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Lefevre)]属鞘翅目、叶甲总科、肖叶甲科、角胸叶甲属(Basilepta)。分布于福建、江西、四川、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区)。1980年始在广东省一些山区茶园暴发成灾,且有扩展之势。据初步调查,广州市郊县、怀集汶塘、韶关武江及连县、阳山、连山等地均有发生,威胁第一轮茶后期及第二轮茶的产量。1983~1984年,笔者对本虫进行了调查及系统饲养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一、形态特征成虫淡棕色至深褐色,体长:雌虫4.5~5.8毫  相似文献   

2.
谭济才 《中国茶叶》1995,17(6):10-11
茶褐樟蛱蝶(Charaxes bernardus Fabricius)属鳞翅目蛱蝶科。据文献记载,此蝶国内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广西等省区,寄主仅为樟树,尤喜食油樟。笔者于1993年4月在湖南省郴州市发现该虫严重为害茶树,是湖南省茶树害虫中唯一的蝶类害虫,因此,于1993~1994年对其进行了野外调查与室内饲养的初步观察。 一、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茶角胸叶甲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是一种茶树上常见的食叶性害虫,其发生为害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该虫在局部茶园,尤其是有机茶园中常爆发成灾。如何有效防治该害虫,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择原寄主为茶园鞘翅目害虫的9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依据菌落形态、菌株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耐热力和抗紫外能力等生物学性状初步筛选出Bb338、Bb346和Bb2-1等3个生物学性状优良的菌株;在此基础上,利用浸虫法研究了3个菌株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杀虫毒力。生测结果表明,用每毫升1×10~7个孢子的孢悬液处理后,球孢白僵菌Bb2-1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100%,僵虫率达86.11%;LT_(50)仅为3.32 d。综合上述各生物学特性和杀虫毒力表明,筛选到的Bb2-1菌株具有生长速率快、产孢量大、耐热力和抗紫外能力强,以及对茶角胸叶甲杀虫毒力最强和杀虫速率最快等优点,在今后茶角胸叶甲的生物防治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是我国南方部分茶区近年来发生严重成灾的一种茶树害虫。1979年以来,该虫先后在湖南省的安仁、茶陵、临武、郴县等地发生成灾,现已遍及湘南、湘东30多个产茶县,郴州地区70%以上的茶园普遍发生严重,已成为当地最主要的茶树害虫之一。该虫以成虫咬食茶树叶片,幼虫取食茶树根系。为害严重的茶园,在春茶后期直至夏、秋季均无叶可采,严重影响了茶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茶角胸叶甲日益成为影响我国南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大害虫,为害日趋严重。但至今在我国尚无防治茶角胸叶甲的登记农药品种,用药短缺问题突出。2019年笔者选用联苯菊酯、黄板、黄板+白僵菌、联苯菊酯+黄板+白僵菌4种模式防治茶角胸叶甲。结果表明:应用联苯菊酯防治成本较低、效果较好,结合黄板与白僵菌防控效果有所提升,而有机茶园适宜使用黄板与黄板+白僵菌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6.
茶角胸叶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越来越成为南方茶区一种较为普遍发生的成灾害虫,且其发生逐步向北迁移。本文对茶角胸叶甲的发生范围、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防治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在广东茶区发现了一种象虫和一种由类菌原体引起的病害,在此作一介绍,供参考。一、茶圆腹象茶圆腹象(BLosyrus sp.)属鞘翅目,象虫科,短喙象亚科(Brachyderinae),圆腹象属(BLosyrus Schoenherr)。多见于山地茶园,常跟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Lefevre)]混杂发生,其虫口数量略少于茶角胸叶甲,成虫发生、为害期比茶角胸叶甲  相似文献   

8.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是一种危害茶树的害虫。近年来在我省武夷山,建瓯(岚山、叶坑)等地县市茶园发生,危害严重时既造成夏茶减产,又使树势衰弱,影响茶叶品质。为了有效地控制为害,1990年间对该虫的发生时期,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进行观察,试验,现将其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球孢白僵菌防治茶树害虫角胸叶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球孢白僵菌对茶角胸叶甲田间防治效果,于虫体出土前和出土后2个时期连续喷施100 g/666.7 m2的400亿孢子白僵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田间防治模式下,能够有效减少茶角胸叶甲对茶树的危害,处理组的茶树芽头数量显著大于对照组,嫩叶和老叶被角胸叶甲取食的孔洞数量处理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处理组区域内的下一代虫体的越冬代幼虫基数减少量也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在云南省河口县一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在土中化蛹,其中8月下旬成虫最多。褐足角胸叶甲卵多为聚产,主要产于表土层和枯枝落叶下,每块有卵6~30粒,有的多达60多粒。卵约经过7.95天后开始孵化,最迟12.54天后孵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河口1.2万hm2香蕉受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 Motschulsky)的危害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发生、危害每年有3次以上的高峰期分别为4~5、7~8月和10月、12月至翌年3月为发生、危害的最低期;东部褐足角胸叶甲发生、危害最重,其次是西部及中南部;海拔高度和气候与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危害关系密切,海拔越高,危害率、危害指数越低,雨热同季、高温高湿比较有利于种群繁殖与发生危害。防治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参试的3种杀虫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45%的马拉硫磷(跳丙)乳油1 000倍较好,在抽蕾初期防治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后期则效果降低或无效。  相似文献   

12.
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 Anderson又称角蜡虫、白蜡蚧,属同翅目蚧总科蜡蚧科,是茶树上一种主要蚧虫。国内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四川、江苏、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台湾、广东、贵州、云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区。除为害茶树  相似文献   

13.
长白蚧(Leucaspis japonica Ckll)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等茶区,为害的时期长,当虫口稠密时,连续为害两年,即造成茶树枝条枯死,严重地影响茶树生存,已成为上述茶区茶树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如余杭茶叶试验场建场初期,长白蚧就在老茶园中寄生为害,到1960年已蔓延到个别的新茶园,当时的发生面积为330亩,为害较重的面积仅55亩;1962年发生面积扩大到700亩,重害面积达150多亩;1963年发生面积达1000亩,占总面积的50%,  相似文献   

14.
茶红翅天牛(Erythrus blairi Gresitt)是蛀食茶树和油茶树枝干的害虫。据记载,国内分布于江西、陕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江西南北大部茶区都有发生,且局部为害较严重。鉴于茶树上有关此虫的报道较少,近年来笔者在婺源茶区对该虫进行了较系统的生物学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豫南茶园柿广翅蜡蝉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柿广翅蜡蝉(Ricania sublimbata Jacobi),属同翅目广翅蜡蝉科。其寄主很广,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柑桔、苹果、桃、柿、椿、构树、桂花等几十种果木园林花卉植物。笔者在对豫南茶园病虫害调查研究中发现,不论是幼龄茶园还是成龄茶园,不论山地茶园还是平地茶园,都发生有柿广翅蜡蝉为害,其分布范围逐年扩大,为害逐年加重,已上升为豫南茶园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笔者对豫南茶园柿广翅蜡蝉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应用浸叶饲喂法测定6种药剂对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 Motschulsky)成虫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均对褐足角胸叶甲均有效果,其中25%联苯菊酯·啶虫脒·哒螨灵乳油、25%氯虫苯甲酰胺·啶虫脒·哒螨灵乳油、25%除尽·啶虫脒·哒螨灵乳油和25%多杀菌素·啶虫脒·哒螨灵乳油对褐足角胸叶甲成虫的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23.519 8、7.432 3、23.602 6和15.977 7 mg/L。45%马拉硫磷乳油和20%甲氰菊酯乳油的毒力较低。  相似文献   

17.
小螺纹衰蛾(学名:Clania SP)为杂食性害虫,但它对茶树的为害在山东尚未见报导。国内也只有安徽、江西、湖南、贵州等地有分布,且对其发生规律没有较详细的报导。作者于1986年对其结囊习性进行较细致的观察,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棚饲养及连续2年定点监测、分级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叶甲进行动态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受褐足角胸叶甲危害的高低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与发生危害的田间消长规律成正比;12月至翌年3月份的温度、湿度为每年当中的最低值,其危害率、危害指数最低,仅为0~3.08%及0~0.77;5~9月份尽管温度都很高,但仅5~6及8~9月降雨量最多,出现了2次高峰值,危害率、危害指数达到28.67~57.22%、7.17~14.61及31.56~32.78%、7.58~8.22;大棚饲养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5~6月、8月上旬及11月成虫出土,尤以5~6月高峰值最大,大棚饲养成虫消长与田间消长呈现正相关性;热量、降雨的高低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危害及种群动态分布差异十分明显,河口东部地区香蕉褐足角胸叶甲发生危害>河口西部地区>河口中南部地区;排除山地逆温现象最为普遍的河口中南部地区,在正常年份的降雨条件下,海拔越低温度越高,其种群繁育数量越多,危害越重。  相似文献   

19.
茶树吉丁虫(Agritus sp)属鞘翅目吉丁虫科,据初步了解分布福建、湖南和江西等茶区,是近年为害茶树枝干的主要害虫之一。崇安茶场3000余亩茶园,近年来普遍遭受吉丁虫的严重为害,其被害茶树枝干,轻则生长势衰退,树形矮小,重则枯死,严重地影响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20.
茶硬胶蚧     
茶硬胶蚧 Paratachar-dina theae(Green)是近年来在部分茶区发生蔓延的一种茶树蚧壳虫,为害后招致严重的煤菌附生,严重地影响茶树的代谢功能,使茶树发芽密度下降,造成茶叶产量的损失,一般可使茶叶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5—40%,是一种毁灭性的茶树害虫。此蚧国内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