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长江刀鱼学名刀鲚(Coilia nasus),俗称"江刀",隶属鲱形目、鳀科、鲚属,属于江海洄游性鱼类,味道鲜美,被誉为"长江三鲜"之首。长江刀鱼肉质细嫩鲜美,富含DHA、EPA及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有独特的香味,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渔业资源,拥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长江刀鱼的天然繁殖与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江刀鱼,学名为长颌鲚(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其肉质细嫩、鲜美,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经济鱼类。为保护增殖资源,促使长江名特优水产品增产,作者把亲自参加调查和观察的有关资料整理如下。一、天然繁殖1、繁殖群体长江刀鱼是江海洄游鱼类,每年春季从海洋进入长江,上溯至产卵场进行繁殖,于是形成  相似文献   

3.
长江刀鱼池塘驯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刀鲚(Coilia ectenes)俗称刀鱼,也叫长颌鲚,属鲱形目,鳀科,鲚属,是一种中小型名贵经济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通江水域,是长江三鲜(鲥鱼、河豚、刀鱼)之首,为典型的长江名贵鱼类,由于群体数量下降,现已成为稀有水产品。2005年开始  相似文献   

4.
长江刀鱼的驯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刀鲚(Coilia ectenes Jordanet Seale)俗称刀鱼,也叫长颌鲚,属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鲚属(Coilia)。刀鱼是著名的长江"三鲜"之一,是一种中小型名贵的经济鱼类。由于环境、捕捞等诸多原因,目前资源衰退严重,个体低龄化,群体趋小化,产量逐年减少,由此带来了该品种市场高价位。  相似文献   

5.
正长江刀鲚(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俗称刀鱼、毛花鱼、梅鲚等,属洄游性鱼类,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4月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江刀鲚资源量持续下降,2002年长江沿线产量已不足百吨,至2011年产量只有12 t左右~([1])。2004年江苏率先开启了长江刀鲚池塘养殖探索,此后规模逐年扩大,但养殖技  相似文献   

6.
长江刀鲚(Coilia nasus),俗称“江刀”,隶属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鲚属(Coilia),属于江海洄游性鱼类,味道鲜美,被誉为“长江三鲜”之首.由于过度捕捞,刀鲚资源迅速减少,其价格水涨船高,最高时突破1万元/斤.为了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农业农村部[2018...  相似文献   

7.
长江刀鲚灌江纳苗与养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江刀鲚(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见彩中插2)俗称刀鱼、毛鲚,属鲱形目、鲲科、鲚属,为典型的溯河洄游鱼类,一般每年春季由海进入江河进行生殖洄游,在长江干支流或湖泊的缓流区产卵,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并随江水而入海。长江刀鲚体长而侧扁,胸鳍上部有6根分离而延长的鳍丝如麦芒状,可达臀鳍部,其鱼鳞细自如银,肉质鲜嫩,腴而不腻,是目前“长江三鲜”中仅存于长江的珍贵品种。  相似文献   

8.
长江刀鲚性腺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刀鲚(CoiliaectenesJor-danetSeale),属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鲚属(Coilia),地方名凤尾鱼、河刀鱼、刀鱼、海刀鱼。体长、侧扁,向后渐细尖呈镰刀状,故而得名。吻短圆,口大而斜、下位。体侧两边被大而薄的圆鳞,腹具棱鳞,无侧线。胸鳍上部有丝状游离鳍条6根;背鳍、臀鳍各1个,臀鳍长直至尾尖与尾鳍相连,尾鳍小而成尖刀形。头及背部浅蓝色,体侧微黄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基部均呈米黄色,尾鳍边缘黑色。刀鲚属于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季成熟的个体,成群由海入江,沿江而上作生殖洄游,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初,其鱼群组成以3—4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刀鲚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刀鲚(Coilia ectenes),属鲱形目、鲲科、鲚属,俗称刀鱼、毛刀鱼、毛花鱼、胡子鱼、鲚鱼等.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东海一带,凡通海的江河如辽河、海河、黄河、长江、钱塘江等均能见到[1].  相似文献   

10.
刀鲚(Coilia nasus)是一种经济价值高的洄游型鱼类。受过度捕捞、生态环境污染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影响,其资源量已极度匮乏。总结了日本水域、黄河水域和长江水域内刀鲚生境履历的研究进展,解析不同水域刀鲚群体的生境履历模式,以期为刀鲚资源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和参考资料。随着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实施,充分了解长江水域刀鲚的生境履历,有助于为中国刀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长江刀鲚,俗称刀鱼,是长江三大名贵江鲜之一。多年来,受生态环境恶化、过度捕捞及涉江渉海工程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洄游性长江刀鲚资源急剧衰退,其价格一路飙升,近年大规格刀鲚已达每千克越万元的天价。从2007年起,江苏省泰州市积极探索长江刀鲚人工养殖技术,先后突破长江刀鲚苗种捕捞技术、运输技术、驯养技术、繁殖技术、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及商品刀鲚养成技术,为长江  相似文献   

12.
实施好长江10年禁渔是国家“十四五”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跟踪和客观评价禁渔效果业已成为当下的重大需求。长江刀鲚(Coilia nasus)是长距离溯河洄游型鱼类,在自海入江繁殖洄游过程中所受渔捞压力非常大,资源量已岌岌可危。长江禁渔已于2019年启动实施,以刀鲚为代表聚焦禁渔前后固定生境及相近渔季,对刀鲚资源群体及渔获量开展比较研究,可有效追踪和评价长江禁渔对珍稀濒危鱼类种群数量恢复的效果。本研究基于长达7年间的禁渔前(2014—2018年)、后(2019—2020年)同期采样监测数据,开展了长江禁渔的效果追踪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禁渔前(2014—2018年)溯河洄游型刀鲚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仅为(0.81± 1.73) [×10–5, ind./(h·m)] [即(1.13±2.42) ind./d],数量占比仅为(1.42±2.41)%;而禁渔后(2019—2020年)刀鲚CPUE高至(66.14±69.74) [×10–5, ind./(h·m)] [即(92.60±97.64) ind./d],较禁渔前增长约82倍;数量占比亦增至(60.56±40.87)%,较前者增长约43倍。本研究首次表明,受益于已实施2年的长江禁渔战略,鄱阳湖洄游刀鲚数量恢复的效果已经凸显。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潘阳湖刀鲚资源状况, 2019—2020 年在鄱阳湖开展鱼类资源调查工作, 采集到大量鲚属(Coilia)鱼类, 对这些样本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随机测量 112 尾样本的上颌骨长度显著大于头长, 长颌长/头长的范围为 1.00~1.46, 平均为 1.17±0.07。使用线粒体 Cyt b 基因和 D-loop 控制区序列作为分子标记, 对 22 尾随机样本进行物种鉴定, 结果显示 22 尾样本均为刀鲚(Coilia nasus)。对其中 5 尾样本耳石的微化学特征进行了测定, 结果显示耳石锶钙比(Si/Ca)均有大于 3 的过程出现, 表明样本为溯河洄游型刀鲚。2019—2020 年, 刀鲚在鄱阳湖中的单船产量分别达到 8.1 ind/d 和 142 ind/d, 与历史数据相比, 出现了一定的增长。鄱阳湖刀鲚资源量的恢复表明长江禁渔制度实施和取消刀鲚特许捕捞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建议进一步开展鄱阳湖刀鲚产卵场调查并加强栖息地保护, 促进刀鲚资源恢复。  相似文献   

14.
长江刀鱼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刀鱼(Coilia ectenes)是海洋成长淡水繁殖的一种江海洄游性的鱼类。我国长江、黄河、钱塘江以及其他通海河流均有分布,其中以长江产量最高,并以味鲜美、脂肪多,细嫩丰腴而著称。鱼肉营养成分很高,经分析每100克鱼肉中含脂肪16.88克,蛋白质14.00克,磷1.11克,水份68.60克,尤以早春入江的刀鱼风味更佳,特别雄鱼含脂量高达30%以上,完全可与享有盛名的河鳗、鲥鱼相媲美,是长江中下游人民喜食的佳肴。  相似文献   

15.
长江短颌鲚耳石Sr/Ca值变化特征及其江海洄游履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确证长江刀鲚生殖洄游季节的短颌刀鲚是否为江海洄游个体,采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研究了2013年4月27日采自长江靖江段的1尾短颌鲚(XGC-A)和1尾长颌鲚(XGC-B)矢耳石的锶(Sr)和钙(Ca)的微化学特征,同时将实验结果与确认是江海洄游型长江刀鲚矢耳石的Sr和Ca的微化学特征进行了比对分析。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短颌鲚和长颌鲚个体的Sr/Ca值均波动显著,不仅具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1.59±0.80、1.55±0.74),而且出现了对应于海水生活的高值(4.38±1.33、3.56±0.94),显示出其溯河洄游的履历;耳石元素面分布分析结果同时验证了短颌鲚和长颌鲚均参与江海洄游的事实。研究表明,目前长江中存在参与江海洄游的短颌鲚个体。  相似文献   

16.
<正>刀鲚,俗称刀鱼,与长江鲥鱼、河豚并称"长江三鲜"。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多因素的影响,刀鲚资源急剧衰退,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上海在打击非法捕捞的同时,全面掌握了刀鲚人工繁育的技术。近日,10万尾全人工繁育的刀鲚苗种被成功地放流长江。据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说,刀鲚是一种溯河产卵鱼类,必须经过水温、水流等外部因子的刺激,性腺才能发育成熟,具有许多纯海水或纯淡水鱼类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生理、生态及生物学特性,其繁殖的生态条件较为苛刻。2011年,上海取得了刀鲚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成功获得了人工繁育的子一代亲本。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长江十年禁渔后安庆江段刀鲚的生境履历,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研究安庆江段不同类型长颌刀鲚(Coilia nasus)和短颌刀鲚的耳石Sr和Ca微化学特征。结果显示,根据耳石Sr/Ca值的变化值将安庆江段的短颌刀鲚分为2类,一类是其比值为一直小于3.0的低值,表明其纯淡水的生境履历;另一类是其比值不仅有小于3.0的低值区,还有大于3.0的高值区(小于7.0),表明其不仅有淡水的生境履历,还有高盐度的河口半咸水生境履历。长颌刀鲚的耳石Sr/Ca值均具有小于3.0的低值区和大于3.0 (甚至大于7.0)高值区的显著波动,表现为典型的淡水、河口半咸水及海水的溯河洄游型生境履历,Sr含量面分析图谱也可印证上述结果。本研究表明,长江安庆江段刀鲚群体组成较为复杂,同时存在溯河洄游型、淡水定居型短颌刀鲚和溯河洄游型长颌刀鲚3种生态表型个体。  相似文献   

18.
《科学养鱼》2015,(1):48-49
<正>日前,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家对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泰州市秋雪湖渔业有限公司、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和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共同承担的2012年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重大项目"长江刀鱼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编号:DZ2012-1)进行了验收。项目系统研究了长江刀鱼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首次发现短颌刀鲚在长江中存在江海洄游的习性;通过人工驯养、亲本培育等系列研究,阐明了刀鱼性腺发育规律,超低温冷冻保存刀鱼精子59份;建立了刀鱼的全人工繁殖技术,其受精率达  相似文献   

19.
福建沿海鲚必(Coilia)龟类现知共有3种,即七丝鲚Coilia grayii Richardson、凤鲚Coilia mystus (Linnaeus)和刀鲚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它们是福建沿海港湾与河口一带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肉味鲜美,除鲜销外,还制成罐头,畅销国内外。有关这几种鲚鱼的形态,国内尚少报道,本文以七丝鲚和风鲚为材料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20.
耳石微化学被广泛应用于鱼类洄游生态学研究,但耳石的摘取难免会造成鱼的死亡和损伤,故寻找可以快捷、非致死地替代耳石进行微化学分析的材料很有意义。为此,本研究比较了刀鲚(Coilia nasus)胸鳍条和耳石微化学的相似性特征。耳石的锶钙比值(Sr/Ca)和Sr含量图谱分型结果分别很好地对应了所研究的洄游型、淡水定居型和陆封型的典型个体。胸鳍条微化学结果显示,湖鲚和短颌鲚2类个体呈现出稳定的低Sr/Ca值?(1.38±0.52)~(2.04±0.74)和(1.40±0.32)~(1.81±0.66)?与刀鲚胸鳍条生活史第一阶段的特征相吻合?(2.06±0.64)~(2.26±0.29)?,这些均反映了淡水生境“指纹”的特征。刀鲚胸鳍条Sr含量图谱和耳石相似,自核心至边缘可分为明显的3个阶段,分别对应于面分布图上自核心至边缘的蓝色、绿色、蓝色之间微化学“指纹”的变化。由此可见,刀鲚胸鳍条可以作为耳石的非致死、低损伤的代替材料,用于刀鲚洄游习性、生境履历等研究。同时,由于胸鳍条具有取样和前处理的优势,在其他鱼类资源或标志放流评价研究时,可以考虑以胸鳍条代替耳石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