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症状及发生特点,并从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个方面论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盐都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其发病率与带毒灰飞虱的虫量、水稻的抗病性及栽培方式相关密切。在防治上选用抗病品种、扑杀带毒虫源、适当的栽培方式等综合防治对策,能够有效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与流行。  相似文献   

3.
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我县再次暴发成灾.以1999年为例,全县仅连作晚稻发病面积就达795万亩,平均丛病率2002%,其中重发田块丛病率高达40%~80%,损失粮食05万t.近年来我们对该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康福多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昆虫灰飞虱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每千克稻种用10%吡虫啉WP5、7、10g拌种,对灰飞虱防效为95.6%、97.0%、97.8%,持效期在15d左右,并能有效地控制黑条矮缩病的侵染,稳定期病株率比对照降低63.5%-68.5%。在药剂拌种的基顾上,再在秧苗3叶期,移栽后10d各用吡虫啉防治1次,控病效果可达87.6%,稳定期病株率控制在5.7%。  相似文献   

6.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近几年来在连云港市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为媒介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近年来在山区杂交中稻、一季晚稻上危害逐年加重.由于该病症状与种性不纯的植株相似,给杂交稻生产和产量造成很大影响.一般发病田块损失10%~30%,严重田块损失达50%~80%,有的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8.
由于2011年鲁南苏北稻区水稻灰飞虱大暴发且带黑条矮缩病毒率高,特在该年对来自不同生态区域、不同育成时期的水稻品种进行田间自然鉴定,以期找到抗性较好的品种资源,为抗水稻黑条矮缩病育种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1997年我镇部分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病,1998年发病面积不断扩大,部分严重田块几乎绝收,后经当地政府和农技部门的大力宣传,采取积极有效防治措施,基本控制黑条矮缩病的大面积发生.近年随耕作制度变化,田外沟渠的杂草丛生,暖冬现象对灰飞虱越冬有利,在2003年有少数田块发生的基础上,2004年又出现较大面积的发病,连近山脚的小麦、玉米、早稻都有不同程度的矮缩.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对粮食生产将会带来严重损失.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介绍水稻普通矮缩病与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症状,根据实践工作经验,提出应对水稻普通矮缩病和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成为杂交水稻的突发性病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现将其发病症状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由灰飞虱带毒、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自2005年起在盐都区水稻生产上危害,且有逐年加重趋势,为有效防治该病,植保站就该病的发生原因、影响发病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优化耕作制度防治灰飞虱、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3.
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为介体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近年来在我市水稻上有所发生并逐年加重,由于该病很难防治,所以一旦发生将会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搞清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笔者进行了专题调查,在此基础上安排了多点多样试验示范,总结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措施,即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重点”的防治策略,切断灰飞虱发生传毒途径,进而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水稻黑条矮缩病与灰飞虱发生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湖县水稻黑条矮缩病与灰飞虱发生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飞虱盛发期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显症急增期,均为一周左右,且基本一致。淮稻5号发病早,显症集中,产量损失大。  相似文献   

15.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RT-PCR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RBSDV)病是一种以灰飞虱为主要介体进行传播的病毒病,主要侵染禾谷类作物和禾本科杂草[1 , 2 ].病株症状为浓绿矮缩,叶片僵直,不抽穗或穗小,叶背的叶脉和茎杆上有短条瘤状突起,该突起在发病初期呈腊白色,后变为黑褐色.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40%,重病田甚至颗粒无收[3 ~ 5].该病曾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我国华东诸省市不少地区广泛发生,此后20年发病面积逐年下降,但90年代以来,该病又迅速回升流行[6 ~ 8].该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uses)斐济病毒属(Fijivirus),有10条双链RNA[9].由于该病毒只能由特定的昆虫(以灰飞虱为主)带毒传播,在该病毒的科学研究和生产预测预报中,测定介体昆虫灰飞虱带毒率和水稻植株被感染率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根据该病毒的已知序列合成特异引物,建立了植株以及昆虫体内该病毒的RT-PCR检测法.  相似文献   

16.
水稻黑条矮缩病由病毒感染引起,水稻感病后稻株矮缩,叶片僵硬,心叶抽生缓慢,分蘖增多,根系发育差。感病早的水稻不能抽穗,感病迟的水稻虽能抽穗,但很少结实,对水稻危害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稻黑条矮缩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重要的病毒病,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该病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国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传毒介体、病害流行以及防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中国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品种抗性比较及相关药剂防效对比试验,探索出在灰飞虱大暴发且带黑条矮缩病毒率特高的年份,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综合控制技术,主要包括选用抗(耐)病性较强的品种,应用50%拓胜可湿性粉剂等高效制剂适期防治秧田、本田灰飞虱,结合应用抗病毒制剂等,明显提高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控制效果,防效可达77.63%.  相似文献   

19.
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浙中的回升流行原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对浙中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调查观察,初步探明该病回升流行原因主要是由于熟制改变、稻板麦的推行、感病杂交稻品种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冬季气候变暖和化学农药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水稻黑条矮缩病大面积发生情况的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辰溪县2009年中、晚稻不同程度发生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面积3666.67hm^2,中稻发病率17.96%,晚稻发病率21.18%,一般减产10%-20%,严重田块达70%以上甚至绝收。田间白背飞虱发生量远远大于褐飞虱,分别在6月下旬和7月下旬出现两次高峰,而白背飞虱是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因此导致中、晚稻大面积发生此病。在不同的水稻品种中,中优288、T优272、Ⅱ117、宜S晚2号、华两优4480等均为易感病品种,发病率达50%以上。而岳优9113的发病率≤5%,比较抗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