东省的特色产品。由于山东地处中纬度地区,茶树几乎年年遭受冻害威胁。视茶树因冻害造成春茶减产30%以上作为大冻害,按此标准统计,山东茶区先后经历1969~1970年,1973~1974年,1976~1977年,1979~  相似文献   

14.
进入10月份以后,我国广大茶区陆续进入停采封园阶段,停采后的一段时间是茶树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这一阶段,茶树能否得到应有的营养补充,树势能否得到恢复,直接关系到翌年茶叶生产能否获得丰收。另外,在冬季茶树还受到冻害的威胁,如果发生严重冻害,造成茶树死亡或树势衰退,势必影响翌年的茶叶产量。因此,为了保证翌年的茶叶生产继续获得丰收,广大茶叶专业户必须认真做好茶园的秋冬季管理工作。日前,本刊记者为此专门走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栽培研究室主任姚国坤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杨阳 《茶叶通讯》1992,(2):22-25
茶树种质资源是供茶树品种选育和进行茶树生物技术研究的原始材料,它包括地方品种、引进品种、野生材料、近缘种和各种类型(人工、自然)的突变体等。近年来,世界主要产茶国的茶叶研究都集中在以提高茶叶品质为中心的内容上,而提高茶叶品质的根本途径就是不断提高茶树良种的选择标准和扩大良种的普及率。解放以来,我省的茶叶科技人员,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多次群众性的我省茶树种质资源的普查工作,开展了研究利用,并取得了一些富  相似文献   

16.
茶树栽培起源于我国,云贵川是其发生地,由于南方的气候及环境条件使其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湿润、怕干寒的特性。茶树北引山东后,无 论降水量、大气湿度,土壤酸碱度等都较南方为次,尤其寒冷的气候,常使茶树受严重冻害,造成茶叶产量低而不稳,影响茶农种茶的积极性。解决冻害已成为山东茶树栽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茶树冻害是我国北部茶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对茶叶生产有一定影响。1954—1955年冬季,陕、豫、鄂、赣、苏、浙、皖等省北部茶区,茶树冻害轻的减产10—15%,重的达40—50%,安徽六安地区15万亩茶园,  相似文献   

18.
广东茶区“倒春寒”冻害情况的调查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10年广东茶区早春时节发生的茶树"倒春寒"霜冻的调查,分析了此次冻害形成的原因,建议结合茶园实际,采取相应的抗冻防御补救措施,以便减轻茶树冻害,减少茶叶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众多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受寒风和持续低温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山东省日照市茶树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为了解茶树冻害情况,笔者于2月14—21日深入到全市14个重点产茶镇的36处茶园,对茶树冻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期间,我国茶树栽培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文章综合相关文献,对茶树营养与养分管理、茶园土壤、非生物逆境(干旱、冻害)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影响、茶树生长和环境信息感知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十四五"茶树栽培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内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