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珍稀特有植物四合木种群动态时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1977年MSS及1990、2000、2005年TM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对西鄂尔多斯特有种四合木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四合木分布区总面积约2824km2,由8个种群斑块组成,但其空间分布格局极不均衡;28 a来四合木种群数量迅速减少,且其减少速率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并不相同,而人为干扰方式及程度不同是导致四合木种群动态时空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研究期内四合木主要向沙地、以白刺为主的其它植被及工矿用地转化,表明工业的发展及由此引发的土地沙化是四合木生存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2.
四合木水分代谢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为内蒙古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内蒙古一级保护植物。本文首次报道了四合木的水分状况(总含水量、自由水含水量及束缚水含水量)和水分代谢(水势、蒸腾速率及抗脱水力),并且讨论了这些特性与忍受干旱的关系,为进一步保护这种植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 Leslie矩阵对内蒙古与宁夏的西鄂尔多斯残遗分布的特有植物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种群动态在张慧荣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再作探讨。从调查数据中提取信息 ,构造新的 Leslie矩阵 ,对四合木种群年龄分级提出合理的划分。可以认为四合木种群动态有微小波动的特点。各龄级个体数的变化趋势不同 ,但种群动态在总体上呈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是唯一分布在干旱地荒漠的珍稀动物,历史上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河流域,现仅分布在沙雅、尉犁和且末地区。作者通过2005-2007年的实地调查,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水源、隐蔽条件、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等为评价因子,采用生境评价模型,对塔里木马鹿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车尔臣河下游阿克塔孜牧场地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塔里木马鹿的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22278.6hm2和64425.0 hm2,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13.01%和38.79%;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塔里木马鹿的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减少了3.77%和5.35%,而不适宜生境面积增加了7.96%。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海洋生境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 TCS007对植物的促生长及诱导抗逆作用,以黄瓜和水稻为试材,评价菌株TCS007对植物种子萌发、幼苗和根系生长等生长量及其对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的影响,并在低温和高盐胁迫条件下,研究其对植株生长相关生理指标影响。结果表明:1 × 106 CFU/mL的TCS007孢子悬浮液可以显著促进黄瓜种子萌发,且处理后黄瓜幼苗的株鲜重、叶面积、根鲜重及根系活力分别提升13.53%、17.97%、66.67%和27.30%,总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22.75%、18.24%和8.60%;在5 ℃、10 ℃和15 ℃低温胁迫下,1 × 106 CFU/mL的TCS007孢子悬浮液显著提高了黄瓜叶片中过氧化物酶 (POD)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活性,降低了丙二醛 (MDA) 含量和相对电导率 (REC);在0.1 mol/L的氯化钠 (高盐) 胁迫下,不同含量的TCS007孢子悬浮液均可显著缓解氯化钠对水稻幼苗的盐害作用,且随着孢子含量的增高,缓解效果越为明显,其中添加5% 1 × 106 CFU/mL TCS007孢子悬浮液的水稻幼苗POD、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增加并能降低其REC。综上,棘孢木霉菌TCS007对植物具有良好的促生长效果和诱导抗逆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其开发成为新型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一株分离自南极海洋沉积物的菌株TCS007的分类地位、菌株抗逆性能及抑菌活性,采用形态及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比较了低温、高温及高盐3种胁迫条件下与正常条件下TCS007的菌丝生长差异,以评价菌株的抗逆性能;通过平板对峙试培养法测定了TCS007对1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谱;用乙酸乙酯提取TCS007发酵滤液中的代谢产物,并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TCS007菌株被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并展现出在高盐胁迫下具有良好的抗逆性能;其对16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在56.65%~87.62%之间,其中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sis的抑制活性最高。TCS007发酵滤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38.80 μg/mL。研究结果表明,TCS007及其代谢产物具有拮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功能,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花生优势区域的拓展及转移受多种因素制约,且以降水量的制约最为明显。为探讨辽宁花生产业的区域布局及拓展空间,以阜新近50 a的降水变化为例,采用降水保证率、降水变率、土壤水分蒸发量及土壤水分盈亏特征等参数分析辽西北降水规律,并进行花生水分适宜性评价。分析表明,“十年九旱”仍是辽西北基本气候特征,且这种特征可能有继续恶化趋势。该区域4-5月的降水保证率偏低,土壤缺水量达100 mm ,冬春季的降水变率大于110%,发生春旱的机率最大,对花生春播极其不利。而从花生生长季节水分分析,辽西北的降水条件基本能够满足花生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且花生生物产量 y与降水量x间显著服从于方程y= a+ bx ,相关系数 r=0.999。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辽西北花生生产需着重攻克避旱播种、生态防风蚀和避免与粮争地等三个方面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8.
根据宁夏彭阳2006-2011年期间沙棘木蠹蛾成虫发生期资料和2005-2011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彭阳县每年5-9月气温变化趋势和沙棘木蠹蛾成虫发生期年变化趋势,探讨了发生期与气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5-2011年,彭阳县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均呈现下降趋势,气温倾向率分别达-0.89、-0.57℃/10年,而平均最低气温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18℃/10年,但总体来说,气温的变化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下降趋势不显著.沙棘木蠹蛾成虫始见期和结束期均向后推迟,发生期总体呈现加长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气温降低对沙棘木蠹蛾成虫始见期的影响较大,始见期随气温的降低而推迟,平均温度下降1℃则向后推迟约9d,而历期受气温降低的影响较小,其他时期基本不受气温降低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有效控制沙棘木蠹蛾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科学认识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对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修复以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92—2020年欧洲航空航天局逐年的土地覆盖数据,采用InVEST模型估算生境质量,运用Sen+MK检验和Hurst指数分析方法,探究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前后黄河中游的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29 a来黄河中游地区生境质量整体较好,平均生境质量指数为0.652,但呈现小幅下降趋势(每10 a下降0.004),从局部上看,退耕还林(草)区生境质量呈现上升趋势(每10 a上升0.174),其中,2011—2020年上升趋势最为显著,10 a增加了0.656;(2)2001—2020年黄河中游地区生境质量发生时空变化的趋势类型以明显降低为主,但从不同时间段的发展来看,2011—2020年较2001—2010年生境质量向好发展的面积增多,体现在退耕还林(草)区的生境质量上升;(3)未来黄河中游地区生境质量发生时空变化趋势类型以明显降低和明显上升为主,且可持续性较强,明显降低区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以及城市集中发展区域,明显上升区主要位于山西省、陕西省... 相似文献
10.
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地区特有濒危植物种群斑块变化与优先保护级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3S技术对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地区特有15种濒危植物的面积进行统计处理,绘制出斑块面积变化曲线图,用数字回归方法得出曲线的数学方程。然后找出各植物种斑块面积变化剧烈程度与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植物优先保护序的相关关系,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绵刺地表枯落物水浸液和蒸馏水为对比,对绵刺的种子发芽时间、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速度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绵刺地表枯落物水浸液对绵刺种子萌发时间、萌发率和幼苗生长速度相对于蒸馏水有明显地抑制作用。10%枯落物水浸液和2%土壤表层水浸液对绵刺种子萌发时间、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生长速度抑制作用最为显著;说明绵刺枯落物具有化学他感作用,但这种他感作用与目前研究的异株克生作用不同,它在绵刺母株株丛内,排斥自身种子定居,以无性繁殖扩大对株丛内均质性生境的利用,实现种群的更新;在株丛外,以种子占据异质性生境进行种群的更新。因此,绵刺繁殖对策和生境的选择具有行为性,即绵刺植株以无性繁殖方式进行亲本基因的识别,有效地保存基因,而通过他感排斥作用,使种子携带的基因通过种子扩散器的作用,进行长距离的传播,在新的生境中定居,避免了亲代与子代有限资源的争夺,传播基因,这种繁殖策略的采用和生境的选择行为既保存了基因,又提高了种群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12.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是个综合的多学科集合,它不但包括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还包括社会经济适宜性。文中借助GIS平台,系统的归纳了国内外人居环境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基于DEM数据、NDVI数据、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人口和GDP等要素的栅格数、以1km×1km的栅格尺度直接反映了南疆地区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植被、地形、气温等各种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在空间上的适当结合分布对南疆人居环境的发展和分布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2)南疆地区大部分地区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人居环境适宜性中一级适宜区(最好适宜区)的面积最少,占全研究区的3.092%,二级适宜区占7.15%,三级区占8.39%,四级适宜区和五级适宜区的面积最广,占全研究区的81.17%,表明自然环境基础十分恶劣;3)研究区内除了现已开发利用的绿洲面积以外现未开发的交错带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居环境发展的潜能,但是此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在今后的发展规划当中需要大量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内蒙古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建立地形、气候、水文和地被等人居环境单要素评价模型和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模型,系统评估了内蒙古人居自然环境的适宜性与限制性,定量揭示了内蒙古人居环境的地域类型与空间格局。研究表明:内蒙古地形条件较好、气候偏寒、水文和植被条件较差,自然条件是影响内蒙古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内蒙古人居环境以限制性为主要特征,自治区人居环境由41.15%的不适宜区、37.07%的临界适宜区以及21.78%的适宜区组成,不适宜人类长年生活和居住的地区面积最大;内蒙古人居环境的限制性,决定了自治区人口"大集中、小分散"的基本分布格局,全区88.03%的人口集中在面积有限的25.75×104km2人居环境适宜地区,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占地43.84×104km2,人口不足全区的10%;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占地48.66×104km2,人口仅占全区的2.24%。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疆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家人口发展功能区划工作中新疆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所依据的评价模型在权重和分级阈值的设置以及某些参评指数的设计和选择上尚存在不合理之处,因而导致评价结果与一些实际情况不符。文章最后给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并特别指出评价应增加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自然灾害情况。 相似文献
15.
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户用沼气的区域适宜性评价是户用沼气合理布局的关键.针对我国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区域因素,依据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从气候条件、能源状况、社会经济因素3个方面选择了年平均温度、≥10℃持续天数、生物质资源量、商品能源获取的难易程度、户年均收入、国家投资和农民平均文化水平7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分级标准,其中适宜性总分值大于等于80的区域,为最适宜区,适宜性总分值在80~60的区域,为适宜区,总分值在60~40的区域,为次适宜区,总分值小于40的区域,为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提高对水稻气象型病害的防控能力,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生产管理措施和建议,本文基于构建的综合稻曲病指数及相应划分的气象适宜度等级,利用历史气象资料、水稻生育期资料以及两套精细化预报产品,针对2015年和2017年稻曲病典型发生年份,结合病害监测时段中易于病菌入侵和流行的气象条件,选择病害起报时间,分别给出了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细网格预报产品和江苏省气象局精细化预报产品的稻曲病流行气象适宜度等级预测结果。通过稻曲病大田调查资料的检验,发现提前7d给出稻曲病发生气象适宜度等级的预测结果与全省实际稻曲病发病趋势和程度基本相符,实现了对水稻稻曲病监测和预警的及时性、连续性和动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