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播期、密度、氮肥运筹对'罗麦10号'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播期密度试验和氮肥运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播期对籽粒产量的效应大于密度,播期为11月5日(S2)处理平均产量(7 510.20 kg/hm~2)显著高于11月15日(S3)、11月25日(S4)播种处理;早播+低密度处理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施氮水平为210 kg/hm~2、270 kg/hm~2时,基追比为6:4时平均产量最高,施氮水平为330 kg/hm~2时,基追比为7:3时平均产量最高。基本苗在210万穗/hm~2,总施氮量为270 kg/hm~2,基追比6:4,‘罗麦10号’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对淮麦2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向群  周羊梅  顾正中  王安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17-5117,5119
[目的]为了研究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对淮麦2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而根据其品种特点确定适宜的栽培措施。[方法]采用二裂式裂区设计,进行播期、密度试验和氮肥用量及运筹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播种期10月14日前后、基本苗密度240万/hm2、氮肥运筹5∶1∶2∶2及5∶1∶4时,淮麦21号的产量和品质都较好。[结论]该研究为淮麦21号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小麦机械条播技术在上海市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以"扬麦11"为试验材料,在前茬作物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情况下,进行了上海地区小麦机械条播适宜栽培因子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播期、播量、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基肥∶追肥)对小麦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大小的顺序,嘉定点为播期播量氮肥施用量氮肥运筹(基肥∶追肥),金山点为播量播期氮肥施用量氮肥运筹(基肥∶追肥)。综合两个试验点的数据,初步确定上海地区小麦机械条播的最佳播期为10月25日至11月1日,播量为160 kg/hm~2,氮肥施用量为270 kg/hm~2,基肥∶追肥为5∶5~6∶4。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构成因子影响的研究,探讨了通过调控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方式实现不同品种丰产高效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均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播期以10/15 ̄10/22最为适宜,播种密度以120万/km2 ̄240万/km2为宜,氮肥运筹方式以N210(3:5:2)最好,其次为N210(5:5)。保证供试小麦品种实现9000kg/hm2产量的高产途径为主茎和分蘖并重,适宜的产量结构为:4:4:4,即亩有效穗数39.4 ̄44.4万,穗粒数35.3 ̄40.0,千粒重40.2 ̄45.8g。  相似文献   

5.
密度·播期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了不同密度、播期及氮肥条件下小麦"良星99"产量与品质的差异,从而获得小麦适宜播期、密度及氮肥用量。结果表明,密度为影响小麦产量、穗粒数、亩穗数的重要因素,播期主要影响小麦产量与亩穗数,氮肥为影响小麦千粒重、亩穗数及籽粒蛋白含量、沉降值及湿面筋含量的关键因素。小麦"良星99"最佳播期为10月10日,适宜种植密度与氮肥用量分别为基本苗300万/hm~2、氮肥375 kg/hm~2。  相似文献   

6.
2017年通过对优质油菜品种玉红油2号进行不同播期、密度、氮肥施用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第1因素是播期,第2因素是密度,第3因素是氮肥施用量,播期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密度间、氮肥施用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以播期9月30日前后、密度18~21万株/hm~2、纯氮施用量241.5~276.0 kg/hm~2最适宜。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宁麦资126的最适播期、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以小麦新品种宁麦资126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播期(11月5日、11月15日、11月25日)、3个种植密度(225万、300万、375万株/hm~2)、3个施氮水平(187.5、225.0、262.5 kg/hm~2)、3个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分别为7∶1∶2∶0、5∶1∶2∶2、3∶1∶3∶3)、2个裂区试验,研究播期、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对宁麦资126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播期和密度对宁麦资126的生长及产量均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宁麦资126全生育期缩短,群体茎蘖数逐渐减少,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但迟播(11月25日播种)也能获得高产;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茎蘖数逐渐增加,产量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及构成因素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氮肥运筹以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处理产量最高。宁麦资126在江苏淮南地区种植以11月15日左右播种、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氮肥用量为262.5 kg/hm~2、氮肥运筹为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时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宁麦资126是一个耐迟播、耐肥、高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优质强筋小麦淮麦30的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强筋小麦新品种淮麦30的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氮肥用量及氮肥运筹、播期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300 kg/hm2处理的淮麦30产量和品质优于施氮量225 kg/hm2处理,但差异不显著,氮肥运筹5∶1∶2∶2处理的强筋品质最佳;本试验以10月29日播种、20万基本苗时的产量最高,但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淮麦30品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长江上游地区对早熟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的需要,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期(X_1)、种植密度(X_2)、氮肥(纯氮,X_3)3个栽培因素对甘蓝型早熟双低油菜'重蓉油1号'直播产量的影响,并寻求最优高产栽培模型。结果表明:3个因素与'重蓉油1号'产量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 878.179+245.269X_2+72.438X3+214.370X_2~2+105.000X_1X_2。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效应大小为种植密度施氮量播期,其中种植密度、施氮量与产量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关系,播期与种植密度的互作效应最显著;在试验设定的条件范围内,较早播种及较高的氮肥水平有助于增产。产量超过2 353.42 kg/hm2的高产栽培措施组合为:10月2—18日播种、种植密度31.95万—36.10万株/hm~2、施氮量105.0—168.9 kg/hm~2。  相似文献   

10.
以糯小麦宁糯麦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密度对宁糯麦1号产量有显著、极显著影响。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播期对穗长、不孕小穗数、每穗粒数影响显著。播种密度对总小穗数、每穗粒数影响显著,对穗长、不孕小穗数影响不显著。播期对蛋白质含量、粗淀粉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硬度影响极显著,对湿面筋含量影响显著,对容重影响不显著。播种密度及其互作对检测的7个小麦品质性状影响不显著。施氮量、氮肥运筹对宁糯麦1号产量、不孕小穗数、每穗粒数、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粗淀粉含量影响显著,对穗长、总小穗数、吸水率、稳定时间、容重、硬度影响不显著。综合分析结果,宁糯麦1号在江苏淮南地区种植以11月3日左右播种,基本苗240万/hm2,氮肥用量225 kg/hm2,肥料运筹基肥为60%、苗肥为20%、拔节肥为15%、穗肥为5%分4次使用,既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又可保证较高的支链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1.
对高含油量杂交双低油菜品种‘沪油杂8号'进行了氮肥施用量、氮肥运筹和施用硼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沪油杂8号'氮肥适宜施用量是270 kg/hm~2;这时的氮肥基苗蜡肥与春薹肥施用比例为65%:35%—70%:30%,产量结构最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小麦品种陇春3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密度的增大,基本苗株高增高,导致成穗数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下降,3月30日以后播种的产量下降显著。不同播期产量变化幅度又因播种密度不同而异,陇春33号产量以播期3月2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最高,为8 769.6 kg/hm~2;其次是播期3月2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为8 706.8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排第3,为8 505.2 kg/hm~2;播期3月20日、密度825万粒/hm~2处理排第4,为8 323.9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排第5,为8 118.1 kg/hm~2。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陇春33号达到高产优质的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上中旬、播种密度为675万~750万粒/hm~2。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开展优质油菜玉油4号不同播期、密度、氮肥施用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第1因素是播期,第2因素是密度,第3因素是氮肥施用量,播期间、密度间、氮肥施用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播期以9月30日至10月5日、密度以18~24万株·hm~(-2)、施纯氮量以241.5~276.0 kg·h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以弱筋小麦扬麦20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对其产量、品质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施氮量和密度都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穗数和千粒质量是扬麦20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品质性状和氮肥农学利用率主要受播期和施氮量影响,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降低。本试验中扬麦20在播期11月4日,密度每1 hm~22.25×10~6,施氮量180 kg/hm~2处理下,产量和弱筋品质最为协调,氮肥农学利用率可达12.92 kg/kg。  相似文献   

15.
超迟播稻茬小麦播种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迟播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的基本苗及产量构成,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不同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对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每增加15 kg/hm~2,成穗数增加10.65万穗/hm~2、千粒重减少0.22 g、产量增加150.45 kg/hm~2;施氮量每增加15 kg/hm~2N,实粒数增加1.07个、产量增加450.75 kg/hm~2。氮肥运筹方式的影响随播种量、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最高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播种量480 kg/hm~2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方式、施氮量240 kg/hm~2N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方式。[结论]该研究为超迟播稻茬小麦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更好地应用于大面积生产,选取氮肥施用量、移栽密度及氮肥运筹3个因子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肥施用量337.5 kg/hm~2、移栽密度120 000株/hm~2、氮肥运筹比(基肥∶苗肥∶薹肥)5∶2∶3为苏油8号取得高产的适宜栽培措施,其产量为3 784.50 kg/hm~2。(2)影响产量的主要栽培措施为氮肥施用量,其次是移栽密度和氮肥运筹。(3)随着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每角粒数则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千粒质量则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苏油8号要取得高产,其主攻目标为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4)栽培措施对苏油8号芥酸、硫苷含量影响不大,氮肥施用量和移栽密度增加则含油率逐渐减少;单位面积产油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移栽密度增加则有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大豆品种商豆6号适宜的播期与密度,我们研究了不同播期、密度对商豆6号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商豆6号的适宜播期为6月15日,适宜密度为18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菏麦2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菏麦28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菏麦2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种植密度和播期×密度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菏麦28的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0月18日,适宜种植密度为270~420万株/hm~2。随播期延迟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产量先增后降,穗粒数、穗长和结实小穗数呈减少趋势。菏麦28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与穗长、结实小穗数呈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麦品种扬农啤4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密度、播期、肥料用量及肥料运筹方式对啤用大麦新品种扬农啤4号主要性状影响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扬农啤4号的适宜播期在10月底,适宜基本苗为15万/667m2左右,纯氮用量为12 kg/667m2,氮肥运筹方式以基肥∶拔节孕穗肥=8∶2较为合理,既有利于获得高产,又能确保扬农啤4号的优良啤用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小麦品种开麦20的适宜播期和最佳播量,在豫东地区设置裂区试验,利用新复极差法对产量结果进行多重比较分析,以探讨不同播期播量对开麦20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麦20最佳播期为10月15日,适宜播期为10月10~15日;最佳播量为基本苗280万/hm~2,适宜播量为基本苗240万~320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