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桔梗种子成熟天数与成熟度及发芽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同一天开放的100朵多年生栽培桔梗花挂牌后,自开花后第21天开始每隔5d进行取样,得到了不同成熟度的桔梗种子.对这些种子和2004年春天在国内不同药材种子市场上购买的商品桔梗种子,分别测定千粒重和发芽率,分析自开花到种子完全成熟所需要的时间、种子成熟天数和千粒重的关系、千粒重和发芽率的关系等,为桔梗的良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KMnO4对桔梗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不同成熟度的桔梗种子用0.396的KMnO4水溶液浸泡24h,对照用水浸泡24h,按常规方法进行发芽试验,并分析KMnO4对桔梗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MnO4可明显降低对成熟度高的种子5d内的发芽率,但可明显提高6~7d内的种子发芽率,对8~9d内发芽的种子略有提高;对成熟度低的种子发芽率有明显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稀土微肥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稻土微肥浓度在400mg.L^-1左右时,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增加14.63%,27.94%和64.43%,浸种后培养48h,根长平均比对照增加1.5cm。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温度、发芽床和试剂处理对桔梗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寻求桔梗种子最优萌发条件。结果表明,25℃/15℃的变温处理利于桔梗种子萌发;桔梗种子以蛭石作为发芽床,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于土壤、河砂和滤纸;100 mg·L-1GA3和200 mg·L-1PEG 6000处理能显著提高桔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对蓝百合(百子莲属Agapanthus)8个品种的种子进行生物学对比研究,旨在通过试验初步验证其在国内引种栽培的可行性.在不同的试验条件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对不同品种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作比较分析.试验最终得出以下结论:蓝百合8个品种的种子外观形态差异很微小,肉眼很难进行区分,而且千粒重差异也并不十分显著;从发芽率看出,A.praecox orientalis‘Mr.Thomas’、A comptonii ssp.longtubus、Agapanthus praecox ssp.minimus‘ Forma’的种子发芽率较高,说明各蓝百合品种种子在发芽率方面存在差异;Agapanthus praecox ssp.minimus‘Forma’、A.praecox orientalis‘Mr.Thomas’喜温差大的环境,Agapanthus inapertus ssp.hollandii、A.praecox orientalis (white)、A.praecox praecox‘Floribunda’喜温差小的环境,A.comptonii ssp.longtubus、A.praecox minimus‘Adelaide’、A praecox minimus‘ Storms River’对温度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桔梗质量的影响,找出合适延边地区桔梗栽培的密度,为生产高产优质桔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株距和行距的不同处理对桔梗质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合桔梗生长的最佳栽培密度。[结果]结果表明,1年生和2年生桔梗均在株距为4cm和6cm时,根长较长,侧根数较少,且侧根数随着行距和株距的增加而增加,适合于1年起获的蔬菜用桔梗的最佳栽培密度为6cm×25cm,适合于2年起获的药、蔬兼用的桔梗的最佳密度为6cm×20cm和6cm×25cm。[结论]1年生桔梗的最佳栽培密度为6cm×25cm,2年生桔梗的最佳密度为6cm×20cm和6cm×25cm。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Cl和PEG6000对高雪轮、矮雪轮、五彩石竹、须苞石竹、麦仙翁和花园鼠尾草6种花卉种子萌发的影响,了解6种花卉种子对盐碱和干旱的适应性。[方法]对6种花卉种子进行不同浓度NaCl和PEG 6000胁迫处理,研究6种花卉种子在胁迫下的萌发特性。[结果]当NaCl浓度大于200 mmol/L时,明显抑制了高雪轮和矮雪轮种子的萌发;浓度大于300 mmol/L时,明显抑制麦仙翁、五彩石竹、须苞石竹和花园鼠尾草种子的萌发。当PEG6000浓度大于5%时,明显抑制花园鼠尾草种子的萌发;浓度大于20%时,明显抑制高雪轮种子的萌发;浓度大于25%时,明显抑制麦仙翁、须苞石竹、五彩石竹和矮雪轮种子的萌发。[结论]6种花卉种子均可耐重度盐胁迫,麦仙翁、五彩石竹、须苞石竹和花园鼠尾草种子的耐盐性更强;麦仙翁、须苞石竹、五彩石竹和矮雪轮种子的耐旱性强,高雪轮种子的耐旱性较强,花园鼠尾草种子的耐旱性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