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研究或生产试验都要遇到先期的试验设计和后期的试验结果的正确表述问题。这方面,在专业科技书刊和学位论文中常见一些不尽合理和不够规范的现象。现摘列并论述如下。1试验设计核心是“材料和方法”。在畜牧和饲料营养的研究中包括的项目有:1.1试验动物应当写明动物的种类和品种,还要明确给出试验开始的年龄(日龄、周龄、月龄)和体重,这样便于比较和判定试验成绩优劣。1.2试验期常见是以日(龄)或周(龄)计。试验期长要遵循“始之头→末之尾”分段表述。试验由10日龄到30日龄的试验期长为21日,而不是30-10=20日。期长阶段划分也是这样。例…  相似文献   

2.
线椒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试验目的 通过对不同线椒品种比较试验,选择出适合我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线椒品种。二、试验材料参试品种:线椒7号、线椒9号、线椒10号、宝红903、陕椒168、红安6号(CK)、红安8号。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市场需要,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我们在1999~2000年进行了特色玉米引种、示范、鉴定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纳米银的制备及其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出粒径范围在1~100 nm的纳米银颗粒,以电镜进行表征,进行纳米银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药效学试验.试验证明纳米银颗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安全无毒,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3种病原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均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杂交玉米品种腾龙1号进行高产试验示范,切实抓好宣恩县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努力提高宣恩县玉米单产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陈石榕 《福建农业》2005,(12):21-21
六、农药试验标准 农药登记进行毒理学试验必须符合GBl5670《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田间药效试验也是农药登记管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国制定了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系列标准,该系列标准参考了EPPO(欧洲及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及FAO(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类似的准则.根据我国宴际情况并经过大量田间药效试验验证而制定的。  相似文献   

7.
前 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 89)将介于粘性土与砂土之间的土定为粉土。冲洪积平原、湖积平原以及山间盆地广泛分布着饱和粉土 ,大量的工程建筑都以该土层为持力层。饱和粉土粘粒含量低 ,土中水多为自由水 ,在现场取样、运输至室内试验等过程中 ,土样扰动极易振动液化失水 ,室内土工试验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指标。1 含水量、密度试验饱和粉土易震动液化失水 ,在取样、运送及拆封过程中均易扰动失水 ,随之而结构破坏 (孔隙比减少 )。目前室内试验无法解决 ,仅根据经验修正 ,建议采用饱和含水量ωsr修正。以算例为例 ,饱和粉…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表型功能的形成与蛋白质和基因产生的相互作用有关。蛋白质相互作用(PPI,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是研究蛋白质功能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发展较快。该技术在预测目的蛋白功能和基因功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3类:体内试验、体外试验、模拟生物学试验。本文比较了这些试验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局限性,综述了蛋白质相互作用试验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世界农药试验重点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农药试验重点的演变可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50—60年代)的农药登记试验以农药活性、作物选择性试验和急性毒性为主50年代,试验的初始目的是活性检验,以防止向农民出售无效的农药和防止造成农作物减产。以除草剂为例(下同),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①试验除草剂的杀草谱、对个别难防杂草的效果;②试验环境因子如气候、土壤、杂草生育期对除草活性和作物安全性的影响等等。之后不久,人们就认识到对新的触杀性除草剂如DNOC类化合物,对可见症状进行试验评价就足够了,而对新的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或土壤处理剂来说,农药对作物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范围的动物福利、动物保护运动发展和实验动物减少、优化、替代(3R)原则的兴起,动物实验的替代成为新兴研究和发展方向。欧盟化妆品规程第7次修正案(2003/15/EC)明确规定逐步禁止化妆品成品动物试验,2009年起禁止化妆品原料进行动物试验,2013年后将禁止用动物试验检测的化妆  相似文献   

11.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2013年多点的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对比试验,摸清我区常规施肥下玉米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二、试验田基本情况1.试验地点及综合情况试验地位于宁江区善友镇善友村张国家责任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土层厚度25cm。位置是:北纬42.14996,东经124.95120°,海拔147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向日葵品种试验,验证不同向13葵品种的生育特性及丰产性,为筛选出适合克山县种植的优质向日葵品种及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一、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1.试验供试品种:特大寸葵、德隆板葵、黑贝、俄板葵、龙食葵2号、龙食葵3号、龙葵杂7号、甘0812、甘10138、甘91-1、NTC90、甘葵2号。  相似文献   

13.
以鸡胚中和试验(NT)、血凝抑制试验(HI)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分别检测相同36份鸡血清样品。将每个样品的抗体滴度转化为-logX后进行统计分析。对3种血清学试验所得到的3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及相关关系的检验。经方差分析,NT组与AGID组、HI组与AGID组之间差异极显著;NT组与HI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关关系检验,NT组与HI组、NT组与AGID组、HI组与AGID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 1、0.843 1、0.884 8,3组之间的差异均极显著。结果表明,免疫接种后一段时间内,鸡体内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与HI抗体滴度基本相平行;AGID检出的抗体滴度与NT检出的中和抗体滴度及与HI试验检出的HI抗体滴度有密切的线性关系。AGID检测的NDV抗体平均滴度比NT、HI检测的分别低1.640 8(1/25.45)-1.471 1(1/24.89)、1.731 8(1/25.69)-1.509 5(1/25.01)。  相似文献   

14.
利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来评价转GL融合蛋白基因大米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转GL融合蛋白基因大米小鼠经口LD50 >21.5 g/kg;与喂食亲本大米的对照组比较,喂食转基因大米试验组的小鼠血常规、脏器系数等指标无显著差异,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转GL融合蛋白基因大米无急性毒性、无诱变活性和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测定玻璃钢油管的静态、动态力学性能和耐温性能,通过室温和井温条件下的拉伸试验得到了玻璃钢油管在室温和井温下的极限抗拉强度和轴向弹性模量,通过测定应力循环失效次数进行了油管螺纹疲劳试验.结果表明,酸酐类玻璃钢油管比芳香胺类玻璃钢油管在强度方面更适合井下采油管柱螺纹失效与应力幅的大小有关,交变应力越大,油管螺纹越容易失效;在同样的交变应力下,井下高温环境比常温下螺纹更容易失效.通过井下耐温试验得到了玻璃化转变温度Tg、树脂流失量和强度保留率随使用温度变化的关系,得出了酸酐类、芳香胺类玻璃钢油管在井下长期服役的最高温度.试验结果对玻璃钢油管的现场应用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组试验方法,对低碳钢、铸铁进行拉伸试验,观察分析拉伸试验速度对低碳钢和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证明,拉伸试验速度对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低碳钢试件拉伸速度在8mm/min~10mm/min范围,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较稳定。铸铁试件拉伸速度在0.5mm/min~1mm/min范围,强度极限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129团3连1-6西和1-5西地块。 2.试验品种鲁棉研24号、中杂棉2号、中杂棉5号、中杂棉10号为移栽,直播鲁棉研24号为对照。  相似文献   

18.
伪狂犬病毒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株伪狂犬病毒在4、28、37℃下进行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试验结果表明,伪狂犬病毒能够凝集小白鼠红血球,HA可被抗伪狂犬病毒的高免血清特异性抑制(1:64)。并不受温度的影响。因此,该方法是诊断伪犬病的一种快速、简便、易于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大豆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次数和时间等因素对大豆异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优化了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在1:7料液比、70%乙醇浸提、65℃恒温摇床提取2次、每次1 h的最优条件下,大豆异黄酮提取率可高达0.533%.  相似文献   

20.
对营口某猪场腹泻仔猪粪便样品中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经过形态学和生化试验结果确定为大肠杆菌。对该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中、西药物具有不同敏感性,其敏感度表现为重泻康〉复方磺胺甲恶唑〉土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黄芪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