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新农村》1998,(4)
目前,钾肥已被广大农民认识并普遍施用,但如果施用不当,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要做到合理施用,充分发挥其肥效,在与氮、磷肥配比施用的前提下,应该掌握好以下五点:一是要施于喜钾作物。豆科作物对钾最敏感,施用后增产显著;含碳水化合物多的薯类作物和含糖较多的甜菜、甘蔗、西瓜,以及果树等,经济作物中的棉花,麻类和烟草等需钾量也较多。禾本科作物中以玉米对钾肥最敏感,而对水稻、小麦施钾肥,相对来说则增产较少。目前,在钾肥供应有限的情况下,将有限的钾肥优先施于喜钾作物,不仅能够明显地提高质量,而且还  相似文献   

2.
<正>1.因土施用。每公斤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40毫克时,土壤处于极缺钾状态,钾素已成为作物增产的限制因素,应优先施用,无论什么作物,增产效果都非常显著。每公斤土壤速效钾含量40-80毫克时,土壤处于缺钾状态,施用钾肥增产效果也很显著。每公斤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于80毫克时,除一些喜钾经济作物外,粮食作物应少施或不施。2.因作物施用。在土壤缺钾状况一样的情况下,钾肥应优先用在喜钾的作物上,如豆科作物、薯类作物、甘蔗、甜菜、西瓜、果树、棉花、麻  相似文献   

3.
生物钾肥在胡萝卜栽培上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罗卜为喜钾作物,全生育期需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而我国南方土壤缺钾,北方土壤虽总量含钾较多,但分解释放缓慢,作物生有收能力差。试验表明,施用生物钾肥可分解转化土壤多种微量元素,有效地增补钾肥供应。  相似文献   

4.
问:有人认为南方酸性土含钾量低,施钾肥效果好,而北方石灰性土壤含钾量高,不需要施用钾肥,对此有何看法?答: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南方各省陆续出现作物缺钾症状,经土壤测定是土壤缺钾。在施用氮磷化肥的基础上,增施适量钾肥,在各种作物上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而当时北方石  相似文献   

5.
一、玉米施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玉米是禾谷类作物中需钾量较大的作物.对钾肥反应十分敏感,合理施用钾肥是玉米创高产的必要措施。在生产实际中有些高产地块.由于多年未施过有机肥,底肥仅施用化肥且偏重氮磷肥而不施用钾肥,结果加速了土壤钾素的消耗,土壤缺钾成了制约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钾肥肥效大小与土壤速效钾丰缺关系密切,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土壤速效钾含量越低,钾肥当季肥效越好。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4毫克/公斤为极缺钾的土壤钾素已成为作物增产的限制因素,应优先施用,每亩用量(K2O)5~10公斤,折氯化钾或硫酸钾10~20公斤,无论什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盐栽经验、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甘肃省河东地区主要耕作土攘中的钾素状况和钾肥肥效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河东地区四种耕作土壤中黄僵土,大黑土,黑垆土钾素供应潜力属高水平,而黄绵土属中上水平。2.钾素在不同土壤粒级中的分布以物理性粘粒含量最高。几类土壤均随<0.01 mm 的物理性粘粒含量增加,其供钾容量增大。3.黑垆土上施用钾不论单施或配合氮磷肥施用都有增产效果,而黄僵土上单施无效,配合氮、磷肥时有增产效果,这可能和该土壤氮,磷养分不足有关。4.通过黄绵土和黑垆土小麦幼苗吸钾模拟试验看出,黄绵土不施肥时土壤释放钾量很低,作物吸钾量也很少,施肥后能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效钾含量和对作物的供钾量,所以在黄绵土上种植高产和喜钾作物时,应重视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棉花、杂交稻、小麦应用氯化钾的增产效果,阐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作物对钾的敏感程度、钾肥用量及生产水平等因素对钾肥肥效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主要作物土壤缺钾临界指标和钾肥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9.
要掌握钾肥的正确施用方法,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因作物施用.钾肥对禾谷类作物主要是提高产量,对经济作物则能改善品质,如提高果实含糖量、降低酸度等因此应根据农业生产对产品性状的要求及其用途决定钾肥的合理施用.此外,由于不同作物需钾量不同及根系的吸钾能力不同,作物对钾肥的反应程度也有差异,从多年钾肥应用的结果看,水稻、玉米、棉花、甘薯、油料等作物,施用钾肥的增产效果最好,可达到11.7%~43.3%,小麦等其它作物则次之.  相似文献   

10.
土壤供钾能力及钾肥肥效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在我市主要耕地土壤上钾肥长期定位和用量试验,基本掌握了土壤钾素含量(速效钾)与产量的关系;钾肥在不同土壤上的增产效果,确定了沙性和粘壤性土壤的缺钾临界值;阐述了土壤中速效钾与植株体内氮、磷、钾含量的关系;土壤中速效钾与缓效钾的关系;经济合理施用钾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钾肥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作物的抗逆性。钾肥的品种较少,常用的主要有氯化钾、硫酸钾、钾镁肥和生物钾肥。生物钾肥是一种新型的增产剂,即硅酸盐菌剂。一些地区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施用生物钾肥必须注意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掌握好关键施用技术,才能发挥出好的增产效果。生物钾肥适用于缺钾农田与喜钾作物。  相似文献   

12.
<正>氯化钾是当前农业生产上用量较多、价格便宜的化学钾肥品种。但目前许多地方施用氯化钾都存在着经济效益不高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施用方法不当。那么,如何科学施用氯化钾呢?1因土施用土壤中有效钾含量越低,施用钾肥增产效果越显著。各地经验表明,有效钾含量低于80×10-6的缺钾土壤,尤其是低于50×10-6的极缺钾土壤,供钾能力低,施用钾肥的增产效果最显著。冷浸田、烂泥田等虽然有机质含量较多,但  相似文献   

13.
生物钾肥是一种新型的增产剂,又称硅酸盐细菌,是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出来的一种芽孢杆菌,具有强解钾能力,经过诱变复壮,再经工业发酵制成一种含菌量高的生物制剂。施入土壤后可很快增殖,形成群体优势,分解土壤中含钾的矿物质,释放出有效钾供作物吸收,同时又能活化和改善土壤,故又称土壤生态制剂或土壤调解剂。生物钾肥适用于各种农作物及瓜果菜、缺钾土壤和高产农田,尤其是用于高水肥、高氮、磷产区和喜钾较多的作物效果更好。试验表明,1公斤生物钾肥相当于5公斤~10公斤硫酸钾肥的增产效果。作物应用生物钾肥以后增产效果显…  相似文献   

14.
黑土玉米钾肥定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索钾在作物、土壤体系内的循环及秸秆还田对保持农田钾素平衡的作用,为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连年施钾肥对双城市黑土玉米仍有显著的增产作用;K1和K2处理分别比K0处理增产21.3%和16.7%。由于2008年风调雨顺,玉米产量较高,钾肥增产效果显著;长期不施钾肥土壤钾素含量呈波浪式下降,施钾肥有不同程度增产,可见,适量施用钾肥对提高产量、维持土壤钾素平衡、提高土地持续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作物缺钾症状缺钾作物较正常植株矮小,叶色变褐,叶片枯死,植株较柔弱,易倒伏,易感染病虫害。玉米籽粒干瘪、皱缩。棉花棉铃小,吐絮差,难以正常成熟,纤维品质下降。二、钾肥施用技术1.钾肥应深施、集中施。钾在土壤中易于被黏土矿物特别是2∶1型黏土矿物所固定,将钾肥深施可减少因表层土壤干湿交替频繁所引起的这种晶格固定,提高钾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北方地区土壤含量的实际情况,如何正确科学施用钾肥十分重要.下面就钾肥的主要功能增产效果缺钾症状及钾肥施用方法等方面进行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正> 钾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随着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的不断提高,一批高产稳产田的建成,新耐肥品种的选用,氮磷化肥百益增多,这些都使得仅靠土壤中原有钾素和农家肥来补充钾,已不能满足作物持续增产的需要。而含钾较多的有机肥料用量,近几年来各地却有减少的趋势。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出现作物缺钾症状,如作物幼苗生长缓慢,矮化,早衰,瘪粒增多,容易倒伏,抗病性差以及品质变劣等。土壤严重缺钾成为产量上升的主要障碍因素。钾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作用,日益被生产实践和科学  相似文献   

18.
<正>钾肥可促进水稻糖代谢、光合作用、养分运输和蛋白质合成等,还能增强其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水稻每生产100千克稻谷,需吸收1.8~3.8千克氧化钾。缺钾稻田施用钾肥,每施用1千克氧化钾,可增产稻谷5~10千克。一、钾肥的施用应根据稻田土壤供钾状况决定水稻缺钾,老叶、下部叶片尖端和边缘会先发黄变黑,形成红褐斑点,后叶片渐变成火烧状枯死。节间变短。抽穗不齐整,穗小,结实率降低,子粒不  相似文献   

19.
水稻施用钾肥与钠肥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川  张山泉  孙春梅  庄春  钟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764-765,769
在低钾土壤上 ,水稻施钾有显著增产效果 ;严重缺钾土壤施钾 ,稻谷增产可达 60 %以上。在缺钾条件下 ,水稻施用适量钠有一定增产效果 ,从水稻生长状况上看 ,钠能部分代替钾的功能 ,但过量施用氯化钠 ,对水稻生长有不良影响。如果在施钾的同时 ,配施适量钠 ,对节约钾肥用量 ,提高钾肥肥效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棉花是需钾较多的一种作物,特别在氮、磷肥用量增加的情况下,棉花对钾的需要量也相应增加,当土壤中交换性钾含量不高时,往往会造成棉花生理病害——红叶茎枯病而早衰,严重地影响产量的持续提高。 作者在1972~1975年进行了江苏省主要土类钾素供应状况和棉花钾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交换性钾含量低于100ppmK时,施用钾肥有显著增产效果(增产23.5%~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