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江苏小麦全蚀病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滨海、响水、灌云和盱眙等县5个菌株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graminis)生长适温在20~25℃之间,30℃生长受到明显抑制,35℃停止生长;适宜生长的pH范围较广,在pH5~9的范围内生长良好,以pH7~8最适宜;淹水条件下对全蚀病菌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平均气温28℃以上(日最高温达37.5℃),受淹病菌即死亡;全蚀病菌对有机氮利用较铵态氮和硝态氮好;硫酸铵对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是由于高浓度和改变基质pH两方面的因素。不同来源菌株间在生长适温、pH及对淹水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小麦全蚀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西北地区分离的20个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生物学特性及7种禾本作物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能在5-33℃、pH4.0-10.0范围内生长。在3℃或35℃时,所有菌株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3.
蜡样芽孢杆菌JK14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及其抑病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小麦全蚀病菌拮抗微生物是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枯草芽孢杆菌用于防治植物病害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但是对于小麦全蚀病的防治还鲜见报道。该研究利用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1株蜡样芽孢菌,研究该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及防治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小麦全蚀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分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小麦全蚀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1~28℃,最适pH值为5.5~8.5,属中温偏碱生长型。菌的生长,以在含有机氮的培养基上为好。(NH4)2SO4对菌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GS培养基可用于分离病组织和种子中全蚀病菌,种子和土壤中夹带的病残体是该病菌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5.
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全蚀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进行小麦、玉米、油用向日葵、胡麻、大蒜、蚕豆、油菜7种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全蚀病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蒜、蚕豆、玉米的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全蚀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大蒜根系分泌物的抑菌作用最为显著,其抑菌率高达32.8%;胡麻、小麦的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全蚀病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油菜和油用向日葵的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全蚀病菌可能会有抑制作用.但并未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小麦全蚀病菌拮抗微生物是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枯草芽孢杆菌用于防治植物病害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但是对于小麦全蚀病的防治还鲜见报道。该研究利用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1株蜡样芽孢菌,研究该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及防治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厚朴内生真菌HPFJ3对小麦全蚀病的生防作用,以厚朴内生真菌HPFJ3为试验菌株,小麦全蚀病菌为指示菌,通过离体平板对峙培养检测、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厚朴内生真菌HPFJ3与小麦全蚀病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盆栽接种试验,研究厚朴内生真菌HPFJ3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不同生育期的小麦植株根部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厚朴内生真菌HPFJ3能抑制小麦全蚀病菌的生长,造成小麦全蚀病菌菌丝节间缩短、变粗等畸形现象;接种至小麦根际土壤中的厚朴内生真菌HPFJ3能增强小麦对全蚀病的抗性,其苗期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为15.95%,显著低于未经厚朴内生真菌HPFJ3处理的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88.07%);且经HPFJ3单独接种处理的小麦植株根部PPO、POD和PAL 3种防御酶活性在小麦5个生长时期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江苏小麦全蚀病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苏滨海、响水、灌云和盱眙等县5个菌株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全蚀病菌生长适温在20-25℃之间,30℃生长受到明显抑制,35℃停止生长,适宜生长的PH范围较广,在PH5-9的范围内生长良好,以PH7-8最适宜;淹水条件下对全蚀病菌较强的抑制作用,当平均气温28℃以上,受淹病菌即死亡;全蚀病菌对有机氮利用较铵态氮和硝态氮好,硫酸铵对全蚀菌的抑制作用是由于高浓度改变基持PH两方面的因素。不同来源菌株间在  相似文献   

9.
华山新麦草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人工接菌方式,测定了华山新麦草以及20份小麦-华山新麦草异染色体系对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小麦全蚀病菌)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华山新麦草高度抗全蚀病菌的侵染,是一个新的野生抗全蚀病种质。7份附加系、3份代换系和2份易位系中度抗病,其中附加系H1抗病性接近高抗,其余8份异染色体系为中度感病至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针对小麦全蚀病的优质生防资源,从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土壤中分离到150株细菌菌株,经过平板对峙法测定,筛选出3株对小麦全蚀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FY1的拮抗活性最强,相对抑菌率达59.0%。盆栽接种防病测试结果表明,该菌株可显著降低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程度,防治效果为72.45%,与目前常用的化学药剂全蚀净的防治效果(79.04%)相当。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被抑制的全蚀病菌菌丝呈现畸形,顶端膨大,并有原生质外渗现象。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FY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潜江市发生的小麦全蚀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从湖北省潜江市采集小麦全蚀病株 ,分离获致病菌。根据对病菌形态、生理特性和对不同寄主致病力研究结果 ,认为潜江的小麦全蚀病菌为禾顶囊壳菌小麦变种 (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 .tritici)。这一致病变种在湖北发生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超高产小麦品种(系)对全蚀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接种全蚀病菌的条件下,以小偃6号小麦品种为对照,评价了38个超高产小麦品种(系)在温室和田间对全蚀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品种(系)间发病严重度及病情指数明显不同,存在比较稳定的抗病性差异。连续3年的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西农1376,132,西农918,(97)148,R859等品种(系)对小麦全蚀病表现出明显和稳定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3.
小麦是枣庄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多种指数的提高,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根病的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一、根病的种类 在小麦不同的生病期从田问采集病株,根据症状用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发现小麦根病由以下几种病原引起,病原菌分别为:小麦纹枯病菌、小麦全蚀病菌、小麦根腐病菌。 二、小麦根病发生的原因 1.重茬 小麦连年种植,土壤中的菌源量逐年增加,造成根病发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轮作方式控制小麦全蚀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全蚀病菌对寄主作物有较强的选择性,当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时,换种非寄主作物,病原菌便会逐渐减少,再种小麦可显著减轻发病,试验表明,在目前尚无抗病品种,又缺少有效防治药剂的情况下,实行小麦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换茬,特别是在有水源地区实行水旱轮作,可有效控制小麦全蚀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麦类作物对小麦全蚀病菌抗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菌饼接种法研究了小麦、黑麦、小黑麦和燕麦苗期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抗病性。结果表明,燕麦对小麦全蚀病菌病抗至免疫,黑麦和小黑麦中抗,小麦高感。供试麦类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燕麦品种晋602,晋606,晋585,新西兰16免疫,其余品种高抗。黑麦品种中美国黑麦和法国黑麦,小黑麦品种中劲松5号抗病性均较强,小麦品种中陕229感病较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蜡样芽孢杆菌JK14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及防治效果,探讨该菌的抑病机理。[方法]从小麦根际土壤分离得到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JK14拮抗菌株,室内测定其带菌培养液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9826菌株和9812菌株的抑制效果,探讨拮抗菌对小麦全蚀病的作用机理。利用逐步增加浓度的方法获得对利福平和全蚀菌具有抗性的双抗菌株JK1*4,对该菌在小麦体内定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盆栽试验中,JK14对9826菌株和9812菌株的防治效果为63%和59%,高于化学杀菌剂处理的55%和51%。该菌株可以造成病菌菌丝畸变和菌丝细胞壁瓦解。JK14*在小麦根系中具有一定的消长动态,种子上的JK14*菌可以随种子发芽、生根而扩展至根部,但是单位组织上菌体数量逐渐减少。[结论]室内试验表明,蜡样芽孢杆菌JK14对小麦全蚀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是侵染小麦根部引起全蚀病害的致病菌,采用室内盆栽接种方法,研究了全蚀病菌--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对小麦初生根与次生根侵染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初生根易感全蚀病菌,是禾项囊壳小麦变种的主要侵染部位,而次生根相对抗病,其发病轻重与次生根的生理年龄和小麦品种的抗病性有关,小麦8793-8较76120抗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的侵染.研究结果对认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的致病机理以及利用抗病品种控制该病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文献记载,全蚀病主要为害麦类作物,特别是小麦。玉米虽是全蚀病菌寄主之一,但一向被认为是全蚀病菌转病寄主,可以轻度感染,不引起明显症状,然而目前发现的全蚀病严重为害玉米。为了查明玉米全蚀病菌侵染规律,我们于1986~1987年,对玉米全蚀病菌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菌种来源:采自田间玉米罹病根茬。选取黑皮,剪成3~5毫米小段,用1%硝酸银消毒0.5~1分钟,经无菌水冲洗后,移入 PDA培养基平板上,于25℃恒温下暗培养4~5天,切取菌落边缘菌苔,进行纯化培养,获得玉米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9~1993年在甘肃省景泰、天祝、天水、甘谷、武山、武威等地采集分离的全蚀病菌,在室内对病原形态、培养性状、生理及致病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结果在被测的7个菌株中,6个被鉴定为小麦变种(G.g.t),只有G6菌株与其它几个在一些性状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4年从我省小麦病根上分离纯化的全蚀腐病菌菌株中,选择了不同生态区的4个菌株进行了病原形态,培养性状,生理及致病性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经鉴定,供试菌析均属小麦变种。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变种的不同菌株间存在培养型的差别和某些生理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