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庞大的队伍在城市中有着潜在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他们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然而,纵观现有的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研究,很少有人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是否真正能够从心理上和生活上,完全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从概念、现状、融入障碍和建议四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的现状进行综述,最后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王刚  刘彬彬  陆迁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4):185-189
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健康快速地融入城市,已成为影响中国城镇化和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江苏省无锡市的实地调查,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有显著影响,而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属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范畴。因此,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还必须提高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提升融入城市生活的野软实力冶。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他们在城市中的地位即城市对其的社会认同,是他们融入城市、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其媒介接触也在里面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媒介接触出发,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媒介的使用需求,以期盼政府和大众传媒对新生代农民工求职APP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由于历史遗留等诸多原因,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老一代和新生代农民工带着无限的遗憾,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新生代农民工逐渐被取代,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与老一代新生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职业期望值也更高。他们渴望融入城市,与城市居民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然而,他们在城市一体化的进程中并没有取得顺利的进展,这使得他们摆脱了"城乡"的束缚,形成了"脱离农村而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的新型"城乡二元"结构。在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它们能否顺利实现城市一体化,关系到城市化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研究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问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烟台市288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受经济、社会融合、制度保障、文化心理和在城市工作时间等方面的影响,制度融入、经济水平融入、社会生活融入程度越高,定居的可能性就越大;文化心理融入程度越低,定居的可能性越小。建议通过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完善法制保障和社会保障机制、社会媒体舆论合理引导等对策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展开问卷调查,实证考察了心理安全感对其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人际安全感对其城市经济融入、心理融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其社会融入的影响不显著;新生代农民工的控制安全感对其城市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其心理融入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就如何使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促使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必须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对上海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农民工培训的必要性,并介绍了上海新生代农民工"三年职业技能培训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面临着精神文化生活“孤岛化”问题。常住地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应该切实履行职责;城市社区发挥主要平台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用工企业承担自身社会责任,鼓励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自觉融入城市精神文化生活。由此形成社会合力,最大限度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让他们充分享受文化发展结果,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社会心态呈现平和、理性的态势。但也有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相对剥夺感、社会差异感、社会距离感、身份认同危机和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城市的心理认同,阻碍着他们实现城市化的和谐推进。为此,有效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进程、构筑新型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较高,工作努力勤奋。然而,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过分追求物质生活的安逸,从而忽视了对于精神价值的追求,所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需要大力宣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中国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其发展利益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而社会融入问题则是他们的核心发展利益。早期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缺乏技能与城市生活经历,导致他们在社会融入上呈现出双边缘的特征,后期新生代农民工大多选择到省内周边城市务工,呈现出双肩挑的社会融入特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特征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一是由经济环境变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因素;二是由大基建时代和互联网普及导致的物质资料因素;三是由社保、乡村振兴和人口等新政实施带来的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86-187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为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近几年来在城市中的工作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在其融入城市过程中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在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形成的各项具体的制度安排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加深城市融入的主要障碍,因此,要解决户籍制度、教育医疗、住房制度以及就业制度的制约作用,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破除制度壁垒,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及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176-177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新生代农民工涌入城市,融入城市生活。这些人能否合理合法地参与政治生活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梳理和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破解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的主体,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内生机制为视角,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作用;探讨了三种资本对社会融合的协同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以及对这三种资本的协同开发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社会提供一个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有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国家和政府也已经把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作为重要的关注领域进行了相关制度设计。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对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民工的职业、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向城市市民转化并顺利融入城市的过程。一般而言,农民工融入城市经历三个层面: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融入。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着以下障碍: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队伍的主体,这一群体能否顺利融入城市,直接关系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的稳定。当前,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障碍因素主要有: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各种制度障碍;经济障碍;价值冲突与社会歧视等。应通过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构建农民工城市安居工程,加强劳动执法检查,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等,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是,当前我省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还面临着经济、体制、社会保障、自身素质、社会偏见等多重障碍。为促进我省新生代农民工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要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经济收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素质、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有着更强烈的城市融入意向。如果长期忽视其城市归属感问题,便容易导致严重复杂的社会问题。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对城市看法的差别与原因,提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只主力军,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城市却没能很好地接纳他们。新生代农民工强烈地渴望融入城市生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诉求:渴望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渴望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尊重保护;渴望受人尊重,活得有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