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新疆乌昌石城市群2016年采集的88组浅层地下水水样测试结果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改进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水质评价方法对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有效性,并结合各方法特点采用综合权重法确定最终水质类别,以期得到更加可靠的结果,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析以此来实现水质评价结果的可视化。结果表明:内梅罗指数法与改进内梅罗指数法契合度达到61.4%为最高值;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好,Ⅱ、Ⅲ、Ⅳ、Ⅴ类水的样本数占样品总数的54.6%、26.1%、13.6%、5.7%,无Ⅰ类水;水质的整体分布规律为:Ⅱ、Ⅲ类水分布较广,从研究区西部石河子市到东部阜康市及东南部乌鲁木齐市皆有分布,Ⅳ、Ⅴ类水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阜康市、呼图壁县。  相似文献   

2.
在陕北风沙滩地区采集了769个浅层地下水样,分析了水样的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铁和锰等。利用单因子污染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运用MapGis、Surfer绘图软件绘制了水质综合评价图。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所分析的指标均不同程度地超标,尤其是"三氮"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铁和锰,其他指标污染相对较轻;整个区域浅层地下水69%为良好区、22%为较好区、8.61%为较差区、0.39为极差区。  相似文献   

3.
宁夏阅海湿地水质评价及其空间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研究》2021,38(3):640-649
为了进一步查明水深、芦苇分布、进水口、排水口分布等因素对宁夏阅海湿地水质的影响程度,于2019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分别对阅海湿地水质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了14个水点采集分析,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湿地水质的空间分布差异性特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阅海湖泊水质指标季节分布特征为,各水质指标大多介于Ⅲ~Ⅳ类水质。其中,5月水质最差,11月相对较好,8月居中。(2)阅海湖泊水质指标空间分布特征为,5月阅海水体在浅水区属于Ⅱ类水质,在芦苇区、入水口、深水区属于Ⅳ类水质;8月在深水区、芦苇区属于Ⅳ类水质,在入水口属于Ⅰ类水质,在其他区域均属于Ⅲ类水质;11月在入水口属于Ⅳ类水质,其余区域属于Ⅲ类水质。(3)阅海湖泊水质指标的时空变化与旅游活动、人工补水、鸟类栖息繁衍等外源输入、自然和人为原因对湖泊底泥的扰动有关。研究结果对阅海湿地等干旱区水资源的管理以及生态环境治理均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克里雅河流域水中氟离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氟是对生物圈、地圈及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化学元素。2014年夏季和2015年冬季沿克里雅河上游山区-中游于田人工绿洲-尾闾沙漠腹地达里雅布依天然湖沼湿地采集测定了1个乌鲁克库勒湖水、21个河水和8个地下水样品的F-、pH和TDS(可溶性固体总量)。测得流域河水F-含量在0.09~6.08 mg·L~(-1),地下水在2.68~6.0 mg·L~(-1),高山湖为4.81 mg·L~(-1);河水和地下水pH分别在7.28~8.60和7.26~7.87,湖水为8.95;河水和地下水TDS分别在216~2 884 mg·L~(-1)与1 113~3 884 mg·L~(-1),湖水为17 281 mg·L~(-1)。结果显示:1上游乌鲁克库勒湖为高F-、高矿化度碱性盐湖;2在上游,克里雅河地表水各参数基本不受季节影响,但中、下游因洪水期,除pH以外,夏季F-、电导率、TDS和硬度等参数均低于冬季,而冬季中下游河水则因枯水期地下水的补给,氟化明显;3因蒸发和溶解等作用,自上游至下游,河水F-及TDS总体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上游河道F-远低于中游于田人工绿洲及尾闾达里雅布依天然湖沼湿地的地下水,而于田绿洲地下水F-含量反高于达里雅布依,或因苏打盐渍化引起;4流域水中F-与TDS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与pH间相关但不显著;5本流域F-含量略高于阿克苏河及叶尔羌河等塔里木盆地其他河流。  相似文献   

5.
扎龙湿地水体的富营养化特征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探讨了近年扎龙湿地的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扎龙湿地的水质富营养化严重:各项指标(除CODMn外)的含量最高的时期都为Ⅴ级水质标准;另外,湿地的水质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农业活动较频繁的地区的水质污染最重,扎龙湿地富裕以及林甸地区所属的湿地边缘的CODMn高达200ug/L,TP含量最高超过1000ug/L。应用幂函数加和型(EI)以及改进型营养状态指数模型(TSIm)对扎龙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进行综合评价表明,两种模型评价的结果存在模型的线性相关关系。扎龙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大部分属于(重)富营养化甚至达到极富营养化程度,并且近20年来扎龙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整体上呈现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博期腾湖流域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遥感技术确立生态风险受体,通过生态风险的综合计算和GIS分析叠加,得到博斯腾湖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表明:局部地区为高矿化度及富营养化危害;随着水域面积的缩小和水环境恶化,芦苇长势不断衰退。开都河入大湖河口区和西泵站区为洪涝灾害高发区;西南小湖区面积不断萎缩,矿化度严重;大湖平均水质为III级。在以博斯腾湖湖水水质改善、湖区生态系统多样性恢复和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性保持为前提,实施水源地工程、灌区改造工程、芦苇湿地恢复工程和东泵站等工程,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7.
博斯腾湖流域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遥感技术确立生态风险受体,通过生态风险的综合计算和GIS分析叠加,得到博斯腾湖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表明:局部地区为高矿化度及富营养化危害;随着水域面积的缩小和水环境恶化,芦苇长势不断衰退。开都河入大湖河口区和西泵站区为洪涝灾害高发区;西南小湖区面积不断萎缩,矿化度严重;大湖平均水质为III级。在以博斯腾湖湖水水质改善、湖区生态系统多样性恢复和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性保持为前提,实施水源地工程、灌区改造工程、芦苇湿地恢复工程和东泵站等工程,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8.
根据集对分析理论,运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值,采用简化改进后的联系度的确定方法,对土默特左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默特左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总体质量中等偏上,但对于已受到污染及处于中等程度的水质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比较,该方法评判结果更能真实反映研究对象的状况,评价结果合理、客观。  相似文献   

9.
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研究区采集和测试了232个水样,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浅层地下水氮污染进行了评价,剖析了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中氮污染以硝态氮为主,呈面状分布;铵态氮和亚硝态氮污染以点状形式存在。渭河以北地区氮污染程度高于渭河以南地区;渭河北部的漆水河-洛河地段、渭河南部西安城区和户县-长安及华县的黄土...  相似文献   

10.
秦岭北麓主要河流的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了秦岭北麓西自宝鸡东至潼关的10县区的28条河流,利用单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有56.1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水质严重污染的河段占7.32%;中度污染的河段占14.63%;轻污染的河段占34.15%。共有43.90%的河段水质较好,其中水质尚清洁的河段占34.15%;水质清洁的河段占9.76%。不同区县的污染特点不同。宝鸡市陈仓区和渭滨区的河段水体较清洁;西安市所辖户县、周至县、长安区主要以有机污染为主;渭南市所辖潼关、华阴和华县的有机污染和金属污染及氟污染都很严重。  相似文献   

11.
Lak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sustaining the ecosyste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but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driving mechanisms of water quality in lakes so far remain unclear.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changes in water quality an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seven lakes (Juyanhai Lake, Ulansuhai Lake, Hongjiannao Lake, Daihai Lake, Chagannaoer Lake, Hulun Lake, and Wulannuoer Lake) across the longitudinal axis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of Inner Mongolia. Large-scal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trophic level index (TLI (Σ)),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and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lakes in Inner Mongolia were weakly alkaline. Total dissolved solids and salinity of lake water showed obvious zonation characteristic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ain pollutants in lakes, with high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being of 4.05 and 0.21 mg/L, respectively. The values of TLI (Σ) ranged from 49.14 to 71.77, indicating varying degrees of lake eutrophication, and phosphorus was the main driver of lake eutrophication. The lakes of Inner Mongolia could be categorized into lakes to the west of Daihai Lake and lakes to the east of Daihai Lake in terms of salinity and TLI (Σ). The salinity levels of lakes to the west of Daihai Lake exceeded those of lakes to the east of Daihai Lake, whereas the opposite trend was observed for lake trophic level. The intensity and mode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wer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lake water quality. It is recommended to control the impact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lakes in Inner Mongolia to improve lak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mo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water quality in lakes of Inner Mongolia, which can be used to develop strategies for lake ecosystem protec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2.
近期新疆湖泊变化所示的气候趋势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9  
由绿洲及其所在荒漠盆地平原与周边山地系统共同组成的新疆地域系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主要部分之一。由于荒漠盆地平原系统不产生径流 ,因此 ,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和泉水、湖泊都必然地以相邻的山地系统为供给水源地。从山地进入荒漠盆地平原的河流就成为主要供给渠道。博期腾湖、艾丁湖、艾比湖 1 995年以来 ,湖水水位明显升高 ,湖水面积的不断扩大 ,从湖泊水面面积的演变过程 ,主要水源变化 ,气温略微上升 ,降水显著增多诸因素综合系统分析 ,说明在全球气候背景下 ,区域气候和水文变化朝着有利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演变 ,这种趋势将持续到 2 1世纪前 1 0年  相似文献   

13.
基于MODIS数据的近期新疆主要湖泊水面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泊的水面积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指示器。利用2000-2011年的MODIS影像,提取新疆水面面积大于100 km2的11个湖泊信息,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个湖泊总的水面积年变化大,其中最低值出现在2001年,约为4 585 km2,峰值在2003年,水面积为52 77 km2,湖面变幅大且频繁,而近几年湖泊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从海拔和地域上分析,阿雅克库木湖等青藏高原型湖泊呈现持续扩张态势,山地湖泊如赛里木湖等湖泊面积基本保持稳定,而出山口绿洲湖泊如博斯腾湖水面积逐渐萎缩,尤其是平原湖泊艾比湖和玛纳斯湖等湖泊水面年变化幅度大,且极不稳定。新疆地区不同海拔和区域主要湖泊水面积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不同区域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征,但近期湖泊变化的总体趋势与气候变化一致,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沙区碱湖与螺旋藻资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 1 995 - 2 0 0 1年长期对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漠的八个盐碱湖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其中四个碱湖中发现有四种螺旋藻 ,其中两个为新种 ,另两个为中国新记录种。作者在巴彦淖尔碱湖畔建成半封闭跑道式养殖池 ,以当地的钝顶螺旋藻为藻种 ,利用湖水养殖螺旋藻获得了成功。藻粉产量达到 6 - 8g/d· m2 ,质量通过了内蒙古卫生防疫站“食准字”检验。作者在螺旋藻养殖上的成功 ,为其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在鄂尔多斯沙区发展螺旋藻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众多的碱湖资源 :特有的螺旋藻资源 ;丰富的光能资源 ;不占用耕地和牧场 ;不污染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所以 ,在鄂尔多斯沙区开发螺旋藻是继化工产业化之后的又一项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5.
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多条大型跨境河流均发源于境内.但由于吉尔吉斯斯坦山地面积占优势的国土地貌特点,其淡水资源大多以开发难度较大的高山冰川、湖水和深层地下水的形式存在,河川径流占全部水资源量的比重较低.在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方面,河川径流量的大小与海拔呈正相关;湖泊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山地;冰川的分布主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北干旱区湖泊水资源—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西北干旱气候区湖泊众多 ,多盐湖和咸水湖泊 ,湖泊水资源贫乏。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西北内陆干旱区多数湖泊水资源严重短缺 ,湖泊咸化、萎缩甚至干涸的过程加快 ,对湖泊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湖泊流域水资源管理、积极节约用水、加强湖泊生态环境恢复建设和公众环境教育等对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地区水安全的多指标物元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环境指标的P-S-R模型,选取了21个反映中国西部地区水安全的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权重系数,建立了类型识别的物元评判模型.以陕西和云南2省为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当地水资源实际情况相符,表明物元评判模型在区域水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是可行的.通过分析评判结果,得出陕西省属于资源型、水质型兼工程型缺水地区,而云南省则是工程型缺水地区.提出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建设节水型社会,并以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为指导原则,建立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体系和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人水和谐相处,保障西部地区水安全,为中国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8.
查干湖水质污染分析及控制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查干湖水质现状,于2009年4月与7月分别对查干湖进行了水质监测,分析了平水期与丰水期的水环境动态变化规律,并从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两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同时利用单因子评价与级别功能评价法对查干湖进行了现状评价,认为查干湖在丰水期矿化度较高,确定主要污染因子是CODmn、TN和TP;最后提出要从灌区水资源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新疆平原湖泊最优运行水位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中叶以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新疆大多数平原湖泊咸化、萎缩甚至干涸,湖泊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近十年以来,在全球气候普遍变暖的情况下,新疆气候逐渐向暖湿转变[1],气温升高、降水增加,部分湖泊水域又呈扩大趋势,给湖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新的挑战。如何确定湖泊最优运行水位,是实现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首要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总结与分析影响新疆平原湖泊水位的因素及湖泊水位变化对湖区生态环境和社会济发展的影响,来构建新疆平原湖泊最优运行水位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