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绿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调查分析及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33个绿豆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分枝数、单位面积产量、单株荚数变异度较大,株高、荚长、主茎节数、百粒重变异度中等,单荚粒数变异度最小。籽粒大小以中粒型为主,占78.79%。单位面积产量与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主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性,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株高与主茎节数、荚长与单荚粒数和百粒重、分枝数与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荚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荚数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品种选育或品种改良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绿豆品种特性和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严格选择,获得高产、粒大、植株矮健的优良品种。综合33个绿豆品种各性状表现及相关性分析,获得综合性状优异、产量较高的绿豆材料3份。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芸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芸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荚长单株粒重百粒重株高主茎分枝单株荚数单荚粒数主茎节数。因此,在引育适宜冀西北种植的芸豆新品种时,应重点考虑长荚大粒、植株茂盛且单株丰产潜力大等特点,其次兼顾主茎分枝、单株荚数、单荚粒数、主茎节数等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3.
绿豆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相关分析系统分析了与绿豆产量有关的12个农艺性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分枝数, 单株荚数、单株产量、抗倒性和抗病性与产量呈正相关, 其中单株荚数、单株产量和抗病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而株高、主茎节数、荚长、荚宽、百粒重和生育期呈负相关, 其中荚长和生育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12个性状对绿豆产量的直接作用依次为单株荚数>抗病性>荚宽>抗倒性>荚长>株高>分枝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生育期>主茎节数。在高产绿豆新品种的选育中, 首先应注重对单株荚数、抗性和生育期的选育, 然后再综合考虑其他性状。  相似文献   

4.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绿豆农艺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为达到绿豆高产、优质、高效育种目的,[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0个绿豆品种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绿豆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单株荚数>百粒重>主茎节数>株高>荚粒数>生育期>开花期>主茎分枝>荚长。单株荚数对绿豆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百粒重,荚长对产量的影响最小。[结论]在高产绿豆新品种的选育中,应首先注重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然后再考虑其他性状。  相似文献   

5.
广西绿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2份广西绿豆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的变异度大,百粒重的变异度较大,株高、主茎节数、荚长和荚宽的变异度中等,而单荚粒数和全生育期的变异度较小.绿豆成熟荚色以黑色为主,占91.07%;籽粒颜色以绿色为主,占93.75%;籽粒中、小粒型分别占48.2%和47.3%,大粒型占4.5%.株高与主茎节数、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单株荚数与荚长、荚宽及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荚宽、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白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荚宽、荚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在广西绿豆育种或品种改良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绿豆种质资源特性及其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通过严格选择,以获得高产、大荚、大粒、植株矮健、生育期适中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EMS诱变"京农6"得到的小豆窄叶、矮秆突变体(NLD)的遗传行为,选用小豆DR029×NLD杂交组合,对亲本和F2分离群体中个体的株高和叶形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小豆突变体的窄叶矮秆性状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为孟德尔遗传。对株高、茎粗、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荚长、荚宽、单荚粒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共11个性状进行相关性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各性状间显著相关;其中株高、茎粗、荚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力达到90%以上,可作为小豆杂交育种早代选育的重点考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SWright提出的通径分析方法,对绿豆11个数量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杂交后代选育绿豆高产品种的策略,即选择荚长9cm左右、百粒重>5g、单株荚数适中(20个左右)、主茎节数多(>10个)、植株矮(80cm左右)、单荚粒数适量(12粒左右)的单株  相似文献   

8.
根据11份绿豆材料8个主要数量性状的测定结果,应用逐个选人显著自变数的逐步回归方法,得到包括荚长、每荚粒数、单株粒数在内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再对入选的3个主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要提高绿豆单株产量,首先要从提高单株粒数着手,其次是从提高单荚长着手,再次是使每荚有适当的粒数。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利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绿豆种质资源,选择有代表性的58份材料,基于绿豆不同资源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旨在为当地高产绿豆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资源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地对绿豆单株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荚重单株荚数单株地上部生物量荚粒数主茎分枝数株高主茎节数主茎粗;对58个绿豆品种13个农艺性状聚类分析得出,在欧氏距离平方为4.3处,可将58个品种分为四大类群。第Ⅱ大类群包含3个品种:绛县绿豆、晋绿豆7号和冀绿0308,这三个品种的13个性状指标除百粒重、荚长、荚宽外,其他性状表现均为最好,在本地育种时可作为骨干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荫蔽胁迫对不同绿豆品种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冀绿7号、冀绿10号、中绿5号、中绿11号、保绿942为供试材料,以绿豆常规种植为对照,通过玉米/绿豆间作创造荫蔽环境,研究荫蔽胁迫对5个绿豆品种物候期、农艺性状、荚部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荫蔽胁迫对绿豆的生育进程有一定的影响,出苗到开花期呈提前的趋势,而开花到成熟出现延后的现象;荫蔽胁迫使绿豆株高降低,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减少,茎粗变细,底荚高度上升,单株荚数、荚长、单荚粒数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但对荚宽和百粒重影响不显著;通过对高产品种生物性状变化的共性分析发现,主茎分枝数变动幅度与绿豆产量存在一定相关性,主茎分枝数反应敏感的品种,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比较耐荫蔽,适合间作。[结论]主茎分枝数的变动可作为判定绿豆对荫蔽胁迫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四川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的平均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7份来自四川的小豆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形态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和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四川小豆地方品种的生长习性以直立型为主;②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大,依次为单株荚数(24.68%)>百粒重(23.71%)>株高(21.06%)>主茎分枝数(19.75%)>单荚粒数(14.13%);③四川小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29。④全生育期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茎分枝数、荚长、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根据11份绿豆材料8个主要数量性状的测定结果,应用逐个选入显著自变数的逐步回归方法,得到包括荚长,每荚粒数,单株粒数在内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再对入选的3个主要性产太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要提高绿豆单株产量,首先要从提高单株粒数着手,其次是从提高单荚长着手,再次是使每荚有适当的粒数。  相似文献   

13.
对112份广西绿豆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
和单株产量的变异度大,百粒重的变异度较大,株高、主茎节数、荚长和荚宽的变异度中等,而单荚粒数和全生育期的
变异度较小。绿豆成熟荚色以黑色为主,占91.07%;籽粒颜色以绿色为主,占93.75%;籽粒中、小粒型分别占48.2%和
47.3%,大粒型占4.5%。株高与主茎节数、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单株荚数与荚长、荚宽及
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荚宽、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白
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荚宽、荚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在广西绿豆育种或品种改良过程
中,可根据不同绿豆种质资源特性及其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通过严格选择,以获得高产、大荚、大粒、植株矮健、生育
期适中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分枝性状(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节数、分枝粒数、分枝粒重)与产量、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程度,以及各性状间相互影响的主次关系,选取两个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在不同株距下进行了本试验,运用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类型大豆品种分枝性状均与主茎节数、主茎3粒荚、主茎粒数、主茎粒重、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亚有限生长型大豆分枝性状与百粒重、小区产量呈负相关,无限生长型大豆分枝性状与百粒重、小区产量呈正相关,均没达到显著相关。(2)无限生长型大豆农艺性状与分枝性状关联度依次为: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主茎节数﹥主茎粒重﹥主茎粒数﹥主茎3粒荚﹥主茎4粒荚﹥主茎1粒荚﹥主茎2粒荚﹥株高﹥小区产量﹥百粒重;分枝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依次为:分枝数﹥分枝粒重﹥分枝粒数﹥分枝节数﹥分枝长度。(3)亚有限生长型大豆农艺性状与分枝性状关联度依次为: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主茎3粒荚﹥主茎粒数﹥主茎粒重﹥主茎节数﹥主茎4粒荚﹥主茎2粒荚﹥主茎1粒荚﹥株高﹥小区产量﹥百粒重;分枝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依次为:分枝节数﹥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粒重﹥分枝粒数。(4)在黑龙江省育种选择时应根据结荚习性不同而有所侧重,农业生产应依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15.
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沈阳芸豆联合鉴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11 ~2012年种植的芸豆联合鉴定试验的13个品种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芸豆不同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生育日数>主茎节数>荚长>主茎分枝>荚粒数.在进行单株选择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株高,其次选择的是单株荚数和百粒重,沈阳地区芸豆的百粒重要选择小一些的,最后选择生育日数、主茎节数、荚长、主茎分枝、荚粒数.  相似文献   

16.
小豆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高产大粒小豆品种,本研究以180份小豆(Vigna angularis)品种为材料,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解析主要农艺性状对小豆单株粒重影响的主次关系,明确控制小豆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显示:所有主要农艺性状均明显影响小豆产量,但贡献值具有一定差异,其关联度排序为:主茎粗﹥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单荚粒数﹥株高﹥叶面积﹥荚长﹥粒长﹥荚宽﹥花期﹥粒宽﹥百粒重。小豆单株粒重与主茎粗和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一级分枝数与小豆单株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这表明:主茎粗对小豆产量的影响最大,主茎节数和一级分枝数对小豆产量的影响次之。在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可以选择种植主茎粗和主茎节数较高、一级分枝数较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大豆不同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5):505-508
以48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对供试品种的株高、主茎节数、茎粗、分枝数、有效分枝数5个株型性状和株生物量、主茎荚数、单株荚数、百粒质量、虫蚀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7个产量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株型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为茎粗、有效分枝数、株高、分枝数和主茎节数;产量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为株生物量、单株粒数、单株荚数、虫蚀数、主茎荚数和百粒质量;48个供试品种的12个指标中可提取出前4个主成分,这4个主成分为产量因子、株型因子、籽粒因子及籽粒因子Ⅱ,各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在不同主成分中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沿江地区引进 6 个绿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采用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方法,对绿豆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主茎节数和单株荚数变异系数较大,荚长和生育期变异系数较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单株荚数可作为高产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比较试验结果,品种 L2 综合性状好,适合江苏沿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合理利用绿豆种质资源,以来自全国20份绿豆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其10个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并且同时进行相关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茎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9.21%,单荚粒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表现最高,为1.956;相关性分析中,单株产量与百粒质量、单株荚数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把20份绿豆种质资源分成5大类群,其中第Ⅱ类群的单株产量、单株荚数表现最佳,可以作为选育高产量品种的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0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指标集中在累积贡献率达79.193%的4个主成分中,其中第2主成分与单株产量、百粒质量密切相关,贡献率为18.94%。综上所述,20份绿豆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变异潜力较大。综合评价表明,横山大绿豆、龙博9号、中绿5号可以作为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0.
《天津农业科学》2017,(3):76-80
以晋旱125×(昔野×501)杂交组合的亲本及后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其株高、主茎节数、茎粗、结荚高度和有效分枝数5个株型性状和株质量、主茎荚数、分枝荚数、一粒荚数、二粒荚数、三粒荚数、四粒荚数、瘪荚数、总荚数、虫食数和百粒质量11个产量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株型性状和产量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为总荚数、株质量、二粒荚数、主茎荚数、三粒荚数、分枝荚数、茎粗、主茎节数、一粒荚数、结荚高度、株高、百粒质量、虫食数、有效分枝数、四粒荚数和瘪荚数。17个性状中,可以提取出5个主成分,其中,荚型因子影响最大,其次是株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