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林窗已成为森林小尺度干扰研究的热点(Whitmore,1989;王进欣等,2002).林窗是森林中具有特殊性质的微结构(Clinton et al.,1993;Gray et al.,1997;梁晓东等,2001;Gagnona et al.,2004),它影响着森林群落的发展方向、物种组成以及种群动态(Spies et al.,1990;安树青等,1997;Zhu et al.,2006),如有些物种只能通过林窗才能进行更新(谢宗强,1999;贺金生等,1999).  相似文献   

2.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种子大小变异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  马益新  王海洋 《林业科学》2008,44(3):156-161
在植物的性状中,种子大小处于中心地位(张世挺等,2003),种子大小对物种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产生一系列影响(Thompson et al.,1998;Moles et al.,2003;Howe et al.,2001;Xiao et al.,2004;Pearson et al.,2003;Tungate et al.,2002;Christie et al.,2003;Rodríguez-Gironés et al.,2003;Tumbull et al.,1999;Tsuyoshiet al.,2001).种间种子大小变异被认为是种子大小变异的中心问题(Haig,1989;Silvertown,1989),因此,从植物区系组成的角度比较种间的种子大小是种子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Fenner,2001),它对深入认识一个地区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保护和合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曲柳种群性比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雄异株植物的雌雄植株在营养和繁殖结构的大小、颜色及寿命,资源获得与分配,与群落其他物种相互作用等方面均存在差异(Delph et al.,1996;2002;Pickering,2000;Gehring et al.,1994).种群性比是雌雄异株植物的一个重要结构指标,尽管雌树多于雄树(Opler et al.,1978;Alliende et al.,1989),以及性比不显著偏离1:1(Morellato,2004)的种群结构已经被发现,但大量研究显示雄树通常多于雌树(Pickering,2000;Gauquelin et al.,2002;Pickering et al.,2002).  相似文献   

4.
浙江龙王山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藤本植物又称攀缘植物,是一类不能自行直立,需要通过主茎缠绕或攀援器官攀援他物升高的植物的总称(熊济华等,2000),包括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藤本植物有着复杂多样的繁育系统(Bawa et al.,1985;Putz et al.,1991),可影响群落的动态结构,在热带森林群落中占据重要地位(Appanah et al.,1984;Putz et al.,1987;Stevens et al.,1980).  相似文献   

5.
松树脂溃疡病菌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松树脂溃疡病(Fusarium circinatum)为美国、南非等国外针叶树上发生的一种危险性林木病害(Storer et al.,1994;Viljoen et al.,1994).该病害常引起寄主树干流脂溃疡、雌花和球果坏死、种子变质以及苗木枯死.其病原菌可随种子、苗木、病木木材、媒介生物以及黏附土壤进行远距离传播.日本1989年(Kobayashi et al.,1989)、墨西哥1991年(Guerra et al.,1991)、南非1994年(Viljoen et al.,1994)、智利2001年(Wingfield et al.,2001)等地相继发现有松树脂溃疡病为害,该病害在世界各地呈现出迅速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6.
2种盐生植物根系的适盐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在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过程中,根系起关键性作用(Satomura et al.,2006),同时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格局反映出植物的生态适应对策(Hartlea et al.,2006),这种对策在逆境中表现为增加其生存的机会(冯锋等,2000).盐生植物作为一类具有特殊适应能力的植物,生长于盐渍化土地上,这种适应对策可能表现在种子萌发(高瑞如等,2007;Song et al.,2006;Qu et al.,2008)、幼苗生长(李圆圆等,2003;韩张雄等,2008)、形态结构(陆静梅等,1998;赵可夫,2002)、生理(孙黎等,2006;贾娜尔·阿汗等,2007)及分子调控(Yin et al.,2002)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闽江口琅岐岛风景区朴树种群天然更新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的天然更新影响着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动态变化,是种群得以增殖、扩散、延续和维持群落稳定的一个重要生态过程;植物天然更新受环境条件、干扰(自然和人为),以及更新树种的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特性及其与周围树种之间的关系等影响.植物在不同干扰条件下的繁殖对策可以反映植物对干扰的适应能力和生殖潜能,有助于理解植物对各种自然和人为干扰因素及其资源环境、生态过程和生态格局的适应意义(Bond et al.,2003);科学地认识一种植物的天然更新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是制定合理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进行自然资源保护和发展的生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毛竹凋落物对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林地凋落物分解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是森林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之一(蒋有绪,1981;曹群根等,1996).土壤微生物作为森林凋落物的主要分解者,其群落结构和功能以及微生物活性受到凋落物的影响(赵吉等,2002;Paul et al.,2005;Bragazza et al.,2006).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研究站境内不同林龄白桦林更新状况,以S1(10~15a),S2(20~30a),S3(40~45a)白桦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种子雨及地表种子库差异性,探究白桦林天然更新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3种林龄白桦种子雨种子密度、枯枝落叶散落量、种子雨千粒重在不同散布时期的动态高度吻合,总体表现为S1S2S3;2)白桦林种子雨完整数量为S1(90.48±0.08)粒S2(88.18±0.09)粒S3(68.74±0.07)粒;3)3种林龄白桦种子雨总量为S1(35273.00±2929.00)粒S2(32079.00±1770.00)粒S3(8478.00±432.00)粒,S1白桦林完整种子占比最高;4)不同林龄白桦种群种子库总量为S1(9882.00粒/m~2)S2(8859.00粒/m~2)S3(2539.00粒/m~2),白桦种子库室内萌发实验萌发率为S1(44.30%)S2(40.10%)S3(21.20%)。说明种源不是赛罕乌拉地区白桦林天然更新的主要限制因素,林龄是赛罕乌拉地区白桦林更新不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基础上,从种子生产障碍、种子传播障碍和幼苗幼树建成障碍3个阶段对天然更新障碍机制进行了综述。对种子生产来说,具有生活力的种子缺乏是影响森林天然更新障碍的重要因素。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种子传播限制;分别从种子的输入(即种子雨);种子的输出(种子库的消耗);种子的留存等方面阐述了种子库的变化对更新的影响。对建成障碍来说,光、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子对于幼苗幼树建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枯落叶层可通过生物因子(动物侵害和微生物致病)、化学因子(化感作用)和物理因子(物理阻断)等对植物更新造成负面影响;不同的植被类型对植物天然更新的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如竹林)是不适宜植物更新的环境。最后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展望:在植物天然更新障碍时,采取适当营林措施促进更新尤为重要;造成传播障碍中涉及动物行为的过程极其复杂,深化种子传播障碍机制结合动物行为的定量研究,进而建立植物天然更新障碍因子及其影响机制模型应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桉树采种母树林和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母树林和种子园要以树种(种源)选择为基础,选择立地较好、交通方便、远离同缘树种的园地;保留密度是影响种子园产量的主要因素,尾叶桉母树林保留约175株/hm^2为宜,尾叶桉、巨尾桉、巨桉种子园保留300~450株/hm^2为宜,赤桉、园角桉保留400~600株/hm^2;加强对母树林和种子园的土壤、树体管理,合理配置种子园无性系(家系);家系试验转化为种子园是营建种子园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提高油松种子林结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油松种子林的结实,通过对油松种子林的疏伐、土壤耕作施肥、树冠下地表覆盖不同坡向等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疏伐、土壤耕作施肥、树冠下地表覆盖等技术措施,效果明显,为提高油松种子林的结实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紫椴种皮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8%浓硫酸、10%氢氧化钠和70℃水浴分别处理紫椴的种子,再将处理后的种子进行吸胀和发芽试验的结果表明:紫椴种子吸水后,前期体积和质量均呈整体上升趋势,而浸泡6h以后,均出现下降的情况,说明紫椴种皮对种子的吸水过程基本没有阻碍作用;发芽率测定试验中,紫椴种子均未出现萌发现象,说明试验所用的处理方法不能达到促进紫椴种子萌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毕理智 《山西林业科技》2010,39(2):16-17,32
对上庄油松种子园母树林的土壤培育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良种试验林的树干通直度和林木生长速度明显优于普通人工林;阴坡、半阴坡林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情况明显优于阳坡、半阳坡。最后提出了早春浅耕、伏季旋耕,加强肥培管理,根据气候条件灵活灌溉等母树林土壤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橡胶种子、橡胶种子油的营养及食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橡胶种子含蛋白质19%~22%,脂肪49%~51%。蛋白质中有18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97.6%,人体必需氨基酸总和与总氨基酸之比为28.72%,人体必需氨基酸总和与非必需氨基酸总和之比为40.29%。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8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PuF)≥59%。新鲜橡胶种子中的菜豆亭苷在贮存和加工时会产生有剧毒的氢氰酸,但干燥和加热处理可除去99%的氢氰酸;橡胶种仁及油脂中含有微量的橡胶烃(0.2%~0.5%),不能被动物肠道分解吸收。加工后的橡胶种子、橡胶种子油是一种有营养、有功能、完全能达到食用安全标准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浸种方式对香樟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香樟种子采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药剂的浸种方式进行正交实验处理,观测香樟发芽性状,测定不同发芽阶段种子内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的含量,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香樟种子内含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浸种方式在65℃下较为适宜,在此温度下浸种处理的种子萌发快而整齐。药剂浸种以IAA对香樟种子中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效果高于GA3和2,4-D。而GA3对香樟种子的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高于2,4-D和IAA。IAA浸种对香樟种子的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高于2,4-D和GA3。浸种处理时加入适量IAA有助于提高香樟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6个主要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种用价值测验的结果表明,各地种子园的遗传品质差异显著。种用价值大小排序为:天麻>桓仁>清凉山>白旗寨>赤峰>大孤家>对照。初选出遗传品质较高的天麻、桓仁和清凉山种子园,6年生(连苗期)幼林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可分别获得84%—110%、127%—267%、269%—663%的遗传增益。白旗寨、赤峰和大孤家3个种子园虽有一定改良效果,但都低于总平均水平,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对豫西地区引种和推行种子园种子造林有重要指导作用对我国6个主要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种用价值测验的结果表明,各地种子园的遗传品质差异显著。种用价值大小排序为:天麻>桓仁>清凉山>白旗寨>赤峰>大孤家>对照。初选出遗传品质较高的天麻、桓仁和清凉山种子园,6年生(连苗期)幼林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可分别获得84%—110%、127%—267%、269%—663%的遗传增益。白旗寨、赤峰和大孤家3个种子园虽有一定改良效果,但都低于总平均水平,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对豫西地区引种和推行种子园种子造林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一代种子园母树营养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一代种子园母树的针叶和球果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马尾松种子园母树对氮、钾、钙、磷养分的需求量较大,针叶中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NKCaPMgBMo,球果的养分含量为KNCaPMgBMo;种子园母树的针叶、球果中各营养元素含量波动较大;初步得到种子园母树针叶各营养元素含量适宜范围为:N(10.994~13.414 g/kg),P(1.026~1.430 g/kg),K(6.025~15.842 g/kg),Ca(1.784~5.483 g/kg),Mg(0.845~1.233 g/kg),B(28.417~38.854 mg/kg),Mo(1.743~3.012 mg/kg),可作为推测种子园母树营养元素是否分布正常以及种子园施肥和开展配方施肥试验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木种子生物学与种子经营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林木种子生理生化、种子生产、种子处理等方面,总结我国林木种子培育理论和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根据前后2个10年的发展对比,总结出近10年的发展特点为:研究树种大幅度增加,研究深度达到分子水平,积极运用新技术,综合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增强等等。  相似文献   

20.
在红椎种子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采用不同方式清水浸种和ABT3号生根粉溶液浸种,营养土用红壤、火烧土、泥田土、谷壳、家禽粪、牛大便、钙镁磷等不同配置,经过一定时间发酵形成轻基质营养土,进行了容器育苗技术试验,结果显示:应用ABT3号生根粉溶液浸种的种子育苗平均发芽率,比应用清水浸种的种子育苗平均发芽率提高4.1%,轻基质容器育苗1年生的苗木,应用ABT3号生根粉溶液浸种育苗生长的苗木生长量平均高度、径粗、冠幅,分别比应用清水浸种育苗生长的苗木生长量平均苗高大11.23%、径粗12.50%,苗冠大6.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