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建立使用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修饰金电极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新方法。[方法]试验采用电化学方法优化检测条件,建立标准曲线并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试验得出,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修饰金电极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最优条件为:电极修饰条件为4℃、8 h,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为7.4。该检测方法对黄曲霉毒素B1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427~150.000ng/ml,加标回收率在94.44%~101.36%。[结论]使用该免疫电化学方法,检出限较低,可以用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B1(AFB_1)和呕吐毒素(DON)是由寄生曲霉、黄曲霉、镰刀菌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饲料及其原料中,不仅给农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也给动物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传统脱除AFB_1和DON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但上述两种方法都具有局限性,而利用微生物脱毒方法安全、高效,绿色环保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且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对AFB_1和DON的特点、危害和致毒机制以及生物脱毒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能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细菌,对AFB1污染的饲粮进行生物脱毒。以AFB1结构类似物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初筛,将含有标品AFB1(500μg/L)的发酵液进行复筛,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根据波长600 nm处测定的菌液的吸光值大小进行培养基成分优化。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稳定的AFB1降解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lus,命名为WZ-4,该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J855772。在温度36℃、p H值7.0、接种量5%条件下,在含有500μg/L的AFB1发酵培养基中培养72 h,WZ-4菌的降解率为75.25%。该菌生长的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0.05%的Mg2+、Ca2+、Cu2+以及Fe3+对该菌株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Mg2+的抑制作用最小,Cu2+的抑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4.
彭俊  励飞  刘维  聂勇 《饲料博览》2020,(1):28-32,36
黄曲霉毒素B1(AFB1)和呕吐毒素(DON)是由寄生曲霉、黄曲霉、镰刀菌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饲料及其原料中,不仅给农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也给动物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传统脱除AFB1和DON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但上述两种方法都具有局限性,而利用微生物脱毒方法安全、高效,绿色环保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且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对AFB1和DON的特点、危害和致毒机制以及生物脱毒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黄曲霉毒素M1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特异性抗体。利用此抗体,进行间接竞争ELISA法试验,确定了最佳抗原包被反应浓度为1.0μg·mL^-1,最佳抗原包被条件为4℃过夜,一抗和酶标二抗IgG-HRP最佳工作浓度为1∶8000和1∶5000。建立间接竞争定量ELISA方法,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是0.08ng·mL^-1,间接竞争ELISA50%抑制率浓度为0.62ng·mL^-1,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4~5ng·mL^-1。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抗体检测黄曲霉毒素M1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建立了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荧光定量检测方法。饲料样品经70%甲醇溶液提取,过滤后,用0.01 mol·L~(-1) pH 7.4 PBS复溶,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_1在5~8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以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料为添加基质,其回收率在80%~120%,检出限为5μg·mL~(-1)。结果显示,本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满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7.
8.
本试验旨在确定3种吸附剂Soils(SO,Novus国际公司)、NovasilPlus(NOV,美国安格公司)和试验采用结核菌-100(MTB,美国奥泰奇公司)分别添加在含黄曲霉毒素(AF)日粮中,对奶牛乳中AFM1的影响。采用3个重复的4×4拉丁方设计,选择12头平均泌乳天数为163d的泌乳初期至中期奶牛,依据胎次、体重和产奶量分组,不限量采食和饮水。在4个连续的7d,每个重复时期,母牛随机分组,饲喂4个日粮配制。日粮配制为:AF组(112肛gAFB1·kg饲料千物质M)、SO组:AF+O.56%SO、NOV组:AF+0.56%NOV和MTB组:AF+0.56%MTB。在每个试验期的第6、7天收集奶样.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采食量、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线性体细胞评分不受日粮配制的影响,4组平均分别为22.20kg·d、33.87kg·d^-1、3.78%、2.95%和1.60%。AF从饲料到牛奶的转化率4组分别为2.65%、1.48%、1.42%和2.52%,每天分泌到乳中的AFM。分别为66、37、35和63μg·d^-1。在含AF饲料中添加SO和NOV显著降低乳中AFM,浓度(SO组为45%,NOV组为48%)和AFM,的分泌(SO组为44%,NOV组为46%)。相反,MTB组对降低乳中AFM.浓度(4%)、AFM,分泌(5%)以及AF从饲料到乳的转化无效。结果表明,占日粮0.56%的SO组和NOV组对采食舍12μgAFB1·kg^-1日粮DM的母牛降低乳中AFM,浓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_1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导了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采用C18色谱柱 ,甲醇∶水(3∶7)为流动相 ,荧光检测器检测 ,激发波长 365nm ,发射波长 45 5nm。方法的平均回收率 83% ,变异系数为2 2 4%。实验证明 ,本方法具有准确和灵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ELISA检测方法,对苦荞麦麸中黄曲霉毒素B1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寻求苦荞麦麸中黄曲霉毒素B1最佳提取条件。通过空白加标回收试验、样品加标回收试验,证明ELISA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对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振幅3个变量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用ELISA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在提取液溶剂配比甲醇∶水为6∶4、料液比为1∶5、最佳超声时间15 min、最佳超声振幅15Φ的条件下能得到最佳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两种真菌毒素单独或联合应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本试验选用鲤鱼270尾(体重为(18±0.1)g),均分为9组,每组设3个平行,2个平行组进行试验观察和统计,1个平行组作为试验过程中解剖检查用。试验采用二因素三水平设计,AFB1的含量分别为0、0.05和0.1mg·kg-1,DON的含量分别为0、1和5mg·kg-1。试验期为40d。每20d进行增重、体长、丰满系数的检测。试验结束时进行肝胰脏重/体重值、血清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检测以及肝胰脏、脾脏和肠道的组织学检查。试验结果表明:除1mg·kg-1DON组外,其他7个试验组鲤鱼的增重都明显受到抑制(P<0.05),但在体长、丰满系数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生化指标中AST活性增加明显(P<0.05)。肝脏的病理变化为肝细胞变性、坏死;肠道为肠黏膜脱落、绒毛萎缩,而毒素对脾脏的影响较小。两种毒素联合作用后毒性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吸附剂HG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和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的吸附效果.[方法]以水合硅酸铝钠钙(HSCAS)为基础,配合葡甘露聚糖(GM),以合理配比制备成一种新型复合吸附剂HG,通过体外等温吸附试验、不同pH值下的吸附试验以及蛋雏鸡体内试验等,综合评价其吸附效果.[结果]HG对AFB1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平均吸附率为90.24%;HG对DON的等温吸附则无规律,平均吸附率为28.08%.HG能够改善由霉变饲料引起的肝脏、肾脏、脾脏的肿胀,以及胸腺和法氏囊的萎缩,可将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和血清酶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而且可改善霉变饲料引起的氧化应激作用.同时,单纯添加HG对蛋鸡的各项指标并无显著影响.[结论]体外试验中HG对两种毒素的吸附表现良好;体内试验结果同样证明了HG对动物机体几乎无损害,各检测指标充分表明HG具备与体外试验同样效果的吸附性,这对实现畜产品的绿色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曲霉毒素B1间接竞争抑制ELISA定量分析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合成的黄曲霉毒B1(AFB1)-C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为免疫原,制备了高亲和力的多抗血清,建立了简便、灵敏的AFB1间接竞争抑制ELISA定量分析法。AF类似物B1,B2,G1,和G2与AFB1抗体的相对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00%,3.4%,9.1%和小于1.3%。本法测定AFB1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2.5~250pg,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5.3%和7.9%,大米和混合饲料中测定AFB1  相似文献   

14.
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利用微生物去毒法,初步筛选出32株生长良好的活性菌株,再添加AFB1标准品(菌液毒素终质量浓度2.5μg/m L),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AFB1降解率,结果显示,从鸡粪中分离并命名为F6的菌株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达83%。对菌株F6进行细胞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初步判断为芽胞杆菌属,16S rRNA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与蔬菜芽胞杆菌国际标准株ATCC700005(登录号NR043325.1)核苷酸同源性为99.3%,由此可确定,F6菌株为蔬菜芽胞杆菌,命名为Bacillus oleronius GX01(登录号KP297896)。分离菌株F6发酵液各组分,检测得上清液AFB1降解率达83%,而菌悬液、胞内液的AFB1分别仅为22.8%、17.4%,初步鉴定其降解活性成分可能为胞外酶。  相似文献   

15.
培养条件对木霉菌合成木聚糖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功能性低聚糖的研究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中最有效的木低聚糖可从木质纤维的有控酶降解反应获得 .为此 ,可以采用培养木霉菌 ,使其在最佳条件下比较专一性的合成木聚糖酶 ,这种最佳条件包括培养基成分的探索和培养条件的控制两方面 .期望用这种木聚糖酶降解木质纤维原料时 ,能尽可能多的得到木低聚糖 ,而较少出现木单糖 .该文就木霉合成木聚糖酶过程中的培养时间、培养温度、通气条件、pH值等 ,对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木聚糖酶活性在培养 84h时达到最大值 ;当将温度控制在 30℃ ,摇床转速为 180r min时 ,木聚糖酶活性最高 ,达到 2 0IU mL ;酶合成的最适pH值为 5 0 .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稻谷黄曲霉毒素B_1近红外无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贮藏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1准确性和精度,文章探讨以RBF径向基函数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参数对建模精度影响。收集80个稻谷样本,应用近红外光谱采集光谱信息,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贮藏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建立稻谷黄曲霉毒素B1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确定基于RBF核函数模型最优参数为c=106,γ=0.0015。该模型校正集决定系数为0.913,校正标准偏差和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1.186和1.267。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建模可准确检测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1。为准确、实时监测贮藏稻谷黄曲霉毒素B1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分布广、肝毒性强,能够导致肝脏氧化性损伤。本研究通过注射AFB1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探究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对肝损伤的干预效果及方式。实验设置空白组、COS对照组、模型组、COS干预组、阳性对照组,连续灌胃8 d,模型组、COS干预和阳性对照组仅在第6天注射1 mg/kg AFB1。以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肝脏组织切片,评价COS对肝损伤的干预效果,并利用RNA测序(RNA-Seq)技术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以分析COS干预方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COS干预组显著降低了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肝脏切片观察显示COS有利于改善大鼠肝脏形态;RNA-Seq数据表明,COS干预组和模型组比较共有968个DEGs,富集的基因本体(Gen...  相似文献   

1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灵敏、准确的黄曲霉毒素B1的ELISA检测方法,并使其在饲料检验中广泛应用。在生产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基础上,利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研制出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对黄曲霉毒素B1最低检出浓度为0.05 ng/mL,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5~2.00ng/mL;对3种饲料做3个加标水平添加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79.5%~106.2%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大蒜紫斑病菌培养的最佳产毒条件,从具有典型病斑的发病大蒜叶片上分离得到大蒜紫斑病菌,对该病菌的产毒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病毒条件为:培养基为改良Fries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6℃,培养基pH值为7,培养时间为6 h,培养方式为连续24 h黑暗+振荡培养。同时试验选择山东章丘大葱种子,以种子发芽抑制法对粗毒素进行生物检测,表明培养得到的粗毒素具有一定的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