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於营繭位置这一問題,近來不但从营繭角度方面進行观察,並从作为制絲用繭的价值上,从对制种方面的影响上,作了很多的研究,其所得結果,可以概括如下: 1.营繭位置以选斜营者为最好,其次为横营,縱营繭是不良的下等繭。 2.营繭的角度,受熟蚕所处場所的偶然性所支  相似文献   

2.
1.任何生物學的作用都依赖于溫度,加溫处理和影响是控制机体生命活动的措施之一,特別是对變溫动物。 溫度的条件和影响对控制桑蚕的发育和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养蚕中要全面地和緻地研究加溫对蚕儿各龄期的影响。 2.在正常温度范围內,可应用溫度条件來控制机体的生命活动,但必須了解这种机体的对一定的溫度和环境的變化所形成的局部適应的作用,这种机体对于正常溫度和正常环境的變化,仍能进行系統发育。第一大组的试驗科目,根据局部適应的反应作用原理,借助溫度条件的變化来控制其生命活动和发育。  相似文献   

3.
溫度作为一生态因子,直接影响到家蚕的生育及行为。飼育溫度对蚕儿的生理及蚕病方面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广东蚕区常因高溫及其他因素的协同作用,釀成暴发生軟化病。制种场亦反映在夏秋季担茧制种量減少,因此,研究高溫对蚕儿摄食、消化及生长发育的关系,刘增强体質预防蚕病有一定作用。飼育溫度与家蚕软化病的关系。藤井(1936)在家蚕軟化病有关生化問題的研究中,曾調查22℃、26℃、30℃三种不同飼育溫度对蚕儿的經过、体重、減蚕率、食下率、消化率及呼吸等的影响。結果認为在30℃时五龄蚕儿对蛋白、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較少;存留在蚕內的糖元及蛋白亦少,因而大量发生軟化病,尤以晚秋蚕为甚。同氏認为高溫直接抑制淀粉酶及胰白分解酶的活性有关。蔣天驥(1957)  相似文献   

4.
家蚕对病毒病的感染抵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忠康 《江苏蚕业》2001,23(3):10-13
病毒病是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传染性蚕病之一,该病的发生是病毒、环境、蚕体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蚕的体质对病毒病的感染抵抗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蚕体对疾病的抵抗性是对病原体主动而有力的防御反应能力,这种能力既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又受到发育过程中环境因子的作用。本文就有关方面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述。1 蚕品种与发病 不同系统的蚕品种由于其基因上的差异,对病毒病的抵抗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对NPV的经口感染抵抗性,一般含有多化性血统的抵抗性较强,如琼山、海南、高白、大造09、农42号等,二化性品种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一、在一般消毒的情况下,高温(90—92℉)干燥(相对湿度60—65%)多湿(95~100%)焗蚕。对南农七乙品种1~5龄任何时期,受焗4~24小时,发病率3.18%±2.1%,不会引起暴发性蚕病。4~5龄连续以焗1—3—6日,则发病率随焗蚕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较严格消毒条件下,二化性蚕种受到高温焗热热亦不会发生蚕病。二、焗蚕、饥饿及不良桑叶等综合不良因子作用下,但蚕期发病率在1.50~5.16%,亦不会导致暴发性蚕病。但高温干燥焗蚕的发病率较高,可能是桑叶萎凋快,造成饥饿的结果。三、蚕儿对焗热的抵抗力因生理状况而异,稚蚕期大于壮蚕,四龄期大于五龄,盛食期大于起蚕。其中以四龄眠五龄蚕起抵抗力最弱。蚕儿受焗后茧层量减少2—7%,四~五龄连续受焗,则可减少26%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优食一号为材料,探讨3龄期颗粒人工饲料育的饲养温度、饲养密度、给饵次数对家蚕的生长发育等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龄期颗粒人工饲料育的适宜饲养温度为29℃,适宜饲养密度为0.59头/cm~2,饲养1盒蚕种(25 000头/盒)的3龄期家蚕的适宜蚕座面积约为4.25 m~2,大于此密度,家蚕的生长发育会显著变差。在适宜的饲养温度和饲养密度条件下,3龄期1盒蚕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总食下量约为2 300 g,盒种总给饵量以2 760 g为宜,给饵次数以2次为宜,其中3龄饷食给饵量约为1 840 g,3龄48 h给饵量约为920 g。  相似文献   

7.
我省第二、三造蚕期(4~6月),由于季节交迭,气候變化无常,蚕造不够稳定,素有烂二、三造之称。这段期间90°F或65°F的溫度虽有出現,但不經常,但一昼夜間溫差變化很大,常达10~15°F。湿度大,正处于梅雨天,连阴雨持續时間长,日照少,风向變化不定。群众有謂“五更塞”,“朝东,午南,晚西北”。(指风向)。普遍認为二、三造天气不好,病菌容易滋生,日夜溫差大、湿度高,蚕室內的小气候不易控制;雨水多,日照少,桑叶不够充实等因素。但認为以溫差變化較大是主要因素。本試驗根据日夜溫差变化的問題,进行變温育对蚕儿生理及病理的影响的調查。變温育在江浙及日本均有过很多报导,認为蚕儿适应范围內,18~32℃的變溫育在发育速度、体重、生命力及茧質等方面均較25℃恆溫育者为佳。蔣犹龙等(1964)認为在同样产茧量的前提下,變温育可以減輕勞动强度,节约燃料,降低生产成本。本试验在冬、春季进行,与二、三造的环境不尽相同,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烏克蘭畜牧研究所曾进行了伯力考斯品种羊的不同分娩期的研究,將不同月份分娩的羔羊按初生、断乳及週岁等阶段的进行称重,並計算每只羊的产毛量。早期产羔(12、1月)的伯力考斯品种的羔羊,到断乳时的体重达到23.1—34.5公斤,出生於3、4月的羔羊至断乳时体重仅达到23.1—29.9公斤。  相似文献   

9.
<正> 今西重雄使用人工饲料养蚕,要比桑叶养蚕易经口感染病毒病。这是因为用人工饲料喂养时,家蚕消化液内缺少一种能阻止病毒活化的红色莹光蛋白质。即使同样用人工饲料,其病毒感受性也因人工饲料的配方不同而有差异。著者通过改变人工饲料中蛋白质、糖分和纤维粉末等组成成分的添加量,究明了它们对多角体病毒经口感染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病毒治"对家蚕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上最为常见危害又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在我国往往造成大面积暴发,直接影响了蚕桑生产的发展及蚕农的经济利益.目前生产上常见的病毒病有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病毒性软化病、浓核病.养蚕生产上防治病毒病的技术措施主要是蚕室蚕具及环境的消毒、蚕体蚕座消毒、淘汰病蚕、饲养抗病品种、加强饲养管理等,用添食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的研究也很多,但迄今为止尚未研制出十分有效的防病毒病药物.鉴此,山东农业大学、苏州大学和山东宁阳蚕用化工厂共同合作,经过多年的研究研制出一种新型蚕药"病毒治".笔者对其防治及治疗效果做了实验室试验及生产上的试验调查.  相似文献   

11.
家蚕病毒病对蚕桑生产的危害较大,是影响蚕桑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综述了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抗性的遗传规律和近年来家蚕病毒病常规抗病育种、分子标记辅助抗病育种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王裕兴 《蚕业科学》1989,15(4):227-230
<正> 关于家蚕在桑叶育条件下对NPV的感染抵抗性,国内早有报道,随着人工饲料育的兴起,国内外对人工饲料育条件下家蚕对NPV的感染抵抗性又作了不少研究,本试验就两种饲料育对NPV的抗性差别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差别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夏秋期,在给桑前淋湿桑叶的整个表面,可降低蚕室温度和增加湿度,减少蚕儿水份损耗,改善蚕儿食欲和适口性以及饲料的可消化性。从4龄开始,用湿叶饲养白茧1号、白茧2号,饲养期较之对照区:在夏期缩短29小时,在秋期缩短42小时。相应地增加了:平均全茧量增加13.2%和17.6%,平均茧层量增加14.3%和15.2%,产茧量增加13.9%和17.8%,并改良了茧的工艺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结果表明:稚蚕试验区使用有孔塑料膜覆盖育,在低温的春蚕期和晚秋期,与对照区无孔塑料薄膜覆盖育相比,两者的饲养成绩没多大差别,但在高温多湿的夏、秋蚕期,试验区的生命力和茧质都比对照区有所提高,其中夏蚕期幼虫生命率提高20.22%,虫蛹生命率净高43.57%,收茧量提高了55.56%。  相似文献   

15.
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抵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试验用机率值分析法和浓度(对数)—死亡率机率关系曲线法,研究了家蚕对NPV病毒病经口感染的抵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家蚕对NPV病毒经口感染的抵抗性遗传方式,是受一对主效显性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控制的。这种抵抗性的遗传父本大于母本,有偏父遗传现象,杂种一代(F_1)的抗病性表现出杂种优势,有超显性现象。对于偏父遗传现象,本文从遗传机理上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双酚A对体外培养家蚕生精囊形成精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环境有害物质对家蚕生殖发育的影响,利用家蚕生精囊(spermatocyst)体外培养系统,研究塑料工业广泛使用的化合物双酚A(BPA)对体外培养家蚕生精囊精子形成的影响。在5龄第4天家蚕生精囊体外培养体系中添加100μg/mLBPA,可使生精囊全部不能伸长,绝大多数在72 h内死亡;添加10μg/mL BPA时,生精囊培养72 h后表现出明显伸长障碍,有核精子束数量减少且长度短;添加1μg/mL BPA时,有核精子束数量减少且长度短,还出现一些退化膨大的生精囊。在上蔟第2天的家蚕生精囊体外培养体系中添加0.1μg/mL BPA,可对无核精子形成产生毒性效应,明显影响到有核精子束的形成及精子束的浓缩成熟。实验结果显示:较低浓度的BPA对家蚕精子形成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上蔟第2天的家蚕生精囊体外培养体系对低浓度BPA的毒性反应敏感,可应用于家蚕以及昆虫的生殖毒理体外研究实验。  相似文献   

17.
<正>喷施宝作为桑树叶面肥,对桑叶的增产效果已被确认,在农村丝茧育桑树上应用较多,但在种茧育桑树上使用未见过报道。1991年春蚕期,我们在海安蚕种场四区苏5×苏6品种用叶桑园中试用,结果除对桑树有增产作用外,还发现该批蚕发蛾后,蛾子比较活泼,交配困难,散对增加,产卵不安定,不受精卵多。为查明这种现象是否与桑树使用喷施宝有关,进而探讨喷施宝能否适宜作为种茧育桑树的叶面肥,笔者于1991年中秋进行了种茧育桑树使用喷施宝对家蚕产卵及卵质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18.
1.变溫条件(早期38.5℃,中期38.0℃,晚期37.0℃)可以改善胚胎发育的速度和胚体內某些指标变化的影响物质代謝的强度。初期升溫的效果在孵化开始的24小时以后較为明显。試驗組与对照組相比,发育速度一直領先,从外形来看,两組相差1昼夜。而到25昼夜以后,两組外形差別不大,但試驗組啄壳时間早,啄壳强而有力,出雛时間早,初生鴨雛健壮,絨羽长而丰滿,平均体重大(試驗組为47.76克,对照組为46.72克),从而提高了孵化率13.3%(試驗組75%,对照組61.7%) 2.胚胎及其主要器官,如眼、脑、心、胃、腸、肝、肺等长度和重量增长曲綫,試驗組的曲綫一直波动于对照組曲綫的上面,仅在25—27昼夜試驗組略有下降,其中心脏的情况,稍有例外。 3.一些能够說明物质代謝强度的指标,試驗組也一直領先。例如,卵重失重,壳重减重試驗組均快于对照組。特別是卵白、卵黃的利用方面,两組相差更为明显。試驗組在20昼夜末21昼夜初,卵白已被用尽,而对照組却延迟到22昼夜末23昼夜初。到出壳为止試驗組卵黄仅余4.16克,而对照組却还有6.23克。紅血球和血紅蛋白含量,两組差別也很明显。 4.X射綫直接摄影測量肱骨和小腿骨的骨干骨化区,也証明了試驗組的发育此对照組快。 5.性別分化时間,試驗組在第8昼夜,对照組在第9昼夜。  相似文献   

19.
张学玖 《江苏蚕业》2007,29(4):56-57
针对病毒病多发的现状,睢宁县蚕桑站在凌城镇进行了家蚕添食蚕福音胶囊对预防和治疗家蚕病毒病的效果试验。试验证明:家蚕添食蚕福音胶囊对病毒性血液型脓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新选育的抗病品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ydrosis virus,Bm NPV)的抵抗性能,分别以菁松、皓月、932、芙蓉、7532、湘晖及其杂交种菁松×皓月(正反交)、932·芙蓉×7532·湘晖(正反交)为对照品种,进行了菁松N、皓月N、932 N、芙蓉N、7532 N、湘晖N及其杂交种菁松N×皓月N(正反交)、932N·芙蓉N×7532N·湘晖N(正反交)对Bm NPV的抗性试验。其中新选育的品种分别用Bm NPV多角体浓度为10~9、10~8、10~7、10~6、10~5个/m L的病毒液30μL均匀涂抹于直径2.5 cm的圆形桑叶背面,于2龄起蚕时饲喂家蚕;对照品种的Bm NPV多角体添食浓度相应地降低1个数量级。48 h以后调查各处理区家蚕的发病情况,计算各品种的半致死浓度(LC_(50))。结果表明:新选育的品种及其杂交种对Bm NPV多角体的LC_(50)均超过10~9个/m L,而其对照品种及其杂交种对Bm NPV多角体的LC_(50)均在10~6个/m L水平或更低,2者相差3个数量级以上,新品种对Bm NPV具有很强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