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概念和"耕地转换数量"计算模型对辽宁省1997-2007年间耕地资源转换数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应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15年耕地转换数量变化进行了预测,据此提出了耕地合理利用和有效利用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辽宁工业大发展以来,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转换数量只有1997年、2000年、2001年这三年为负值,其余年份都为正值,说明耕地转换它用不会对粮食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预测未来耕地转换数量始终为正值,说明未来辽宁的经济建设与耕地矛盾趋于平缓,科技进步以及生态建设的完善是减轻耕地压力,保障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呼和浩特市作为我国北方干旱区主要核心城市之一,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特别是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亦越来越受到多方关注。文中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分析探讨了在1996-2015年时间序列内,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大气污染的曲线拟合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现正处于城市化飞速发展时期,而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这一趋势仍将延续;通过构建三次多项式模型发现,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大气污染的曲线拟合表现为"U型"的特殊曲线关系,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属于典型的颗粒物型污染城市,即在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的初期,大气环境污染降低,而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凸显,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使得这种上升趋势并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
科学预测人口城市化水平,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制度的改革、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解决就业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乌兰察布市为例,对地区总人口进行预测的基础之上,运用劳动力结构模型、劳动力地域转移模型等多种数学模型,预测了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平和非农业人口的城市化水平。最后,选取与城市化相关的七项指标,对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预测。  相似文献   

4.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节点城市是实现国家意志的重要支撑。通过运用Esteban-Marquillas拓展模型,在对2008—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兰州市产业结构分行业做偏离份额分析的基础上就各行业发展情况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9个行业中仅7个行业5 a间增长速度高于甘肃省相应行业增速,其中,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甘肃省相应行业增速的差值较大,分别为4.91和4.99;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交通、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10个行业处于发展衰退期,产业结构亟需调整;行业总体可分为3类或是4类,分类结果符合兰州经济发展实际。未来兰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重点开展3项工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承接产业转移、加强第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乌鲁木齐为例,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干旱区绿洲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和生态环境响应的耦合关系进行评价与分析,在乌鲁木齐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过程中,空间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最为明显,社会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作用相对小一些,而人口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关联度仅为0.59,对于干旱区绿洲城市来说人口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束缚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水、土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胁迫效应,资源能源、生态条件对于城市化的制约和限制作用最为明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于城市化进程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生态环境污染对于干旱区绿洲城市的胁迫作用相对较小。最后得出结论:乌鲁木齐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目前正处于缓慢变化阶段,属于逐步磨合型。  相似文献   

6.
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从城市化的内涵出发,利用城市化水平的人口测量指标,研究了城市化加快与耕地资源减少的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分析了1993~2002年间西安市城市化水平和耕地资源的变动情况,以及西安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相关性。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总结出引起西安市耕地资源减少的各种原因,指出在城市化进程中只有不断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等各项措施才能够协调城市化加快与耕地资源减少的矛盾,切实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分析论证了城市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并且根据其耦合特征,构建了耦合理论体系。通过对西安市城市化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度的分析,表明:1988-2007年耦合度从0.25上升到0.58,系统经历了两个"S"型演化周期,跨越了低级耦合、颉颃阶段,2005年达到磨合阶段;耦合系统在1993-1995年、1999-2000年两个时间段分别受到环境与资源瓶颈的约束。城市化与资源环境耦合周期性与波动性的特点是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反馈综合作用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以大连市为例,通过一系列的实证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对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居民用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大连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居民用水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居民用水量越多,供水条件要求越高;反之,城市居民用水量越少,供水条件要求越低;并提出了适应城市化发展的可持续用水战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演化和内部空间结构的重组产生影响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以兰州为例,研究其建国以来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与特征的分析,揭示了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了兰州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张掖市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西北干旱内陆河地区水资源的支撑作用将显得愈来愈重要。文中从张掖水资源现状分析入手,阐述了水资源对绿洲城市化的影响,并通过水资源承载压力度对张掖水资源承载力做出分析,最后提出在水资源约束下张掖城市化发展的几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城市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甘肃城市化发展进程出发,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关系,从总体用地结构、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城市用地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省16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和谐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客观地掌握庆阳市生态环境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对政府制定合理的区域规划和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运用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指数等五个指标,对庆阳市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总体生态环境状况良好,植被覆盖度...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是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变的环境影响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选取典型资源型城市-鞍山市为案例,从演变的视角,研究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二者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第二产业为主体、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为主导以及国有制为主要运行环境是鞍山市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鞍山市大多数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波动下降趋势明显,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产业结构演变的环境效应显著,不同类型的产业对不同污染物的环境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是制约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中运用BP神经网络对延安市1988-2009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同时,应用城市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对延安市的城市生态环境压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与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构建了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之间的定量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延安市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之间存在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最后就如何加速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减小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使城市朝着健康有序、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空间格局控制着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以西安市南郊为样区,应用GIS和RS技术方法,通过对城市化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格局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实证研究了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得出:①西安市南郊城市化水平具有明显的圈层空间格局,即离城市建成区越远,城市化水平越低;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离城市核心区越远,生态服...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土地利用在城市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必要性,并结合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特点选择18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包头市1998-2007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最后针对结果给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石羊河流域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在现有水量不可能增加的情况下,调整农业内部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力措施。本文以石羊河流域的民勤县为例,分析了产业结构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科学依据,提出种草养羊是干旱农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效益可以提高0.68万元/hm2,而水资源利用量可以减少145.71m3/hm2。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对于土地紧缺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绿洲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等分析其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2002—2012年,武威市凉州区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及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生活方式城市化指数均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研究区土地利用效益值、城市化指数以及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综合评价指数呈现出线性递增的特征,且土地利用效益值增长速率快于城市化指数。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系数从0.273 6提高至0.907 0,耦合协调状态由中度失调逐渐转为优质协调,耦合协调阶段可分为失调衰退—过渡—协调发展3个时期。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发展之间存在相互驱动关系,即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对城市化产生的驱动影响较显著,城市化则主要从社会(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两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益产生驱动影响。研究结果对石羊河流域绿洲城市乃至干旱区绿洲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结合预警理论,建立了区域生态安全的"状态-胁迫-免疫"(State-Danger-Immunity,SDI)动态预警模型。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对甘肃省1997—2009年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估,并对2010—2015年生态环境安全进行动态预警。研究表明:(1)BP人工神经网络模拟效果较好,将其用于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是可行的;(2)甘肃省1997—2009年的生态环境从"较安全"状态到"较不安全"状态,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预警结果显示,甘肃省2010—2015年生态环境愈加恶化,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耗能量、工业固废利用率及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不足将成为影响甘肃省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期遥感影像图,通过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净变化速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分析渭干河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利用程度的时空差异,并探讨土地利用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1)渭干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其类型分布和面积变化存在时空差异。1990—2008年流域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加,草地、沼泽、未利用地有所减少,耕地面积先增后减,总体有所增加。(2)因未利用地面积比重较大,流域各县的土地利用程度普遍不高,但近年有明显提高。库车、沙雅、新和三县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渐增长,拜城县先增后减,总体有所增长。流域各县的土地利用效益均逐年增长,后期增长率远大于前期。(3)土地利用程度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越高,单位面积GDP和空间城市化水平越高。未利用地面积比重的空间差异对各县市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差异具有较大影响。(4)人类活动加剧、社会经济发展等因子是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