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麦积山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结构相似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甘肃省麦积山风景区不同海拔和坡向草地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与种群习性等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臭草(Foeda herba)、冰草(Agropyron)、野燕麦(Avena fatua L)和甘肃羊茅(Gansu fescue)分别为不同海拔的优势种群,优势种与次优势种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且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为主;不同海拔间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均在0.50~0.75之间,属于中等相似水平,海拔梯度间群落结构差异小;植物群落密度随海拔升高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均匀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升高后下降。  相似文献   

2.
选取3个翻耕模式(深翻、浅翻及免耕),以未补播的原生沙质草地为对照(CK),分析不同模式下禾-豆混播草地土壤颗粒组成、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数量特征,研究退化沙质草地土壤质地及植物群落对翻耕和补播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深翻、浅翻、免耕及CK对应的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分别为9、9、5种和8种,机械扰动和补播牧草降低了游击型克隆植物的繁殖与扩展能力,提高了补播牧草在群落中的优势度,深翻处理下多年生禾本科及豆科牧草优势度最为明显,翻耕及补播后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明显增大,生态优势度与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其中浅翻处理下补播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游击型克隆植物提高了原生草地生态优势度;补播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大小表现为:深翻(348.39 g·m~(-2))浅翻(285.77 g·m~(-2))免耕(242.08 g·m~(-2))CK(141.83 g·m~(-2)),且与原生草地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补播草地土壤颗粒组成主要以50~250μm的细沙粒为主,深翻、浅翻及补播牧草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黏粉粒含量和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P0.01),土壤质地改善效果明显,土壤整体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天山南坡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主分量分析以及群落多样性指标,分析了不同退化演替阶段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重要值为参数通过主分量分析(PCA)对样方进行排序,得到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4种类型群落;随着植物群落的逆行演替,优良牧草盖度、高度、频度等呈递减趋势,杂类草表现为增加趋势,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丧失。未退化阶段群落羊茅(Festuca ovina)、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为优势种,随着退化加重,天山赖草(Leymus tianschanicus)、委陵菜(Ptentilla spp.)等在群落中占主导地位,地下芽根茎型草本植物逐渐代替地面芽密丛型禾草植物成为群落优势种。  相似文献   

4.
选取泸定大渡河干热河谷区6种优势本土灌草植物,包括2种灌木[假杜鹃(Barleria cristata)和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和4种草本[鬼针草(Bidens pilosa)、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艾草(Artemisia argyi)和两头毛(Incarvillea arguta),开展根系拉伸试验,测试其单根抗拉力学特性并分析其与根系特征的关联。结果显示:1)灌木单根的极限抗拉力高于草本。灌木和草本单根的极限抗拉强度差异不显著,具体表现为:黄茅>鬼针草>木蓝>假杜鹃>艾草>两头毛。灌木单根的弹性模量高于草本,具体表现为:假杜鹃>木蓝>鬼针草>黄茅>艾草>两头毛)。2)根系特征(根长和根系直径)对6种优势植物抗拉力学特性有重要的影响,物种间差异较大。就极限抗拉力而言,6种植物单根的极限抗拉力均与其根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仅两头毛和木蓝的极限抗拉力还与根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就极限抗拉强度而言,6种植物的极限抗拉强度均随根径的增大呈线性递减,仅假杜鹃的极限抗拉强度还与根长呈显...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水稻田杂草种类及群落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辽宁省水稻田共有杂草94种(含变种),隶属于32科53属。其中稗草和草是辽东山地地区的优势种杂草,辽中平原的优势种杂草为野慈姑、牛毛毡、草、扁秆草,辽东半岛地区的优势种杂草是疣草、扁秆草和雨久花,草、水绵为辽河三角洲地区的优势种杂草。水田杂草群落分布规律受地理区域、水稻生理株型、化学药剂品种及气候与栽培模式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对奇台沙拐枣(Calligonum klementzii)自然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依据自然植物群落特征对异地重建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自然群落特征数量指标中,优势度、重要值、多度、频度、高度、生活型、生长型是决定重建群落特征的主要参考指标。(2)奇台沙拐枣重建植物群落理论最小种植面积为2286-2857m2;主要物种数为10种,其中小乔木2种,灌木3种,草本5种;重建群落优势种奇台沙拐枣、梭梭(Haloxylon mmodendron)、羽状三芒草(Aristida pennata)最小物种保存数分别为96-120株、40-80株、120-240株;种群年龄结构按自然群落模式配置。  相似文献   

7.
放牧与刈割对科尔沁草甸植被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研究了放牧与刈割两种草地利用方式对科尔沁草甸植被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自由放牧干扰下,优势度最大的前五个种为虎尾草(27.8)、蒲公英(3.52)、狼毒(3.42)、野韭菜(3.03)、鹅绒委陵菜(2.67);在秋季割草干扰下,优势度最大的前五个种为大油芒(9.57)、狗尾草(7.36)、野古草(6.36)、洽草(4.85)、芦苇(4.74)等五种禾本科植物;2)在自由放牧干扰下,一年生植物在群落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优势度为35.0,小于多年生植物的优势度55.9;在割草干扰下,多年生植物在群落中占据绝对优势,其优势度为82.9,大于一年生植物优势度10.6;3)在放牧扰动下,草地群落物种替代表现在不同植物生活型之间,主要是多年生草本为一年生草本和灌木所替代;表现在同一生活型不同物种之间,主要是多年生优质牧草为多年生劣质牧草或有毒有害杂草替代。  相似文献   

8.
百草枯生产工艺改进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草枯(Paraquart)是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于50年代中后期开发成功的一种非选择性、高效、触杀型除草剂。由于百草枯所具有的独特的分子结构特征,以及在环境中特有的物理行为和在生物体中特有的生化作用方式,使它表现出了耐雨水冲刷、杀草速度快、在土壤...  相似文献   

9.
陇东冬小麦田优势种杂草的发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田播娘蒿(Descurainla sophia)、离子草(chorispora tenello)、雀麦(Bromus japonicns)、小花糖芥(Eysimum cheirantnoides)等四种优势种杂草的出苗期分别在10月上旬、10月中旬、翌年3月下旬和2月上旬,翌年4月中旬是4种杂草的生长发育初盛期。  相似文献   

10.
2006年6~9月在河南省新乡市人民公园对石榴园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石榴园昆虫群落中共有9目34科52种昆虫,主要类群为同翅目(Homoptera),其次是鳞翅目(Lepidoptera)、脉翅目(Neuroptera)和膜翅目(Hymenoptera)。其中r类害虫在数量上一直处于优势地位,6月份优势种为棉蚜,7~9月份为日本龟蜡蚧;天敌优势种为龟纹瓢虫和中华草蛉。  相似文献   

11.
宁夏河东沙地不同放牧方式对物种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宁夏河东沙地退化草场的不同放牧方式为研究对象,对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植物群落优势种的分布,增加了物种数,使植物群落逐渐趋于稳定性,且6区轮牧、4区轮牧、2区轮牧的盖度分别比单轮(自由放牧)提高了28.26%、39.13%、10.87%;从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平均值来看,以2区轮牧和6区轮牧的最高、自由放牧(单轮)的最低,而且植物的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呈相同趋势,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呈相反趋势;封育、6区轮牧、4区轮牧、2区轮牧的草产量分别比自由放牧(单轮)提高133.04%、47.96%、33.99%40.65%,说明在20亩/羊单位下,采用不同放牧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草产量,并且以6区轮牧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放牧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植物种的空间异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样方法及GS+软件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年荒漠草原植物种在不同放牧压下的空间异质性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压对荒漠草原物种空间分布有明显影响。整个试验区植物种为38种。SA2(春季零放牧、夏季适度放牧和秋季重度放牧)处理区植物种数最多为10种。家畜选择性采食及践踏等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在SA2处理区中较小,在SA5(放牧季皆为适度放牧)处理区较大。植物种分布在不同放牧组合下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SA1(春季零放牧、夏季重度放牧及秋季适度放牧)处理区与SA5处理区空间自相关性表现强于SA2、SA3(放牧季皆为重度放牧)区和SA4(春夏季重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处理区。SA3处理区分形维数最高,空间分布格局简单,空间依赖性强,空间结构性好;相反SA1分形维数最低,空间分布格局相对复杂,随机因素引起的异质性占有较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放牧因子与VA菌根的相互作用对鸭茅(Dactylis glomerataL.)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的影响。菌根效应表现在不施磷肥条件下的鸭茅地上部生育与地上、地下部的磷素营养上,但对地上部生育的效应因刈割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对地上、地下部磷素营养的效应因土壤镇压而降低。菌根对鸭茅钙素营养的效应只见于不施磷肥条件下的土壤镇压处理,而在相同条件下菌根却降低了鸭茅的镁含量。说明VA菌根对鸭茅磷素营养和生长发育的效应与土壤磷营养有关,而且因地上部的过度采食和土壤镇压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在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对围栏7年和不同放牧强度的草地进行了物种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等研究。结果表明,围栏7年的高寒草地鲜草产量为425.8 g·m-2,显著高于夏季中牧159.3 g·m-2和夏季重牧91.0 g·m-2,但与冬季轻牧、夏季轻牧差异不显著。围栏条件下的物种数为26.3种·16 m-2,显著低于其他放牧条件下的物种数,但显著高于夏季重牧条件下的物种数23.0种·16 m-2;轻度或重度放牧都会使物种数减少,夏季中牧下的物种数最高(33.5种·16 m-2)。在0~10 cm的表层土壤中,围栏7年的草地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强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根系生物量在0~10 cm土壤中呈下降趋势,在30~40 cm土壤中则表现为升高趋势。围栏7年的土壤容重低于其他放牧强度下的土壤容重,但差异不显著;夏季重牧的土壤容重显著高于围栏7年和其他放牧强度的土壤容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0~10 cm土壤碱解氮增加,围栏7年草地最低。围栏封育可有效改善和恢复草地植被,但不能长时间禁牧不进行放牧利用。合理的放牧能够维护高寒草甸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物种丰富度和土壤营养的均衡。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乌拉特荒漠草原灌丛和草本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这2种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地上生物量关系对不同放牧处理(对照、中牧、重牧)的响应。结果表明:①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灌丛群落中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和碱韭(Allium polyrhizum)的优势度增大,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的优势度减小;重牧降低草本群落中沙生针茅的优势度,增加了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和碱韭的优势度。②不同放牧处理显著降低了灌丛和草本群落的盖度、高度以及灌丛群落的密度,消除了灌丛和草本群落之间盖度的差异(P> 0. 05)。中牧降低灌丛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重牧降低灌丛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灌丛和草本群落的其他多样性指数在放牧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 0. 05)。除物种丰富度外,其他多样性指数在灌丛和草本群落之间差异显著(P <0. 05)。③不同放牧处理降低了灌丛和草本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量,导致灌丛和草本群落之间地上生物量的显著差异(P <0. 05)。④地上生物量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负相关,与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正相关;放牧处理下地上生物量与密度、物种丰富度正相关。放牧处理改变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而改变了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6.
Disturbance can affect biomass allocation of plants,but can it influence plant reproductive behavior?To address this issue,we performed field plant community investigations and explored the reproductive behaviors of Stipa grandis and Stipa krylovii in response to grazing and mowing treatments at Maodeng pasture of Xilinguole League of Inner Mongolia,China during 2007–2009.The results showed that,with a similar niche width for the two plant species under mowing and grazing treatments,mow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atio of ramet to genet number of S.krylovii and the carbon to nitrogen ratio of S.grandis,and grazing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ratio of vegetative to reproductive tiller biomass of S.grandis and increased the ratio of vegetative to reproductive tiller number of S.krylovii.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f root to shoot biomass ratio was stronger on the ratio of vegetative to reproductive tiller number of S.grandis than on that of S.krylovii.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razing and mowing influenced the reproductive manner and the process of sexual reproduction of S.grandis and S.krylovii.  相似文献   

17.
荒漠草原群落及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对放牧制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两种放牧制度群落及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变化,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轮牧试验后,划区轮牧区群落及主要植物种群的高度、盖度、密度均较自由放牧区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划区轮牧区与自由放牧区相比,草地基况有明显好转,而自由放牧区一些退化植物、一年生植物、杂类草在草群中的高度、盖度、密度有所增加。划区轮牧区现存量高于自由放牧区。  相似文献   

18.
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制度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通过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的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放牧制度下群落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结果表明:①对照区、轮牧区和自由放牧区的植物种类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前一年均有所增加,优势度指数除对照区有所增加,轮牧区和自由放牧区基本不变化;均匀度指数轮牧区和自由放牧区均略有下降。②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更多地受丰富度的影响。③对照区、轮牧区和自由放牧区群落β多样性指数随取样面积增加而降低;荒漠草原在不放牧、自由放牧和划区轮牧下,轮牧区β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对照区和自由放牧区;④2004年轮牧区与自由放牧区的相似性系数为最高,其次为轮牧区与对照区;自由放牧区与对照区差异最大。到了2005年,除轮牧区与自由区的相似性系数降低外,轮牧区与对照区、自由区与对照区的相似性系数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以草地群落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对3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的退化草地群落进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生物量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禁牧对增加草地植物优势种的重要值起到了一定作用,而6区轮牧的方式使草地群落优势种恢复得较以草定畜方式好一些;不同利用方式间相似性指数反映了放牧干扰使得相似性增大,6区轮牧对草地的干扰较以草定畜小些;禁牧对增加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不明显,以草定畜样地的多样性程度较高,但这可能是草地群落恢复性较差的表现,6区轮牧相对于以草定畜的草地群落恢复性较好;禁牧对草地群落有毒植物生物量的减少起到了作用,而6区轮牧对减少有毒植物的生物量,较以草定畜效果好些,这种方式对草地的恢复较为有利。今后应注重对6区轮牧方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