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少蕾铃脱落,是夺取棉花高产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小面积试验产量仅停留在三百斤左右,运城地区大面积还突不破百斤关,在技术上主要是蕾铃脱落问题没有解决。一般在小面积上脱落率为40—50%,大面积上脱落率为70—80%。伟大领袖毛主席曾指示:“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一九六四年,我到北京参加全国棉花生产会议时,敬爱的周总理也给我提出了研究棉花蕾铃脱落问题的任务。十多年来,我在棉花生产实践中认识了一些问题,摸索了一些措施,但是摸得不透,认识肤浅。我一定要在全国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大好形势下,再接再厉,猛攻蕾铃脱落关,夺取棉花高产。  相似文献   

2.
辽宁棉花蕾铃的脱落率,过去历年都在70%左右,是影响棉花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九五八年视察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时发出的“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的号召,我们开展了棉花蕾铃脱落原因及其防止措施的研究。一、棉花蕾铃脱落的基本情况辽宁属特早熟棉区,无霜期短,春季气温低而且起伏不定,夏季雨水集中,秋季气温下降快且常有干旱。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棉花的蕾铃脱落一般从六月下旬开始,直至八月末才停止。历年脱落率一般为60~70%,最少的平均脱落率为53.47%,多的  相似文献   

3.
蕾铃脱落是棉花生产上存在的重要问题。有人认为,蕾铃脱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人为的努力虽然可以减轻一些,但收效毕竟有限……。这显然是一种消极的看法。同样在夏秋阴雨较多的年份,有的棉田脱落严重,有的棉田却脱落很轻;即令在同一块地上,有的棉株脱落严重、结铃少,有的棉株却脱落很轻、结铃很多;这些都说明,棉花的蕾铃脱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只要我们处理得正确,脱落可以大大减少。脱落是不良的环境和栽培条件所造成的。只要努力改善棉花的生活条件,使适合它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控制棉花的生育,使适应于某些自然条件,就可以减轻脱落到极少的程度,而使产量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前,毛主席向我们棉花科技战线提出一个艰巨的任务:“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认识蕾铃脱落的规律,找出脱落的原因,提出减少脱落、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棉花生产水平,改进棉花栽培育种技术,发展棉花生理和遗传理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棉花蕾铃脱落研究工作,主要是在1954至1964年进行的。这十年间,  相似文献   

5.
(一)棉花的产量是由每亩株数、每株结铃数和每铃重量三个因子所决定的。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增加单株结铃数是增加产量的主要因素。解放以来,由于历年来推广优良品种,加强治虫及水肥等栽培条件的逐步改进,棉花密度增加而脱落减少,产量显著提高。但是,目前各棉区的蕾铃脱落率仍在70%左右,严重的可达80%以上。因此,减少蕾铃脱落,增加单株结铃数,是挖掘棉花增产潜力的重要途径。毛主席去年在山东视察时指示:“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这  相似文献   

6.
一、棉花蕾铃脱落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在棉花生产上蕾铃脱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其脱落率一般可达60~70%,严重的可达80%以上。棉花蕾铃脱落,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生理性脱落,一般占总脱落率的50~75%。这是由于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或子房未受精所引起的常见脱落类型。二是外部伤害性脱落,一般占总脱落率的25~50%。这是由于病虫危害、田间管理机械损伤及风害造成的。引起棉花蕾铃脱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然而在生理脱落中,却有共同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7.
从棉花的蕾铃脱落生理谈棉花的高产稳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棉花生产中,蕾铃的脱落仍是一个大问题。一般蕾铃脱落率常达60~70%。一块丰产棉田,应该“三桃”结得多。但旺长高大的棉花,中下部棉铃大多脱落,即使结到6~6万个棉铃,大部是顶上部的秋桃,棉铃小,霜后花多,产量不高,品质也差。这种棉田,要获得高产,不是简单的一个减少脱落率的问题,而是在于减少中下部蕾铃的脱落,凋整结铃部位。所以,控制棉花前期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镇平县常年种植棉花6666.7 hm2.据近3年的跟踪调查,一般棉田蕾铃脱落率为50%~60%,严重田块达80%.每年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蕾铃脱落而减产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9.
棉花枯黄萎病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发华 《中国棉花》2006,33(4):31-32
棉花枯、黄萎病属于半知菌类,主要侵染棉株的维管束,使棉花维管束变成灰色,重则变成深褐色,导致棉花输导组织受阻,使棉花叶片变黄、枯萎,蕾铃脱落,造成棉花死亡,大面积减产。本团现有耕地面积4733hm2,属于老棉区,大部分棉田连作10~15年,最长的超过20年。据团生产科近3年对棉田枯、黄萎病发生情况普查统计,全团11个生产连队,317个条田。2003年,发病条田89个,发病面积126.7hm2,占棉田总面积的2.67%;2004年,发病条田103个,发病面积143.8hm2,占棉田总面积3.03%;2005年发病条田175个,发病面积733.33hm2,占棉田总面积15.49%。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大荔县是陕西省的主产棉区,在棉花生产中常出现大量蕾铃脱落的现象,调查显示,2000~2010年棉花生长的后期平均脱落率为58.6%.通过对比,当脱落率超过70%时,棉花皮棉产量低于975 kg/hm2.可见,蕾铃脱落是制约棉花稳产、高效的因子之一.探究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系统地掌握科学植棉技术,并对症施治,是改善棉田小气候环境,加强棉花营养条件,增蕾保铃,实现棉花高产高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的“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的号召,激发了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研究蕾铃脱落问题的巨大积极性。我们前几年对棉花落铃问题也进行了一些研究,目的在于从生理角度上探讨落铃的内在原因。对于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很多人从营养角度出发,认为有机物的形成、运转与分配是支配蕾铃脱落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激素类物质的产生、运转与相互间的平衡是调节脱落的关键性因素,特别是近年来在植物组织中分离出来的脱落酸,被认为是与器官脱落的关系最为密切。此外也发现脱落器官中的能量代谢失调,高能磷化  相似文献   

12.
棉花蕾铃脱落是高产稳产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毛主席在1958年视察山东省农科所时指出:“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因此,弄清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和减少蕾铃脱落的办法,不仅在生产实践上而且在基本理论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引起蕾铃脱落的因素是很多的,除了病虫为害和机械损伤外,很多的环境因子,如温度、光线、水分和营养等都能引起蕾铃脱落。但是,不应该认为这些因素是造成蕾铃脱落的直接基本原因,而是通过这些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一系列的生理过程,造成棉株体内某些生理过程的不平衡,因而形成了蕾  相似文献   

13.
要夺取棉花高产丰收,征全苗壮苗的些础上,防止蕾铃脱落是个很重要的关键。蕾铃脱落的原因虽很复杂,但害虫的为害是主要原因之一。据我们调查,一般虫害造成的蕾铃脱落可占蕾铃脱落总数的20—30%,严重的达50—60%以上。为害蕾铃造成脱落的棉花害虫在我省主要有棉铃虫、红铃虫、金钢钻、斜纹夜蛾、盲蝽象、玉米蜈和小卷叶虫等。正确识别这些害虫为害蕾铃造成脱落的症状,是对症下药,搞好棉花蕾铃害虫防治的基础。为便于田间调查分析,我试将  相似文献   

14.
植物器官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自然脱落,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匮现象。棉花蕾铃脱落率一般为60—70%,严重时高达80%。蕾铃脱落是生产实践中长期未能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它影响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提高。关于棉花营铃脱落的机理,国内外许多学者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学说和假说。控制器官脱落的激素观念是1933年由Laibach 首先提出来的。后来由La Rue 的具体实验所证实。近年来,控制蕾铃脱落的激素观念已有很大进展,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讨论。一、生长素与蕾铃脱落许德威等运用生物鉴定法比较受精幼铃  相似文献   

15.
棉花的蕾铃脱落率一般在60~70%之间,有的高达80%以上。棉花属于三碳作物,有较强的光呼吸作用。基于亚硫酸氢钠(NaHSO_3)能有效地抑制光呼吸,提高净光合率这一应用特点,1980~1981年,我们对棉花进行试验,喷施亚硫酸氢钠后,对蕾铃脱落率有所降低,结铃数明显增加,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可以作为一项增产措施应用于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6.
棉花蕾铃脱落,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重大问题,调查研究的资料表明:棉花蕾铃脱落一般都在百分之七十左右,严重的达到八十以上,比较轻的也有百分之五、六十,在我们江西棉区,每年七、八月间伏天,连日高温亢早,正是棉花开花结铃盛期,每遇暴风骤雨,更是“落花满地”,成铃无几,倘若开花当天上午遇上阴雨,脱落常是百分之百,因此群众中有“茄子开花朵朵真,棉花开花哄死人”的说法。伟大领袖毛主席很关心这个问题,他老人家一九五八年八月在山东省农科所视察棉花试验田时说过:“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 ,随着化学肥料大量使用 ,有机肥料逐渐减少 ,导致棉田缺硼症愈来愈严重 ,就石首棉区而言 ,目前有 70 %的棉田表现缺硼症。据调查 ,缺硼棉田 ,棉株顶芽坏死 ,棉株矮化多分枝 ,下部老叶肥大 ,暗绿色 ,变脆 ,叶脉突出 ,顶部新叶变小 ,边缘和主脉失绿 ,叶柄上出现绿色浸润状环带突起 ,严重缺硼时 ,叶片反向卷曲、皱缩 ,苞叶张开 ,蕾铃易脱落 ,结桃少。 2 0 0 2年在缺硼棉田采取叶面喷硼与不喷硼对比试验结果显示 ,喷硼棉花蕾铃脱落率为43%~ 5 6% ,每公顷产皮棉 1 44 0~ 1 5 4 5 kg,比不喷硼棉田的蕾铃脱落率低 1 8%~ 2 4 %、皮棉增…  相似文献   

18.
在1982年《中国棉花》第二期上《从棉花蕾铃脱落生理谈棉花的高产稳产》一文中,我们论述了蕾铃脱落的生理机制,并通过调查研究和植棉经验总结,运用宽窄行种植,前期少施氮素化肥控制生长,重施花铃肥防止后期早衰等措施,1964~1965年,在上海县马桥公社和本所农场分别获得  相似文献   

19.
1994年棉花蕾铃脱落加重原因浅析徐京三,陈玉杰山东省潍坊市棉花办公室261041棉花蕾铃脱落是长期以来围绕棉花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虽经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但在生产中因脱落造成减产的情况仍为常见,尤以生理脱落预防难度较大。1994年,棉花蕾铃脱落在潍坊...  相似文献   

20.
暴风雨引起棉花局部萎蔫死亡的原因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2~4日受13号台风“泰利”的影响,永修县普降暴雨,3日降雨量达313.3mm,创永修县短期降雨之最。降雨过后,棉花蕾铃大量脱落,部分田块发生叶片萎蔫,严重田块甚至出现叶片脱落和棉株死亡。全县棉花受灾(蕾铃大量脱落)面积达5333.3hm^2(占80%),中度受损(蕾铃脱落、叶片萎蔫)面积2000hm^2(占30%),严重受害(落叶死亡)面积1000hm^2(占15%)。此次永修县棉花受灾表现出:地势低洼的棉田受害重、老棉区受害重、某些品种和部分农户受害重3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