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1987年第1期《食用菌》上发表了“棉籽壳袋栽银耳的技术改进”一文后,一些读者来信询问不先封接种口怎样防止杂菌污染?对此问题我们于3月底进行了试验,现初报如下:试验方法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50公斤,麦麸15公斤,石膏1.5公斤,白糖750克,硫酸镁250克,黄豆粉500克,水67.5公斤.试验分5组,每组100袋(聚丙烯袋,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袋栽银耳的产量,降低成本,便利操作,近年来我对现行的银耳袋栽技术进行了以下改进:(一)改小口径袋为大口径袋一般袋栽银耳是用12×50cm 的聚丙烯袋,由于袋口径小,装料不方便。改用17×25cm 的筒袋,口大身短,便于装料,每袋可装干料500~600g,营养充足,长出的银耳肥大。(二)改打穴贴胶布封口为两端扎口用医用胶布封接种口,成本高,操作繁琐。改为直接装料,两端用绳打活结扎口,省工省料,降低成本,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3.
袋栽银耳,以往都用胶布封穴,成本高,工序复杂,每筒胶布只能封穴250袋左右,成本6~7元,如改用胶水封穴250袋,只化7角钱左右,可降低成本。具体方法:袋栽银耳打洞后,用胶水涂在洞的四周,并用塑料薄膜贴在洞口上,在消毒后放入接种箱,在接种时揭开地膜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银耳的主要产量是来自袋裁。实践证明银耳不是木腐菌,栽培银耳时一定要用银耳菌和耳友菌的混合物,即银耳混种进行接种,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现就银耳袋栽技术和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简述如下: 一、银耳袋栽的培养基在我国可以用来栽培银耳的原料极为丰富,例如木屑(木器厂、木梭厂、铅笔厂、地板厂、玩具厂等各种杂木屑)、柴粉(林区木材下脚料、枝桠条切片粉碎后的木材粉)、麦皮、米糠、棉籽壳、甘蔗渣等均可作为银耳袋栽的原料。上述原料按一定比例进行搭配,组成较理想的银耳袋栽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袋栽银耳一般都是采用胶布封穴口。在实践中,我们感到这种封口法在消毒、搬运过程中,常因受潮、碰撞而引起胶布翘边,形成缝隙乃至脱落;接种后不便观察检查菌种块的萌发情况。为此,我们改用了薄膜封口。试验表明,薄膜封口粘合牢固,  相似文献   

6.
闻明全国的银耳之乡——古田,近年来袋栽银耳全面采用棉籽壳原料,单产比用木屑栽培又有提高,一般百公斤棉籽壳可收干耳160~180公斤,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如大桥镇苍岩村专业户姚锦土,仅两间15  相似文献   

7.
用棉籽壳料袋栽银耳,成本低,产量高,收益大。但由于棉籽壳多绒,装袋操作效率不高,一般每人每小时只能装25袋左右,就是用装料机,三人操作每小时也仅能装130袋左右。为此,我们作了些小改革,采用一个圆柱形铁简套在袋口上进行装料(见图),取得了较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丁湖广 《食药用菌》2012,(6):325-329
银耳培养料栽培是取代传统的木材(原木或段木)栽培,主要以杂木屑、棉籽壳等为原料,辅以麦麸、蔗糖、石膏等作为培养料,进行塑料袋或罐、瓶式栽培。目前我国银耳产量的95%为培养料袋栽。1银耳栽培季节  相似文献   

9.
〈一〉银耳新栽法的特点银耳过去只局限在少数山区生产,六十年代初推广了人工接种段木棒栽,近年来福建省古田县千家万户的农民采取木屑合成培养基瓶栽与袋栽法,克服了天然场地和段木栽培银耳的许多不利因系。这种新法栽培银耳有以下特点:(1)用材省。每立方米木材木屑可产干银耳120~160斤,平均每百斤木材木屑可收银耳8~15斤,比段木栽培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袋栽银耳、香菇一般都是用胶布封穴口,成本较高。为此,我们改革用胶纸封穴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菌丝生长均正常,而成本只有胶布的一半,工作效率又高,且经高压灭菌胶纸不易脱落,因此杂菌感染率低。附:每卷封口纸价2.60元(规格:4.8×2700厘  相似文献   

11.
袋栽或瓶栽银耳时,其接种穴的封口,大多数单位或个体户一直沿用医药用氧化锌橡皮胶布。其粘结度虽然牢固,封口效果也较好,但是每千袋(一间屋的料),大约需用氧化锌胶布5筒以上,价值30—40元左右。使用胶布封穴,手续十分繁琐。为了探索一个比使用胶布简便和能降低成本的方法,我们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  相似文献   

12.
袋栽银耳装料打接种孔后,一般都是用医用胶布封口,成本高。为此,我们改用塑料薄膜(地膜)封口,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做法是:先将地膜用高锰酸钾液洗涤晾干,再用75%的酒精消毒,然后按接种口大小适当放大剪裁备用。袋装好后,打上接种孔直接置消毒锅内灭菌。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1993年第5期《食用菌》上简要报道了银耳袋栽技术的改进。该技术省工、省时降低成本,产量高,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来信要求引进技术者甚多,为满足爱好者的需要,现将该技术关键介绍如下: (一)确定栽培季节 袋栽银耳一年可以生产两次,春季3月下旬到4月中旬接种,秋季8月下旬到9  相似文献   

14.
袋栽银耳(袋规格为50×12厘米,上打4个接种穴),一般每瓶栽培种(750毫升瓶,实际装料仅半瓶)接种10~20袋,虽有较好的产量,但接种后瓶中剩下约2/3菌种被废弃。为了经济利用菌种,我们进行了本项小试验。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不同银耳菌株生产性状及防污染能力,征集了古田县有代表性银耳菌株,进行品比试验,筛选出优质银耳菌株供生产上应用和推广。材料与方法一、菌株征集古田县有代表性银耳菌株代号:871,873,149,92,75,A_2,74,27,049,73,02,常洋,872,07,06,87,79,85,01,16,803,29,71,03,628,中,847,43,05。二、栽培原料 1.三级菌种:木屑72%,麦麸25%,蔗糖1%,石膏粉1%,MgSO_40.5%,含水量55%。2.袋料成份接种袋数:棉籽壳78%,麦麸21%,石膏1%。每个菌株20袋,三个重复,进床后随机排列。三、管理菌龄18天,10月3日栽培袋接种,10月11日拱起胶布,10月18日剪扩周  相似文献   

16.
杨博 《食用菌》1999,(4):28-29
1998年,我县把食用菌开发列为一项扶贫攻坚项目,其中以发展袋栽银耳为主攻方向.袋栽银耳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易推广.我们在引进古田袋栽银耳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多年的栽培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益,每1000kg干料产干耳180~200kg.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的幼耳发育不良菌棒和同批次棉籽壳为材料,通过棉籽壳的质量检测、菌棒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不同处理的重栽试验,从原料棉籽壳角度探索幼耳停止生长的原因。棉籽壳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棉籽壳营养成分含量均符合《食用菌栽培原料用棉籽壳》标准要求,但通过浮力试验和显微镜观察显示棉籽壳中掺杂泥、沙、石、灰等小颗粒物质和一些蜡状物质,棉绒短而少。通过对菌棒内菌丝分离培养,菌糠浸提液观察,含水量、酶活力等理化指标检测结果均表明幼耳发育不良的菌棒内的菌丝代谢活动受到抑制,这可能是由于棉籽壳质量问题导致菌棒孔隙度降低,造成缺氧,从而抑制了菌丝代谢活动。重栽试验表明幼耳发育不良的菌棒内存在某种有害物质抑制了银耳的生长发育。因此,棉籽壳作为银耳栽培主要原料,质量检测至关重要,其将直接影响银耳的出耳,造成菇农损失,因此原料质量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程名贵 《食用菌》1994,16(5):38-39
笔者于1989年开始致力于食用菌机械化栽培的研究,针对我国一家一户小型分散栽培的特点,经四年的努力,研制出袋栽食用菌全自动联合接种机,目前已申报国家专利,现简报如下: 一、工作原理 该机是由多项间歇传动机构,输送带,消毒槽,压辊,打穴器,菌种分配器,封穴薄膜的涂胶、切割、贴封系统,机罩,电子灭菌器,料斗,菌种挖掘器,电动机等组成。消毒槽、压辊、打穴器、菌种分配器以及薄膜的涂胶、切割、贴封系统等排列设置在输送带上面,与输送带之间留有料袋通过空间,当输送带载着料袋作间歇前进通过各项装置时,由各项装置对料袋进行表面消毒(只对接种的一面消毒)、压扁整形、打穴口、接种、封穴口,从而完成整套接种工序。该机除菌种挖掘器有一微电机驱动外,其余均由一台电动机驱动。  相似文献   

19.
袋栽平菇时,一般都将塑料筒的两端套上颈圈塞上棉塞,也有将料筒两端用绳扎紧进行发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袋栽平菇两端颈口不塞棉塞效果更好。(一)试验方法:用纯棉籽壳生料拌0.2%的多菌灵,含水量约60%,用普通塑料袋装料接种。采用层播法,使料的两端和中间都有一层菌种。试验分成ABC 三组,每组25袋,共75袋。A 组,接好种的袋子,两端用绳扎紧;B 组,接好种的袋口,套上颈圈加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袋栽黑木耳,主要采用常规的菌袋生产法,一是菌袋养菌时间长,菌袋成品率低,二是生产成本高,三是木耳品质差,最终影响生产效益。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大面积栽培,从中推出了以阔叶林枝桠、稻草、玉米芯、棉籽壳等农林产品的下脚料为原料,用17cm×33cm菌袋免口圈装料、常规灭菌、单扦接种,菌袋养菌仅需20天左右,且菌袋成品率在98%以上。在栽培管理中,再采用养菌室内打孔,栽培场地覆草帘控温保湿催耳、定时雾喷育耳。全周期50d~80d,每袋产干耳50g~60g,其产品以单片、无耳根、无残留、而优于椴栽。[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