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灌水定额对膜下滴灌玉米耗水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灌水定额对阿勒泰多砾石砂土地区玉米耗水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小区对比的试验方法,分析30.0、37.5、45.0、52.5、60.0mm灌水定额对玉米耗水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各生育期耗水量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且以灌水定额45.0mm处理为界,高灌水处理与低灌水处理耗水量在喇叭口期-完熟期差异显著(P 0.05)。各生育期耗水量及耗水模数峰值均出现在抽雄散粉-乳熟期,在抽雄散粉期60.0mm灌水定额处理耗水量达到144.87mm,在抽雄散粉期-乳熟期应加强水分管理。灌水量越大,深层渗漏损失越严重;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均出现在52.5mm处理,且灌溉利用效率较大。试验分析认为在阿勒泰多砾石砂土地区52.5mm处理是利用效率与产量兼优的滴灌玉米灌水处理。  相似文献   

2.
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灌溉试验站2002年夏玉米田根系层土壤水分消耗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夏玉米生育期农田一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及不同灌水处理对不同深度根系层的耗水量和不同时期日耗水强度的影响,确定了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与计划湿润层深度的关系,其相关关系均大于0.96;通过产量分析,确定了夏玉米作物拔节后适宜的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80%。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膜孔灌灌水频率和灌水量对夏玉米耗水量、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抽穗期是玉米需水的关键阶段;相同灌水频率时,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灌水量时,耗水强度随灌水频率的增加而增大;玉米产量与玉米生育期总耗水量之间呈良好的抛物线关系;膜孔灌夏玉米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较佳的需水量是2 546~3 410 m3·hm-2;灌水条件相同时,玉米膜孔灌比常规畦 灌的耗水量减少6.2%,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3.3%,增产15.9%。  相似文献   

4.
采用U11(64)均匀设计原理,对葡萄不同生育期分别设置灌水上限,分析不同灌水量处理对葡萄耗水规律、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各处理耗水量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耗水强度与灌水定额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新梢生长期和果实膨大期为需水关键期,耗水强度最大达12.3 mm/d(408 mm)和8.3 mm/d(320 mm);当以上2个生育期水分控制上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FC)的60%和85%时有利于葡萄植株生长和产量提高,其中全生育期灌溉755 mm(处理Ⅳ)产量最大,达5 366.7 kg/hm2,且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7.11 kg/(hm2·mm)。适宜大棚滴灌葡萄的灌溉制度参数:灌溉定额为755 mm,灌水周期为2 d,整个生育期灌水60次。  相似文献   

5.
宁夏设施番茄膜下滴灌条件下耗水规律和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宁夏中东部干旱带设施番茄需水规律,在宁夏盐池温室大棚里进行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对番茄产量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阶段番茄的耗水量不同,平均日耗水量为1.31~3.73 mm/d,开花坐果期最大,日耗水强度达到7.31 mm/d。不同灌水定额处理对番茄茎叶、根的生物量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灌水量为375 mm的处理产量达到195 898 kg/hm2,比对照增产75%,达到显著水平,水分利用率达到3.45 kg/m3。并初步制定了适合该地区设施番茄栽培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为大田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兴农168为例,根据膜下滴灌灌水定额共设置5个处理,对应的灌水定额分别为104.0、138.0、172.0、206.0和240.0 mm。通过2016、2017年连续2年田间试验,分析研究膜下滴灌不同灌水定额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各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耗水量均与灌水定额呈正相关,但是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水定额呈负相关。通过对比分析2016和2017年2年的玉米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相关数据,认为试验地区玉米膜下滴灌的最适宜灌水量为172~206 mm。[结论]合理的灌水定额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针对甘肃河西干旱灌区水资源不足和高产农田长期存在施肥量过高和水资源利用率低下的现状,以河西走廊干旱灌区大面积种植的制种玉米为对象,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各生育期土壤水分、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玉米在主要生育期耗水量以灌浆-成熟期最高,当灌水量增加时,作物耗水量随之增加,而水分利用效率逐渐降低,在相同灌水水平下,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耗水强度在整个生育期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抽穗-灌浆期耗水强度最大。根据制种玉米的耗水规律,确定了适宜的灌水时期,分别为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中后期。在相同的施氮水平下,制种玉米的产量随着的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灌水水平下,高水高氮处理下制种玉米的产量反而低于高水中氮处理下产量。  相似文献   

8.
对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不同灌溉定额的试验研究表明,适当灌水可明显提高玉米产量,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3150 m3/hm2时面积产量最高,为13.3 t/hm2.灌溉定额在0~4200 m3/hm2的范围内,玉米的总耗水量在2741~6559 m3/hm2之间.产量最高时的耗水量为5544 m3/hm2.根据灌溉定额-产量拟合曲线求得的玉米产量最高时的灌溉定额为3501 m3/hm2.籽粒水分利用率在3.31~1.98 kg/m3之间.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灌水量为基础研究夏玉米耗水规律,结果显示夏玉米苗期生长缓慢,土壤含水量对夏玉米生长影响明显;开花期后对水分需求不如前期迫切;播种至拔节27 d内耗水量占总量的16.18%~20.66%,拔节至开花期36 d耗水量占总量的40%~52%,开花至蜡熟23 d的耗水量占总量的19%~29%,蜡熟至收获23 d内耗水量占总量的12.18%~14.48%;灌区种植夏玉米需要灌溉2~3次,灌水定额以520~670 m3/hm2为宜,灌溉时期应为夏玉米抽穗期和乳熟期。  相似文献   

10.
不同滴头流量及灌水定额下红枣树耗水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滴头流量及灌水定额下红枣树的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红枣树的全生育期耗水规律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8月10日前后,各处理红枣树的日均最大耗水量在4.00~5.74 mm之间变化,各处理红枣树花期至成熟落叶期的作物系数在0.399~1.036之间变化,累积耗水量在287.0~413.5 mm之间变化;采用相同滴头流量时,红枣产量和WUE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大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采用相同灌水定额时,增加滴头流量能够提高红枣产量和WUE,但在a=0.05水平下,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灌水量灌水时间对麦田耗水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高产、抗旱节水型小麦新品种石418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灌水量、灌水时间对麦田耗水量、耗水强度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①随灌水次数增多、灌水量增加,麦田总耗水量增大,土壤水消耗量减少;耗水强度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耗水强度的变化与阶段水分供应量有关,供水量越大,耗水强度也越大;②拔节水可以大幅度提高亩穗数,而孕穗、扬花和灌浆水对小麦灌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③小麦节水灌溉应掌握“前轻后重”或“前控后促”,生产上应重点保证关键水,以拔节、扬花和灌浆3个时期灌水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山西省半干旱区微灌条件下核桃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规律,以制订合理的灌溉制度,以10年生香玲为试材,探讨微灌条件下吕梁山区半干旱区不同灌水量处理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分析不同灌水量对核桃生长特性、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新梢长度、叶面积、果实纵横径及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各指标增幅降低;灌水定额为120 m~3/hm~2时,水分入渗深度可满足核桃根系耗水需求,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优。全生育期耗水总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萌芽期耗水强度最大,果实膨大期为需水关键期,硬核期为耗水量最大期。综上,半干旱区核桃适宜的灌溉制度为灌水定额120 m~3/hm~2,生育期灌溉5次,其中开花期、硬核期、油脂转化期各灌溉1次,果实膨大期灌溉2次。  相似文献   

13.
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番茄耗水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膜下滴灌实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番茄耗水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整个生育期耗水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各处理耗水量均表现为结果盛期结果前期结果后期营养生长期;番茄整个生育期耗水强度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各处理耗水强度均表现为结果盛期营养生长期结果前期结果后期.在滴灌条件下,作物耗水量为448 mm时番茄产量最高,可达9 151 kg/666.7 m2.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地埋式滴灌毛管埋深及间距对大田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毛管埋深30 cm时耗水较高,有利于玉米苗期和前期的生长;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毛管间距80 cm时耗水量较低;在灌浆期,间距60 cm时耗水最大,说明在玉米灌浆期,由于灌水补充和降水的增多,各处理耗水量达到最大值。毛管埋深30cm、间距为60 cm时,滴头流量为1.2 L/h、1.6 L/h处理的产量均达最高,分别为11 670、15 375 kg/hm~2,因此毛管埋深为30 cm、间距为60 cm为大田玉米地埋式滴灌最优组合模式。同一毛管铺设方式下,在灌水定额和灌水时间一致的情况下,滴头流量为1.6 L/h时的产量显著高于滴头流量为1.2 L/h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彭霄  蒲甜  杨峰  杨文钰  王小春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21):3763-3772
目的 探究不同灌水比例和灌水时间对单套作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构建套作复合群体水分高效管理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动式遮雨棚水分精量控制,2016—2017年连续2年在灌溉定额4 050 m 3·hm -2条件下,设置2种种植模式(单作A1、套作A2)、3种灌水比例(播种水25%+拔节水25%+抽雄水25%+灌浆水25%,B1;播种水25%+拔节水25%+抽雄水15%+灌浆水35%,B2;播种水25%+拔节水35%+灌浆水40%,B3)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灌水时间和灌水比例对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棵间蒸发量、耗水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 相同的灌溉定额下,玉米拔节后单作土壤含水量比套作平均高出16.60%,拔节期—成熟期套作棵间蒸发量平均较单作高出23.60%;单套作耗水强度高峰期均为拔节—抽雄期,日耗水强度最高达到7.21 mm·d -1,耗水量占全生育期21.62%—31.67%,拔节期后套作阶段耗水强度均显著高于单作,平均高出3.68%;单作玉米产量在播种水25%+拔节水35%+灌浆水40%时达最高,平均较单作其他处理提高16.49%,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1.71%,而套作则在灌水处理为播种水25%+拔节水25%+抽雄水15%+灌浆水35%时,穗粒数、有效穗数平均较其他灌水处理增加4.47%、6.97%,从而使产量平均增加22.07%,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9.11%。 结论 本试验灌溉定额为4 050 m 3·hm -2下,播种、拔节期、灌浆期分别灌水25%、35%、40%有利于提高单作玉米产量,而套作玉米采用宽窄行带状栽培则需要增加一次灌水时间,在播种、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分别灌水25%、25%、15%、35%有利于提高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周振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20-2724
[目的]研究丘陵沟壑区苹果园的节灌制度。[方法]采用测坑试验和大田试验,对苹果树进行覆膜、覆草和清耕处理,确定西北黄土高原区苹果树的耗水规律、灌水定额、灌水次数、最佳灌水关键期及灌水部位、毛管布设方式。[结果]覆草处理的耗水量和耗水强度最小,苹果产量最高,水分生产率最高。3种处理的年耗水量433.5~478.5 mm,在降水保证率50%的平水年,盛果期清耕处理滴灌4次为宜,最佳灌水期为萌芽前、新梢旺长前、果实迅速膨大期和封冻前,全年灌溉定额1 030 m3/hm2,覆草和覆膜处理的灌溉定额比清耕处理少5%~10%。每个滴头滴水量30 L为次最佳灌水量。毛管布设以果树主干为中心,成"S"形。[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丘陵沟壑区苹果园滴灌条件下的节灌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晋中地区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春玉米植株形态指标、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玉米生长发育,充分供水处理(T2)具有较高的株高、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LAI);随灌水量减少,各个形态指标均呈下降趋势,0次灌水处理(T6)降至最低;2次灌水且灌水量最高处理(T4)耗水量最高,但产量却低于T2处理;T6处理产量明显降低,耗水量最小;春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通过产量、耗水量及水分生产效率(WUE)对比分析,认为生产上(2010年)适宜节水灌溉方案为拔节、抽雄期各灌水1次,灌水定额为900 m3/hm2。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滴灌成龄杏树耗水规律及灌溉制度,分析成龄杏树在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及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全年灌溉定额为6 000 m3/hm2,灌水周期根据杏树需水关键期与非需水关键期确定,非需水关键期灌水周期10~15 d,需水关键期灌水周期5~7 d,灌水次数12次,比较符合南疆灌区滴灌条件下成龄杏树耗水规律,对南疆推广杏树滴灌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限量补灌对带田冬小麦土壤水分与耗水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带田冬小麦不同生育期限量补灌35mm后0~9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灌水后短期内显著高于来灌水处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灌水与未灌水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逐渐接近一致;小麦全生育期耗水强度的变化呈"双峰"曲线,虽峰值出现时间不一致,但总是与灌水时间同步变化,各处理基本上以小麦抽穗一扬花期耗水强度为全生育期最高值,且以抽穗期灌水的处理耗水强度最高,日耗水量高达7.68mm/d,认为抽穗期灌水对土壤水分的贡献最大;水分盈亏状况分析表明,带田冬小麦全生育期0~90cm上层土壤水分处于极度亏缺状况,灌水比不灌水处理水分亏缺程度更为严重,但不同生育期灌水的处理间水分亏缺差别极小。  相似文献   

20.
灌水量对日光温室辣椒膜下滴灌耗水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辣椒膜下滴灌耗水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内,辣椒的耗水量增加,耗水强度也相应增加,各生育时期耗水量和耗水强度也呈增加趋势.各处理耗水量均表现为结果盛期结果末期营养生长期结果前期;耗水强度表现为结果前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营养生长期.在滴灌条件下,作物耗水量为426 mm,对应产量为2 275 kg/666.7 m2,可作为日光温室辣椒膜下滴灌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