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宗平  张英 《科学养鱼》2004,(10):65-65
一、冰藏保鲜 冰藏保鲜即用天然冰或机制 冰把新鲜渔获物的温度降至接近冰点但不冻结的一种保藏海产品的方法,它通常称冰鲜。是继盐藏保鲜之后被渔民普遍采用的保 鲜渔获物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二、冰鲜品加  相似文献   

2.
《水产科技情报》1973,(12):22-23
渔获物的起卸、保藏与运输在整个渔业生产中是个重要的环节,国内外渔业研究部门正在开展有关鱼货保鲜、简化装卸、减少劳力的研究。最近,英国《国际捕捞新闻》)刊登了英国阿伯丁托里研究站两个科研人员写的、介绍一种用冷却海水保鲜集装箱的文章。据称,其保藏鱼类质量较目前英国所采取的装卸与冰藏方法优越得多。现将其主要的内容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宰杀后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冰藏过程的品质变化和保鲜时间,测定了不同环境温度冰藏黄颡鱼肌肉的质构指标、pH、硫代巴比妥酸(TBA)、高铁肌红蛋白(MetMb)、挥发性盐基氮(TVB-N)、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黄颡鱼肌肉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15、27、33℃温度下冰藏黄颡鱼肌肉各质构指标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各温度组TBA、TVB-N和MetMb含量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三组的TVB-N和MetMb含量在12 h冰藏期间均没有超过国家标准限值,15℃组TVB-N含量始终处于一级鲜度标准。各温度组肌肉营养成分中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随冰藏时间延长而有所下降。微生物组分析表明在冰藏期间,三个温度组的黄颡鱼肌肉均未产生有害病原菌微生物。研究表明,宰杀后的黄颡鱼33℃时冰藏保鲜时长为4 h, 27℃时冰藏保鲜时长为6 h, 15℃时冰藏保鲜时长可达12 h。  相似文献   

4.
郑福麟  常仁亮 《海洋渔业》1994,16(4):160-162,170
<正> 一、前言 冰藏法是目前我国渔船上渔获物保鲜的主要措施。渔获物自捕捞经冰藏、运输,整  相似文献   

5.
过去,用测定氨、挥发性还原物质和挥发性盐基氮等的含量,来制定鱼类鲜度等级和规定保鲜期限,这种方法是不恰当的。因为,一旦渔获物产生这些物质时,它已进入了初期腐败,早已超过了保鲜界限。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研究以核甙酸分解后的产物含量做为渔获物的鲜度指标。  相似文献   

6.
渔获物保鲜     
《海洋渔业》1984,6(5):226-227
鱼类是最受群众欢迎的食品之一,但是,鱼类又极容易变质,鱼类一旦腐败变质,不仅丧失了原有的营养价值,而且可引起食物中毒事故,有损人民群众的健康。搞好渔获物的保鲜工作是每个水产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也直接影响渔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当前世界上渔业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渔获物保鲜工作,把它列为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研究渔获物保鲜制冷技术,保证鱼货质量,是我们水产制冷行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而渔船上的第一线保鲜则是保证渔获物质量最重要的环节。目前我省渔船采用的保鲜技术有带冰保鲜、冷海水保鲜和冻结保鲜等几种。其中带冰保鲜无需制冷设备,但每次出航都要随带大量的冰,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在生产时的加冰保鲜操作劳动强度很大。特别是以捕中上层鱼类为主的围网作业,单位网次产量比较高,可达15—20吨/网次,难以全部及时地把渔获物人舱保鲜,鱼和冰也难以混合均匀,鱼货容易变质。采用冷海水保  相似文献   

8.
鱼品的鲜度是鱼品质量的重要标志。它和渔获物被捕捞上船后的处理是否及时、得当有关,还和鱼品的装卸、中转、运输乃至销售过程中的保鲜设施是否适当都有关联。这里,谨将在日本考察期间收集的有关渔船上对渔获物的保鲜技术及设备资料作一简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产品的冷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产品的保鲜方法主要有低温保鲜、高压保鲜、辐照保鲜、气调保鲜、生物保鲜等几大类,其中以低温保鲜法应用得最为广泛,研究得最为深入。根据目的和温度的不同,低温保鲜法又可分为冷藏保鲜和冷冻保鲜。目前,水产品的冷藏保鲜技术主要包括:冰藏保鲜技术、冷海水保鲜技术、冰温保鲜技术和微冻保鲜技术等几种。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渔轮渔获物,绝大部分的渔船仍是采用冰保鲜。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提高鱼品质量,是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溶菌酶复合保鲜剂对水产品的保鲜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舜胜 《水产学报》2001,25(3):254-259
以对虾、带鱼段、扇贝柱和矛鱼条为试样,采用浸保鲜液、加入保鲜冰等保鲜方式,并运用正交试验法得出了在冷藏(5℃)与冰藏(0-1℃)条件下溶菌酶复合保鲜剂的有效配方,由于采用复配方式,扩大了溶菌酶的原抗菌谱范围,又增强了抗菌作用强度,结果表明,这种复合保鲜剂的作用显著,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延长保鲜期约一倍时间。  相似文献   

12.
国内渔船出海作业一般采用碎冰对渔获物进行保鲜,不但传热效果差,而且碎冰的尖角经常会刺破鱼体,保鲜效果较差。由于冰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较大的蓄冷密度,因此在渔获物保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动力学理论的欧拉双流体模型,利用粒子流与传热传质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冰浆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在采用文献数据对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后,对水平方管内冰浆与渔获物的流动传热进行了计算研究,对比分析了水平方管内的冰浆在不同入口体积分数、不同流动速度下与方形渔获物的传热情况。结果显示,冰颗粒的分布情况是影响其与渔获物表面传热的主要因素,随着冰颗粒入口体积分数的提高,渔获物上表面与侧面的热通量整体有所增大;随着入口冰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其在渔获物表面的分布趋于均匀。同时发现,适当提高流动速度可以增大渔获物表面冰颗粒的体积分数,从而增加表面热量交换。  相似文献   

13.
“沪渔冷1号”系200吨冷海水保鲜运输渔船。由上海船舶设计院,上海渔轮厂和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联合施工设计,上海渔轮厂建造,于1980年投入运营。在东、黄海配合灯诱围网作业中,渔获物保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不仅需要增加渔获物数量,而且还要提高质量。因此,如何尽可能保持渔获物原有鲜度是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渔获物及时、合理保鲜的重要性各种渔获物如得不到及时、合理的保藏和处理,就要变败而不堪食用,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和浪费。从防腐保鲜角度讲,鱼可分为三类。即:脂肪主要集中于肝脏的“少脂鱼”,多属底栖鱼类;脂肪分布于整  相似文献   

15.
把渔获物的鲜度保持在刚起捕的状态,把冰点凝聚在捕获的瞬间,这是保鲜的深刻含意。在产、供、销系统的冷链过程中,海上保鲜是最重要的环节,它是上市产品质量和加工原料鱼质量的基础保证。因此努力做好渔轮海上渔获物的保鲜工作,已成为当前提高水产品质量的第一课题,上海海洋渔业公司对这一  相似文献   

16.
渔船冷海水喷淋保鲜是指在渔船上利用海水热容量大 (蓄冷能力强 )的优点 ,采用将海水冷却后强制循环、喷淋的方法 ,对渔获物进行冷却 ,达到保鲜目的的一种保鲜技术。近年来 ,随着对渔获物品质要求的提高 ,冷海水喷淋保鲜技术得以推广应用。本文主要就渔船冷海水喷淋保鲜制冷系统从系统组成、工作原理、系统特点三方面作简单介绍 ,以供参考。1系统的组成渔船冷海水喷淋保鲜制冷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即制冷剂循环系统和载冷剂循环系统。( 1 )制冷剂循环系统主要包括 :船用制冷压缩机、船用油分离器、冷凝器、高压贮液器、干燥过滤器、热交…  相似文献   

17.
过去,用测定氨、挥发性还原物质和挥发性盐基氮等的含量,来制定鱼类鲜度等级和规定保鲜期限,这种方法是不恰当的。因为,一旦渔获物产生这些物质时,它已进入了初期腐败,早已超过了保鲜界限。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研究以核试酸分解后的产物含量做为渔获物的鲜度指标。在这项新的  相似文献   

18.
淡水鱼加工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是淡水鱼养殖大国,但是除鲜销及少量冷冻冷藏外运,淡水鱼的加工品仅占其总产量的3%左右。因此,通过发展淡水鱼精深加工,实现淡水鱼的二次、三次加工增值,使淡水鱼加工向系列化、多样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成为淡水鱼加工利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一、淡水鱼冷冻加工的研究进展在淡水鱼的保鲜中,以低温保鲜应用得最为广泛,研究得最为深入,并且在低温下能最大程度的保持淡水鱼原有的品质,因而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除了一些常用的冰藏,微冻,冻藏等低温保鲜方法,超级快速冷却和玻璃化保鲜等新技术也正在研究开发。1.冷却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拖网渔轮大多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建造的,也有些是七十年代建造的。在近期建造渔轮中,虽然在船舶性能、动力配备、助渔导航仪器、甲板机械等方面装备和应用些新技术,但在渔轮结构和布局上改革不大。众所周知,渔轮是冰藏渔获物的仓库,它对保证鱼货质量和鱼货装卸机械化关系密切。而过去和现有鱼舱及其舱口的设计是基于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小木箱冰鲜堆装鱼货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鱼类是最受群众欢迎的食品之一,但是,鱼类又极容易变质;鱼类一旦腐败变质,不仅丧失了原有的营养价值,而且可引起食物中毒事故,有损人民群众的健康。搞好渔获物的保鲜工作是每个水产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也直接影响渔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当前世界上渔业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渔获物保鲜工作,把它列为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