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肌胃炎又被称做肌胃糜烂和肌胃角质膜炎,是仔鸡的一种常见消化道疾病,可发生于不同藏鸡品种的肉鸡和蛋鸡,肉鸡的发病率较高,但地区之间表现症状差异较大。特征是肌胃角质膜和腺胃黏膜呈现溃疡以至坏死,角质膜与其下的组织分离。健禽角质膜的自然磨伤可自行恢复,病禽则无此能力。  相似文献   

2.
家禽肌胃角质膜炎也称营养性肌胃炎,特征为肌胃角质膜和腺胃黏膜呈现溃疡以至坏死,角质膜与其下的组织分离。健禽角质膜的自然摩伤可白行恢复,病禽则无此能力,罹病部位可被各种微生物侵入,引起角质膜坏死的加剧,甚至波及到肌胃的肌肉组织。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出肉鸡患传染性腺胃炎时诱发肌胃炎的发病机理,本试验通过对发病肉鸡腺胃、肌胃组织形态学的观察,酸度对肌胃类角质膜重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肉鸡患传染性腺胃炎时,腺胃固有层复管泡状腺的腺上皮细胞以立方形为主,使腺胃分泌胃酸功能增强,引起胃液中酸度增高,加速了肌胃类角质膜的溶解;肌胃腺导管中的黏液凝固,堵塞导管,使肌胃腺分泌物不能及时运转到肌胃黏膜表面,同时,肌胃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出现核裂解、核浓缩、核溶解,使肌胃腺上皮细胞的分泌功能降低,减少了黏液的分泌量,引起肌胃类角质膜生成障碍。在肌胃类角质膜溶解增快、形成障碍的情况下,引起肌胃类角质膜溃疡、糜烂,严重的引起肌胃上皮溃疡,甚至肌胃穿孔。  相似文献   

4.
目前肉鸡饲养前期的肌胃溃疡问题对肉鸡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查清病因,对孵化场18~22日龄鸡胚和雏鸡进行了剖检及分析,具体情况如下。1剖检变化1.118日龄和19日龄鸡胚肌胃角质膜正常。1.220日龄末出壳鸡胚肌胃角质膜正常,但出壳的雏鸡剖检10只有9只肌胃有溃疡,但角质膜变黄、皱襞增厚比较轻微。1.31日龄雏(21日龄胚)剖三批各10只都有肌胃溃疡,肌胃  相似文献   

5.
1常见的病毒性呼吸道病新城疫以下痢、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为其特征,尤其是发生急性型新城疫时,病禽上呼吸道分泌多量粘液自口鼻流出。喉部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病程后期呼吸极度困难。病理变化表现为淋巴滤泡肿胀出血,腺胃乳头肿胀出血,肌胃角质膜下出血,胸腺肿胀出血,气管黏膜潮红,卵泡充血、出血。  相似文献   

6.
肉鸡的肌胃糜烂病是肉鸡一种常见和多发的非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15~70日龄(肉鸡正常生长情况下8周龄出栏,但由于饲养管理跟不上和疾病等因素,可能使出栏时间延长,经济效益下降),呈散发性的存在和发生。主要的表现是病鸡呕吐黑色物,肉鸡的肌胃角质膜糜烂,溃疡。1主要病因肉鸡的日粮中的鱼粉含量过高造成的,饲料中鱼粉含量在12%以上的多易发生,含量在8%以下的发病的较少。多是在肉鸡饲喂新的鱼粉含量较高的日粮5~10d后发病。而在调换饲喂鱼粉含量较低的饲料3~5d后发病率明显下降。2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2.1病鸡厌食,羽毛松乱,喜欢蹲伏,闭眼…  相似文献   

7.
<正>1发病情况进入秋季以来,滦南地区的肉鸡肌胃炎发病日渐严重,最早可见3日龄发病,发病率占总放养量的80%,病死率仅占到2%~3%,但病程长、残次率高。临床症状为采食量低、生长不良、料便为主。发病初期剖检肌胃角质膜有小裂口,剥离后反面呈现白色结节,严重者肌胃糜烂,形成大的溃疡面。笔者经过总结现将该病的治疗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禽的肌胃糜烂又称禽的肌胃溃疡,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鸡的一种消化道病,主要发生于肉种鸡,肉鸡,其次为蛋鸡和鸭。发病年龄多在2周龄到3月龄。死亡率为10%~30%。1病因本病病因是一种称之为肌胃糜烂素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变质鱼粉中,多数学者认为,日粮中鱼粉的比例超过15%就可能发生肌胃糜烂。维生素B12缺乏也可导致肌胃糜烂。  相似文献   

9.
肌胃糜烂病     
肌胃糜烂病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鸡肌胃角质膜糜烂,溃疡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是一种与哺乳动物和人的胃肠溃疡出血相类似的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肉鸡,其次是蛋鸡和鸭。发病年龄为2~2.5周龄,临诊特征为食欲减少,精神倦怠,严重病例呕吐黑色物质,贫血消瘦,因而又称为“黑色呕吐病”。  相似文献   

10.
肌胃糜烂病     
肌胃糜烂病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鸡肌胃角质膜糜烂,溃疡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是一种与哺乳动物和人的胃肠溃疡出血相类似的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肉鸡,其次是蛋鸡和鸭。发病年龄为2~2.5周龄,临诊特征为食欲减少,精神倦怠,严重病例呕吐黑色物质,贫血消瘦,因而又称为"黑色呕吐病"。  相似文献   

11.
肌胃溃疡病又称为肌胃腐蚀症,特征为病鸡吐黑色物,肌胃角质膜糜烂。  相似文献   

12.
家禽肌胃糜烂是近年来普遍引起重视的一种疾病,是禽的一种与哺乳动物和人的胃肠溃疡出血相类似的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肉用仔鸡和5月龄以下的蛋用鸡,呈散发性发生,成年鸡往往零散单个发生。临床特征为病鸡呕吐黑色物,肌胃角质膜糜烂溃疡。 一、肌胃糜烂的原因:引起肌胃糜烂的原因是饲料中鱼粉质量低劣或数量过多。鱼粉中一般都含有一  相似文献   

13.
鸡肌胃糜烂(GE)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肌胃类角质膜糜烂、溃疡的消化道疾病,是一种与哺乳动物和人的胃肠溃疡出血相类似的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10%~20%,死亡率2%~3%。如继发其他细菌感染发病率、死亡率可明显增加。葡萄球菌病是鸡的急性败血性或慢性传染病。临床多表现为急性败血症状、关节炎、皮肤(包括翼尖)坏死和雏鸡脐炎等。感染后雏鸡和中雏死亡率较高,是养鸡业中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2002年6月23日,饶阳县城关镇李某,诉其饲养的肉鸡精神倦怠、羽毛松乱或部分脱落、闭眼缩颈、喜蹲伏、食欲减少,有的…  相似文献   

14.
<正>肌胃角质膜创伤是肉仔鸡的一种常见消化道疾病,又被称做肌胃糜烂和肌胃角质膜炎。根据该病的解剖症状来看,严重的肌胃被灼烧成不规则的洞,而且无法愈合并。有人认为是由于流感H9N2,肾型传支、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呼肠孤病毒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该病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由于某种致病病毒造成  相似文献   

15.
鸡肌胃腐蚀症又称肌胃溃疡、黑色呕吐病、黑胃病,主要发生于鸡,尤其是2—8周龄的肉用仔鸡。它的特点是,肌胃类角质膜被腐蚀,肌胃粘膜出血、糜烂、溃疡,甚至肌胃穿孔;腺胃肿大、变红,胃壁变厚,腺胃乳头明显突起;肌胃、腺胃以至嗉囊的内容物呈暗棕色或黑色;倒提病鸡时,从口中流出黑色水样物。  相似文献   

16.
1雏鸡肌胃溃疡病 雏鸡肌胃溃疡病也叫肌胃糜烂病,是由劣质鱼粉中含有肌胃糜烂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这种有毒物质可能是游离的组氨酸和组织胺,在加热时与鱼粉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而形成的。本病的特症为病鸡吐黑色物,肌胃角质膜糜烂、溃疡。  相似文献   

17.
<正>近两年鸡滑液囊支原体发病率逐渐增高,主要以肉种鸡和商品肉鸡发生几率高。本病主要侵袭腱鞘膜、气囊和关节滑液,临床症状表现为脚掌、腱鞘和关节肿胀,气囊内有干酪物。本文主要对禽滑液囊支原体病流行情况、临床症状、预防治疗进行综合阐述,对今后在养殖过程中禽滑液囊支原体防治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鸡肌胃糜烂病又称“黑色呕吐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鸡的肌胃角质膜糜烂、溃疡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主要发生在肉仔鸡,其次蛋鸡和鸭,发病龄期多为2~10周龄。1发病情况某养殖户共养了2000只肉鸡,在15日龄时鸡群出现异常,整群鸡表现精神倦怠,采食量明显减少,有的倒提时口中流出黑褐色黏液,死亡5只。剖检病死鸡发现,鸡的腺胃增大,有黑色黏液,肌胃增大,内容物黑褐色,2只出现肌胃糜烂。根据以上情况,初步诊断为鸡肌胃糜烂病,并进行了及时治疗,5天后状况得到了好转。2发病原因主要原因是饲料中的鱼粉质量低劣或用量过大。鱼粉中含有肌胃糜烂素,…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来,肉鸡的腺胃炎频频发生,成为影响本时期肉鸡养殖的一个重要疾病,笔者在此谈一下有关腺胃炎的防治问题。1发病情况肉鸡的腺肌胃炎是一种以家禽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过料等外观症状,腺胃肿大,或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脱落、肌胃内金和肌胃粘膜面火山口样溃疡、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流行病。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不尽相同,病原说法不一。自1978年在荷兰首次被报道外,世界各地均有此病发  相似文献   

20.
鸡肌胃糜烂病(CGE)又称肌胃腐蚀病、黑色呕吐病,是由于喂饲劣质鱼粉或饲料中鱼粉搅拌不均,用量过大而诱发的疾病。主要发生于2-8周龄的肉用仔鸡。临床特点为肌胃类角质膜被腐蚀,肌胃粘膜出血、糜烂、溃疡,甚至肌胃穿孔,腺胃肿大、变红,胃壁变厚。腺胃乳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