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田间生产条件下,以蕨菜孢子为试材,研究了4月中旬、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5个不同播期对大棚蕨菜孢子萌发、原叶体及孢子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份播孢形成原叶体和孢子体用时最短,分别为10 d和20 d,并且形成率最高,分别达到95%和35%,孢子苗成苗数量最多为40 500株/m2;6、7月份原叶体、孢子体形成率均低,分别为39%、28%和6%、8%。由此可见,在伊春地区孢子苗最佳播期是4月中旬,其次是5、8月份。  相似文献   

2.
<正>以猴腿、黄瓜香、薇菜孢子为试材,研究3种蕨在塑料大棚条件下规模化播孢,播孢量分别是蕨菜1g/m~2、1.5g/m~2、2g/m~2,猴腿0.25g/m~2、0.5g/m~2、1g/m~2,黄瓜香1g/m~2、2g/m~2、3g/m~2,薇菜0.5g/m~2、1g/m~2、1.5g/m~2。结果表明:播量在孢子活性和萌发能力高的条件下,以蕨菜1.5g/m~2、猴腿0.25g/m~2、黄瓜香3g/m~2、薇菜1g/m~2较为适宜。蕨类野菜是小兴安岭最具有代表性的森林蔬菜,逐渐成为林下种植的骨干种类。虽然小兴安岭山野菜资源较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蕨菜进行孢子培养和组织培养,可成功地快速获得大量的人工种苗,经炼苗移栽至温棚,生长正常,适时定植大田,精细管理,生长健壮,并能安全越冬,翌年4月中旬萌发、采摘。该技术有利于蕨菜人工栽培的推广生产。  相似文献   

4.
野生蕨菜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食疗效果好。传统的分株繁育法,即对生态造成破坏,繁育数量又受到限制,采用蕨菜孢子人工繁育技术,是解决蕨菜蕨菜产业发展种苗不足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本文系统阐述了蕨菜孢子繁育过程,针对蕨菜孢子不同发育阶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贵州薇菜孢子繁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贵州环境条件下薇菜孢子繁殖和3年生孢苗生长状况,以贵州野生薇菜孢子为材料,以腐殖土和黄壤为基质,进行了薇菜孢子繁殖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23℃气温条件下(5月上旬)播种孢子其繁殖效果优于14~18℃(4月),腐殖土基质效果优于黄壤基质;腐殖土基质在23℃气温时,孢子繁殖的原叶体和孢子体幼苗分别为4 890株/m2和2 480株/m2,孢苗数∶原叶体数达0.51,其3年生孢苗平均株高26.60cm、平均茎粗0.25cm、平均根蔸直径5.43cm、平均根长20.62cm。  相似文献   

6.
介绍东北地区苗木培育技术,包括苗圃地建立和苗木培育,其中苗木培育分为播种苗培育、移植苗培育和营养繁殖苗培育,以为苗木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毅 《现代农业科技》2014,(14):148-148
通过对油茶播种苗培育技术、扦插苗培育技术和嫁接苗培育技术3种育苗方法进行总结,旨在为油茶苗木培育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蕨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功效越来越受到食品和医疗保健行业的认可和重视,随着需求量的加大,可对蕨菜进行人工孢子繁殖,以保护蕨类的野生资源,提高繁殖系数,扩大蕨菜的栽培面积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就蕨菜孢子繁殖技术及繁育过程中环境因子和辅助生长物质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为实现蕨菜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印刷播种大壮苗机插育秧技术,采用印刷播种方式,实现毯苗育秧精确定位、精量匀播,并将之与稀播促壮、足肥壮苗、肥促化控、病虫害高效综合防治技术配套集成,用于培育大龄机插毯状壮苗,破解常规毯状育秧密播苗弱易过龄、晚播迟收高产难、稻麦茬口矛盾大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本文介绍了印刷播种机插大壮苗育秧技术秧苗素质指标及育秧规程,以期为淮北地区在生产上应用印刷播种大壮苗育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泡桐系玄参科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速乍优质用材树种之一.栽植泡桐周期短、效益高,目前苗木市场3米左右的大规格泡桐苗木十分畅销.泡桐当年籽播苗木较小、病虫害多、管理费工,埋根育苗种源有限.为了培育较多的大规格苗木,笔者通过近两年摸索,利用当年嫩籽秋播育苗,翌年春季分床移栽,当年能培育3~5米的大苗,且管理容易、省时省工.现将该育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野生蕨菜的研究,达到持续利用的目的,介绍了蕨菜的3种人工繁殖方法:孢子繁殖、根茎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技术,并对今后研究的工作重点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蕨菜孢子无菌繁殖的最佳培养方法。[方法]以蕨菜孢子为材料,研究消毒方式、赤霉素(GA_3)浓度、光照和温度、无机盐和糖浓度对孢子萌发、原叶体发育、原叶体增殖、幼孢子体诱导的影响。[结果]5%NaClO溶液消毒5 min为蕨菜孢子最佳消毒方式;在含有0.2 mg/L GA_3的培养基上,孢子萌发速度明显提高,比CK提前13 d,心形原叶体出现时间也提前10 d;MS是蕨菜孢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蕨菜孢子萌发温度最好在20~25℃,心形原叶体必须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蕨菜原叶体增殖最适培养基是MS,此时增殖系数达79.1;蕨菜原叶体增殖培养基最适糖浓度为1%,此时增殖系数是88.3;KT激素有利于蕨菜孢子体形成,最佳培养基为MS+KT 0.2 mg/L,叶片最多(4.6个),孢子体出现时间最短(35 d)。[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蕨菜产业化快繁体系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孢子繁殖,将延边地区野生蕨菜引种并在聊城进行推广种植。结果表明:在聊城引种蕨菜是可行的,以"腐殖土+草炭土+蛭石"作为培养基质的配方出现配子体的天数最短,且形成的孢子苗数数量最多;培养温度25℃最为适宜;种苗扩繁过程中以3号培养基愈伤组织生长最好。继代培养基以10号最好,形成的丛生苗丰富,颜色深绿。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加倍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孢子加倍培养技术可以培育基因纯合、稳定的遗传材料,掌握该技术对加速育种进度有重要意义。从选取花蕾、游离小孢子分离、小孢子加倍培养、胚诱导培养、胚状体培养、再生苗培养、再生植株倍性鉴定等方面总结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加倍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蕨菜的植物学特征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从孢子采集、床土准备、精细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其孢子繁殖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果树"三当苗"培育已成为育苗的主流,但"三当苗"往往不够健壮,影响栽植效果.为克服这些缺点,我们在1999~2000年进行了李子嫁接苗快速育苗技术研究,采用当年春季大田播种地膜覆盖培育毛桃砧木苗,当年5~6月份进行嫩枝顶端单芽劈接,当年培育出苗高达1.4米以上,地径1.0厘米以上的健壮苗,出圃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薄叶双盖蕨的配子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人工方法培养薄叶双盖蕨(Diplazium pinfaense Ching)的孢子,观察其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薄叶双盖蕨孢子为二面体型,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具较宽而透明周壁,单裂缝;播孢5 d后萌发,假根先出,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播孢9 d后进入丝状体阶段,有2~4个细胞;播孢17 d后进入片状体阶段,倒三角形分生细胞出现早,为小楔形,仅3~5个细胞宽;播孢26 d后进入原叶体阶段,发育为铁线蕨型(Adiantum-Type),成熟原叶体为对称心形,两翼宽大平展。其初生假根含叶绿体,原叶体裸露,无毛状体,颈卵器短而直立。原叶体的正常发育可耐受较弱的自然光,适应郁闭度较高的生境。  相似文献   

18.
适期育苗、培育壮苗,是获得甜叶菊高产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在河西冷凉灌区要培育甜叶菊优质壮苗,必须在采用设施育苗的基础上,通过落实做好播前准备,切实抓好种子处理,适期播种,加强苗棚管理,科学起苗等技术措施,努力实现移栽时有5~7对真叶,苗高达到8-10cm,生长健壮,根系发育良好的壮苗指标。  相似文献   

19.
系统研究了苣荬菜的形态、发生规律、生育特性和繁殖规律.苣荬菜再生苗的发生数量及发生时间受播深和根长的影响很大,播深和根长与发生数量显著负相关;播深与发生时期显著负相关,但根长与发生时间显著正相关,实生苗比再生苗发生时间晚10~20天,实生苗当年即能开花结实,并且也能够与再生苗一样形成当年就具有再生能力的营养繁殖体.  相似文献   

20.
蕨菜的特性及人工繁殖栽培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蕨菜是受消费欢迎的一种野生蔬菜,针对目前野生蕨菜过度采集和产量下降的实际,介绍了蕨菜的特征特性及食用蕨菜的种类与孢子有性繁殖和根茎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