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市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的做法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上海市松江区探索发展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2008年再发展"种粮+养猪"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至2012年,全区家庭农场已有1 173户,经营面积13.38万亩,占全区粮田面积的78.8%,其中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37户,形成了年上市7万头生  相似文献   

2.
基于DEA模型的不同类家庭农场运行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南省的家庭农场调查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方法,探讨不同类家庭农场的效率差异。结果表明,4类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整体较低,不存在具有普适性的家庭农场规模标准;相对而言,粮油种植类家庭农场比较具有效率优势的经营规模为[5,6]hm~2;瓜果蔬菜类家庭农场较为有效的经营规模为[2.67,3.33)hm~2;养殖类家庭农场综合效率最高的是养殖面积为[0.13,0.32]hm~2;而种养结合类比较有效的规模区间为[50.1,60.0]hm~2。建议根据农户从事非农产业的机会成本确定家庭农场的规模;提高农民从事规模农业的农艺技能和管理能力;扶持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3.
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趋势。选取粮食作物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粮食作物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主要针对粮食作物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进行了比较,提出需确保粮食作物家庭收入达到当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种植水稻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应该约为10 hm~2,小麦的适度规模约为30 hm~2,无法达到规模的地区,应考虑种养结合、或者不同农作物的轮作和套种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地理位置较偏远的山区,可考虑发展种植经济作物的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的优势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产业链服务,以期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地经营规模是农业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本研究从实现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出发,依据湖南省自然经济条件、土地流转、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结合当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测度湖南省家庭农场适度经营规模,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种粮补贴,理性经济人(家庭农场主)在追求产出利润最大化时,农地经营存在一个适度规模,此适度规模主要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各投入要素市场价格等影响;种粮补贴可降低种粮成本,从而适宜的农地经营面积变大;根据湖南省洞庭湖区农户调查问卷实证分析,该地家庭农场的适宜经营规模为9.52~13.23 hm2。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确定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的适度经营规模,更好地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以南京市6个涉农县(市、区)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的专项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DEA模型估算其适度发展的经营规模。结果表明:南京市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的水稻和小麦适度种植规模分别为53.34~66.67hm~2和26.68~33.33hm~2,即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的水稻和小麦种植规模必须达到合适规模才能使生产的投放产出效率达到最大;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合适,能降低粮食单位面积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生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家庭农场经营绩效,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本文基于CHIP和CLES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方法,从单位面积纯收入的角度探究了规模经营和农业技术培训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并把农业技术培训作为调节变量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规模与单位面积纯收益之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在6.67~13.33hm2区间内农场收益最高,超过该区间后,农场单位面积纯收益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减小;农业技术培训对家庭农场收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培训在经营规模和经营绩效之间在5%的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把变量“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改为“参加培训的次数”进行稳健性检验,农业技术培训在经营规模和经营绩效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的结果仍然成立。因此,提出政府应支持、鼓励农业技术培训,分类施策,建立示范农场;加强推动农地集中流转,发挥适度规模效应;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省山区烟叶家庭农场为例,对其种植规模进行分析评价并尝试测定其适度规模。首先对106户河南山区烟叶家庭农场的生产成本收益数据进行了描述分析,运用DEA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效率结构和非参数前沿分析,结果表明,(1)当前河南省山区烟叶家庭农场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处于较低水平;(2)河南省山区烟叶家庭农场烤烟适度种植规模为1.87~4.6 hm~2。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提高烟农综合管理水平、引导烟农正确看待适度种植规模和积极扶持适度规模烟农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从2011年12月至2015年6月,上海市松江区共流转土地面积1.67万公顷,全区99.4%的土地已经集中到村集体,为推行规模化经营的家庭农场扫清了障碍。目前松江区已组建1206个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占粮食生产面积的80%,其中:机农一体家庭农场140户,经营面积0.12万公顷;种养结合家庭农场53户,年  相似文献   

9.
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直接影响其发展的质态。基于山东省308户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的微观数据,运用DEA模型测算分析不同经营类型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关键因子。研究表明:种养兼休闲型家庭农场的综合技术效率最高,为0.751,种植型家庭农场的综合技术效率最低,为0.529,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的纯技术效率高于其它两种类型。在影响其经营效率的诸多因子中,土地经营面积与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呈“倒U型”,土地经营面积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经营效率的提升。受教育程度、贷款获得性、社会化服务程度、政府补贴力度对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则显著负向影响其经营效率。不同经营类型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影响因子存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延边地区49个水稻家庭农场进行了DEA分析。结果表明:分散的水稻种植户的适度规模经营范围是2hm~2左右;以家庭劳动力为主,适当雇佣劳动力的水稻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范围是10hm~2左右;引入社会生产资源的较大规模的水稻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范围是36hm~2左右。以此分析结论为基础,提出延边水稻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应走以组织创新与市场创新相结合,以品牌化为支撑的产业化经营道路;并提出旨在推进延边地区水稻家庭农场发展适度土地规模的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升劳力供给保障能力、全面培育农业服务产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浙江省果品类家庭农场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浙江省102户果品类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从农场收益最大化角度,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其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测算模型,测算了其最优农地经营规模。结果表明:在已有技术条件下,此 类 家 庭 农 场 的 户 均 最 优 农地经营规模 为15.16 hm2/户,适度的劳均耕地规模为1.81 hm2/人,而目前其实际的户均农地经营规模为10.46 hm2/户,劳均耕地规模为1.25 hm2/人。为使农地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应加快其农地的转入或剩余劳动力的转出。  相似文献   

12.
农地规模经营绩效的实现与生产者的经营能力息息相关,而农业技术培训是提高经营能力的重要政策工具。因此,将技术培训纳入到经营规模与收入关系的探讨中统一考察,有助于更好把握规模经营主体的收入增长规律。利用江苏省360个粮食类家庭农场调研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方法,从单位面积纯收益的维度分析了经营规模、农业技术培训对农场收入的影响,并检验了技术培训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经营规模与收益之间呈倒"U"型关系,在6.67~13.33 hm~2区间内纯收益最高,并计算得出样本农场最优规模为8.5 hm~2,在未达到最优规模之前,经营规模每增加1 hm~2将使得收益增加1.7%,超过该规模后收益随着规模的增加而减少;技术培训对农场收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31。另外,农业技术培训能够改善农场生产者经营能力与规模的匹配度,对经营规模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因此,提出加强农地流转市场建设,发挥适度规模效应;培育家庭农场等规模主体要与主体农业技术培训,经营能力提升相结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近年来,河南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较好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14.4万hm2,3.33hm2以上规模的经营总面积达84.2万hm2。全省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 400家,农民合作社81 372家,种粮大户11 513家,家庭农场15 538家,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有8 015户。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得"谁来种地、谁来务农"问题日益突出,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农技推广部门的重要任务。下面以许昌市为例,就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以研究。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许昌市耕地面积32.53万hm~2,家庭承包经营面积27.93万hm~2。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农村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  相似文献   

15.
在种粮效益不断走低的背景下,为寻找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提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依据家庭农场名录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对宁夏粮食产业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经营效益、种粮意愿及与普通农户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除设施蔬菜的资金生产率较低外,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效益、劳均效益以及成本利润率均高于粮食作物;家庭农场在土地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方面均一定程度上高于合作社,但合作社的规模效益较高,为社员和农户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社会效益较高;70%以上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都会在下一年继续坚持种粮,剩余的则选择不再种粮或不确定;自己开发土地的家庭农场对种植粮食的满意度、愿意度、选择度高于流转土地的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在户均净收入、人均净收入上远高于普通农户,但在单位面积净收入上,低于普通农户。应采取下列措施促进粮食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引导农户合理收取土地流转费;政府扶持资金应具有公平性;解决好部分经营主体存在的土地经营权属纠纷问题;重视粮食产业新型经营主体晒场、仓库等设施的配套完善;引导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向各自不同的正确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是循环农业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模式。"粮-猪"结合型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实现了传统农业中的"粮"与"猪"的高效结合。本文以驻马店升福"粮-猪"结合型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收集了升福种养结合家庭农场2017年的生产经营数据,对升福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循环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复合价值进行核算,最终得出升福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复合价值为7 538.38万元,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为进一步优化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循环模式和政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安阳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安阳县是农业大县,2012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1.29万hm2,产量69.22万t,再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坚持把推进土地流转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2013年6月,全县累计土地流转面积2.2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2%,涉及全县4.3万户农户,培育为种粮大户250余家,其中6.67hm2以上的种粮大户52家,66.67hm2以上的种粮大户6家。安阳县根据中央、省、市要求,及时研究制定家庭农场注册登记管理办法和工作方案。同时,为保证家庭农场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规定土地流转时间一般在10年及以上,投资总额在15万元以上。方案制定后,多次召开县、乡、村专题会议,广泛宣传,积极推进家庭农场发展。截至2013年7月,全县已注册家庭农场35家,涉及粮食、蔬菜、食用菌等多种类型,土地流转面积约566.7hm2。在注册类型上有粮食种植13家,蔬菜种植9家,食用菌种植1家,水产养殖2家,花卉苗木8家,畜牧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2家。  相似文献   

18.
《农家参谋》2013,(1):42
现如今,各省各地涌现出一批经营规模特别大的种养大户,如承包种粮面积67万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农场、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的万头猪场,最大的种粮大户规模达533万平方米,还有的个人投资创办的林果场规模超过2000万平方米。对此,不少农业专家认为,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农业经营规  相似文献   

19.
正一、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基本情况目前,杞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有280多个,主要产业有种植业、养殖业及种养结合,其中:种植业家庭农场228个,占总数的81%;养殖业36个,占总数的13%;种养结合家庭农场16个,占总数的6%。经农业部门认定的示范家庭农场11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全县各类家庭农场共流转土地1 731.67hm~2。在工商部门正式登记  相似文献   

20.
基于小农户制现状探索家庭农场制及其规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艳  王青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81-1284
现代化规模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结合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土地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是切实可行的.安徽金安区的调查数据显示农业劳动力的人均农业收入随土地规模的增大而增加,但随耕地平均经营规模的增加每公顷产值呈递减趋势.从农村发展情况看,实行家庭农场经营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运用模型计算出该区合理的家庭农场规模为8.40 hm2,达到此规模金安区将有90.44%的农业劳动力需要从种植业上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