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主要病害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1.玉米大斑病
  1.1为害症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  相似文献   

2.
1症状特点 玉米大斑病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还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圈,不产生孢子或极少产生孢子。  相似文献   

3.
1症状特点 玉米大斑病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还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圈,不产生孢子或极少产生孢子。  相似文献   

4.
正一、玉米大斑病1、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  相似文献   

5.
一、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危害特点 1、主要症状玉米大斑病一般在玉米株高70—100厘米开始发病,直至成熟期。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一般是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但也常有从中上部叶片开始发病。病斑一般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可长达15—20厘米,宽2-3厘米,后期变为青褐色或黄褐色。叶上病斑较多时,常相互连接成不规则形大斑,引起叶片早枯。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2005,(5):24-24
为害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还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圈,不产生孢子或极少产生孢子。发病特点: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内残留的病叶组织中的菌丝体及附着的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而埋在地下10厘米深的病叶上的菌丝体越…  相似文献   

7.
正一、玉米大斑病:1.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2.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  相似文献   

8.
正1玉米大斑病1.1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1.2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  相似文献   

9.
一、危害症状 病害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初为黄绿色水浸状,以后发展为圆型或不规则形,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密生灰色绒状霉层。茎、叶柄上的病斑椭圆形,直径3~7毫米,灰褐色,稍凹陷,病害严重时。全株倒伏,高湿时病部表面长出灰色霉层。  相似文献   

10.
一、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危害特点 1、主要症状 玉米大斑病一般在玉米株高70-100厘米开始发病,直至成熟期.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一般是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但也常有从中上部叶片开始发病.病斑一般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可长达15-20厘米,宽2 3厘米,后期变为青褐色或黄褐色.  相似文献   

11.
一、危害症状 病害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初为黄绿色水浸状.以后发展为圆型或不规则形,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密生灰色绒状霉层.茎、叶柄上的病斑椭圆形,直径3~7毫米,灰褐色,稍凹陷,病害严重时,全株倒伏,高湿时病部表面长出灰色霉层.  相似文献   

12.
<正>1芹菜叶斑病1.1症状识别芹菜叶斑病又称早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叶上初呈黄绿色水渍状斑,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4~10 mm,病斑灰褐色,边缘色稍深不明晰,严重时病斑扩大汇合成斑块,终致叶片死亡。茎或叶柄上病斑椭圆形,3~7 mm,灰褐色,稍凹陷。发病严重的全株倒伏。高湿时,上述各病部均长出灰白色霉层,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高温多雨或高温干旱,但夜间结露重,持续时间长,易发病。尤其  相似文献   

13.
<正>1芹菜叶斑病1.1症状识别芹菜叶斑病又称早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叶上初呈黄绿色水渍状斑,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4~10 mm,病斑灰褐色,边缘色稍深不明晰,严重时病斑扩大汇合成斑块,终致叶片死亡。茎或叶柄上病斑椭圆形,3~7 mm,灰褐色,稍凹陷。发病严重的全株倒伏。高湿时,上述各病部均长出灰白色霉层,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高温多雨或高温干旱,但夜间结露重,持续时间长,易发病。尤其  相似文献   

14.
银兰 《农村科技》2006,(7):32-32
一、危害症状病害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初为黄绿色水浸状,以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密生灰色绒状霉层。茎、叶柄上的病斑椭圆形,直径3~7毫米,灰褐色,稍凹陷,病害严重时,全株倒状,高湿时病部表面长出灰色霉层。二、发病特点病菌附着在种子或病残体或种株上越冬,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雨水、风、气流、灌溉水、农事作业等传播危害。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5~20℃。虽高温干旱,但夜间结露重,持续时间长;或夏、秋高温高  相似文献   

15.
<正>一、玉米大斑病及防治方法: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1选用抗病良种;2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3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  相似文献   

16.
1.白粉病(药农称为“冬瓜粉”):5月下旬发病,7~8月为害严重。发病初期在叶背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病斑。叶表面病斑褐色,长出白粉,并由老叶向新叶蔓延,白粉逐渐布满全株叶片,使叶片慢慢枯死,重者全株死亡。防治方法:①调节荫蔽度,  相似文献   

17.
正玉米是我国常见的粮食作物,对我国的粮食储备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研究,寻找最佳的预防和解决措施,是实现玉米优质高产,维持我国粮食稳定的有效途径。一、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  相似文献   

18.
<正>一、霜霉病症状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子叶发病初期出现褪绿色病斑,后扩大变褐色。成株感病,叶片背面或叶缘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黄褐色或淡褐色,在湿度大时,病斑部出现灰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全株叶片干枯。二、发病规律黄瓜霜霉病病菌在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病原孢子主要靠  相似文献   

19.
1症状 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猝倒,有的茎基部变成黑褐色,幼苗枯萎而死.成株期多在初夏发病,以茎基部和枝受害为主,叶片、花、果实也可染病.病初茎基部和枝上出现水浸状病斑,逐渐变成黑或黑褐色条形斑,环绕表皮扩展,侵染点以上枝叶凋萎、枯死.木质化以前侵染,病斑明显缢缩.叶片染病,叶片上出现直径2~3厘米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果实染病始于蒂部,初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很快变褐色软腐.田间温度大时,病斑处可见白色霉层,后期变为僵果,挂在枝梢上,不易脱落.  相似文献   

20.
一、辣椒青枯病.(一)症状.发病初期植株顶部叶片萎蔫下垂,接着下部叶片凋萎,最后中部叶片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初病时,病株白天萎蔫,夜晚恢复,2~3天后全株萎蔫死亡,死株仍保持绿色。病株根部常变褐腐烂,病茎表皮粗糙,茎中下部增生不定根,部分病茎可见1~2厘米大小褐色病斑。纵切茎部可见木质部淡褐色,横切茎部保湿后手指挤压断面有白色混浊黏液溢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