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玛纳斯河灌区农户农业灌溉水价承受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玛纳斯河灌区农户种植棉花平均生产成本和收入情况、水费占成本、收入的比例情况、农户可接受的灌溉水费占单位面积投入比例、农户对现行灌溉水价的评价及对水价构成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灌区农户灌溉水价的承受能力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该灌区农户水费承受能力指标及2006年该灌区农户可承受的平均终端灌溉水价为0.110 9元/m 3 .为该灌区制定农业灌溉水价改革政策、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陕西关中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4年连续5年对陕西9大灌区120条定点斗渠与800个定点农户进行入户调查,对管理体制改制进程及与农户灌溉情况、水费支出、农业投资与收入等进行了入户监测评价调查,结果表明改制斗渠系状况良好,灌溉水利用系数、农户收入增加,农户实际水费支出减少.管理体制改革带给农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3.
从支付能力的角度定量研究农民对灌溉水价的承受能力,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农户总体收支及水费支出、农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和支付能力水平的界定标准等,并分析了支付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74元和1 300元是支付能力水平的分界线,无支付能力、有一定支付能力和有支付能力的农户分别占6.1%、9.7%和84.2%;支付能力较低的农户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不同支付能力组之间农民年人均水费支出与平均水费支出均无显著差异;耕地面积、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对农民支付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下水均衡模型,分析了陕西泾惠渠灌区不同频率典型年的地下水均衡状况,结果表明降水入渗补给、渠系渗漏及田间灌溉入渗补给、井灌回归补给是灌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占总补给量的85.99%~82.89%;而人工开采是灌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农灌地下水开采量、人畜和工业用水开采量占总排泄量的69.7%~72.86%.以2010年为现状基准年,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结合灌区发展规划,设置了4种不同的灌区发展情景模式,运用所建立的地下水均衡模型计算了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地下水位埋深,其变化范围为0~0.07 m;以地下水位变幅最小为准则,得出了不同频率典型年合理的渠井用水比例范围为1.49~1.53,从而为灌区地下水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旱作灌溉农业在陕西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而关中灌区又是全省商品粮、棉、油、菜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旱象严重的1985年关中灌区粮食种植面积823.2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338.7万吨,平均亩产411.5公斤,面积占全省粮食耕地面积的18.5%,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的35.7%,高出全省粮食平均产量近200公斤。因此如何保证关中灌区旱作高产,是关系  相似文献   

6.
陆慧  刘浩华 《中国沼气》2006,24(3):19-23,26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比较有沼气池农户、无沼气池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及发展趋势,得出结论:有沼气池农户、无沼气池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有沼气池农户家庭能源消费中生物能、商品能、沼气所占比例分别为12.2%~20.6%,49%~64.1%,23.7%~29.5%,无沼气池农户家庭能源消费中生物能、商品能所占比例分别为16.4%~30.8%,69.2%~83.7%,有沼气池农户中沼气部分地取代了商品能消费,商品能的需求较无沼气池农户减少大约20%左右,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有沼气池农户、无沼气池农户家庭生活用能中生物能比例不断减少,商品能比例不断增加;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有沼气池农户在选择家用能源时,将优先选择户用沼气,通过使用沼气,农户消费的生物能、商品能的比例明显下降;随着沼气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农户商品能的使用量将下降70%以上。  相似文献   

7.
农业灌溉用水是厄瓜多尔的主要用水,确定合理的农业灌溉保证率标准对实现农业灌溉用水的水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农业灌溉保证率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厄瓜多尔的农业灌溉保证率标准。应用该标准对厄瓜多尔全国九大流域的灌区进行水资源配置。结果表明厄瓜多尔全国灌区在规划水平年达到目标灌溉保证率的条件下,农业灌溉配置水量所占总配置水量比例和相应的规划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均合理,从而验证了所确立的厄瓜多尔农业灌溉保证率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政府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投资使用比例高,小规模农户弃用的比例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比例高的原因是节水技术能省工而不是省水。小规模农户弃用原因有:节水技术的不适应性、村级公共管理水平低、农户之间协调难、农业投资风险大等。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应改革水费收取制度,应重视支持小规模农户,应重视项目后续管理,应以解决粮食安全与水资源的矛盾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变化环境下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挑战,确定渠井结合灌区适宜的渠井用水比例,实现渠井结合灌区地下水多年动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在典型渠井结合灌区——陕西省宝鸡峡灌区进行了大量田间调查,获取了作物种植类型、产量和种植成本,灌溉水源选择、灌溉用水量等基础数据,并将观察到的农户灌溉行为概念化和程序化,将农户灌溉用水行为与作物根区水文过程进行耦合,开发了一个具有物理机制的农户灌溉用水模型,模拟了不同渠井灌溉用水比例对地下水位动态、作物产量和农户生计的影响.模型在典型区域应用的纳什效率系数为0.58,表明模型可以用来模拟渠井结合灌区的地下水位.结果表明:若要维持灌区地下水位稳定和地下水采补平衡,塬上灌区丰、平、枯水年的渠井用水比例应分别为2:98、28:72、30:70,塬下丰、平、枯水年的渠井用水比例应为全井灌(0)、28:72、29:71.考虑丰蓄枯补原则,丰水年塬上灌区和塬下灌区的渠井用水比例分别为10:90和17:83时,地下水位可上升2 m;枯水年塬上灌区和塬下灌区的渠井用水比例分别为21:79和13:87时,地下水位可下降2 m.仅改变渠井用水比例时作物产量不变,且井灌比例增加时亩均净收入略有下降.开发的农户灌溉用水模型可以用来模拟渠井结合灌区的农户灌溉用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并可以量化渠井用水比例对地下水位、作物产量和农户生计的影响,可以确定不同水平年塬上、塬下灌区适宜的渠井用水比例,为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高效安全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引黄灌区合理补偿农业成本水价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补偿农业成本水价是提高灌区经济收入、保证灌区实现良性运行、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于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选择河南省人民胜利渠引黄灌区为试点,开展合理补偿农业成本水价综合对策和措施研究。对人民胜利渠灌区农业水价的成本构成和水费征收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水费征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补偿农业成本水价的综合对策与措施。研究成果对于合理计算农业成本水价、保证灌区正常运行、进一步提高引黄灌溉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意愿调查的农业水价承载力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采用意愿调查的方法研究农业水价承载力,并以五岸灌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调查了灌区农户水价支付意愿,分析了农户的农业水价承载力,并提出了工程改造后试运行阶段的水价标准合理范围的建议。研究表明,采用意愿调查的方法分析农业水价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农业水价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两种适用于半干旱灌区某次配水的实用优化模型。第一种以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为基础,以全灌区净灌溉增产值最大为目标函数;第二种根据灌溉管理部门的要求,以某次灌水全灌区的水费收入最高为目标函数。这两种配水模型以陕西省洛惠渠灌区 1989、1990年夏灌的实际用水资料进行了验证,可供各自流引水灌区在渠系水量调配中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合理的农业水价能起到价格杠杆作用,促使农业节约用水。以济源市为例,分析区域农业用水概况、农业水价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以全成本水价理论和能值价值理论为基础估算得到区域内主要灌区的农业成本水价;以亩均产值和亩均净效益为基础测算得到农民水价承受能力为0.11元/m3;参考计算结果,明确了农业水价的调整范围,针对济源实际,提出了农业水价调整策略。为济源市农业水价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也可供其他地区农业水价调整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利用工程实际资料,对井渠结合灌区的供水成本及水费标准进行分析讨论,提出现阶段水费计收标准以及加强灌区灌溉管理、降低供水成本、提高灌溉效益的初步建议,并为灌区作物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丹  唐宏璐  袁秀伟  陈波  季巍 《农业工程》2022,12(10):81-85
从农业用水户的角度,结合南方平原灌区实际,提出3种递进式的农业用水激励模式及相应测算公式,即“先交水费、后全额补贴”模式,基于合理用水定额的“先交水费、后差额补贴”模式,以及基于区域单位用水量的“先交水费、后差额补贴”模式,并测算分析了典型试点区内用水户的用水量、预交水费、奖惩金额、精准补贴额和实交水费等。结果表明,3种农业用水激励模式各有优缺点,可适用于改革进程的不同阶段。基于区域单位用水量的“先交水费、后差额补贴”模式充分体现了节奖超罚的原则,并最终达到区域内奖惩金额的动态平衡,促使用水户间相互督促、互相竞争,有利于充分调动用水户的节水积极性,提升用水户节水意识,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农业机械总动力变化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农机总动力是反映和评价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选择农业劳均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劳均产值和农民年纯收入等4个指标作为影响农机总动力变化的因素,并依据浙江省1981~2003年有关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农机总动力变化的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业劳均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农机总动力变化的最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7.
燃油税改革以税代费,原本不交养路费的农田动力用油承担了燃油税,农机作业支出增加。倘若对此补偿不当,将会对农业机械使用及农民收入产生影响。为此,在分析燃油税对我国农业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补偿的必要性,剖析了补偿方案中补偿额度和补偿方式这两个关键点。结果表明,燃油支出增加将会导致农业机械使用量减少,农民收入水平降低。确定农业用油补偿额度应考虑燃油税带来的农业用油成本增加以及给农机使用者带来的负担,用燃油税税率以及农用柴油量对其进行测度。最后,从公平和效率两方面出发对5种不同的补偿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由农机部门返还补偿适合目前我国国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新疆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4-2013年新疆14个地州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方法测算了新疆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灌溉用水效率,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疆农业用水效率远低于生产技术效率,但是近年来用水效率处于不断上涨的态势,不同地区的用水效率差异在明显缩小,北疆是最具节水潜力的区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及地表水占供水总量的份额对农业用水效率具有负向相关性,有效灌溉面积、水库数量、人均GDP、棉花播种面积对农业用水效率具有正向相关性,灌溉水费、全年降水量、全年日照时间及种植结构对各地区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方向不同,表明要视当地的情况合理规划农田水利设施,制定水价,安排农作物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为响应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要求,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成本定价法测算了灌区农业终端供水成本,即赣抚平原灌区国有工程水价为850.54元/hm^+2,典型灌区末级渠系水价为849.53元/hm^+2,合计1700.07元/hm^+2;分析了灌区农业用水户对测算水价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发现全成本水价在其经济可承受范围之内,但远高于其心理支付意愿。因此,建议灌区农业终端水价实行两部制,国有骨干工程水价按照其成本水价的60%收取,对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可适当提高,其余40%由政府补贴;末级渠系工程水费全部采取由政府补贴农业生产发展的形式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