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为解决发展西瓜生产与粮油争地的矛盾,满足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我们于1986年在甘薯、花生沟里提前套种西瓜,采用双膜覆盖栽培获得成功.在不影响甘薯、花生产量的前提下,利用甘薯、花生封垅前的时间和空间,增收一季西瓜,效益显著.到1988年示范推广3500亩(其中甘薯套种西瓜2000亩,花生套种西瓜1500亩),平均亩产西瓜1500~1800公斤,比甘薯、花生单作平  相似文献   

2.
说起露地种青菜,不少菜农认为产量低,效益差,但其实只要打好时间差,利用闲地、果园,或者高秆作物下边套种,同样也可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根据笔者几年的栽培实践,栽培露地青菜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3.
绿豆、葵花是我县的主栽作物,但清种产量不高,为了提高绿豆葵花的产量,在边昭镇西关村搞了豆、葵混种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田。在1公顷的示范田里,绿豆产1500公斤,收入7500元、葵花产1500公斤,收入4800元。两项收入12300元。效益可观.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栽培模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和玉米两种作物,栽培容易,但效益一般,如果改变以往的栽培方式,实行反季节设施栽培,能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从2003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塑料大棚冬春茬马铃薯套种鲜玉米栽培试验,把栽培时间提前到1月份,4~6月份产品上市.经过5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马铃薯平均667m2产量2000~2400kg,产值6000~8000元;鲜玉米平均667m2产3500~4000棒,产值可达4500~6000元,一个春茬667m2产值11000~140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5.
"双五百田"(旧制每亩作物合计产量达到250kg、产值达到500元)是近年来在秦安县发展较快的旱作高产栽培模式,2006年示范推广面积达5 333.3 hm2,主要分布在全县17个乡(镇)450个村.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发现,随栽培作物和栽培模式的不同,经济效益差别较大,为此我们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双五百田"示范项目的开展,对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7种模式进行了示范效果调查和效益比较分析,初步筛选出了玉米套种胡萝卜、油菜复种马铃薯、麦后复种马铃薯、果园套种马铃薯、玉米套种蚕豆5种"双五百田"高效栽培模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枣树套种红葱、西瓜、马铃薯、甜瓜等作物进行种植效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枣树栽培2年行间的遮阴范围不超过20%,有利间套种作物的正常生长,间套种红葱纯收益最好为1.73万元/hm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金银花套种土人参与各自单独种植的经济效益差异。[方法]在总结喀斯特山地适生植物金银花、土人参栽培管理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投入、效益。[结果]当两者达到丰产时,金银花与土人参套种没有明显的影响相互产量,从不同种植方式3年来的平均效益上看,套种方式土人参金银花。[结论]套种为最佳的种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为推动金银花、土人参产业在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实行科学合理的农作物品种轮作、套种栽培,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培肥了地力;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又最大限度增加了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解决了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现将我县种植面积万亩以上,亩产值、效益较好的水稻—大蒜轮作栽培;地膜西瓜—玉米套种栽培;菜花—玉米轮作栽培;  相似文献   

9.
从提高园艺作物种植效益和设施的利用率及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出发,介绍了早春促成栽培葡萄与茼蒿套种、未封园梨树与毛豆套种、冬春大棚促成栽培草莓与夏丝瓜套种三种果树与蔬菜相结合的立体高效模式。阐述了套种模式的互补优势、种植效益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套种能够增加收获指数,延长作物生长时间,提高光、热、水、肥的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避免同一作物群体相互遮阴争光的矛盾,同时错开农时,减轻了从播种到收获对劳动力的压力,便于精耕细作,是一种在时间上集约利用光、热、水、肥的种植方式。马铃薯与其他作物套种常有种植,但马铃薯不同品种间套种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挖掘马铃薯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该文详细介绍了晋北高寒区,早熟马铃薯套种晚熟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地瓜、花生套种双膜覆盖西瓜栽培山东省邹城市农业局王德民为解决发展西瓜生产与粮油争地的矛盾,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及效益,我们于1993~1995年在邹东山区丘陵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了地瓜、花生套种双膜覆盖西瓜栽培技术,在不影响地瓜、花生产量的前提下,干...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近几年来,唐山市汉沽区开始研究推广棉花套种西瓜栽培模式,随着栽培技术的日趋成熟,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大。棉花套种西瓜,通过充分利用光能、地力、空间等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西瓜产量比单种基本不减产,棉花产量略低于单作产量,两者合计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大棚杏树促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由于保护地栽培果树效益高而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保护地果树近20000hm^2,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但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成功率低是普遍现象,其中杏树的保护地栽培尤为突出,大多数产量较低,有的甚至绝收,给果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经多年实践,总结出了杏树大棚促成栽培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 金针菇是目前栽培的食用菌中对温度要求最低的一种,根据自然气候,灵寿县栽培从当年9月至第2年4月为栽培适期。从品种上讲,开始人们一商种植黄色金针菇,效益较低。后来在种植过程中,我们发发现种植白色金针菇效益较好,但由于没有优良菌株,产量上不去,生物效率在40%~50%,我们经菇农试种,精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日本白、V93等新菌株,生物效率提高到60%~70%,品质好,产量高。效益比种植黄色金针菇提高50~60元/m^2,平均每棚多收入5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套种鲜食玉米设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马铃薯和玉米两种作物,大家普遍认为栽培容易,效益不佳,但如果改变其传统的栽培方法,实行反季节栽培,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笔者从2001年进行塑料大棚冬春茬马铃薯套种玉米栽培试验,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马铃薯平均亩产量1300千克~1600千克,亩产值3500元~5000元;鲜食玉米平均亩产3500个~4000个果穗,亩产值3000元~58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6.
康佛伦斯梨,为西洋梨中的一个优良品种,是意大利、荷兰等国的主产和出口品种,1998年我们引进,经几年栽培研究和繁育,现已定植了一批幼树园,有的园已形成产量和效益,从生产实践中我们观察该品种主要表现早果、丰产、优质和抗病抗虫,是一个很有推广价值的西洋梨良种.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培方式对套种野菊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套种野菊花的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等行距栽培和宽窄行栽培方式下套种野菊 花的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等行距栽培相比,宽窄行栽培的鲜花平均产量为4 365.4 kg/hm2、增产 98.6%,干花平均产量为1 570.9 kg/hm2、增产96.1%,但在折干率上两种栽培方式差异不显著;其产量优势主要体现 在单株产量高,干物质积累量大,营养生长期SPAD 值上升较快,盛花期叶面积指数较高;同时促进生长,株高和分枝 数分别显著增加了11.4%和49.3%,利于有效花蕾数增加。两种栽培方式下,均以株距15 cm 群体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正> 章丘大葱起源于中亚高山区,依其野生资源推断,历经黄河流域,河水泛滥冲积后,在山东章丘安家落户。由于本地农民对其不断地提纯,便形成了“大梧桐”、“气煞风”等主要栽培品种。据《章丘县志》记载,在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就有了较详细的栽培记录。现章丘北部平原,西至历城、东至邹平的相邻区域,已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栽培面积。章丘大葱在我国及山东省曾多次获奖,并以其品质佳,产最高称雄于世界。由于章丘大葱产量高、效益好、便于栽培管理,所以长江以北各省、市、自治区均有栽培。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形式的推广.各地均发展了多种形式的保护地间作套种栽培模式。小拱棚栽培因其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技术要求较低而深受广大菜农喜爱。笔者自2000年以来连续5年时间对小拱棚韭菜、甘蓝、青椒间作套种栽培模式进行研究推广.全年实现两种三收,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平均每亩年收益1.0万~1.2万元。目前已经在当地推广该模式533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其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正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0933-10934,10937
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扬黄灌区,采用枸杞套种红葱的种植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提高经济效益和单方水的效益,是解决枸杞栽植初期种植产量低、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的“三低”问题的主要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