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早佳'和‘京欣1号'为对照,采用春播早熟覆盖栽培技术,对自主育成的4个中大果型西瓜新品种的生育期、品质、产量和抗病性等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申蜜968'和‘抗病948'在低温、弱光下易坐果、产量高、果皮较薄、品质优,适合春播特早熟设施栽培;‘申抗988'和‘申选958'综合抗病性强,无论在早春低温及炎夏高温条件下均表现易坐果,丰产性好,品质好,耐储运,易栽培管理,尤其在炎夏高温条件下栽培,果肉不易发生紫瓤或倒瓤等生理病害,适合上海及周边地区设施长季节栽培。  相似文献   

2.
以高含油率的油菜品种‘沪油16'和双低油菜品系9804为亲本,采用品种间复交的方法,育成了高产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25',2015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芥酸含量0.97%,硫苷含量16.12μmol/g,种子含油量49.07%。两年上海市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 433.60 kg/hm~2,比对照品种‘沪油21'增3.07%,产油量1 257.80 kg/hm~2,比对照增11.00%。2013—2014年上海市油菜生试中,平均产量2 134.40 kg/hm~2,比对照品种‘沪油21'增6.09%,产油量1 064.90 kg/hm~2,比对照增9.49%。‘沪油25'抗病性强,品质优良,抗倒和抗裂角性好,适合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3.
‘向农08'是通过三系杂交方法和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而成的高产、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其芥酸含量0.59%,硫苷含量19.9μmol/g,种子含油率49.06%。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36.80 kg/hm~2,较对照‘沪油21'增产9.86%;产油量1 314.15 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9.68%。在2013年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508.40 kg/hm~2,比对照‘沪油21'减产3.45%;产油量1 170.15 kg/hm~2,比对照‘沪油21'减产6.85%。  相似文献   

4.
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沪油19'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沪油19'是通过品种(系)间复交的方法选育的高含油量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其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18.87μmol/g,种子含油量49.16%。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9.75 kg/hm~2,产油量1 273.12 kg/hm~2,较‘沪油15'增加14.78%;在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020.85 kg/hm~2,产油量1 485.05 kg/hm~2,较‘沪油1 5'增加21.92%。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糯玉米杂交种‘申科糯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个不同的采收期下,糯玉米杂交种‘申科糯1号'产量和品质表现差异显著。随着采收期的推迟,产量逐渐增加,而品质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采收期为24 d,有效积温达到367.85℃时,产量和品质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点,折合产量为9 238 kg/hm~2,品质综合评分为87.4分。该结果将有助于生产者在上海地区确定糯玉米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6.
‘苏油6号'是通过品种(系)间复合杂交的方法选育的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其芥酸含量0.24%,硫苷含量23.61μmol/g饼粉,种子含油量42.59%。在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965.95 kg/hm~2,产油量1 252.01 kg/hm~2,较‘红油三号'分别增加5.75%、8.47%;在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389.65 kg/hm~2,产油量1 032.09 kg/hm~2,较‘红油三号'分别增加4.32%、3.20%。  相似文献   

7.
‘沪甜1号'是由上海农科种子种苗有限公司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合作,通过品种间连续自交选育亲本自交系,再由自交系杂交后选育出的超甜玉米新品种。‘沪甜1号'综合了父母本的优势,具有籽粒饱满、无秃顶、风味好、甜度高、果皮薄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在鉴定试验中,产量14 969.3 kg/hm~2,较对照‘金菲'增产9.8%;品比试验中,产量15 252.7 kg/hm~2,较对照‘金菲'增产8.6%;2014年上海市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2 008.4 kg/hm~2,较对照‘金菲'增产6.7%;该品种生育期87 d左右,品尝品质综合评分87分,适合上海及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农科08'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上海农科种子种苗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高含油率、多抗甘蓝型双低油菜常规新品种。该品种采用品种间杂交方法育成,以‘沪油15'为母本,‘扬鉴8号'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经过8代田间抗病性鉴定筛选,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选择,培育成油菜新品种‘农科08'。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农科08'种子最高含油率达49.66%,产量达2 916 kg/hm~2,适合上海及周边区域推广播种。  相似文献   

9.
对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苏薯11号'的高产生理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薯11号'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净同化率,经济系数也高于对照品种‘苏渝303',薯块干物质积累在栽后90—120d明显高于对照品种,这是‘苏薯11号'获得高产的主要生理基础。‘苏薯11号'的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鲜薯产量、茎叶产量、生物产量和薯干产量肥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不仅受氮、磷、钾的施用量影响,而且与氮、磷、钾配比有关,试验中以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1 5.5 kg/hm~2、75 kg/hm~2和225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5:1:3)时鲜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金银898'是上海农科种子种苗有限公司通过品种间连续自交选育亲本自交系,再由自交系杂交后选育的超甜玉米新品种,具有籽粒饱满、基本无秃顶、风味好、色泽佳、甜度高,果皮薄、抗性强等特点。在品比试验中,产量15 067.5 kg/hm~2,比对照‘粤甜16'增产8.25%;上海市玉米区试中,产量13 348.5.kg/hm~2,比对照‘金菲'增产4.5%。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人们对高产优质甘薯新品种的需求,采用"甘薯人工、昆虫互补二次授粉法"选育出了优良新品种‘烟薯25',并在田间和室内进行了产量、品质、抗病性鉴定和生长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品种在2009—2011年山东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平均鲜薯产量为36.458 t/hm~2和37.433 t/hm~2,分别较对照‘徐薯18'增产23.88%和33.58%;‘烟薯25'在2010—2011年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30.219 t/hm~2和35.730 t/hm~2,分别较对照‘徐薯22'增产1.3%和8.58%。该品种2012年通过全国甘薯鉴定委员会鉴定和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研究得出,‘烟薯25'具有鲜薯产量高、口味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点,是鲜食的理想品种;其高产机理在于光合面积大、净同化率高、T/R值进展合理,所以在整个生育期块根膨大时间早、持续时间长、速度快,而且后期因地上部不早衰,继续保持了较快的膨大速度;在‘烟薯25'栽培中,应多施钾肥,少用氮肥。  相似文献   

12.
以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21'为材料,在直播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氮肥配比和硼肥对其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油21'氮肥最佳施用量为270 kg/hm~2;当氮肥施用量为270 kg/hm~2时,年后氮肥施用比例应为25%-30%;施用硼肥对油菜籽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密度对超甜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5个水平的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品种‘夏王'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甜玉米‘夏王'的产量和果穗性状都有明显的差异;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幅度后又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植株果穗长度、果穗粗度、行粒数、正品果穗率和单穗重量均逐渐下降;综合性状表现,‘夏王'在上海地区春播适宜的播种密度为4.50万—4.95万株/hm~2,从鲜穗商品性及种植效益考虑,最佳种植密度为4.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人工插秧精确模拟机插秧不同穴苗数,研究不同取秧量对亚种间杂交粳稻新品种‘浦优22'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穴苗数为2~3株时,‘浦优22'的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协同提高,总颖花量达到了7.5×10~8/hm~2以上,在结实率和千粒重正常的情况下,‘浦优22'能够稳定实现12.0 t/hm~2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引种亳州独活的栽培技术。方法:根据华亭市独活生产基地的情况进行分析,对亳州独活种苗繁育、移植、制种等技术进行研究。结果:在华亭市的土壤气候环境条件下,亳州独活育苗适宜的播期是3月20—30日,该期播种育苗合格种苗平均可达90%以上;育苗的适宜密度为148.5万~175.5万株/hm~2,可生产合格种苗141万~158.25万株/hm~2;亳州独活在华亭的移植密度是为133 395株/hm~2,可生产鲜独活53 910 kg/hm~2;亳州独活制种的海拔适宜高度为1 550~1 600 m,种子成熟整齐、千粒重3.2 g,产种量在2 392.5~2 640 kg/hm~2;制种的最佳密度为8 325株/hm~2,其花枝数、花序数、花朵数、结果数最多,种子产量最高,为2 790 kg/hm~2;在花期每隔5天在叶面喷施1次清水或肥料溶液都有增加种子千粒重和种子产量的作用,其中喷施0.1%B溶液增产最为显著。结论:引种试验结果表明,亳州独活在甘肃华亭生长适宜,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以‘扬麦16'为材料,在机械条播下,研究了氮肥用量及运筹技术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条播下,基蘖肥:穗肥=8:2,施氮量315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增效明显;在施纯氮量为270 kg/hm~2水平下,适当提高穗肥比例至30%,可实现节氮增效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播期、密度、氮肥运筹对'罗麦10号'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播期密度试验和氮肥运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播期对籽粒产量的效应大于密度,播期为11月5日(S2)处理平均产量(7 510.20 kg/hm~2)显著高于11月15日(S3)、11月25日(S4)播种处理;早播+低密度处理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施氮水平为210 kg/hm~2、270 kg/hm~2时,基追比为6:4时平均产量最高,施氮水平为330 kg/hm~2时,基追比为7:3时平均产量最高。基本苗在210万穗/hm~2,总施氮量为270 kg/hm~2,基追比6:4,‘罗麦10号’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苏红3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小豆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合一次性收获等优点。为了提高该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苏红3号'在江苏地区的最适播期是6月上中旬,最佳种植密度为13万株/hm~2,施肥方案以有机肥7 500 kg/hm~2和45%复合肥750 kg/hm~2作基肥为佳,初花期再追施尿素600 kg/hm~2。  相似文献   

19.
玉米杂交种邯丰79高产高效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玉米杂交种邯丰79的高效制种技术,指导优质种子繁育工作,以邯丰79的母本H7和父本H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母本种植密度、父母本行比、父母本播期和施肥量对邯丰79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邯丰79高产高效制种技术为父母本同期(4月18日)播种,父母本行比1∶5,母本种植密度75 000株/hm~2,经济施肥量为氮(N)210 kg/hm~2、磷(P2O5)165 kg/hm~2、钾(K2O)180 kg/hm~2。  相似文献   

20.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花优14'为材料,对机插水稻的育秧、移栽、肥料运筹等进行定量栽培调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芽谷最适播种量为155~175g/盘;在行距30 cm固定情况下,栽插株距14 cm最有利于发挥‘花优14'的个体质量及群体水平;大田施氮量300 kg/hm~2、基蘖肥:穗肥=7:3处理产量最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的显著提高是‘花优14'机插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