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淮棉区棉花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棉区是我国主产棉区,植棉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但近年来,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植棉效益下降的影响,棉花种植面积不断下滑。本文作者从黄淮棉区植棉历史出发,通过分析该区发展棉花的整体优势,找寻重振该区棉花生产的出路,为棉花生产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辽宁植棉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有400余年植棉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其植棉区域、技术和棉花品种不断发生变化。全省分为锦州、朝阳、辽南、辽北4个棉区,最大植棉面积为44万hm^2,最少为2hm^2,棉区逐步向宜棉区朝阳和锦州棉区集中。1982年前为裸地栽培,以后多实行膜覆盖栽培。辽宁自育棉花品种30余个。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我国棉花生产持续滑坡,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专家的高度重视。棉花是我国大宗经济作物,其形成的产业链容纳了超亿人就业。棉花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关乎国计民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1棉花种植面积持续下滑令人担忧邢台市地处河北省核心棉区,常年植棉面积250万亩。2015年,据邢台市农科院科技人员多次到棉区调研时估算,邢台  相似文献   

4.
我国棉花种植面积近10年逐年减少,原因是东中部棉区植棉规模小,成本高,棉农改种其他作物。新疆棉花机械化生产进展快速,已摸索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等经验,对中东部棉区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三大棉区:长江中下游棉区、黄淮海平原棉区和新疆棉区, 其总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0%以上.70年代未80年代初,由于植棉的比较效益下降,长江中下游棉区逐步萎缩,并向黄淮海平原棉区转移,致使黄淮海平原棉区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的60%以上;80年代后期,黄淮海平原棉区因病虫害严重,效益下降,棉花主产区转向生产条件优越的新疆棉区.1995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13.7%和20. 8%,至此新疆棉区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棉(省)区,肩负着保证国家棉花储备,促进我国棉纺工业发展的重任.1996年,国务院根据当时棉花生产形势,决定于"九五”期间在新疆建成国家特大型商品棉基地.随着国家棉花基地建设项目的启动,带动了新疆棉花迅猛发展, 1998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已达99.93×104hm2,总产140×104 t,分别占全国的22.4%和31.1%.目前,年播种面积500×104hm2,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1/3 ,棉花总产量350×104~400×104t,具备了生产优质陆地棉、优质中长绒陆地棉、超级长绒棉等多类型原棉产品得天独厚的环境与条件,是我国惟一的长绒棉产区.新疆棉花素以原棉品级高、色泽洁白、纤维长、经济产值高、生产成本低而著称.据统计,新疆棉花生产单位纯收益和成本收益率较其它棉区高40%左右;在新疆种植业商品产值中棉花产值占65%~70%;农民纯收入中35%来自棉花收入,南疆棉花主产区则占到60%以上. 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即在新疆特大商品棉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发挥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品质和发展多类型棉为突破口,以转换流通体制为保证,坚持"主攻品种,调整结构,改进质量,降低成本,发展产业,提高效益”的指导方针和"稳定高效优质棉区,彻底退出低产风险棉区”的基本原则,将新疆棉花生产纳入我国棉花生产和纺织工业的战略布局之中,定位于国际市场和国内优质棉市场,通过品种优化工作、无公害植棉工程、植棉全程机械化工程、节水灌溉与科学施肥工作、无形市场网络工作建设和技术服务体系、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改革基地建设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在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加强生产、流通、企业、科研、服务之间的联合,使棉花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单纯原棉生产向棉产业综合发展转变,逐步摆脱依靠国家补贴的被动局面,使新疆棉花生产真正成为依靠自身优势 ,按照市场规律发展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南阳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棉区种植抗虫棉面积已占植棉面积的90%以上。抗虫棉种植面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棉田的原有生态,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2003~2004年南阳棉花黄(红)叶枯病发生严重,已成为植棉生产中的障碍因素,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05,(5):63-63
1、生产方面由于受2004年棉花种植效益下滑的影响,今年棉农植棉积极性减弱。据农业部市场预警系统监测,预计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将比上年减少10%1)2上。其中,减幅较大的主要是黄淮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减幅不大,新疆棉区基本稳定。据农业部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预测,今年我国棉花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由此可见,棉花总产量将会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农家顾问》2013,(3):10-10
<正>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合作分会等单位去年12月底对12个省和新疆自治区310个县(市、团)2792户棉农进行2013年植棉意向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国家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价格基本稳定,棉农的基本收益得到保障,全国棉农植棉意向小幅下降。分区域来看,新疆棉区棉农植棉意向依然较高,内地棉区棉农植棉意向不高。被调查的2792户棉农中,准备减少植棉面积  相似文献   

9.
安徽植棉历史悠久,是全国重要植棉省份之一,棉田面积居全国第六位。全省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地貌类型多样,大部地区适宜植棉。淮北属黄河流域棉区,淮河以南属长江流域棉区,兼有黄河、长江两流域棉区的特点。建国以来,安徽棉花生产虽有很大发展,但产量不高不稳(图1)。1981年,全省棉  相似文献   

10.
河南是黄淮棉区的产棉大省,植棉历史悠久,棉花种植技术成熟,但近些年由于受农作物布局的调整和植棉比较效益严重下滑的影响,农民的植棉积极性受挫,棉田面积大量缩减。河南棉花产业是否就此"一蹶不振",出路在何方?值得深思。本文作者从当前河南棉花生产现状出发,找寻问题所在,探索发展趋势,力求为本区域棉花生产找出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河北省是棉花生产大省,全省植棉面积常年在50万公顷左右,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10%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9%左右。但是近年来,由于植棉劳动力成本上升、综合效益下降,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也呈现下降趋势,许多棉农改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也有的改种其他经济作物。通过调研新疆棉区机械化发展现状,提出河北省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新疆棉花生产在我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北疆棉区的植棉特点、品种现状及棉花栽培高新技术体系应用现状;同时提出其关键技术问题,以便为北疆棉花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阐述2014年宿松县棉花生产形势的基础上,概述了内地沿江棉花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了当前棉花产业面临的面积和产量急剧下滑;价格大幅下跌,植棉收益远低于棉农预期水平;植棉扶持弱化,棉农植棉信心难以提振;传统优势棉区棉花产业链萎缩,人工精细夺高产的传统植棉技术受到挑战等新问题,并提出了在新形势下稳定沿江棉花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昌吉州棉区棉花种植面积达4.33×104hm2,由于植棉效益好,农民植棉积极性很高.但每年春季低温多雨造成的棉花烂种、苗期病害和危害日益严蓖的枯黄萎病,给棉花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从生产复苏看山东棉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2000年山东省棉花面积54.4万公顷,总产6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17.8万公顷和20.8万吨,创1995年以后全省植棉面积、1993年以来全省棉花总产的最高水平,这不仅打破了山东棉花连续多年徘徊滑坡的局面,而且实现了明显的复苏。它不仅预示着棉花生产形势的好转,更预示着山东棉花再次发展的机遇已经到来。因此,认清形势,毫不犹豫地抓住机遇,实现棉花生产的持续恢复和再次辉煌,不仅是山东再次发挥棉花优势、推动棉区农民增收、棉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山东棉花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6.
连山区是辽西地区的老棉区,历史上最多的植棉面积曾达到10万多亩,产量水平一直跃居省先进植棉行列。但进入八十年代末期棉花生产出现低潮,主要表现棉花面积太少植棉水平下降、产量水平不高,尤其是近几年棉花生产已面临绝迹的边缘。96年钢屯镇农业站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引进辽棉15号(辽9001)新品种并推广应用配套  相似文献   

17.
鲁北棉区是山东省棉花主产区,盐碱地植棉是这一区域最大的植棉特点。滨州市常年植棉面积13万公顷左右。其中80%左右的棉田为盐碱地,长期生产实践表明.棉花已经成为这一区域的优势作物,是目前其他作物不可替代的。但是,由于气候、土质、品种、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在棉花播种出苗期,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江苏省棉花生产概况及中国棉花生长指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植棉面积、单产、收益及气候等方面阐述了江苏省2010年棉花生产的概况,分析了CCGI在江苏省各棉区应用,表明它是反映气候变化敏感快捷的指标.在此基础上,从制约江苏棉花发展因素角度出发分析了江苏棉花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马娜  田继武 《河南农业》2014,(19):14-14
<正>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农作物生产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棉花生产面积出现了逐年下滑的趋势,原因在于植棉用工多,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生产关系到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稳定发展和纺织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适宜棉花生产机械化品种的选育,是实现节本增效、保持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促进农机农艺结合,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生产成本,2013年1月,农业部印发《黄河流域棉区棉  相似文献   

20.
麦棉连作植棉制度系统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变我省棉花生产的徘徊局面,除了狠抓改良品种、发展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等措施外,还有必要对我省的植棉制度进行系统分析,调整种植业结构,以稳定棉花面积,确保棉花高产。 一、江苏省植棉制度的现状 历史上,我省北部徐淮棉区以一年一熟为主,中部和南部地区为麦棉套种。由于人多地少,各地一直存在着粮棉争地的矛盾。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