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90年代初以来,东海区马面鲀渔业由黄鳍马面鲀取代了绿鳍马面鲀,并在近几年来已成为群众渔业主要捕捞鱼种之一。因此,了解黄鳍马面纯的资源状况变动,对渔业生产、管理都具现实意义。本文依据有关资料,从若干方面简述分析了黄鳍马面纯的资源动态,结果为:由于近几年连续高强度的捕捞,其资源群体数量已开始衰退,2000年其可能渔获量属偏低年份,其产量为3.3万t。合理利用初步看法是:减少越冬期的渔获量。  相似文献   

2.
赵营  殷小亚  李翔  刘皓  贾磊 《科学养鱼》2022,(10):61-62
<正>绿鳍马面鲀俗称马面鱼、橡皮鱼、面包鱼、烧烧鱼、扒皮鱼,隶属单角鲀科、马面鲀属,是温水性底栖洄游鱼。20世纪90年代前,绿鳍马面鲀在我国捕捞量和渔获量仅次于带鱼。过度捕捞等导致近30年来绿鳍马面鲀产量锐减,为恢复渔业资源开展绿鳍马面鲀的育苗技术研究以及增殖放流意义重大。笔者于2022年进行了绿鳍马面鲀工厂化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根据70至80年代东海外海绿鳍马面资源和产卵场调查等资料以及1974年以来马面渔汛生产情况,分析研究了东海区马面资源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东海区黄鳍马面的分布范围和主要渔场正在逐渐扩大,渔期延长,年产量在波动中增长,资源量趋于上升,但渔获物以补充群体为主,过度捕捞和产卵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是东海区绿鳍马面资源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提出绿鳍马面资源量的变化具有长周期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根据70至80年代东海外海绿鳍马面豚资源和产卵场调查等资料以及1974年以来马面豚渔汛生产情况,分析研究了东海区马面豚资源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东海区黄鳍马面豚的分布范围和主要渔场正在逐渐扩大,渔期延长,年产量在波动中增长,资源量趋于上升,但渔获物以补充群体为主;过度捕捞和产卵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是东海区绿鳍马面豚资源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提出绿鳍马面豚资源量的变化具有长周期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绿鳍马面鲀资源评析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依据1984年1—4月对1255尾绿鳍马面鲀的年龄观察资料,得到各年龄的平均体长和相应的平均体重,求得生长参数,并根据最高年龄求得其自然死亡系数,还根据该种群的生长参数和自然死亡系数,用Ricker模式进行评析,估算出绿鳍马面鲀渔业的最佳捕捞水平和最佳开捕年龄。同时,根据1977—1985年的渔业统计资料,以机轮拖网投网次数为标准捕捞努力量单位,运用Schaefer模式,对绿鳍马面鲀渔业进行评析,求得其最大持续产量MSY和其相应的捕捞努力量水平ASY。据此估测,作者认为目前绿鳍马面鲀的利用已达较充分的程度,近两年有捕捞过度的趋势。为此,作者提出应降低目前的捕捞水平和推迟开捕年龄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绿鳍马面鲀曾经是我国渤海、黄海、东海海区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最高年产量达33万t。但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其种群资源锐减,现已不能形成渔讯,活鱼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本文对黄海野生绿鳍马面鲀的人工驯养和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为绿鳍马面鲀苗种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东海绿鳍马面鲀群体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民权 《水产学报》1994,18(1):45-56
本文根据江苏省海洋渔业公司(1974-1989年)在东海的绿鳍马面渔获量(约18.2万吨),结合东海水温等资料分析绿鳍马面在东海的群体分布,并作初步探讨。经分析表明:(1)东海的绿鳍马面冬季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差异;(2)在冬季东海的该鱼种存在着三个地方群体,即东海群体、黄海群体和日本海群体;(3)在捕捞东海群体的马面纯时从渔获物中反映出它的组成结构变化,70年代捕获的主要是剩余群体,80年代后期捕获的则是补充群体;(4)钓鱼岛水域是该鱼种的东海群体的产卵场,保护该产卵场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是外海暖水性的近底层鱼类。广泛地分布在我国东、黄海,是近年来渔业捕捞的一个新鱼种,能形成规模较大的渔汛,年产量在整个海洋捕捞总产量中占有较大比重,仅次于带鱼。因此,进一步摸清绿鳍马面鲀的生活习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对于探索它的资源数量变动规律,合理利用其渔业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我们根据几年来的试捕调查和机轮生产,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绿鳍马面鲀隶属于辐鳍鱼纲、鲀形目、单角鲀科、马面鲀属,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是大洋洄游性外海近底层鱼,因营养价值高,味道鲜而不腻,常用炖、烤、煎、火锅等方法加工后食用,是市场上的高档水产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绿鳍马面鲀的捕捞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最高年产量达33万吨,由于过度捕捞导致了绿鳍马面鲀种质资源遭到破坏,现年产量仅几千吨。  相似文献   

10.
丁民权 《水产学报》1994,18(1):45-56
本文根据江苏省海洋渔公司(1974-1989年)在东海的绿鳍马面Tun渔获量(约18.2万吨),结合东海水温等资料分析绿鳍马面Tun在东海的群体分布,并作初步探讨。经分析表明:(1)东海的绿鳍马面Tun冬季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差异;(2)在冬季东海的该鱼种存在着个地方群体,即东海群体,黄海群体和日本海群体;(3)在捕捞东海群体的马面Tun时从渔获物中反映出它的组成结构变化,70年代捕获的主要是剩余  相似文献   

11.
<正> 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e(Cope)1992年春汛总产量高达5万吨,目前已成为东海新的主要捕捞对象。东海黄鳍马面鲀的开发利用是东海水产研究所于1981年在东海大陆架外缘和大陆坡深海渔业资源调查研究中发现的新资源。在80年代绿鳍马面鲀资源比较丰富的时期,它仅作为主捕绿鳍马面鲀的兼捕对象,年产量甚低,兼捕多  相似文献   

12.
<正> 从1974年以来对开发东海绿鳍马面纯资源后,渔获量从4千余吨逐年增长到20~25万吨,是我国冬、春汛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由于东海绿鳍马面纯越冬、索饵、产卵渔场处在东海暖流水系范围内,暖流水系的强、弱对渔场的位置及渔获量的变动关系密切,本文根据1977~1983年2月暖流水系的强、弱和渔获量之间的关系,明显看出其间的相关性。一、分析方法及资料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初以来,东海马面Tun渔业由黄鳍马面Tun马面Tun取代了绿鳍马面Tun,并在近几年来已成为群众渔业主要捕捞鱼种之一,因此,了解黄鳍马面Tun的资源状况变动,渔业生产,管理都具现实意义。本文依据有关资料,从若干方面简述分析了黄鳍马面Tun的资源动态,结果为:由于近几年连续高强度的捕捞,其资源群体数量已开始衰退,2000年其可能渔获量属偏低年份,其产量为3.3万t。合理利用初步看法是:减少越冬期的渔获量。  相似文献   

14.
<正> 前言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Günther)(以下简称马面鲀)为暖温性近底层鱼类,隶属于鲀形目革纯科马面鲀属,广泛分布于渤、黄、东海、朝鲜及日本沿海,而以东海的数量为多。1974年开始成为我国海洋渔业的捕捞对象,1987年产量为34万  相似文献   

15.
东海绿鳍马面纯(以下简称马面纯)资源开发利用十多年以来,有关学者、科技工作者及渔捞专业人员发表了不少卓有见识的文章,对合理利用资源起了有益的指导作用。对马、五岛水域的越冬马面纯资源较丰富,但要获得最佳捕获量,必须对它的越冬、洄游及生殖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只有掌握其活动规律,才能不失时机的跟踪追捕。一、1979~1985年的产量分析我公司近年来在海上捕捞马面纯的产量分越冬期,产卵洄游期、产卵期、索饵期(产卵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自1974年开发利用东海绿鳍马面鲀资源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近几年作业渔场又扩展到东海外海及对马海峡海域,年产量从4千余吨逐年增长到20~25万吨,成为海洋捕捞仅次于带鱼的第二大鱼种,亦是我国机轮拖网冬春汛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现全国主要的国营企业已将马面鲀生产的丰歉,直接作为考核全年渔捞产量和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重要标志。现将青渔公司历年马面纯产量在全年渔获量中所占比重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分类问题庄岛指出单角纯科鱼类在日本近海有25种,在全世界大约有85种,其体长从不足10厘米直到将近100厘米,绿鳍马面纯体长可达30余厘米。在日本近海出现的绿鳍马面鲍(Navodonmodestus),自七十年代初开始急剧增加。绿鳍马面鲀除分布在日本、朝鲜和中国近海之外,据说在南非的东海岸也有其分布。早在1877年发表了有关绿鳍马面鲀的报告,被称为近代海洋学奠基者的英国“佳林加”号调查船在环球海洋探险途中,从日本近海采到31种鱼类标本,经英国博物馆A.Gunther  相似文献   

18.
<正> 前言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黄海和朝鲜、日本的暖水性近底层鱼类。我国自1973年开发以来,马面鲀已成为仅次于带鱼的主要海洋捕捞对象之一。从渔业生产作业范围所反映的情况表明,东、黄海的绿鳍马面鲀在生态习性上有着地理性的差异,这主要指越冬、产卵的时间和地点显示出不一致性。因此,  相似文献   

19.
绿鳍马面纯(Navodons eptentrionalis Gunther),属纯形目,革纯科,马面纯属。属于温水底层鱼类,食性杂,喜欢集群,游泳能力较弱。它以肉质鲜嫩、肝脏价值高而著称,鱼皮和卵巢也可以进行加工利用,倍受市场青睐。  相似文献   

20.
李雪渡 《海洋渔业》1986,8(2):66-67
从1974年以来对开发东海绿鳍马面鲀资源后,渔获量从4千余吨逐年增长到20-25万吨,是我国冬、春汛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由于东海绿鳍马面鲀越冬、索饵、产卵渔场处在东海暖流水系范围内,暖流水系的强、弱对渔场的位置及渔获量的变动关系密切,本文根据1977—1983年2月暖流水系的强、弱和渔获量之间的关系,明显看出其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