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阿月浑子大、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阿月浑子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探讨其发育过程中是否存在生殖障碍。结果表明:(1)花药壁由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类型为腺质绒毡层。(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左右对称型。(3)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具有3个萌发孔。(4)子房具有1个胚珠,基生胎座,双珠被,厚珠心,倒生型;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5)雌配子体发育过程存在部分胚珠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辣椒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申家恒  李伟  杨虹  丁建庭  李冉俐 《园艺学报》2007,34(6):1443-1452
运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与光学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辣椒(Capsicum annuum L.)大、小孢子发生以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结果表明:辣椒具5枚花药,花药4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2~3层中层和腺质异型绒毡层组成。药室外侧绒毡层由初生周缘细胞衍生而来;药室内侧绒毡层由药隔细胞衍生而来,共同对雄配子体的发育起关键作用。雄蕊中为多孢原,每个药室的横切面为两排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的排列为四面体型和十字型。成熟花粉具3个萌发孔,为二细胞型花粉。中央特立胎座,多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具有珠被绒毡层。胚珠内为单孢原,胞原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形四分体,合点端倒数第2个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经连续3次有丝分裂发育为七细胞七核的成熟胚囊,雌配子体的发育为蓼型。雄蕊发育早于雌蕊,花蕾开放前,雌、雄蕊发育趋于同步。开花时,散出的花粉落到自身雌蕊柱头上,从而实现自花授粉受精。讨论了异型绒毡层的来源、形态结构特点与雄性不育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葡萄花粉萌发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TTC法、离体培养基萌发法以及荧光显微测定法对葡萄花粉生活力和萌发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花粉在花前5~6日进入二核期,但一直到开花前2~3日才达到充分成熟,具备了生活力和萌发力.另外研究发现所用三种鉴定方法在测定葡萄花粉生活力方面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黄花菜大孢子和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 对黄花菜大孢子和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为左右对称型和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为椭球形, 具有一个萌发沟。生殖细胞呈现前期至早中期核形态。双珠被、薄珠心、倒生胚珠。珠心表皮下的雌性孢原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线形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雌配子体发育为蓼型。记录了雌、雄配子体发育的对应关系。成熟胚囊里, 反足细胞早期退化, 助细胞无钩状结构并具发达的丝状器以及中央细胞内没有明显大液泡是黄花菜胚囊发育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百合种间杂交受精前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刘春  穆鼎  明军  董玲 《园艺学报》2006,33(3):653-656
 以‘山丹’ (Lilium pumilum ) 、‘西伯利亚’ ( Siberia) 、‘白狐’ (White Fox) 、‘粉完美’( Pink Perfection) 、铁亚杂种系品种‘达诺’ (Ceb Dazzle) 和‘维多利亚瀑布’ (Victoria Falls) 为试材, 对花粉的活力、萌发力、贮存条件及授粉方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适宜的蔗糖浓度有利于百合花粉萌发;花粉贮存适宜温度为5℃; 不同的授粉方式影响花粉的萌发, 授粉48 h后, 花粉管停止生长, 切花柱授粉方式的花粉处于不萌发状态; 试管受精24 h后, 花粉管即可进入胚珠, 45 d果实明显膨大, 经胚培养获得杂交苗。  相似文献   

6.
西瓜受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7.
西瓜的胚珠倒生具两层珠被,为厚珠心型.成熟胚囊为8核.极核在受精时融合,反足细胞持续时间较长.受精时,2个精子分别进入卵细胞和极核,当精核的染色质在卵核和极核内逐渐松散后,露出雄性核仁,分别与卵核核仁及极核核仁融合,完成性核的融合,形成合子和初生胚乳核.合子经休眠后第1次分裂为横向分裂,胚乳发育方式为核型,受精作用属有丝分裂前类型。  相似文献   

8.
王文和  吴禄平  赵玉萍  王超 《园艺学报》2011,38(8):1455-1461
 将凤梨草莓(Fragaria × ananassa Duch.)品种‘明旭’未受精子房在适宜离体条件下培养,诱导其雌核发育。在雌核发育的不同时期采用爱氏苏木精整体染色—石蜡切片法、整体染色—冬青油透明—石蜡切片法、解剖—整体透明法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雌核发育有3种不同的现象:①卵细胞启动分裂形成原胚,即卵细胞孤雌生殖;②偶尔有反足细胞启动分裂形成细胞团,但进一步发育的方向不清楚,很难形成胚体,未发现助细胞的无配子生殖;③个别极核分裂形成少数类胚乳游离核、游离核集团或胚乳状细胞结构等自发胚乳。胚的形态表现多样,可划分为典型胚、具畸形细胞胚和愈伤组织化胚。但无论哪种胚均是卵细胞孤雌生殖的结果;典型胚的发育和体内正常胚胎发育途径相似;胚囊植株主要经典型胚发育而成。具畸形细胞胚和愈伤组织化的胚很难形成胚囊植株。  相似文献   

9.
中国野生葡萄花粉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牛立新  张延龙 《园艺学报》2000,27(5):361-363
对原产中国 2 3种或变种 ,共计 71个类型的野生葡萄及 9个其它栽培种或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根据花粉大小 ,可将葡萄花粉分为五类 ,并给出了分类标准 ;花粉粒赤道宽与极轴长之比 (E/P) ,既可用于正常花粉的形态分类 ,又可作为不同种类花粉育性的形态鉴定指标 ;除巨峰为四沟孔类型外 ,其它正常花粉种类的花粉粒均为三沟孔型 ,雌能花种类的花粉无萌发沟孔存在 ;另外还对花粉壁表面孔穴大小、密度进行了测定和描述分类  相似文献   

10.
三倍体葡萄品种花粉形态及其坐果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个三倍体葡萄姊妹系品种无核早红和红标无核及其亲本巨峰(四倍体)和郑州早红(二倍体)的单花平均雄蕊数、花粉大小和形态、花粉萌发率及三倍体品种不同授粉处理的坐果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粉大小、花粉整齐度因葡萄品种的倍性不同而呈显著相关性,从花粉形态也可以看出因倍性不同而有差异,不同授粉处理对三倍体品种的坐果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都显著高于自花坐果率。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DNA 分子标记类型及其在葡萄分类研究、品种鉴定、系谱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基因标记等方面的应用,并指出了DNA 分子标记技术在葡萄育种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葡萄果实组织结构与耐贮性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巨峰’、‘红地球’、‘秋红’、‘秋黑’葡萄果实解剖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比较, 探讨葡萄果实品种间耐贮性差异的生理学原因。结果表明: 葡萄的耐贮性与果皮和果肉的组织结构有密切关系。耐贮性好的品种其角质层及表皮组织均比较厚, 表皮细胞排列整齐而致密, 且与亚表皮细胞的结合紧密,其果肉组织排列也比较紧密, 且果肉细胞大小均匀。不同葡萄品种之间, 表面蜡质超微结构相差很大, 蜡质层较厚、蜡质分布均匀而致密的品种对SO2 抗性较强; 相反, 蜡质层薄、蜡质排列疏松、蜡层之间空隙较大的品种对SO2 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紫斑牡丹花粉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成仿云 《园艺学报》1998,25(4):367-373
紫斑牡丹花粉具二型性,正常花粉占84.3%,异常花粉占15.7%。正常花粉的发育可划分为单核小孢子早期、单核小孢子晚期、花粉第一次有丝分裂期、2-细胞花粉早期和2-细胞花粉晚期(成熟期)等5个时期;异常花粉在单核小孢子晚期开始分化,其中大部分逐渐停滞发育,少数(不超过1%)可在体内启动雄核发育途径,朝着形成孢子体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京亚、京秀、杂交品系22号3种葡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消毒方法、取材季节及培养基等因素的试验研究,分别得出3种葡萄的最适离体快繁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野生葡萄资源的l7个种或变种,共73个株系根围寄生线虫的种类和密度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鉴定。共采集300份土样,从中鉴定出线虫计9属l9种:6种螺旋线虫,4种剑线虫,2种短体线虫,2种矮化线虫;长针线虫、针线虫、盘旋线虫、轮线虫和枪线虫各1种。线虫群体一般由2—5个属组成,其中针线虫、螺旋线虫和矮化线虫是分布较广泛的寄生线虫。同时比较了中国野生葡萄的不同种,不同株系间寄生线虫种类和密度的差异,为进一步筛选抗线虫砧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SO2对葡萄采后呼吸强度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葛毅强  陈颖 《园艺学报》1997,24(2):120-124
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发现:‘无核白’葡萄果粒为非跃变型呼吸类型,其乙烯释放量很低,但释放潜力很高,切伤后乙烯释放速率迅速增高;果梗和穗梗为跃变型呼吸类型,有很高的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适量的SO2保鲜处理对葡萄的呼吸强度、脱落酸(ABA)含量及乙烯释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生长素(IAA)、赤霉素(GA)有促进作用,既可抑制葡萄生理衰老,又可减轻葡萄的落粒,延长葡萄采后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17.
温室葡萄一年两熟果实品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葡萄一年两熟技术是将促早栽培技术与延迟栽培技术有机结合的综合栽培方式,实现了葡萄第一熟在5—7月,第二熟在元旦、春节期间。通过对‘京香玉’‘瑞都科美’的物候期、果实性状与经济效益的调查分析认为,这两个品种适宜在温室内进行一年两熟栽培,但不同品种间在物候期、果实性状与产量方面差异较大,造成这种差异主要与光照和温度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巨峰葡萄早熟性芽变98-2的孢粉学及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巨峰葡萄芽变98-2变异的遗传基础,以98-2及巨峰葡萄为试材,对它们的花粉萌发条件、花粉的形态及花粉壁饰纹,P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明确了该芽变品系在孢粉学及同工酶方面与原母株系的差异。结果表明,98-2与巨峰的花粉粒均为大花粉,形态相似,但2者的极轴长、赤道轴长、P/E均差异显著,98-2较细长,巨峰较粗短;花粉的萌发率98-2低于巨峰;98-2与巨峰的POD同工酶谱存在差异,98-2与巨峰相比多了1条P3带而少了1条P6带,而且P4、P5的活性增强。花粉电镜扫描、POD同工酶分析结果都表明98-2和巨峰不是同一种质,它们的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9.
Prevailing ambient temperature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phase is one of important factors for seed and fruit set in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In mango (Mangifera indica L.), natural low temperatures during flowering induced seedless fruits. Here the sexual reproduction process of ‘Tainong 1’ mango at low temperatures (diurnal maximum temperature < 20 °C) was studied. For comparison, we also examined this process at “normal” temperatures (diurnal maximum ranging from 25 to 30 °C, diurnal average temperature > 20 °C). Results showed: natural low temperature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pistil and male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resulting in pollen grains with low viability. Meiotic chromosomal irregularities, including univalents, multivalents, laggards, bridges and micronuclei were detected at higher incidences and significantly greater proportions of nucleolus fragmentation and dissolution were detected when temperatures were low. Pollen tube growth was retarded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either in vivo or in vitro. The virtual absence of sexual reproduction of ‘Tainong 1’ mango at low temperatures appears to be due largely to slow growth of pollen tube in vivo and to a low rate of successful fertilization.  相似文献   

20.
葡萄不同品种和组织白藜芦醇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陈雷  韩雅珊 《园艺学报》1999,26(2):118-119
用HPLC法测定葡萄果肉,叶柄,种籽,叶片,果皮及果穗轴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发现葡萄品种间各组织白藜芦醇含量的差异较大,葡萄果穗轴和果皮中的含量较高。提出了优选品种制作高白藜芦醇含量的葡萄酒及综合利用葡萄皮渣提取白藜芦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