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油茶尺蛾(Biston marginata Shiraki )是近年来广东省中山市阔叶混交林内出现的重要害虫。通过对油茶尺蛾幼虫在林间的空间分布调查和抽样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7种抽样调查方法均可用于油茶尺蛾幼虫密度的调查,其中Z字形法为最佳的抽样方法。坡位、坡向、树种和树冠方位对幼虫的分布有显著影响。上坡的显著高于中坡和下坡的幼虫密度;南坡的显著高于其它坡向的幼虫密度。油茶尺蛾幼虫在林间的理论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以Iwao回归模型为基础,确定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4.
5.
6.
近年来,油茶尺蛾(Biston marginata Shiraki)已成为广东省中山市阔叶混交林的重要害虫。通过对油茶尺蛾幼虫在林间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7种抽样调查方法均可用于油茶尺蛾幼虫虫口密度的调查,其中z字形法为最佳的抽样方法。坡位、坡向、树种和树冠方位对幼虫的分布有显著影响。上坡的幼虫密度显著高于中坡和下坡;南坡的幼虫密度显著高于其它坡向。油茶尺蛾幼虫在林间的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以1wao回归模型为基础,确定了最佳的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吉木萨尔县林木良种试验站肉苁蓉良种繁育基地内,选择立地条件、梭梭树龄、林分密度、林木株行距、接种肉苁蓉方式以及管理措施等基本一致的梭梭人工林为试验地,以被肉苁蓉寄生、未被肉苁蓉寄生和曾被肉苁蓉寄生但已解除寄生关系的梭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梭梭同化枝的相对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等水分代谢和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梭梭被肉苁蓉寄生以后的生理代谢反应.结果表明:与未被肉苁蓉寄生的以及曾被肉苁蓉寄生但采收了肉苁蓉种子的梭梭比较,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同化枝的相对含水量有所降低,而束缚水/自由水的比值有所提高;与此同时,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同化枝的叶绿素含量降低,而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有所提高.三者之间的各项测定指标的差异达到显著程度.梭梭被肉苁蓉寄生以后引发的一系列生理代谢反应,既是梭梭被肉苁蓉寄生以后的一种生理代谢适应,也是引起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生长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国槐尺蛾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槐尺蛾为鳞翅目尺蛾科的一种食叶害虫 ,又名槐尺蠖、吊死鬼。主要危害国槐。我们自 1995年以来 ,连续对国槐尺蛾进行了观察及防治研究 ,基本掌握了其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 ,使中华公园内病虫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树木长势良好。1 生活习性国槐尺蛾在华北地区每年发生 3代 ,以蛹在土壤中越冬 ,越冬蛹于 4月下旬至 5月中旬羽化。一般 6月上旬出现第 1代幼虫 ,7月下旬出现第 2代幼虫 ,9月上旬出现第 3代幼虫 ,该虫为夜出性害虫。交尾、产卵均在夜间进行 ,多在黄昏后进食 ,趋光性不明显。卵产于枯梢、叶片、叶柄、小枝等处 ,以树冠南面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9.
10.
油茶尺蛾是近年来广东省中山市阔叶混交林内出现的重要害虫。通过室内外饲养观察,结果表明,油茶尺蛾在广东省中山市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地表土层中越冬,蛹期历时约9个月。成虫趋光性弱。在室内,成虫平均寿命约8d,最高产卵量可达1700粒;卵期平均22.1d;幼虫共6龄,幼虫期平均58.2d。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1年生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Bge.)幼苗在浇水间隔期为20、30、45 d处理下各器官钾元素的分配和养分积累状况。结果表明:1年生梭梭幼苗在不同浇水间隔期处理下,各器官中的K元素质量分数总体表现为同化枝>须根>主根>茎。梭梭幼苗各器官的K元素质量分数,以浇水间隔期20 d的最大,并依次表现为浇水间隔期20 d处理>30 d处理>45 d处理。随着水分间隔期的增加同化枝和主根中的含钾量呈v型变化,而须根和茎的含钾量则是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各器官中的含钾量与生物量的变化正向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ITS和cpDNA序列的梭梭和白梭梭物种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nrDNA和cpDNA 2种基因,探讨中国同域分布的梭梭和白梭梭的物种分化,分析2种基因的单片段及其片段组合对2种植物的物种鉴别力,并分析生态位分化的程度及其对物种进化的影响,为梭梭和白梭梭的系统发育和谱系地理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2个nrDNA序列(ITS2、ITS1-ITS4)和3个cpDNA非编码区序列(trnS-trnG、rps4和trnV),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同域分布的梭梭和白梭梭共30个个体进行序列分析;利用距离法(基于Kimura 2-parameter)研究2种植物的遗传分化;基于贝叶斯方法分析个体间的分子系统关系;并利用距离法、系统发育树法、BLAST比对法和诊断特征法评价ITS和cpDNA的单序列及其组合对2种植物的物种鉴别力。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态位分析软件ENMTools V1.4定量分析梭梭与白梭梭生态位分化的程度。【结果】1)对于梭梭和白梭梭,2个ITS序列拼接比对的总长均为1 117 bp,G+C含量平均分别为34.74%和34.82%,总的信息位点数分别占片段总长的2.33%和1.43%; 3个cpDNA序列拼接比对的总长均为2 344 bp,G+C含量平均分别为59.62%和59.39%,信息位点数分别占片段总长的0.68%和0.43%。2)基于ITS和cpDNA序列组合构建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都表明梭梭和白梭梭各聚为一支。3)基于ITS和cpDNA序列组合计算的2种植物的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的最大遗传距离,并且种间种内都存在1个明显的距离间隙,表明本研究所用的ITS和cpDNA的序列组合可以作为鉴定梭梭和白梭梭的DNA条形码序列。4)基于4种方法评价的ITS和cpDNA序列对梭梭和白梭梭的物种鉴别力表明:2个ITS的单序列及其序列组合的鉴别率均为100%; cpDNA序列中,rps4的单序列及其与trnS-trnG,trnV的两两序列组合的鉴别率均为0,而trnS-trnG,trnV的单序列及其序列组合,以及trnS-trnG+trnV+rps4组合的鉴别率均为100%。5)生态位参数D值和I值的观察值和一致性检验的模拟值都集中在0.65和0.90左右,表明梭梭和白梭梭的生态位分化不明显。【结论】基于ITS和cpDNA序列组合,梭梭和白梭梭物种间的遗传分化明显,分子系统关系清楚; ITS和cpDNA序列组合都可以作为鉴定梭梭和白梭梭的DNA条形码序列;梭梭和白梭梭的生态位分化不明显,说明生态因素很可能对2种植物的分化与进化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2种植物很可能也具有相近的进化历史。本研究的结论可以为梭梭和白梭梭的系统发育、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实地样方调查,对民勤不同困难立地条件人工栽植梭梭成活率进行了调查,以研究困难立地梭梭苗木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苗木生长状况差异显著,8月不同立地梭梭成活率依次为砾石戈壁(样地类型Ⅲ)沙漠(样地类型Ⅳ)低山丘陵(样地类型Ⅱ)盐碱沙滩地(样地类型Ⅰ)。各立地类型区,6月和8月苗木成活率差异显著,沙漠区(样地类型Ⅳ)6月成活率85%,8月成活率50%,两者相差35个百分点;砾石戈壁(样地类型Ⅲ)6月成活率80%,8月成活率60%,两者相差20个百分点;盐碱沙滩地区(样地类型Ⅰ)6月成活率50%,8月成活率10%,两者相差4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20.
对退化人工梭梭林进行恢复试验研究发现:滴灌可使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显著提高;梭梭光合作用增强;群落物种数增多,盖度增大;防风固沙作用增强.布设机械沙障可使退化梭梭林地表粗糙度增大,林内近地面层风速、输沙量显著下降.春灌3 a后,不仅退化梭梭个体恢复正常生长,同时梭梭林群落物种组成数明显增加,盖度显著增大,生态功能也逐渐恢复.雨水集流和雨水下渗改造两种模式应用1~2 a后,退化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均有明显提高.滴灌、布设机械沙障、春灌和改造结皮4种技术措施对退化梭梭林生长及其环境均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其中滴灌、机械沙障恢复技术是当前和今后推广的主要措施;春灌和改造结皮可作为前两种技术的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