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本刊付印的时候,全国采茶机評比会议已在杭开幕。参加評比的各种各样采茶机达四十多种,有洋的,有土的,也有土洋結合的。除本刊原报导过的其种类型外,还出现了夾摘式等类型。这些采茶机是浙江、安徽、福建、湖北等省及中国茶研所、南京农机所等在短时間內創制的。  相似文献   

2.
各地消息     
采茶机研究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召开茶叶产量不断增长,迫切需要采茶机械以节约大量劳动力。中央特要求浙、皖、闽、鄂、湘、黔、滇七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茶叶研究所积极开展采茶机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滚筒式连续杀青机,是根据粮食加工厂,炒饲料机器的原理,结合茶叶的特性设计而成。经茶叶研究所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于去年八月在浙江农学院实习农场实地试验,并经浙江省茶叶学会召开现场会议鉴定。肯定了这架机器的主要优点是效率高,能保持茶叶固有的绿翠的色泽。并能连续生产。  相似文献   

4.
谭广潮 《茶业通报》1990,12(1):28-28
传统的手工采茶方式沿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国外已开始使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采茶机,而在我国,由于茶园基础差,茶树群体种面积广、芽叶性状混杂,差异较大,加之采茶机械价格昂贵,除了几家大型的国营茶场使用采茶机械外,绝大部分茶区都依靠手工采茶。为了改进传统的采茶手段,浙江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王家斌同志,在参照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简易采茶工具——4ZCT—A型采茶铗。是由修剪刀、推叶板、支架、茶叶袋四大部分组成。工作时靠修剪刀剪取茶树上的嫩芽,由推叶板将剪取的芽叶推进固定在支架上的茶叶袋中,即完成一次采茶,重复工作达到连续采茶之目的。1988年我县引进该铗200把,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效益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试验设计单机采(单人采茶机采摘)、双机采(双人采茶机采摘)、手采三种采摘处理,进行两次重复,并于2010年5月7日、6月9日、6月25日、7月13日进行四次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夏秋季优质茶青采摘效率双机采单机采手采;春季采摘效益手采双机采单机采。试验针对春季茶青采摘效率与效益不成正比的现象进行三种采摘方式的配套使用研究,以提高茶园效益、指导茶叶采摘。  相似文献   

6.
《茶业通报》1990,12(3):16-22,13
我场现有茶园面积10053亩,年产茶叶1050吨,茶园面积大,茶叶采摘用工量大,常年采茶费用占鲜叶收入的30%左右,每年需支付外采工资90—100万元。近年来,随着农村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采茶劳力越来越紧张,导致采摘工资成倍增长,采摘质量下降。一些茶园由于茶叶不能及时采下,而减产减收。为了提高采茶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职工收入,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我们于1988年从日本进口两台V_8-NewZ_2型双人抬弧形采茶机,进行机采技术的试验研究。并于1989年5月列入蒲圻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经过一年的努力,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茶树机剪机采试验示范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智仁 《茶业通报》2004,26(3):120-120
为推动我县茶叶机械化生产,提高茶叶采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工效,在农业部农机化司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年初从浙江引进落合、川崎两个厂家生产的修剪机106台、采茶机84台,在走马镇进行了茶树机剪机采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当地茶农的欢迎,为全县大面积推广茶树机剪机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基本情况1.1机剪机采面积本次试验示范在白果民族茶厂木耳山茶园基地和世为公司红罗沟茶园基地进行,面积共266.7hm2。1.2茶叶产量266.7hm2机采示范茶园的鲜叶总产量为2400t,平均亩产干茶150kg,比非机采茶园对照平均亩产100kg增产33%。增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胡华健,男,1976年2月生,贵州遵义人,学士,责州省茶叶学会副秘书长,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加工组副组长,高级农艺师。1997年贵州农学院园艺系茶叶与贸易专业毕业后到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工作,现主持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省质监局项目1项,省农科院专项1项,主持完成课题2项(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1项,省农科院  相似文献   

9.
明平生 《茶业通报》1991,13(3):25-27
机械采茶是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在采茶劳力日趋紧缺,采茶质量日趋下降,采茶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为了提高采茶效率,解决因采茶劳力不足而阻碍茶叶生产发展的问题,我厂从1988年开始,对机采茶园经济效益进行了一些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舒国流 《茶业通报》2007,29(3):125-127
本文对岑巩县近三年来采茶工短缺状况及影响进行了直观描述,并对造成本县采茶工短缺的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层次的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岑巩茶叶应对采茶工短缺的近期策略与远期观点。  相似文献   

11.
浙江茶树害虫优势种群的演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俊庆 《茶业通报》1994,16(3):17-19
浙江茶树害虫优势种群的演替及对策朱俊庆(浙江省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浙江是我国的主要产茶省之一,栽培茶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随着种茶历史的延长和种植面积的扩大,茶树害虫种类亦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浙江茶区茶树害虫的常见种类有78种,在特定的...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三年,我场从外地引进仿LTP锤击机、仿CTC齿辊机、芙蓉705转子机,采用LTP+CTC+705新工艺,试制红碎茶340担,一九八五年生产3200担,样茶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上海茶叶进出口分公司、安徽省茶叶公司、安农、皖南农学院、浙农大茶叶系等单位审评,符合四套样规格,品质尚好。现已与省茶叶公司等外贸单位签订了合同。  相似文献   

13.
双手采茶是茶叶采扎上的一项革命措施,其特点是“双手并用”,改單手采为双手采,改坐采为立采,改一扫光采为分批采,多次采,从而可成倍地提高采茶效率,使茶叶做到及时采,分批采,标准采。根据今年四月上旬召开的浙江省双手采茶比巧大会采茶能手們的經驗,双手采茶的主要技术和訣窍,可概括为以下六个字。  相似文献   

14.
解放10年来,党和政府对于茶叶專业人材的培养給予极大的重視和关怀。除了通过各种短期訓練班和中等技术学校培养了大批的茶叶技术干部外,还先后在安徽、浙江、湖南和西南等农学院創办了茶叶系(科)担負着培养高級茶叶技术干部的任务,以适应  相似文献   

15.
提高采茶工效和采摘技术,在茶叶的叶质最优良的时候,及时地采收下来,保证制茶中有良好的原料,是1959年茶叶高产优质的重要经验。杭州市郊西湖公社十月生产队社员们创造的双手快速采茶法,是目前提高采茶工效最好办法。1959年全市开展了一个学习双手采茶能手沈顺照的运动,有4585个青壮年妇女学会了双手采茶,采茶工效在1958年的基础上普遍地提高了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资料报导,日本静冈市幸庵新田采茶机研制专家,75岁高龄的海野庄太郎先生,研制出一种划时代的新型采茶技术——塑料薄膜网采茶法,这是一种既不用手摘也不用剪子剪的先进方法。所谓塑料薄膜网采茶法,就是用厚三毫米的塑料薄膜,上面布满边长为一厘米的棱形网眼。在茶树长山新芽之前,将塑料薄膜网复盖在茶树上。当新芽穿过网眼长到该采摘的时候.用管子从两边把薄膜网卷起来,这样茶树上的嫩芽就全部被卷入网内。  相似文献   

17.
为了总结本刊公开发行三年多来的工作,提高刊物的质量,办好《粮食贮藏》杂志,全国粮油贮藏科技情报中心站、商业部四川粮食贮藏科学研究所于一九八二年五月十日至十五日,在绵阳市召开了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商业部四川粮食贮藏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全体会议也同期举行。本刊编委会学术顾问: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张宗炳先生;华中农学院植保系教授姚康先生;无锡轻工业学院粮工系教授向瑞春先生;西南农学院植保系教授李隆术先生;上海市粮食科学研究所教授赵同芳先生。编辑委员:商业部谷物油脂化学研究所付所长刘瑞征同志;广东省粮食厅科技处付处长梁权同志;浙江省粮油科学研究所张国梁同志  相似文献   

18.
史生南 《茶业通报》1994,16(2):45-46
机采茶园的技术与效益研究分析史生南(安徽省农垦总公司)茶叶采摘是一项耗工多、季节性强的茶园作业,采茶用工占整个茶叶生产用工量的50%左右,采茶工资一般占鲜叶价格的35%,抓住采茶机械化这个"龙头",将会帮助生产全程机械化;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浙江省农业厅(特产处)、商业厅(土产处)、农学院(茶叶系、闲林农场)、杭州茶厂、以及商业部茶业局派员组成了“浙江省绿茶初制机械试验组”,1958年5—9月,在浙江农学院闲林农场进行了整套绿茶(眉茶)初制机械的设计试制和试验工作;同时进行了用机械初制眉茶,探求其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20.
唐志刚 《茶业通报》2016,(3):126-128
本文通过对从浙江引进的汽热杀青机、热风杀青机、滚筒杀青机三种杀青机在陕南绿茶清洁化生产中的使用效果对比。发现滚筒杀青机具有操作方便、工作尾期易造成部分鲜叶浪费等优缺点茶叶热风杀青机具有杀青质量高、设备成本较高等优缺点;汽热混合型蒸汽杀青机具有快速高温蒸杀,热风排湿、脱水冷却一体完成、设备用水量较大;成品茶香气较热风杀青和滚简杀青略低等优缺点。研究成果为今后陕南清洁化茶叶生产线建设机械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